• 我是 Grace,第一次發言。唐鳳政委你好,我是創辦人 Grace,真的很開心百忙之中給我們這些社創這樣的機會向你請益,老實說社創資源真的很少,在這一方面如果可以得到你的一些見解或者是建議,我們真的是感激不盡。

  • 今天我們準備的議程是分成了三個主題:第一個部分我們還是會很快速介紹一下我們的團隊跟我們正在用什麼樣的方式努力解決臺灣的聽力社會問題;第二個部分是我們今年和社創中心合辦的 SDGs 年度社創活動「再說一次,我願意」的這個計畫,這個計畫案唐鳳政委之前有收到一個版本,我們這一次是有再修正,所以可能會請唐鳳政委再稍微給我們一些建議,我們會討論一下目前遇到的困難,希望可以指引一些道路;第三個部分是我們正在籌備的研發計畫和我們的一些阻礙跟擔憂,希望請政委開示,放大強化我們的腦波。

  • 聽力行動是一個數位聽力照護的新創社會企業,專注於可及、有效的聽覺照護,來提升助聽科技的使用率,我們希望透過聽力資訊、產品、服務、聽覺意識的推廣,讓每個人都可以找到最佳的聽力方案。

  • 我們的團隊是對一群對聽力充滿熱情的團隊,今天一起參加會議的有 Jimmy、Simon,還有一些夥伴成員沒有列出來,其實我們很多人都是沒有支薪,或者是領取非常非常少的薪水,我個人在臺灣是攻讀聽力學,我大學畢業之後就到新加坡國立大學附設醫院,第一線面對病人做聽力醫療的復健,也曾擔任新加坡耳鼻喉科住院醫師臨床嬰幼兒聽力學講師,還有聽力學碩士客座講師,後來加入到丹麥助聽器製造原廠教育聽力師,所以負責的是東南亞區域,在這七年之中,我其實是從臨床、學界、國際的助聽市場跟業界是有全面性的涉獵。

  • 也是因為這樣,所以我可以瞭解聽力問題是非常廣泛的問題,需要很多層面的投入,不只是產品或者是服務,不只是死死的科技,也不是只有聽覺照護,像我們的團隊顧問中有國內外非常強大的聽力學講者,像新加坡大學聽力學教授 Billy,他本身參與很多新加坡在國內推動的聽力改革,他們的社會福利政策、全國性的聽力計畫案,還有臺灣的林克寰聽力學家,之前有看過政委提過說你也認識林學長,天才的朋友果然都是天才;克寰學長也是我們的聽力顧問之一,我們一直希望研發創新的方式來解決現在所遇到的問題。

  • 我自己是因為這些很特殊綜合經歷,目前也擔任很多大小企業的聽力顧問,回來臺灣也有參與不同公部門的聽力政策的專家會議,我們其實有一些共同的特性,我們都投身在聽力的公衛之中,溫和、實際盡我們所能來為大眾的聽力健康、聽覺友善的社會在努力。

  • 我們公司的目標是創立中立的全方位聽力平臺,我們現在利用網紅,也希望利用新型態的創新方式來提升助聽科技、聽覺照護的普及率、滿意度,改變大眾對於聽力困難的觀念、態度、行為來促進聽覺友善的社會,我們相信所有人都值得專業、可信賴的聽力顧問,讓助聽科技可以發揮到最大的效益,很有趣為何是顧問,晚一點我們可能瞭解更多,我們其實也是希望透過科技創新,還有正面有趣的方式來解決聽力所發生的社會問題。

  • 近年研究發現聽損造成的健康問題、社會成本非常嚴重,而且這部分政委應該很有所涉獵,我就不多加詳述;主要的問題是,其實聽損的人口真的很多,但實際在使用助聽科技的非常少,到底為什麼?今天我也很希望花一點時間來跟政委分享一下我們觀察到臺灣的聽力問題,很多人都會以為助聽科技不普及是因為太貴了,對,它是一個很實際的主因,因為助聽器一個要 10 幾、20 萬,大家覺得這並不是小老百姓可以負擔得起,或者只有一點聽損,有必要要買這麼昂貴的東西嗎?

