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yIt

  • Home
  • Speakers
  • Speeches

2020-04-08 開放政府第65次協作會議:廢除區間測速 會前會

  • 黃子維

    先請警政署說明一下上次提到的資料。

    Link in context Link
  • 陳蒔皓

    違規數字有下降,平均會降到速限底下一點

    Link in context Link
  • 黃子維

    這有取得時間嗎?自強隧道,這個統計是?

    Link in context Link
  • 陳蒔皓

    這個之後可以補充。

    Link in context Link
  • 黃子維

    幾月幾號取到幾月幾號,這樣我們比較知道取樣是怎麼來的?

    Link in context Link
  • 詹壹雯

    違規樣態是指什麼?事故指的是?

    Link in context Link
  • 陳蒔皓

    全部的。

    Link in context Link
  • 詹壹雯

    所以不一定只有超速?

    Link in context Link
  • 陳蒔皓

    都是超速,事故是全部的。

    Link in context Link
  • 黃子維

    違規數定義是什麼意思?你這邊平均車速,因為你說裝了這個之後都會降到速限以下,是不是可以附註該路段速度,例如自強隧道應該市區是50。最右邊,月平均車流量……怎麼還有那麼多?有些還沒有數據嗎?全國有幾個?

    Link in context Link
  • 詹壹雯

    23處建置,13處啟用

    Link in context Link
  • 陳蒔皓

    有些還在驗收。

    Link in context Link
  • 黃子維

    所以只能討論這13個地方。提案人提的是造成壅塞?

    Link in context Link
  • 陳蒔皓

    認為不會減少事故。事故來說確實是減少。壅塞部分,因為你每個月車流量是固定,除非需要比較長期的觀察,我認為目前沒辦法看出造成相對的壅塞。因為你說尖峰時段每日都一樣,如果造成塞車可能路段不固定,長時間的塞車可能需要長時間評估。

    Link in context Link
  • 黃子維

    現在上面數字可以回答就是日平均車速嗎?

    Link in context Link
  • 陳蒔皓

    穩定的話不能算是壅塞。

    Link in context Link
  • 黃子維

    但是數據上看不出來,所以沒辦法反駁,是嗎?

    Link in context Link
  • 范振煥

    這次清明連假蘇花改宜蘭那邊,交通部就有先試,南迴也是,用路人如果習慣路況,道路主管機關自然就會,所以速度是會隨著時間去做修正,這個速限,我們會按實際車流量。

    Link in context Link
  • 黃子維

    先回去那個表,提案人有舉北宜,降了十公里,另外還有?

    Link in context Link
  • 陳蒔皓

    那個三月一號才開始。

    Link in context Link
  • 黃子維

    你現在是一個區間,你是用前後年同一個時間算嗎?例如去年三月跟前年三月?

    Link in context Link
  • 陳蒔皓

    是有系統才能收集數據,可能執法前兩到三個月。去年度如果系統還沒建置沒辦法做車流。不會有不同年度同時間。

    Link in context Link
  • 范振煥

    建置以後有一到兩個月宣導期,就觀察那個時期。

    Link in context Link
  • 黃子維

    不同月份天候或節慶日不一樣有時候會影響。假設取過年期間一定塞車。那就很難解釋。或你取的如果是梅雨季就會比較慢。但現在好像無法釐清。

    Link in context Link
  • 徐台生

    一般是會要求做前後比較,設置前可能還沒有做決標,他未必已經去做流量相關的觀察跟統計,因為一定要做宣導,會取實施前的期間前後比較。更早以前可能就完全沒有這方面資料。但也因此如果要做這比較要往年後同期實施才做比較,這樣可能沒辦法在這段時間能做。

    Link in context Link
  • 黃子維

    事故跟壅塞,如果提案人認為有壅塞是可以堅持的理由,因為沒辦法用數據反駁,那當天或許有一個解法是請警政署承諾,在一年後回頭重新檢視更多數據之後,以不同年但同一月份比較再重新檢討,或許要給他這個回應,我想這他可以接受。

