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農委會的大PO,我分享一下為何農委會希望這一個議題拿來開協作會議。
雨蒼先講完,我等一下可以報告一下為何希望這個議題可以來開這個會議,林雨蒼可以先說明一下。
我是農委會大PO秀美,她是小PO銘錦。
銘錦有洽邀政委的時間,我們非常希望政委率隊前來。也請大家今天的投票可以支持一下。
最近我們討論業務的時候,主委說社會各界對於獼猴保護的事情有很多爭議,因此就請林務局以獼猴的議題來辦理協作會議,希望請政委的團隊來本會示範、操作一次,剛好讓新的PO可以跟著做及看,一方面協作,一方面我們當作教育訓練來推後面的案子。後來我們跟林務局討論,現在開始陸續進行了。
我們今天會收到全部的窗口,也會建立群組,後續也會辦相關的教育訓練來落實推動。
我們的議案沒有寫在上面,我口頭先報告一下,上個星期三的時候,在會裡面的「擴大主管會報」,是整個農委會加上所屬機關,正負首長通通都在人的場合,我向全部的主管報告「開放政府專案」目前在農委會推動的情形,還有我們嘗試推動三級機關及試驗改良場所配合推動PO制度。
還是有政策型的?
最後,我覺得語文不是問題,其實在座很多PO,政委辦公室詢問大家的時候,相信大家都有一點心動,但是因為公務繁忙或者是語言障礙,就不敢報名參加,我英文很爛,我想說本來不是我的母語,反正講就對了,我發現他們聽得懂,也沒有人嫌很爛,跟大家分享,如果有這樣的機會,鼓勵大家再去走一趟,謝謝。
但是不管怎麼樣,在這一次的經驗是非常難得。我記得在我的分享報告裡面,有提到大家覺得PO很棒,但我的終級目標是No More PO,因為希望每一個公務員都有PO的本事、概念,能夠讓政府的公共服務做得更好。後來我在Twitter上看到其中一個參與者Quote我的話,他說很喜歡那一句話,害我有一點小感動。
其次,這一次的過程中,有點可惜的是,因為來了很多朋友,可是我們事先沒有什麼機會去瞭解對方的背景,大概是怎麼樣的人,又或者是他可能在哪一個部門,我們知道裡面有一些資訊相關的工作者,有一些是在民間、有一些是在紐約市政府工作、有一些是紐約市政府的外圍組織,接受紐約市政府委託做一些事,我們不清楚他的背景及專長,使得我們在互動的時候,只能憑著人與人的誠意與直覺在互動,雖然這也滿棒的,但還是希望,如果能夠有一些資料預先研讀的話,我們可能會創造更有效或聚焦的溝通。
像我們在「Join」平台上的案例,其實都很具體,我不要什麼、我要什麼,大家的提案都很清楚,所以協作會議如果議題越清楚,或者至少是大家理解的,會有一些共識出來的機率越高。
對於紐約人來講,租屋是很大的問題,紐約租屋的公共服務,他們有很多不滿,因此討論後他們決定拿這個議題來套用習作,從這一件事上發揮data integration的精神做好,有了具體的案例之後,發展就很快,也有了答案,所以我想臺灣是不是也一樣?
但是當他們選擇這個主題的時候,在發展概念跟議題界定的階段,我帶的那一組卻陷入了一團混亂,有2/3的時間他們自己搞不清楚什麼是「data integration」,花了不少時間各言爾志,我說如果很空泛的話,是不是要想一個議題,然後聚焦在那邊,比較好處理。
這一次的協作,我們也觀察到臺灣人的思考方式跟美國人的思考方式有哪一些不一樣,我們這一次的協作會議有兩個主題讓他們選,他們選了有關於資料integration的部分,另外一個議題是網路霸凌,他們就選了資料整合,這個原因是他們裡面有很多人都是資料處理相關的業務背景,或者是他們自己的興趣是在這個地方。
第二天是介紹我們平常實體協作會議的流程,因為外國朋友大概知道我們的協作會議其實是「Join」平台案源為來源,我們部會會針對已經成案轄管的案例來參與協作會議,這樣的過程對他們來講,他們覺得不但發揚「We the People」的精神,還有落實到後端的部分,如何實際解決公共問題,他們覺得滿佩服的,我感覺他們滿高興,有聽到後端我們業務如何處理這一塊。
這兩天的活動中有公務行程,第一天是做「vTaiwan」的演示及介紹,美國對這一塊非常有興趣,私下交流的時候,還跟我介紹了一些朋友,他們說在美國follow有關於「vTaiwan」或者是公民參與前五大之一,我說:「哇,你們專門研究這個,還有排名喔?」
各位夥伴大家午安,我是農委會的PO秀美,在這一次的機會裡面非常難得,謝謝政委、行政院、外交部的協助,讓我用PO的身分出去,當然我自己也清楚,其實到了美國,很多朋友會問什麼是PO,他們也問我工作在什麼地方,我說我在農業部門工作。
這個在公共政策決定上有相當大的啟發性,這個讓所有的美國朋友都有經驗,而且不用花太多的力氣解釋就知道我們要表達的事是什麼,這個是我覺得很有趣的地方,謝謝。