  • 但是我們也遇到買了 10、20 萬的助聽器卻不滿意,用了一次就不用的,就是時有所聞,這些問題其實是有更深的複雜情況,這跟聽力專家、專業度有點參差不齊,臺灣其實沒有一種客觀的成效驗證文化有關,像我們有選配師跟聽力師,但我們其實沒有認證的制度來真正去培訓這些人(在助聽產業),甚至我們也沒有成效的管控,也就是買了這個助聽器,之後到底有沒有效用,是不是到底有用到該有的階段,那是沒有標準的。

  • 另外,從我們的政府政策、專業人士的培育,還有市場的結構,如果很根本的問題,從大眾意識來說,我們在小學就會培育我們要刷牙、洗手跟保護眼睛,但聽力呢?到現在小學生都還沒有有關聽力的知識,問題是耳機、音量都很危險的時候,但是都沒有注意這些事。最近有看到國健署把聽力納入了重點檢測,民間也有很多基金會在做老人家聽力保健推廣,這算是我回到臺灣後看到滿令人振奮的改變,所以大眾聽覺意識推廣是很重要的第一步。

  • 聽力是一種隱形的健康問題,病人的病識感其實很低的,除了聽覺意識的原因,可能不知道聽力對他的重要性,等到到問題很嚴重的時候才採取行動,尋求解決方案。但是在臺灣的健保制度下,有聽力問題,大家第一個都知道要去看醫生,但是看完醫生之後就沒有了,沒有任何後續的處置,聽力因為退化或什麼沒有辦法改進,就沒了,很像手斷掉,就自己請你去網路跟店家找義肢,所以這個是健保制度很奇怪的問題,在國外看完醫師以後,是會會去轉介給後續聽能復健的專業人士,為什麼要轉介?因為聽力學、助聽科技是一個醫療行為,也就是有專業性的,如果今天讓消費者自己去尋找自己的助聽器的時候,其實消費者是沒有辦法判斷這個的助聽器是不是適合他,這個又取決於他遇到的專家、專業度好不好,很像是試誤,如果遇到好的就中大獎,遇到不好的買了 10 幾萬就沒有用。

  • 另外,臺灣在聽力專業人士的培育也是有點奇怪的結構,聽力照護是一個專業的過程,也就是檢查、診斷在醫院,助聽科技選配的科技專業,其實就是繼續進行,然後最後是復健的方案,照理說這三個是要融會貫通,但是在臺灣卻分成三個地方,醫院、助聽器公司、基金會或者是復健場所,因此在臺灣聽力師畢業之後,就只能選一個專業深造,其實導致了他沒有辦法融會貫通所有應該要會的專業,這就是有時比較可惜的地方,但還是有很多聽力師、選配師很棒,都是靠自己有更多的摸索、進修。

  • 其實這個又講到一件事,所以今天如果要買助聽器,就是只能在助聽器公司,如果該公司沒有販售輔聽器,我們之前有跟政委談過,輔聽器是新興科技,比較便宜的,也就是是很好的取代方案,但是輔聽器也是需要聽覺照護,也是需要專業判斷,如果真的要買輔聽器,像度數、可不可以用都不知道要如何買,所以助聽器公司如果沒有賣輔聽器,他也不會幫你評估輔聽器,所以消費者很難買到適合的輔聽器,也沒有辦法得到聽覺照護。

  • 因此我們希望透過全方位的聽覺平台的商業模式,用年會員的方式來提供聽力服務的顧問,所以我們有一般的民眾可以得到基礎的資訊,我們也會作聽覺推廣,也可以作評估跟嚴選電商,但如果需要更進一步的專業知識跟服務的話,我們是用年會員的方式,基礎的聽覺照護、助聽業者共同照護,還有成效的追蹤管控,為我們的會員幫他們的聽覺健康把關。

  • 因此最後是用這樣的方式,我們就有資源可以繼續提供有效、可負擔的服務,盡我們的所能為大眾的聽力健康跟社會努力,這大概是我們的介紹,謝謝。

  • 這一段只是介紹,所以沒有問題,下一個是我們年度 SDGs 的活動,老實說這個年度 SDGs 活動比我們公司更重要,這很像是社會企業的問題點,有時我們比較重視我們希望可以在社會上做出的影響力,資源的分配有時對公司的利益的⋯⋯我們還是會去均衡,總之我們希望可以跟唐鳳政委跟社創中心一起看一下今年想要一起合辦的聽覺友善推廣的公益活動,也就是「再說一次,我願意」。