    Link in context Link
  • 王明源

    你那個有區間測速的話一定會提醒用路人注意,注意的話一定會減速,但有沒有那個壅塞,要看同時間車輛多少,你說區間是九百公尺好了,另一邊九百公尺如果有九百輛一定壅塞,但如果當時只是因為大家減速,但只有一百輛車輛,我不認為要壅塞,但我不知道有沒有同距離車輛的數據。提案人說的壅塞未必,要看那區間多少車。速度減慢一定會,我看到區間一定減速,所有人看到一定會減速。

    Link in context Link
  • 黃子維

    我現在只是問有沒有數據可以回答,看起來沒有,那就要承認。剛剛副組長意思是說,我們是聚焦在車速,你有沒有其他數據可以回答?即便車速減慢,但如果有另外數據,那才是真正用觀察車流量順暢程度的指標,有沒有這種指標?

    Link in context Link
  • 王明源

    如果有錄影的話應該可以。

    Link in context Link
  • 黃子維

    或是匝道通過車輛數?這月平均車流量可以解釋嗎?但這不同月份,光二月少兩天,比較少還是正常。

    Link in context Link
  • 王明源

    這車流量好像少,但下一個點車流量就比較多。

    Link in context Link
  • 徐台生

    臺北市隧道那個也是增加。

    Link in context Link
  • 王明源

    有的增加有的減少。

    Link in context Link
  • 詹壹雯

    車流量不足以解釋任何問題,這要請警政署再想一下。

    Link in context Link
  • 黃子維

    這可以解讀什麼?你要告訴我。

    Link in context Link
  • 王聞淨

    車速可能沒有去年的資料,但是事故數是不是可以有去年的資料?用同期來比?另外就是有沒有壅塞能不能看,因為車速是一台一台車,能不能看離散程度?如果集中在平均車速應該沒有壅塞,但如果有很多開的極度慢可能就有壅塞。

    Link in context Link
  • 陳蒔皓

    這是截頭尾時間差,沒辦法看個別。

    Link in context Link
  • 王聞淨

    如果很幾中的話表示大部分人都平均,但如果有些慢就有些特別快。很慢的話可能就某一段是慢的。

    Link in context Link
  • 徐台生

    因為知道有區間測速,每一輛車速度都差不多。經過這區間反而沒有差速很大的情形。可能跟每年不同月份,說不定剛好連假等因素。因為車速差比較小,發生事故的情形也因此減少。大家說均速,你說有沒有壅塞,如果車輛數很多還是會覺得排隊會壅塞,大家都均速情況下每個人狀況不同,有人開雪隧平常開110現在只能開70就覺得慢,有人覺得大家都70就還好。壅不壅塞可能除了客觀數據之外還有主關的關係。

    Link in context Link
  • 黃子維

    這可以理解,快慢每個人理解都不一樣,總歸我只是要確認,因為他的主要訴求就兩個,事故數這我已經解決,另外是有沒有壅塞,這看起來我沒辦法回答他,他講的不見得對,但我無法說他錯,這到時候提出來討論要等數據更多驗證,各執一詞沒有意義,你覺得我覺得這樣沒什麼意義。有些資料要補充,時間點,幾月幾號到幾月幾號,再來是違規件數,用白話文展開,還有交通事故數,你可以附註在下面。前面十三個你先整理數據,沒有啟用的只是列表,不是那天討論重點,你就放在下面。上次是不是還有請交通部?

    Link in context Link
  • 詹壹雯

    建置跟啟用的道路,哪些歸地方、哪些歸交通部,速限訂定原因,有請各位分類跟說明。

    Link in context Link
  • 黃元貞

    第三個萬里隧道道路主管機關是公路總局,第四個北宜公路,第五個台六四,台六四、台六一都是公總。再下面十一那邊,只要台六一這都公總。

    Link in context Link
  • 詹壹雯

    可以補充公路總局速限訂定的依據?

