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這邊有幾個問題想要跟唐政委請教,我們公司是做化學濾網的,我們的化學濾網是放在先進製程的無塵室天花板裡面,以風機帶動,透過風經過這個化學濾網將化學氣體吸附起來,在製程上不會影響到晶圓,讓良率可以提升,所以一定要非常先進的製程才可以用到這樣的濾網,不然除塵就好了,不需要控制到氣體。

  • 因為現在推的是跟環保有關,傳統的(競爭者的)產品是框跟濾材是用膠黏合一起的,裡面的濾材去除功能有除酸、除鹼、除有機,但是因為製程裡的環境汙染濃度種類不同,只要有一種吸附功能已經飽和,所以就必須連其他兩個都必須要一起整組汰換,我們覺得這樣子很不環保,因此就做成抽換式的,讓他們的功能各自獨立,所以會有框體跟各自功能的濾材分開的概念。

  • 我們想要做的是,在裡面做的是零廢棄。

  • 所以框體有自己的回收機制,濾網歸濾網的回收機制。

  • 對,裡面跟活性碳有關的就可以做成RDF等等,類似像這樣子,若要實現循環經濟,我們必須要讓它有量,就是要有規模,然後我們才能回收到足夠的活性碳。

  • 有兩種路徑,一個是會降階使用,控制的環境不需要到這麼高的,可以到第二個市場,最後再廢棄。

  • 就是所謂的 downcycling,降級回收。

  • 對,降階之後再使用裏頭的活性碳製成RDF。

  • 我有聽懂,也就是再生紙,一切開始是印刷紙,後來變成包裝材。

  • 對,類似像這樣子。是可以讓裡面的活性碳再活化或者是再被利用,可能有一次以上至五次間的再利用。

  • 但是現在會遇到的問題是,資源化的過程,如果也造成不同的污染其實是不符合環保。

  • 有點像回收塑膠的話,如果沒有分類好的話,過程當中也會造成二次的,這個我瞭解。

  • 現在服務的客戶,可以跟我們配合的應該是只有先進製程的大廠,才會有很大的量,但是在這樣的訴求上,必須要提出很多很有力的證明,另外,在這個過程中,我的東西賣給他是他的財產了,客戶可以自己再去作任何使用,包含他廠內的循環。

  • 另外一種是租用,像服務租用?

  • 困難是,其實在這樣的合作上,還沒有取得相互的信任很讓這個循環經濟的理念可以實現。

  • 相互信任是別的廠家嗎?或者是大廠本身?

  • 本身。可能會擔心回收回來,我們會如何使用,另一是,甚麼是合理的回收價格,接著是這裡面可能也有包含我們的產品之外,像其他的競爭者的產品是否有能力可以一併回收處理,然後還有後段的路徑規劃是否與之前承諾的不同。

  • 你是濾網的供應商,但還不是回收服務的供應商,更不是別的廠的供應商,一共有三個角色,你們是第一個的角色?

  • 對。其他廠是如果可以的話,我們也可以走這樣的循環路徑,但是困難在於如果先跟其他小廠商合作走完這樣的循環路徑,這CSR的績效,會變成其他人的,大廠不會是先行者,也就不會有誘因。

  • 所以框體目前已經回收了?

  • 可以一直使用,金屬沒有回收的問題,我們預計可以放在廠內五年,除非有什麼外力破壞,不然是可以一直使用。

  • 這樣我聽懂了。我可以做什麼?

  • 我們有CSR的目標要完成,希望在永續這塊可以突破,如果大廠可以合作,鎖就解了,因為我們想的這些,只要客戶不買單,其實很難實現,因為必須要符合所謂的循環經濟,要達到經濟效益,又可以達到循環,零廢棄是我們的目標,我們希望可以走到更前面一點,不要再走回去舊的,因為價格的元素,然後還有環保的事情,符合環保法源,像這樣有沒有什麼解法。

  • 我聽起來,就算你一開始規模比較小的,先跟其他廠做,其他只是降低大廠的誘因,並不是把整個誘因拿掉,因為理論上按照你的講法用五次,對不對?這個還是比較節省,畢竟你買全新的來講,如果完全不管CSR的部分,純粹就BD跟採購的部分來看,聽起來只要重複利用的次數越多,像省錢就是有意義的事,所以我剛剛聽得並不是很清楚,為何如果不是第一名,好像不會用,應該不是這樣子。