  • 其實我們講到很多都是聽力困難者自己的問題,也就是會遇到的困難、需要什麼服務,但是其實這些人還有另外一件事,也就是在整個社會對他的一些氛圍、支持與態度,其實也是某個程度上,讓這些聽力困難者非常困難的地方,其實聽力困難是一個光譜,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狀態,溝通方式也是不一樣的,有些人已經帶著助聽器,或是他只是一點點聽損,所以沒有在戴助聽器,但是在吵雜的環境,他們還是會有聽力困難的,就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困難,只是什麼樣的程度而已。

  • 當他有困難的時候,很多人就可能會請對方重複,或者是他沒有聽到的時候就會請對方再講一次,就會得到不友善的回應,比如「怎麼你都聽不懂,要說幾次?你不是有戴助聽器嗎?都沒在認真聽,這個人很怪、反應很慢。」所以種種的事情,很多聽力困難者跟我們反應要跟不認識的人講話或者是買飲料都會擔心是不是會被店員白眼,或者是對不認識的人,都會很緊張、焦慮,怕他聽不清楚、不好意思,請他再講一次的時候,人家給他們的態度,其實是另外一種雙重的傷害。

  • 所以我們這次就希望大家一起作聽力行動,實際去瞭解與認識聽力困難者,只有一點點聽力困難是什麼樣的狀況,因為那是很難想像的事情,我們一般人其實可以想像完全聽不見的世界是怎麼樣,但大家可以想像戴個耳塞,大概只有 10 幾、20 分貝的損失而已,其實就會遭遇非常多現實上的困難,我們希望讓公眾有影響力的人一起來串聯、體驗這樣的微聽損,然後去創作或者是分享實際的感受,然後讓大眾也可以瞭解聽力困難者的立場或者是感受是什麼樣。

  • 大家都知道臺灣人是很友善的,也就是同理跟瞭解有更多的認識,像憂鬱症,大家說開心一點就好,但是認識以後就知道,原來不是這樣子,所以我們希望影響力體驗就是透過這樣的方式讓大家瞭解。

  • 但是再更進一步,我們更希望提供方法,因為我理解了,但是我能做什麼?我希望可以作聽覺友善空間的活動,這部分是從友善店家、企業跟服務處的任何地方開始的,我們可以宣導、邀請他們成為聽覺友善店家服務處。

  • 這裡面有幾個很簡單的步驟,我們會有聽覺友善貼紙、Google map 的註記,然後跟他們講聽力五字訣、教育影片,透過這兩個方式,我們希望讓聽力困難者不再害怕自己有聽力困難,看到貼紙就知道這個店家是瞭解我的狀況,他知道可以怎麼樣跟我溝通,願意表明他的狀況,也因為有更多人會有友善的回應。接下來交給 Jimmy。

  • 政委好,我是 Jimmy,由我來跟大家介紹這兩個主要的活動,第一個影響力體驗,我們原本是希望串聯有影響力的公眾人物,透過設計的計畫來讓他們參加微聽損的挑戰,原本是希望可以共同串聯,這部分我們有跟 youtuber 界的顧問討論,他們的看法是覺得如果沒有錢,可能很難讓 youtuber 無償做這些公益的挑戰,所以他們建議換一個方向,幫他們量身公益企劃的腳本切入,但這部分成功的機會還不太確定。

  • 另外,我們原本另外有一個轉頭的挑戰,因為量能的關係,所以先捨去掉;所以目前先鎖定幾個知名度比較高的創作者,有一些是 youtuber 跟公眾人物,幫他們打造計畫,甚至邀請他們成為聽力大使,這部分在 9 月我們的活動週過後,之後也會辦一個實體的頒獎會,到時會再看規模,也有跟社創中心討論到時是我們自己辦記者會,或是可以跟五週年的週年慶來搭配,之後可以再討論。