    Link in context Link
  • 黃元貞

    我們再請公路總局補充。

    Link in context Link
  • 詹壹雯

    什麼時候可以提供?因為週五要寄會議資料。

    Link in context Link
  • 黃元貞

    明天下班前提供。

    Link in context Link
  • 黃子維

    這上一次有沒有請你們回去處理?

    Link in context Link
  • 徐台生

    上一次是路政司專委有承諾。

    Link in context Link
  • 黃子維

    哪個是公路總局?

    Link in context Link
  • 徐台生

    三、四、五、七……十五、十六、十七。

    Link in context Link
  • 趙晉緯

    會請公路總局確認,是我們主管就請他們明天下班前回來。數據我們拿到後會請他們明天下班提供。

    Link in context Link
  • 黃子維

    警政署應該也有該條道路的數據?

    Link in context Link
  • 陳蒔皓

    有。

    Link in context Link
  • 黃子維

    如果交通部沒有填的就你們填,現行速限。

    Link in context Link
  • 詹壹雯

    如果是路權機關那也是交通部會知道的?

    Link in context Link
  • 黃子維

    所以十三個應該都可以回答?

    Link in context Link
  • 徐台生

    各地方警察局執法因應當地限速取締,應該設置時就知道速限多少。

    Link in context Link
  • 詹壹雯

    一開始是誰訂的?

    Link in context Link
  • 范振煥

    是由他們,只是評估的時候我們會提供意見。

    Link in context Link
  • 黃子維

    臺北市自強隧道、辛亥隧道現在速限如果是五十公里,訂定緣由誰能夠說?公路總局有辦法嗎?

    Link in context Link
  • 楊惠如

    理論上是道路主管機關訂定,如果是直轄市理論上是他們訂的,去年九月二十七號自由時報新聞,說自強隧道速限改為五十公里,臺北市交通局宣布檢視實施後決定自十月一號起調整到五十公里,代表這是臺北市做的,對交通部就沒辦法回答,以這新聞來說是檢討這些原因。

    Link in context Link
  • 范振換

    路權機關才有那個權責。

    Link in context Link
  • 詹壹雯

    如果是交通部就交通部,地方政府就地方政府,明天公路總局說明這時間,如果沒辦法要到地方政府的資料就等於沒有,如果要到的話明天下班前可以提供?

    Link in context Link
  • 黃子維

    交通部可以嗎?

    Link in context Link
  • 趙晉緯

    我們先交交通部主管,地方政府我們會努力請他們盡快提供,在正式會議前把資料補齊。

    Link in context Link
  • 蔡玉琪

    開會通知單由內政部,只有壓日期。

    Link in context Link
  • 黃子維

    交通部的就明天下班前,地方政府問到就星期五中午前,會議資料就週五下午寄。假設沒有說明,至少先查到那個路段現在的速限是多少,這最基本數據可以嗎?

    Link in context Link
  • 黃元貞

    速限都有對外說明沒問題。到時候在會議中討論會是這十三個地點一起做討論?才是民眾提的做討論?

    Link in context Link
  • 黃子維

    很有可能集中在那兩個。

    Link in context Link
  • 黃元貞

    那是不是數據也集中在那個?

    Link in context Link
  • 黃子維

    內門跟北宜,北宜是你們管的,內門不是,那你們就特別就北宜做說明。那上次要的資料就這樣。那接下來要處理什麼?

    Link in context Link
  • 詹壹雯

    議題手冊初稿昨天出來,今天要麻煩你們確認。主要分為背景脈絡,從國外引進國內,也有些限制,臺灣實施的過程,107年四場會議,執行階段,擴大執行,這些資料都放上來,再請大家幫忙確認內文正確性,其他受訪者、提案人的補充,執法員警的個人經驗也擺在後半部,還有兩位警大教授,國內外研究顯示可以降低速差,使車流穩定。這張表格更新後會放上去作為附錄。這案的心智圖我也簡單跟大家確認,這工具也是當天上半場會跟與會者對齊的資訊,做現場意見即時補充,我們會即時打上去。從提案人出發要跟壅塞和事故關係,會說明設置目的,地點,成效。

    Link in context Link
  • 黃子維

    其中一張卡,現在員警會追逐超速車?