我要分享一個小事,我們在工作坊中間有一餐,是當地的夥伴來幫我們準備餐食,他讓我們分組,所有參加的人員,也就是分組選擇自己想要的佐料,我們做了一個「開放政府大火鍋」,每一組選擇一、兩種的佐料,每一組想自己要吃什麼並抉擇,最後廚師mix在一起,可以想像那一鍋湯的味道是滿奇特的,可以讓參與者知道公共政策是共同選擇的結果,每一組人是擔任一個利害關係人的角色,每一個政策利害相關人都表達他想要的,煮出來的是開放政府大火鍋,是美味或者是怪異,是由大家決定的。
其次,這一次的感受是,我們去美國,其實在交流的過程中,我們也覺得自己跟世界是平起平坐的,美國的朋友尤其是在NYC或者是在他們一些社群或者是學術界,這一些朋友們也讓我們感覺到,其實我們彼此都還有互相學習或者是成長的空間,這個是我感覺到最珍惜的。
大家都知道唐鳳很高,我是後來才曉得,因為大家搭不同班的飛機,我跟明芬一起,唐鳳搭另外一班飛機,後來聽夥伴告訴我說,她這一次因為我們經費滿拮据,用很多單位拆帳的方式帶我們出去,唐鳳自己搭經濟艙,我們也是搭經濟艙,因為我們沒有經費出去,為了讓PO跟世界交流,所以唐鳳做了這樣的事,這並不是什麼很……我不知道怎麼說,我很touched就對了。
這樣的專案是具有相當創新及內涵在內,有別於以往政策形成的過程,我們算是第一批的先行者,也謝謝唐政委說既然實行了一段時間,要跟外界交流看看可以吸收什麼養分或者是做的這一套方法可以讓其他的國家朋友們看看政策創新的嘗試,可以看有什麼火花。
在座大家早安,我要謝謝唐政委,可能在座朋友知道有開放政府的專案,但是不知道PO是在做什麼,所謂的「PO」是常任文官裡面,每一個部會都有一個或者是若干個來參加政委所領導的團體,我們來啟動文官的內部或者是國家政府部門對外跟政策利害相關人溝通比較面對面多元對話方式的專案。
目前有幾個開過協作會議的單位慢慢比較能接受。以農委會來說,長官在這方面的支持是有的。
農委會長官算很勇於嘗試新的治理工具,在處理很多公共事務的議題上,像是專家會議、公聽會、直播座談、黑客松、工作坊、共識營、公民咖啡館等形式的活動辦了不少,但真正的協作會議形式運用得還不多,所以在6月之後,會鼓勵業務單位多多操練幾次,用協作會議的方式。
目前在農委會本部,我是大PO、銘錦她是小PO,互相搭配推動很順暢,之後的三級機關也會希望用這樣的方式進行。但根據經驗,通常大PO可能會是他們的發言人,也就是副主管或副首長,他們也許平常不負責執行層面,而是讓小PO來做,也沒關係,反正就是制度先建立起來。
農委會先分享一下。我們現在完成訂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及所屬機關開放政府聯絡人實施要點」,讓三級機關也有PO,算是完成法制化,但是還沒有實際run過,因為還沒有在本會擴大主管會報(全部所屬單位的正副主管都會在的場合)來跟大家報告這一件事,會本部這邊,主委與業務單位大家也支持,但是三級機關大部分的正副首長還不知道(只有漁業署等開過協作會議的機關比較有概念)。這個想留到我從美國回來之後,也就是6月份下旬的擴大主管會報再來講。
當然我也明白真的要去說服,其實所謂的徵用頻道或怎麼樣,這裡面有兩個部分,一個是頻道商、一個是系統商,我想我們都曉得,但你講的這個東西可以透過協作會議或者是提案人背後的這一些人知道的話,其實你也做了某種程度的宣傳,我反而會認為協作會議沒有那麼恐怖,我個人覺得這個是很有趣的題目。
我明白即便有全頻道,大概有1/3以上的地震是發生在凌晨、睡覺的時候,所以才可怕,目前有廣播,像剛剛NCC的代表都有提到,我們也都知道,提案人有提案的權利,表示有很多民眾不知道,所以就是宣傳不夠,如果把協作會議當作是一種宣傳的話,其實讓大家知道目前我們有哪一些機制可以運用。
有概念之後,然後再做的時候會比較順暢,要不然現在的做法是,我們幾個不錯的場地,但是是把部會的人拉出來,一出來的時候,我們即便回去寫會外報告,長官們其實是無從想像的,那樣對於整個部會文官體系的擴散來講,效果有限,這個是我的餿主意。
我們的協作會議,以長久來參與的(狀況來看),應該是說民眾喜歡提案的就那幾個部會,如果這個模式差不多已經建立完成,應該是知識擴散的時候,可是知識擴散由我們PO帶回去PO不太容易,我比較幸運,長官很支持,我們農委會像直銷公司一樣有下線,但是到底大家要做什麼,有些人不太理解,所以我還想借用唐鳳政委的光環,之後的協作會議,有沒有可能巡迴到各個部會去開?請政委再幫我們主持一陣子,(我想)很多人會衝著政委的面子跑來,可以拜託主管們、首長、副首長來旁聽一下。
另外,我很高興在這邊遇到很多認識的朋友,漢宇、胤雯、秋宜等,我想我擔任這一個工作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問題,謝謝。
再者,其實很重要的是,透過參與開放政府的計畫,我們可以看到多元的觀點、也可以看見更多方面的事務。我們環資部的夥伴說很後悔寫了環保署變成環資部,我就問他,因為目前升格的部分上不去就是卡在農委會跟環資部扯不清?因此我希望藉由這一個專業,我們喬好就好(笑),不管什麼部都是一樣為公共服務,謝謝大家!