  • 第二個,聽覺友善空間的部分,剛剛 Grace 講得很清楚,我們希望提供有聽力困難的人願意理解,也願意跟他耐心溝通的場域。這個友善空間我想用三個部分來介紹:第一,我們看到左邊的 google map,我們希望店家標註,有可能是無障礙的程度來加聽覺友善,或者是店家資訊有一些友善空間的部分,加上我們的聽覺友善空間的這些東西,這個是我們第一個部分想要跟 google 部門討論。

  • 第二個,針對友善空間的推廣,我們希望可以找一些相關的基金會,像剛剛有提到比如跟聽力、語言有關的基金會,或者是公益的基金會,把他們拉進協辦單位,像今天發文給各高中大學的公益性社團,請學生一起來參加這場有意義大型的聽力友善計畫,所以這部分是第二個推廣的部分。

  • 第三個,對於實體場域的訓練,我們會提供聽覺友善的小指引,這是給店家或者是那些場域,這些指引包當中就有一些如何跟聽力困難者溝通的聽力五字訣、技巧、溝通圖表,還有如何幫他們做聲學環境的改善,也會錄製教育訓練的影片,我們最後會提供聽力友善的貼紙,而這個貼紙上面會有 QR code,可以得到更多有關於聽力友善資訊的部分。以上是我的部分。

  • 最後,有關於聽覺友善的貼紙,像上面的 QR code 是給想要瞭解有關於活動或者是有關於聽力困難的這件事,他們可以來到平台瞭解他們可以得到的解決方案,因此這個是我們目前設計品牌置一些入的連結;其實我們有想過是不是都不要,也就是只要這個活動真的可以達到讓社會大眾更聽覺友善的話,我們就已經很開心了,因為這實際可以幫助到很多人。

  • 但是我們也希望讓大家有更多的資訊,另外也希望某個程度上可以推廣我們以後的平台給有需要的人,擔憂的事情其實是怕 Youtuber 想說是不是跟商業連結,或者是幹麻跟只訂閱 1 萬的我們來連結,這個是我們的擔憂。

  • 接著是 KPI 的設定,我們目前的設定是希望可以找到 5 位 40 萬以上的 Youtuber,然後真的是幫他們量身訂做,大的 Youtuber 真的以可以找到一些願意來參與的,我們相信領頭羊的狀況以後,一些其他的 Youtuber 或者是小的 Youtuber 有興趣、想要參與的話,會廣邀大家一起來串聯、一起來做這件事,我們希望總觀看次數是 200 萬次。

  • 接著是聽覺友善空間,我們希望可以找到一起協助推廣的單位有二十家,我們等一下會提到一些物色的單位,我們希望一家單位,可以認領推廣三十三家的聽覺友善空間,讓這些店家的負責人可以承諾、參與,然後註記他們的 Google map,我們希望至少聽覺友善空間的總數可以到一千家,這個是我們今年的目標。

  • 接著是許願的關係人,我們知道政委非常忙碌,真的是看您的量能跟適合的方式,這個是我們許願的人物,當然社會創新中心跟我們會持續做這些事,我們也會找大學的志工一起來參與這個活動。影響力體驗就是希望找到 Youtuber,尤其是領頭羊的 Youtuber,看看有沒有一些政治人物或者是公眾人物來參與體驗。接著聽覺友善空間,也就是臺灣聽損相關的社團跟基金會,因為其實在臺灣幾乎沒有一種大家一起串聯去做社會友善推廣的行動,所以我們很希望成為開端,把大家集結起來,真的做出一些對聽覺困難的人有實際效益的事情。

  • 我們的關係人希望看 Google Accesibility 的部門,請他在 google map 上開啟聽覺友善空間的註記功能。再來,我們想要找大專院校或者是高中的慈幼社,這個我還不知道怎麼找,像 Google 服務處或者是市政府,他們也可以變成聽覺友善的推廣,來瞭解聽覺的困難,然後一起去響應如何跟聽覺困難的人溝通,最後是連鎖的大型企業,我們也希望是不是有哪一些大型企業也願意響應這樣的活動。