    Link in context Link
  • 陳蒔皓

    他會針對有些比較危險駕車的像是任意變換車道或蛇行,原則上會用廣播器請他靠邊停車,不聽的話跟一段路有時候會照車牌回去置單。有區間測速會減少這種情況。

    Link in context Link
  • 黃子維

    一個是開很快,一個是危險行為,但區間測速可以處理後面這種嗎?這張卡放這裡合不合討論範圍?

    Link in context Link
  • 徐台生

    警察執法除了固定照相,車子載著測速去定點測速,定點測速時發現,會有黑名單,如果這輛車可能看到警車還超速,速度真的有不尋常駕駛行為,合理懷疑是不是使用毒品什麼,或是有什麼狀況所以要去追、攔下來,做適當的處理,這是員警一般在路邊有測速照相時,他現場就可以判定這輛車是不是合理懷疑有什麼狀況。

    Link in context Link
  • 陳蒔皓

    車流正常的話,巡邏期間有特殊狀況就跟上去。

    Link in context Link
  • 黃子維

    這區間測速能夠裝了之後員警就不追,但違規還是會在,他問題不在於不去繳罰單。

    Link in context Link
  • 徐台生

    有的早期沒有區間測速,但有裝車牌辨識系統,有把警政署黑名單檔,包括贓車、可疑車輛都輸入,如果這輛車經過就有警示,在管制站的員警就待命,如果有就會追。

    Link in context Link
  • 詹壹雯

    剛剛摘要來自這段受訪內容,員警說裝了之後高速行駛車輛變少,第二個對於違規車輛可以科技設備舉發。子維的意思是說實施前後如果只用限點,是不是因為科技設備不同,是不是真的可以減少跟隨的狀況?

    Link in context Link
  • 黃子維

    我不知道有因為超速而去追車的。

    Link in context Link
  • 徐台生

    現在也是希望保護員警安全。

    Link in context Link
  • 范振換

    他講這個跟實際上有落差。我不會因為區間測速。

    Link in context Link
  • 詹壹雯

    現在已經盡量減少追逐,那定點限速跟區間測速舉發的效果是一樣的。所以卡片的連結性是這樣,這張不能成為實施成效。

    Link in context Link
  • 黃子維

    這個因果關係的前提是還有追超速車。

    Link in context Link
  • 陳蒔皓

    這比較發生在平面道路,這種情況有一部分做攔查,如果有車輛超速攔查不停有可能會跟上去。

    Link in context Link
  • 詹壹雯

    區間測速攔查不跟的話呢?

    Link in context Link
  • 陳蒔皓

    就不需要攔查。

    Link in context Link
  • 詹壹雯

    所以應該是減少佈建人力。

    Link in context Link
  • 徐台生

    勤務在那邊攔截超速就會被檢舉。

    Link in context Link
  • 黃子維

    減少警員勤務派遣成本。這樣比較好理解。

    Link in context Link
  • 詹壹雯

    未來精進作法,提案人內文就是提出這些問題。這是議題面向,當天會讓與會者進行更多補充。請問這邊卡片有沒有任何問題、文字需要修正或要補充。

    Link in context Link
  • 黃子維

    三位小桌長有問題也可以提。

    Link in context Link
  • 陳蒔皓

    剛剛那一長改成「減少勤務派遣警力消耗」。

    Link in context Link
  • 徐台生

    還有「執勤風險」。站在路邊測速攔檢會比較危險。

    Link in context Link
  • 王聞淨

    執行風險不只是員警,用路人也是。

    Link in context Link
  • 黃元貞

    建議降低員警風險這個放在最優先。除此之外也可以減少警力調度。

    Link in context Link
  • 黃子維

    定期檢視速限合理性,這是真的嗎?