  • 我們在討論的過程中,對於對方採購來說若不是第一個就不想做,沒有必要當follower。

  • 因為他擔心的是你的良率,你在別的地方證明你的良率,你的談判位置會比較好。

  • 我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談判的語言,對他來講,要有兩個目標,一個是節省成本的錢,一個是先行者。

  • 就是我剛剛講的。

  • 第二個是,如果這個部分要跟他們變成CSR的話,這個實驗的過程或者是被實踐的過程,不要依循其他廠。

  • 我有聽懂。但是後面那個對他來講,是得先確認要做這件事,才拿得到,不可能只是喊出CSR,不實際執行,因為CSR是要量的,自家方案是CSR,回來不管是透過良率或者是攤提來講省更多錢,像省一次可以用到六次,所以長期來看,有關於採購這個部分,你的價格總不會升高,也就是每次循環的單價。

  • 所以你作為提供循環服務的成本,不可能升高,只會越來越降,就算沒有CSR,拿掉CSR這塊,我不覺得你的談判會不好,也就是你跟別人做CSR的話。

  • 如果一直用這樣的濾網,有可能只是在增加耗材,有提到可以再循環,可以接近環保一點,現在也要求廠商要再增進能力,做成新型的濾網,要更有競爭力,新型的再生濾網。

  • 也就是新的再生方式。

  • 現在是加上新的再生方式,然後再搭配這樣的歷程,然後再往下走。

  • 我有聽懂,所以這個是你們自己的權衡,也就是要按照他的要求,然後綁一起,你作為他的產品提供商跟再生服務的提供商,及先進別人的製廠提供商,也就是要把三個綁在你的角色,或者是其中一個部分分出去先跟別人試試看,我聽起來是這樣子。

  • 但是這個完全是商業決定,我們在政府這邊,我們最多只能說剛好的CSR例子出現的時候,我們剛好有叫Buying Power的方式,也就是CSR跟BD的部分在一起,也就是跟社會創新平台獲獎可以瞭解,這個獎也沒有獎金,純粹是能見度而已,一般是商業決策,比較少我可以做什麼。

  • 我這邊想到像獎項,像我們這樣的中小型企業,還沒有能力讓實際的循環經濟出現,只有這樣的循環模式願景出現,也只是想法,其實在參獎的部分,其實也是沒有什麼機會。

  • 會比較困難。

  • 因為這樣的資源,要像日月光這樣的大廠才有機會。

  • 我知道你的意思。

  • 我們在這個部分有沒有什麼樣的平台,有媒合可以合作,我們可以讓我們想要的路徑去把它串在一起。

  • 我們通常是先到社會創新平台,也就是有個登錄,如果登錄之後,至少我們可以去確保不管是亞太社會創新合作獎、Buying Power的兩個獎,以及CSR聯誼會等等,我們可以提供媒合的資源,各部會的資源,也就是社會創新平台跟政府資源都可以看得到,我是覺得如果本來就已經有通過一些循環經濟相關的認證,像BSI的話,你本來就可以講得出來你的產品或者是服務,又或者是構想中的產品或者是服務,可以達成哪一些永續發展目標、哪一些具體的價值等等,只要每年有這樣子的公益報告揭露,你就可以來這個社會創新平台登錄。

  • 像剛剛講的是兩個獎項,大概是如果有登錄的話,就可以比較多一些媒合的機會,但是如此之外,我覺得比較重要的還是你找到剛剛講到的在產業鏈當中,願意去把它看成像投資型態,並不是採購型態的一些夥伴,也就是從他的角度來看,並不是採購一次性的服務,而是願意跟你不管是投資新的再生可能性研發、投資未來可能別的CSR指標也會幫忙完成的類似夥伴關係,這個也可以參考平台上的一些案例,也是影響力投資,可以透過真的投資錢來做,也可以透過JV來進行產品線研發的方式來做。