  • 所以這個想要看看唐鳳政委在這裡面是不是可以參與的部分,像活動體驗,也就是希邀請政委實際體驗看看一邊聽不太清楚的一天是怎麼樣,接著是不是可以幫我們串接政委可能覺得適合的核心人物,還有我們希望這個活動是不是可以請唐鳳政委來幫我們做 3 至 5 分鐘的介紹團隊與活動的影片,最後是聯名感謝狀跟頒獎的記者會,這些都是許願,我們先提出方案來,但是實際怎麼樣,還是必須要看唐鳳政委,因為我們知道政委是非常忙碌的,有任何形式參與都非常感謝。

  • 接著是我們的時間軸,我們預計在 9 月中整個活動上線,10 月可以搭配社創中心的頒獎,7、8 月就會開始廣泛接洽協辦單位與利害關係人。

  • 我們最後還有一小部分是有關於我們公司,但是我覺得這部分是想花 5 至 10 分鐘給我們的建議,也就是我們目前想到的一些問題。

  • 謝謝,很棒的簡報,我很認真聽,也有查資料,我就照你們這個問題的架構好了,所以這個行動叫做「#再說一次#我願意」這樣的概念嗎?

  • 或者「再說一次我願意」也可以。

  • 因為逗號不能放在「#」裡,你說就連起來,那這樣不就跟某部電影沒有辦法區分了。

  • 是嗎?有個電影叫這個名字嗎?

  • 顯然沒有知名到產生衝突的狀況。好,那沒有關係,如果連起來的話就連起來。如果某個人或者是某個店家響應「再說一次我願意」,這是你們聽覺友善其中的 20%,還有很多別的行動可以做的,包含用比較安靜的環境或是透過手勢之類的,所以等於是影子而已,對不對?可以這樣說嗎?

  • 對,我們還有一個「#」,就是「換寫視慢靜」,這個是我們其中一個「#」。

  • 這個傳播力如何?我目前完全沒有看過,感覺很像全新的東西。

  • 對,這個是我們自己研發出來的,是我們其中一個小夥伴,他今天沒有來,我們覺得這是一個還滿不錯,還算上口的敘述方式,我們有一個資料當中會詳細去解說,但我們想說「換寫視慢靜」是比較琅琅上口的方式。

  • 這樣是不是這五個應該要對應五個行動。「再說一次我願意」是「換」的部分?

  • 對,這是核心的概念,如果任何有聽力困難的人,你可以多做一些什麼事,你願意。

  • 對,但是我說的意思「再寫一次我願意」、「再比一次我願意」,你懂我的意思嗎?也就是「換寫視慢靜」是五個活動,我不確定你們現在把聽覺友善對應到這五個活動,但是強調的又是其中只有「換」的部分,就是訊息連續性如何?這個是我想說可以加強的部分,不然「換寫視慢靜」就是專門講「換」的部分,其他的部分類似像參考,但是這樣跟 Google 要這個註記的時候,他一定會問說要如何確認,你就說有貼貼紙的就算,對不對?或者是怎麼樣?也就是這兩個要怎麼扣合?

  • OK,目前「再說一次我願意」是這整個企劃活動的主題,但是其實裡面有聽力五字訣,也就是剛剛所說的,但是 Google 是我們想要開啟聽覺友善功能。

  • 他們在別的城市有嗎?

  • 我不知道,不太清楚。

  • 反而蘋果有。

  • 因為其實 Google map 有兩個部分,一個是無障礙的選項,另外一個是空間的選項,無障礙的選項比較只針對身障人士,我不知道是不是臺灣對無障礙只想得到身障,再來是空間,空間是有跨性別友善空間、LGBTQ 友善空間,所以我們想說是不是可以再加一個聽覺友善空間。

  • 但是我的意思是 Google 的做法是靠第二方驗證,我實際去,我手上有 Google map,可以確認這是友善或者是不友善,我要問的只是因為某個地方有沒有輪椅坡道是一翻兩瞪眼的事情,有沒有性別友善的洗手間,也是任何人來都可以驗證的事,但是聽覺友善要對應的話,普通用手機拿去店家的人要怎麼確認,這個是我想問的。

  • 當我推廣給店家的時候,除了這整個過程的流程、介紹,我其實需要負責人去簽署願意成為聽覺友善空間,才可以開啟 Google map 的註記,我原本以為自己去勾就可以了,我們的想法是,他做這些事就是他承諾所有的店員都會看一次我們員工教育影片,瞭解為何做這件事、還有怎麼做,怎麼做其實就是「換寫視慢靜」的這五件事,當有聽力困難的人看到貼紙主動告訴他說是聽力困難者的時候,我們希望這個員工就知道必須要用「換寫視慢靜」的五種方法來跟他們友善溝通,因此我們希望有一個簽名的過程,然後再給他貼紙,不知道這樣是不是可以成為某程度上的認證?