    Link in context Link
  • 詹壹雯

    學者建議。

    Link in context Link
  • 范振煥

    實際上也是有在做,雪隧就有調整過。

    Link in context Link
  • 詹壹雯

    心智圖先到這邊,這次利害關係人政府機關、專家學者、用路人,還有其他。

    Link in context Link
  • 黃子維

    看有沒有漏掉的人,但開會也不要太多人,來確認名單場地。

    Link in context Link
  • (行政庶務確認)

    Link in context Link
  • 詹壹雯

    核心問題請大家確認,主議題:「區間測速執法是否為落實交通安全之有效措施?」,第二個子議題:「如何精進區間測速執法的有效性?」

    Link in context Link
  • 鄭蘭娟

    提案人及附議人在意的都是造成道路雍塞的部分,議題中都沒有提及。

    Link in context Link
  • 王聞淨

    主議題OK,就是是否有效,那子議題重點可以放在執法副作用能否降低。主要當然是提升交通安全,可以改成執法產生的負面效應。

    Link in context Link
  • 詹壹雯

    這個前提就是「有負面效應」。

    Link in context Link
  • 楊惠如

    主議題,區間測速跟落實交通安全沒辦法那麼直接,可以調整成「是否為提升交通安全的有效措施?」農委會的建議擔心會有點困惑,是否壅塞並不確定,建議改為如何精進執法即可。

    Link in context Link
  • 詹壹雯

    蘭娟提到沒辦法涵蓋到提案人的重點這部分?

    Link in context Link
  • 黃元貞

    我還想問是否有其他替代方案?如果他們覺得區間測速不好,有沒有更好的方式。

    Link in context Link
  • 黃子維

    政府做這件事的核心目的是?

    Link in context Link
  • 范振煥

    透過速度管理降低事故傷亡。

    Link in context Link
  • 黃子維

    確實像蘭娟說的會有矛盾,政府最在乎安全,但對提案人來說順暢度可能更重要,我們可以為了安全犧牲速度,但他不會這樣認為。如果要含括他那一點,我們可能要有說明。

    Link in context Link
  • 詹壹雯

    而且說不定沒有犧牲流暢度。

    Link in context Link
  • 范振煥

    這就是為了萬里隧道最初會設,就是因為傷亡。

    Link in context Link
  • 鄭蘭娟

    如果都低於三十的話可以證明壅塞嗎?

    Link in context Link
  • 王明源

    有沒有定義什麼是壅塞?高速公路幾公里才會打上壅塞?

    Link in context Link
  • 黃子維

    即便沒有區間測速也是這樣。

    Link in context Link
  • 詹壹雯

    即便沒有數據佐證,但是有沒有名詞定義?

    Link in context Link
  • 徐台生

    這要問高速公路,因為跟一般平面道路不同。一般高速公路應該會規範,才會在網站顯示壅塞。

    Link in context Link
  • 詹壹雯

    一般道路有壅塞定義嗎?

    Link in context Link
  • 徐台生

    我們問一下公路總局,如果北宜公路有沒有這樣的定義。

    Link in context Link
  • 黃子維

    回到主議題跟子議題。

    Link in context Link
  • 詹壹雯

    如果主議題改成「區間測速與車流壅塞和事故比率關係?」比起第一個「區間測速執法是否為提高交通安全之有效措施?」

    Link in context Link
  • 范振煥

    以民眾來看希望第二個。

    Link in context Link
  • 黃子維

    事故這邊改成「件數」。

    Link in context Link
  • 徐台生

    我們還是比較在意交通安全。

    Link in context Link
  • 詹壹雯

    交通安全括號事故件數,這樣可以嗎?

    Link in context Link
  • 范振煥

    車流順暢度?交通安全放前面。

    Link in context Link
  • 詹壹雯

    主議題:「區間測速和交通安全(事故件數)與車流順暢度的關係?」子議題:「如何精進區間測速執法?有無其他替代方案?」

    Link in context Link
  • (行政庶務確認)

    Link in context Link

This site is maintained and operated by PDIS.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 the content is released under the terms of the Creative Commons CC0 license.

Terms of Service 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