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臺灣其他的潛點上要非常容易看到鯊魚或者魟魚很難,如果臺灣要洗刷在海洋上的污名,也許東沙是一個機會。
補充老師的說法,全世界只有在這個地方可以看到檸檬鯊,如果我們玩SUP或者是帆船,我們幹麻去東沙島玩這一些鬼東西……不是鬼東西,而是玩這一些遊憩活動,當全世界只有這個地方看到檸檬鮫的時候,全世界的人會不會為了檸檬鮫而來?不可能,所以在這上面的對話,可以再更加考量。
另外,真的有人就會破壞,像馬爾地夫雖然是一島一飯店的特色,但是馬爾地夫現在有非常大量的問題,他們現在進來的遊客就要有非常完整的生態旅遊觀念,不然只是想要來獵奇的觀光客,或者是想要到東沙,其實你可以看到現在馬爾地夫有非常嚴重的垃圾問題。
另外,可能範圍太大,點沒有辦法知道,我不太確定東沙的環境是否適合,初期先列十個或者是二十個潛水點,是適合船宿,就是綁浮球,也可以避免船嚇跑,也可以知道我們在這一些點是適合潛水的。
馬來西亞西巴丹有提到島上渡假村為什麼要遷出,我們有採訪島上的一些業者,他們說有渡假村,他們說有人就會有破壞,因此就會有污水,像現在東沙也有一些垃圾或老鼠之類的問題,所以那時西巴丹開放潛水的時候,他們還住在島上,但是因為污水的排水能見度變差,後來他們就全部被迫遷出,移到周邊的島嶼,現在只能靠船去那邊旅遊。
基本上這一個地方要能夠有永續經營管理,基本上可以看得出來不是針對所有大眾都可以來,而是一個非常小眾的地方,在小眾的時候,我們就會決定這一個島嶼生態旅遊會走向什麼方向,這個可能是在規劃的時候要瞭解的。
有一些是他們可能會協助做復育珊瑚,可以依照這一個島有特殊的生態旅遊方式,像墾丁國家公園也有推廣生態旅遊,也已經十年了,他們在做人員培訓上的導覽員也都會比較嚴謹的方式,因此其實在這一些細節上,當然我們現在不討論細節,只是可能在規劃上就要想清楚,不然所有的規劃放進去,但是人員的培訓或什麼沒有到位,那個是很可怕的事。
如何在最低限度的考量下要推觀光規劃,這個要再想,島上有生態環境與研究站,國外一些所謂渡假村,可能會跟研究配合,包含剛剛處長所講到珊瑚的觀測或者是什麼。
另外,在島上的部分,可能會有一些大眾旅遊不是潛水的遊客,可能希望來到東沙瞭解,因為這個可能是一般人都無法抵達的地方,可能對於一般大眾來說真的很難以接受。
在船宿的部分,在船宿潛水是滿適合的,但是包括船長訓練、島潛的訓練,都是在推廣之前就應該要有相關的……我們不知道哪一些人對那個熟悉,如果要推廣這一方面的話,政府應該要有相關的培訓或者是什麼之類的。
當然海洋是觀光財,必須對大眾開放,但是相對環境也很容易受到破壞,因此才需要非常嚴謹的管理方式,包括收費,像船會收費、進來的遊客也會收費,你一落地就要繳100元美金,各種活動都要繳多少美金,所以有專款專用,如果沒有專款專用到國庫去,還是沒有辦法對東沙環境有所保護。
像Tubbataha會有封閉期,每一年只開幾個月,進來的遊客、船,大概幾年會評估到底核發哪一些船有權進入這一個領域,還有到底每一年要繳多少的錢,當然可能在處長這邊,規劃了非常多的活動,如果需要吸引廠商進來,一定要有利可圖才有辦法進來,我們也不可能要求廠商做功德,這個是不可能的事,但是應該要基於是遊客量少,而價高,大家一定會有興趣想要進來。
包括像船宿的部分,像菲律賓的Tubbataha,他們也都是用船宿潛水的方式。像澳洲大堡礁,他們透過的方式是會用航線或者是船數去管制到底有多少人可以進去,東沙這邊會有船宿、島上遊客及島上工作人員相關的,因此全部會進到這個領域的,應該都要算這個環境裡面可以承載多少人。
回歸到一點,因為我長期在採訪觀光旅遊,從一開始我相信觀光旅遊、生態旅遊是一件對於環境好的事,到現在我對這一件事打上問號,因為有人就會有破壞,生態旅遊雖然是希望基於在生態保育的立場上去推廣這樣的旅遊方式,可是如果在推廣的所有規劃人員之類沒有明確或者是管理的人不知道這一個東西如何進行,其實是會有非常大的風險,會讓環境很快被玩壞。
在臺灣現行的海域裡面,我們要能夠輕易看到鯊魚的這一件事是已經不可能的,東沙是目前可能在臺灣海域當中,還比較能夠有機會看到很易危的物種,這表示東沙在發展所謂的潛水旅遊上,一定可以吸引到不管是國內或是國外的國際觀光客,要不然現在也不會有香港客貿然跑去。
大家好,這一本是我幫臺灣觀光局香港辦事處大概寫了一半的內容,也就是臺灣哪一些潛點的介紹,這個是海管處自己出,也就是陳老師調查檸檬鮫的資訊。
大家好,我是黃佳琳,是自由撰稿人,是長期寫海洋報導跟生態旅遊報導的記者,不過大家不用擔心,今天純粹來提供長期在國內、國外,看他們觀光旅遊及實際在臺灣各地採訪潛水旅遊遇到當地的一些狀況、國外的一些學習,跟大家分享,謝謝。
耽誤您的時間。
也就是安全一點、耐心一點,因為這個是跟半導體工作,都是要最快的,因為如果不是立刻、馬上有的東西,是可以理解,我覺得彼此都可以理解,只是真的要考驗我們的彈性,這個我再想想。
因為現在化學濾網界沒有標準,目前也不會特別為了這個制定標準,也就是產業內,看誰可以起頭先行,誰就是標準。謝謝。
我們老闆很希望可以帶著這樣的零廢棄濾網,到聯合國發表。
先讓這樣的循環先產生,不要用模擬的方式,實際來做,然後用小數據來擴大。
現在是數據化的時代,是不是要碳足跡或者是其他什麼的都需要。
我是不是參加CSR獎再參加別的。
或許透過獎項的過程中,可以盤點能力以及內部資源也就是哪一些可以、哪一些不行,我覺得這樣子也可以幫忙建議。
我先從這邊開始。
我們會有不同的投資者,有些人來參與,就有社會影響力,或者是環境的助益,這個是最關心的事,但是我們真的很希望可以⋯⋯
像商業模式嗎?