  • 我的意思是,那個都是第一方,也就是店家甲方本身他這樣說,但是因為 Google 的特色是第二方,我是消費者,消費者有個選單,然後這個選單會寫「請你描述這個空間」,就會引導你去看這個空間裡面確認有哪一些東西跟打勾,打完勾了之後,就會說這個友善、那個友善,所以我要問的是有沒有可以往第二方確認方式的訊息,但是聽起來好像比較是檢查有沒有貼紙。還有沒有別的?

  • 有,第二種就比較是無障礙空間了,無障礙必須要聲學環境或是環境的音量要在多少分貝以下,這種我們就可以說真正是聽覺無障礙,或者是麥克風或者是有擴音的方式,或者是有寫字板,才可以真正變成是無障礙空間,這個門檻的確就比較高,所以我們目前沒有想要申請無障礙,這也是其中一個原因,我們希望先從軟性、友善空間,但是也有提供如果可以的話,也可以進一步做這些事,是可以真正再進一步幫助聽覺困難的人。

  • 我當然可以給你們 Google 的窗口,事後會提供給你們,但是以我之前跟他們合作的經驗,他們比較希望是描述那個空間,也就是軟、硬體設施的部分,而比較不會是店家簽署過什麼的部分,主要是不是可以客觀驗證的這件事。

  • 當然你說確實是有整套,包含已經量了分貝值之類的,那當然很容易客觀驗證,手機也可以客觀驗證,但是你說這個太高標準,所以我不確定你怎麼樣提,他會比較同意,我目前很難想像,但是當然窗口是可以給你的。

  • 謝謝唐鳳政委,我會再跟他討論看有沒有可行性。

  • 另外,我自己能做的,錄幾分鐘影片這個是沒有問題,這個影片也不會限定只有記者會使用或者是群眾募資使用,沒有,任何人都可以用任何方式,包含商業的使用,我們會採用 CC 授權,所以這部分是沒有問題的。

  • 另外,當然也許可以考慮蘋果的 mac,並不是標章,跟你們講的比較像,也就是指南,也就是對聽覺友善感興趣的機構,很像米其林指南,也就是確保那個地方進入導覽,一次就看到全台南或者是全台北聽覺友善的地方,然後就可以挑一個地方去,就不是很像 Google 或者是蘋果為那個地方為證書,而是這個合作的第三方機構為他貼證書,這個倒是蘋果已經有跟聽覺友善合作的先例,所以這是比較容易的,他們是跟一個大學來作這一方面的合作,我想這個你們應該比較熟,你們是這一方面的專業,所以看對 Google 的聯繫討論之外,對 Apple 的部分有沒有興趣,這是另外一個。

  • 另外,除了錄短片的之外,所以本來體驗的部分,現在都變成略微聽損,很像饑餓 30 的體驗,那個體驗來講具體來說,我需要做什麼?

  • 希望唐鳳政委有一天戴著耳塞,然後過一天的生活,也不一定要拍影片,就是體驗,然後可能講一些你的觀察,我們其實有一些問題是有準備好給你,你可以去回答的,你可以自由發揮跟做這些事。

  • 另外,我們還有做的是影片挑戰,也就是公版的任務,也就是比較要丟骰子,丟到什麼骰子你就要去什麼環境,然後去做什麼樣的任務,做完以後就是成功,但是這就是要拍個影片。

  • 最後你們自己也撤掉了,覺得動員起來不容易?