第二個是,我們是否可被充分授權,很幸運我個人沒有這個問題,但是我相信很多的夥伴會有這樣的問題。
第一個是既有分工的限制,如果今天要處理農委會(畜牧處)的問題,我們被賦予主持這一個會議,到底是畜牧處長主持或者是我主持?長官會覺得非常不知道該如何處理。
接著是在機關內部,我們也遇到一些問題,我相信在座其他組的夥伴是一樣的:
接著是跨部會的時候,有時一個議題牽涉到多個部會,在這一種立場有衝突的時候,如何來突破、合作。
我們作為PO,共同關心的(或者是我們的目標)是希望「創造瞭解與信任」,我們有夥伴認為首先要增加民眾的信任,另外是期待民眾相信政府,接著是更加瞭解不同的立場。我們當然遇到一些問題,好比專業報告艱澀難懂,我們自己又錯誤解讀,或者是外界錯誤解讀怎麼辦?
所以在這種狀況之下,我們遇到的問題、我們共同的心聲是,在混亂的時候如何找出方向,我們共同的願景是希望利害關係人能夠和諧一致(一致不可能啦!至少要和諧)。我們也共同期待海洋的永續發展跟有效的經營管理,這個是我們這邊滿趨近的地方。
我們面臨到的問題是,不同利益關係人的衝突,大家寫的趨同性很高,第一個是利害關係人的對立,有時是民粹極不理性,有時底下就是各部會各種利害關係人的對立及民粹極不理性的具體呈現,包括環保團體極致環保,海洋環境跟海洋經濟產業的矛盾,還有海洋資源枯竭V.S.漁民生計的掙扎,夾在農民與消費者利益衝突間(苦啊);計畫生產不可能的,因為農民根本不聽勸,所以有時為什麼一顆高麗菜有時300元、有時30元。原能會的夥伴覺得核廢料無處可去,大家都不要在我家隔壁。
大家好,我們這一組很有趣,這一組有環保署、原能會、海巡署及農委會即我,圖的結構先從右邊往左邊看。
大家好,我是農委會的黃秀美,可是我比較喜歡大家叫我「務農的胖貓」,所以大家叫我「胖貓」就可以了。
先讓其他PO講話,我平常話講太多了。
所以我想開放政府是某一種政策工具,對我來說,我的理解是如此,也就是改變組織文化的工具,但開放政府可能沒有辦法是所有的業務或者是議題都適用在開放政府的流程上,這個是我過去一年的觀察,跟大家分享。
除了開放政府之外,我們主委也搭配用公私協力的方式,把很有想法的人,也就是想辦法找一些專案,可以跟他們合作,至少對立或者是敵對的氣氛會降低很多。
我們用開放政府的協作流程來對話,其實問題並沒有解決,但是因為那一種互動的模式,至少會覺得政府跟以前不一樣,其實也滿不錯的。
農委會處理「Join」平台處理意見的部分,我們業務單位的同仁倒滿理解這個是要面對的問題,真正成案都是過去吵很久的問題,但是會一再出現之前表現處理方式不滿意,或者是理念性的朋友革命尚未成功、一再努力,因此會類似衝撞的問題。
但是我也一直鼓勵大家,其實農委會有沒有要推動什麼政策,然後在政策形成之前就開始上「Join」,看大家有沒有興趣,也就是主動發想一些議題來做,但目前並沒有成功。
動保例外,因為動保有一些比較共同的理念,大概會是這一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