包含跟客戶端也是,這產品先進製程會使用,對於其他一般的產業,對他們來說,這個有點超過他們原來的需求,但是我們的目標客戶真的是臺灣最大的,在整個銷售的過程中,其實很多時候是會被決定的,那也還是希望縱使被決定,也仍然把持著這樣產品的特色來增加競爭力,因為我們原先是取代品,我們的出現是因為有這樣的設計,我們取代了國外的產品,希望能更環保,所以才會來請教剛剛所提的。
一方面希望有些活動,可以幫公司帶來利益,其實說穿了,可以幫忙賺錢、永續及持續,一方面又很希望不要忘了初衷,因為創立的起心動念就是希望改善污染的產品,但是走向資本開始IPO的過程中,應該不只要賺錢就好了,就會像在創立過程中的初衷,我們公司會希望抓緊CSR的部分,如果可以的話,我們可以結盟在未來綠色採購,因為綠色採購很貴,也要提出版本跟建議,讓大家知道雖然成本會增加,但是可以為公司帶來效益。
瞭解。一開始沒有想到會在這裡,我以為可以去創新基地裡也可以看到有什麼樣的夥伴、資源。
我想說試試看,先做好公司自身的競爭力,也就是自己企業應該要做好的事。
所以可以善用像這樣子的平台,我們可以參加獎項,然後增加一些機會。
公司是在IPO,也就是準備興櫃。
我們在這個部分有沒有什麼樣的平台,有媒合可以合作,我們可以讓我們想要的路徑去把它串在一起。
因為這樣的資源,要像日月光這樣的大廠才有機會。
我這邊想到像獎項,像我們這樣的中小型企業,還沒有能力讓實際的循環經濟出現,只有這樣的循環模式願景出現,也只是想法,其實在參獎的部分,其實也是沒有什麼機會。
現在是加上新的再生方式,然後再搭配這樣的歷程,然後再往下走。
如果一直用這樣的濾網,有可能只是在增加耗材,有提到可以再循環,可以接近環保一點,現在也要求廠商要再增進能力,做成新型的濾網,要更有競爭力,新型的再生濾網。
第二個是,如果這個部分要跟他們變成CSR的話,這個實驗的過程或者是被實踐的過程,不要依循其他廠。
我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談判的語言,對他來講,要有兩個目標,一個是節省成本的錢,一個是先行者。
我們在討論的過程中,對於對方採購來說若不是第一個就不想做,沒有必要當follower。
我們有CSR的目標要完成,希望在永續這塊可以突破,如果大廠可以合作,鎖就解了,因為我們想的這些,只要客戶不買單,其實很難實現,因為必須要符合所謂的循環經濟,要達到經濟效益,又可以達到循環,零廢棄是我們的目標,我們希望可以走到更前面一點,不要再走回去舊的,因為價格的元素,然後還有環保的事情,符合環保法源,像這樣有沒有什麼解法。
可以一直使用,金屬沒有回收的問題,我們預計可以放在廠內五年,除非有什麼外力破壞,不然是可以一直使用。
對。其他廠是如果可以的話,我們也可以走這樣的循環路徑,但是困難在於如果先跟其他小廠商合作走完這樣的循環路徑,這CSR的績效,會變成其他人的,大廠不會是先行者,也就不會有誘因。
本身。可能會擔心回收回來,我們會如何使用,另一是,甚麼是合理的回收價格,接著是這裡面可能也有包含我們的產品之外,像其他的競爭者的產品是否有能力可以一併回收處理,然後還有後段的路徑規劃是否與之前承諾的不同。
困難是,其實在這樣的合作上,還沒有取得相互的信任很讓這個循環經濟的理念可以實現。
現在服務的客戶,可以跟我們配合的應該是只有先進製程的大廠,才會有很大的量,但是在這樣的訴求上,必須要提出很多很有力的證明,另外,在這個過程中,我的東西賣給他是他的財產了,客戶可以自己再去作任何使用,包含他廠內的循環。
但是現在會遇到的問題是,資源化的過程,如果也造成不同的污染其實是不符合環保。
對,類似像這樣子。是可以讓裡面的活性碳再活化或者是再被利用,可能有一次以上至五次間的再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