  • 沒有,其實這算是公版的影片挑戰,就是還是可以去做,我們只想說先找 Youtuber,然後幫他們量身打造,比較容易可以讓他們接受,但是如果公版挑戰的影片,他們也願意這樣子拍攝的話,那也是我們原本想的一種懶人包方式,希望可以降低門檻。

  • 瞭解。我想平權這一方面,我在想當地社區互動,剛剛講到蘋果的指南,之前有曾經邀過我做類似的事,當時他講的比較像 LGBTQAI+方面,但是這個也許也可以去接洽,這個叫做 today apple 的概念,就很像影片,也就是某個人體驗什麼事,就會在蘋果的分店播放之類的,也就是類似觀點的傳播,我覺得這個跟你本來的策劃跟這個比較像。

  • 新的這個策劃戴單邊的耳塞整天,因為我現在在居家檢疫戴了耳塞也不會發生什麼事,當然體驗是沒有問題,你先給我問卷,你簡報裡有嗎?

  • 我現在可以傳。

  • 我有看到「自己說話會不會不自覺,聲音變大,會不會有人覺得我不禮貌、聽覺疲乏跟注意力下降」,這個感覺都是會的,這是是非題,而且都已經知道會答「是」,任何人來做的意思都相同的。

  • 但是沒關係,我可以試試看,但我不保證我會給出多麼有創意的回答,你們這樣的架構,任何人長出來的都是相同的,等於只是講幾句支持的話,所以我實際體驗的狀況,如果不拍下來的話,就跟致詞是合在一起就可以了,可能加在一起,反正控制在 6、7 分鐘左右,但裡面可以有幾個段落是我自己體驗之後的心得,等於都是我自己講。

  • 好的,謝謝唐鳳政委。

  • 如果之後你出關了,在吵雜環境這些的狀況。

  • 瞭解。你們最晚什麼時候要這一份?

  • 7 月都可以。

  • 那再跟 ST 討論,可以開始至少把大綱寫出來,我們就盡可能早一點來錄。

  • 另外,目標部門的核心人物,主要是從做這件事到獲得正向的回饋,那個時間好像很長,就是比較立即的滿足感,像弄個冰桶挑戰就是別人非回我不可,像小紅帽他們做的,也很容易有立刻的滿足感,這些都是立刻在周邊獲得人際資本的方法,但是貼這個貼紙如何快速讓他獲得人際資本,這個很像是你們要解決的問題,也就是貼了這個貼紙,立即對我有什麼好處?

  • 沒有。(笑)

  • 那可能 R 值要再調高。

  • 店家的部分我們沒有辦法串聯,因為貼紙是聽覺友善空間。

  • 換來什麼?

  • 我們打上聽覺友善空間,店家是會跳出來的,對聽力困難的人來說,就更願意去那邊消費。

  • 但是這個是難以估計,這個兌現的時間在很遠的地方。有沒有什麼快一點可以兌現的方法?

  • 是指好處嗎?像曝光。

  • 對,剛開始理念支持你們,設計者再好再壞都會支持你們,但是目的是要變成病毒性的訊息,這樣的話,就變成自己如果沒有太多的好處,很難去說服別人,也就是到第二層就會傳不下去,店家是這樣,其實 Youtuber 也是這樣,所以你們之前去找的那些顧問跟你們講的,確實是如此,如果某個活動讓 Youtuber 覺得搶先設定這個議題,對他的人際資本有立刻的好處,這樣子你不用特別付他錢,說不定他還要付你錢來幫忙做這件事代言,但是每次整個社會可能就只有某幾件事情是這樣的情況,好比像今年「Stand with Ukraine」,大家都掛上藍色跟黃色的旗子,烏克蘭也沒有捐錢給他們,所以搶先掛的有這個資本,不掛的或者是拖了很久掛的就會被抵制,並不是你掛烏克蘭國旗會賺很多錢,而是不掛會有不測,這個是實際的狀況。

  • 但是你們的題目要如何做成這樣子,這個要想一下。

  • 對,也就是如何延續,第一波是靠志工,但是要如何延續要有人來支持這件事,但是我們想的是至少第一步做出來,但是像同理心的這一塊,為何會做影響力體驗跟找 Youtuber,我們希望找到首批的那一群人,希望可以藉由他們來讓更多人瞭解這個議題。