  • 公司是在IPO,也就是準備興櫃。

  • 對,興櫃就有必須公開揭露的問題。

  • 所以可以善用像這樣子的平台,我們可以參加獎項,然後增加一些機會。

  • 對。像剛剛講的影響力投資,也就是在4月10日,也就是在新北市有個叫做「投資亞洲」的亞太社會創新高峰會,網址是 apsis.tw,也可以上去看一下。

  • 我想說試試看,先做好公司自身的競爭力,也就是自己企業應該要做好的事。

  • 沒有關係,我可以分享一些合作模式,是可以給你參考,並不是政府一定能做什麼。

  • 瞭解。一開始沒有想到會在這裡,我以為可以去創新基地裡也可以看到有什麼樣的夥伴、資源。

  • 現在還是可以逛逛,不好意思,有行程調整。

  • 一方面希望有些活動,可以幫公司帶來利益,其實說穿了,可以幫忙賺錢、永續及持續,一方面又很希望不要忘了初衷,因為創立的起心動念就是希望改善污染的產品,但是走向資本開始IPO的過程中,應該不只要賺錢就好了,就會像在創立過程中的初衷,我們公司會希望抓緊CSR的部分,如果可以的話,我們可以結盟在未來綠色採購,因為綠色採購很貴,也要提出版本跟建議,讓大家知道雖然成本會增加,但是可以為公司帶來效益。

  • 我知道你的意思。

  • 包含跟客戶端也是,這產品先進製程會使用,對於其他一般的產業,對他們來說,這個有點超過他們原來的需求,但是我們的目標客戶真的是臺灣最大的,在整個銷售的過程中,其實很多時候是會被決定的,那也還是希望縱使被決定,也仍然把持著這樣產品的特色來增加競爭力,因為我們原先是取代品,我們的出現是因為有這樣的設計,我們取代了國外的產品,希望能更環保,所以才會來請教剛剛所提的。

  • 我想有很多隱形冠軍都跟您想的想法上,也許可以期待不一樣的心得。

  • 像商業模式嗎?

  • 包含跟外部利害關係人溝通,興櫃是上市櫃前面,逐漸往上下游管理好。

  • 我們會有不同的投資者,有些人來參與,就有社會影響力,或者是環境的助益,這個是最關心的事,但是我們真的很希望可以⋯⋯

  • 吸引一些比較願意長期做可能眼下看不到回饋,但是說不定兩年之後真的可以幫大家再繼續節能減碳或者是去看CSR的情況,我覺得這個也是要一起養成很像比較放長線投資的感覺。

  • 我先從這邊開始。

  • 登錄或者是獎項的事情,筱婷都知道,可以再跟她聯絡。

  • 或許透過獎項的過程中,可以盤點能力以及內部資源也就是哪一些可以、哪一些不行,我覺得這樣子也可以幫忙建議。

  • 也可以參考之前得獎的做法。

  • 我是不是參加CSR獎再參加別的。

  • 如果你有個很扎實的論述,就算一稿多投,對你的時間影響不大。但如果還沒有很扎實的論述,每到一個獎項就要寫一套,那就不用做別的事了。

  • 現在是數據化的時代,是不是要碳足跡或者是其他什麼的都需要。

  • 重點是小規模的試點先做出來,因為不管怎麼樣,你如果沒有實際做到一部分的話,你基本上都是用國外或者是其他地方的數據來外推,這個對大家都沒有說服力,但是如果你是在小的規模裡面,縱使只是廠房幾十片,但是至少已經算出來了,也就是可以省到多少,重點是規模化,而規模化這個是你的價值所在,也就是願意跟你合作,就可以規模化,這個論述就比較扎實,但是完全沒有,只是試算的話,確實比較沒有說服力,不管是對於獎項或者是別的合作夥伴來說。

  • 先讓這樣的循環先產生,不要用模擬的方式,實際來做,然後用小數據來擴大。

  • 對,這個是最小可行方案。

  • 我們老闆很希望可以帶著這樣的零廢棄濾網,到聯合國發表。

  • 這樣很好。

  • 因為現在化學濾網界沒有標準,目前也不會特別為了這個制定標準,也就是產業內,看誰可以起頭先行,誰就是標準。謝謝。

  • 沒問題,隨時歡迎跟筱婷聯絡。

  • 不管是跟提倡的最小可行方案或者是別的會長成什麼樣。

  • 也就是安全一點、耐心一點,因為這個是跟半導體工作,都是要最快的,因為如果不是立刻、馬上有的東西,是可以理解,我覺得彼此都可以理解,只是真的要考驗我們的彈性,這個我再想想。

  • 耽誤您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