  • 我理解。但是這個題目跟輪椅的題目有個很大的差別,也就是輪椅的題目能見度非常高,而且這個人的選項有限,所以必須是空間去配合這個人,這個應該沒有錯,但是聽損的這個題目困難是,理論上也可以人去配合空間,不一定空間配合這個人,只是這個人要吸收全部的成本,就很像近視為何不去做雷射,就很像並不是每個嚴重聽損就說去弄電子耳,並不是這麼簡單。

  • 但是因為輔具醫材的成功,所以反而讓配合得到的正當性沒有這麼高,有時會期待自己把自己弄好,這個比較像在病毒傳銷上比較困難的題目,但是當付出成本高到一個程度,為何會不是你戴助聽器。

  • 先備的知識,但是還是有很多人是微聽損的環境,這個也是我們希望傳遞的概念。

  • 你的意思是什麼?好比像邊滑手機,所有的人注意力都是缺損嗎?

  • 我們希望讓大家理解就算有戴助聽器跟人工電子耳,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障礙,有些人真的沒有障礙,但是老實說大部分的人,尤其在吵雜的環境當中,都會有點類似戴一邊耳塞的狀況。

  • 這個沒有問題,大家都可以理解,但是你講的是空間跟人際都要調整,也就是雙方就到中間,並不是任何一方可以全部做完這件事,這個很好。

  • 如果是這樣的話,可能就變成很像要綁在人身上,並不是綁在空間上,因為空間能做的比較有限,我剛剛也講了空間傳播力,比較難快速取得這種道德認證的制高點,真的變成人要改變,像我講話速度比較快,我簽下去之後就變成同意要講比較慢,確實綁在人身上會比綁在地方上在首波比較容易傳播。

  • 這個人成為想要看到的改變,所以可能不自覺做一些對聽損人士比較不友善的行動,好比像我講話太快,我自己體驗了整天之後,我就判然會務,就瞭解到咬字清晰跟語速不要太快的重要性,然後就「再說一次我願意」,這樣就比較好傳播,因為每個自媒體跟 youtuber 可以選擇不同的方式來改變,他可以說我以後不要面無表情,77 說我以後可以多用手勢,也就是可以用很多自己的選擇,這樣就比較不像串聯,很像並不是每個人都做同樣的事,而是每個激發創意的方法,這樣的角度比較好響應,所以回答 Q4、Q6 都把五字訣展開,所以「換寫視慢靜」不管是再說一次、再比一次,像我就是慢慢說一次,只有「靜」比較是空間,只有這四個多找一些人去做,不用互相串聯,而是很像搭配一樣,就比較完整把「換寫視慢靜」展現出來。我覺得這個比起所有的人說「再說一次我願意」更有傳播力。

  • 是不是可以問到 Q3,這個是我們最頭痛的題目,除了政委已經願意,我們已經很開心,但是我們的目標還希望有五個。

  • 另外的想法是,未必要從頭來拍攝,你可以找到前面有影響力的 youtuber,他在處理「換寫視慢靜」任何題目的狀態,所以你就比較像跟他聯名來行銷,而不是因為你的關係再策劃,當然我知道你們本來就有跟專門做聽力的 youtuber 在合作,但是我講的不是這個,而是他本來已經很有影響力的 youtuber,而且已經做過這一集,這一集本來是知識型的網紅方式來讓大家知道,等於你把幾年前的內容物重新拿來用,這個對他的經紀人來講,因為等於是免費擴散影響力,不用特別投入時間,而且碰到的人就不只是臺灣的了,也可以找國外類似題目的,你只是跟他要個授權翻譯,這個絕大部分的人都會同意,所以我覺得這也是另外一個可以想的角度,也就是既有內容的重複應用,而不是無償重新製作。

  • 因為無償重新製作也有機會成本,他願意幫你接,也就是損失了可以接廣告的機會,如果已經做過授權你就沒有任何機會可言,這個時候必然會答應,所以這個就可以做。

  • 因為時間已經差不多了,除了 Q5 有給你聯繫窗口,這些問題我會建議請中心協助轉介社創平台協助輔導,因為這些比較是行銷層面,而我相信社創平台這邊會有比較立體的資源和做法,也許可以提供給你們參考。今天是不是先到這邊,後續再麻煩 Grace 再跟我聯繫。

  • 我就來練習「慢」,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