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可以改進的?
不知道他們在做什麼。
沒有。
我們有做村落測繪,也有做建築的測繪,並沒有建築,所以我請台中大學的教授弄了一套,前面我都有做了。
這個已經開始好幾年?
是都市化?
會覺得臺灣的東西都是LKK在講的話,當然我們這一代對某一些事務是很有感動的,新世代是靠網路起來,可能跟待人接物與親戚家族接觸的文化是陌生的。
變成是財產的問題,像彰化為何會燒掉這麼重要的建築就是這樣。
很多人說為什麼不找公部門?我要買一個二級古蹟,那時國銀說不准貸款,有想法的人怎麼做這一塊?只要一消息說要列入,就被拆掉了,變成那個法是在加速古蹟的消失,並不是在保護古蹟,這是我看到的問題,我自己本來去年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為那個真的維護不易,每一次颱風屋主已經沒有錢了,就要花幾十萬去維修,那個是你的私人財產,我不能隨便補助,碰到的都是衝突的,我想要去買他的時候,我就是有一點錢,我想要去貸款,銀行告訴你通通不准貸款,這就是一個矛盾。
政府最後包山包海在做事,沒有用政策引導,因為我的硬體、文物,我想要做活動軟性的部分,我只能慢慢做,我的速度並不快,因為財力就是有限,並沒有辦法很龐大地認同,又不可能去找志工,這是不可能的,要一步步做。
我碰到很多關於收藏的原住民的東西或者是其他文物,都沒有人要收,這就是沒有辦法引用外部有財力的企業,寧願可以鼓勵他去買40幾億的私人飛機,他只要撥一小塊就協助地方創生,很多地方有他自己的故鄉,我覺得法令上並沒有很活用民間的資源。
像我想做家俱方面的博物館,我有能力買農地,我哪有辦法去買市區的地?但我可以去買地、花錢蓋,但是後面的問題是,因為有很多文物的部分,當地政府或者是每一個人都說「不」,因為所有的地方政府預算都很拮據,那個東西弄下去之後,人員跟管理費用都不能負擔。
其實傷害那個建築的,而且破壞原本生活的模式,最後變成是鹿港老街整修完之後,沒有住在裡面,然後變成是商業,而是不適合居住,變成是假的文化政策,並不是真正的政策。
這問題是為何不用行政法條?也就是引民眾的資金去做,比如我沒有什麼財力,但我想做一件事,我假如很有財力,不會想做這一塊,沒有錢的想做、有錢的不想做,比如可以引進去做這一塊,因為政府撥預算總是預算排擠,有一些東西是會有簽到,因為是私人財產,最後因為怕百姓講話,所以只好逼迫屋主要對外開放。
我舉一個例子,你被列入歷史建築跟古蹟之後,你的不當產被貸款,等於宣判那個房子的資產歸零,縱使你繼承也沒有用,因為所有的屋主利益被消失了,為什麼不用行政立法給他更高的容積?甚至為何要政府撥預算?像台中的另外一個,我眼睜睜看預算編了十幾年,崩塌的速度更快,我相信火災一把火就燒掉。
網路基本運作,我們在數位科技這一塊可以用什麼樣或是有什麼樣的技術可以做?我比較二分法,我覺得網路沒有錯,大家都看到很多IG、新的,但我覺得不一定有真正實際的產出,我覺得所有的東西運作,最後要變成產業,不然不能只是永遠找公部門,像我那一天有跟文化部的次長有一個座談會,也跟他有聊到。
是。台北市就是因為中南部的房子上來,光房租就去掉一大塊,我就鼓勵人家為何不到鄉下的地方,像我這個基地又有住的地方,實質的薪資達到是全部,不用再負擔租金這一塊,然後生活又大幅降低,為何不回到地方創作?
臺灣的蚊子鄉下就是致命傷。
就是挑稍微漂亮一點的。
假如你還是相信機器的東西,我想那個是很困難的,也許是我比較老,不好意思。
我認為只有親自的體驗跟體會才可以,也就是回到最本質的東西,最純粹的,不然最後永遠做的都是3D建模做的,像我們講說臺灣很多的產出,那個特性是什麼?為什麼有價值?你沒有摸那一塊木頭、接觸,你沒有品他的香味,所有的東西就是當你用資本主義,常常是機器生產,你要做高端單價的東西,我認為是回到創意、手作,我常常舉例,你看一個老師傅,可能要2K才可以做,所以當然要賣你80萬,那一些工藝傳承才有價值。
我覺得網路是很大的助力,其實已經開始跟全世界沒有距離了,我剛剛講的是,希望實際捲起袖子做事,因為我們廣告人會談這一塊,是實際要做這一件事,而不是辦公室、paper作業。
城市的吸引力太大,資訊很大、展覽很多,所以生活很精彩,我想藉由這三個基地再吸引一些年輕人回到鄉下,願意接受被蚊子咬,願意接受旁邊鄰居的言語,然後還有實務面、實際面的,然後願意接觸,父母親被迫回去承接,有一些是有理念想做的,因為這一種小鎮5、6萬的城鎮,到底能不能吸引別人?
為什麼我會有這三個基地的想法?當然是廣告人的思維,你要讓人駐村,也不是住而已,他能體會什麼?可能會需要某個功能來展演,哪怕一口水、一個食物,絕對不是今天來觀光一、兩個月,就很深刻,因此那個是農業基地,是有山村聚落的概念,那部分算是很短的海線平原上,5分鐘就到海邊、5分鐘就到山邊,是臺灣僅存的基地,這個在地方上是有很強烈的元素。
人家說這個不重要。
因為我是廣告公司,廣告公司是在談行銷、策略,你的概念、定位很重要,如果沒有概念、方向,做出來的東西就是隨個人的,這個沒有主張與想法,這是我個人,我講這個沒有人同意。
像我今天去那個地方,我跟旁邊七十歲的老先生談,這一個建築有提自由平等,但是沒有人知道,那是日治團體第一個創辦銀行的人,一個城市的榮耀感,因為你不知道這個人,所以你不會覺得這個房子是重要的,他不在意,每一天三餐,你在談文化,會覺得是高調、沒有意義,我自己打滾這麼久,強烈感非常強烈的。
我碰到那一天國外回來的建築師,像你剛剛看的建築師,像老房子,建築師設計100噸的東西,不行,這個東西跟我的建築有違合感,我用了兩個建築師,一個是前幾年得很多獎,王建築師得了很多大獎,因為他的理論是要破壞古蹟、拆掉一大部分,我認為那個是結構主義,老的東西保護都來不及,因為拆掉那個房子沒有空間,整個城市的記憶就結束了。
像你看到我們臺灣街頭的建築,我每一次問建築師,你可以設計出臺灣的建築嗎?每一個建築師完全不敢碰臺灣這一件事,為什麼?他說那個是大哉問?為什麼日本、泰國做得到?包含音樂、戲劇及雕塑,我認為都是在建築當中。
我想探討臺灣的角色,臺灣有這麼豐富的文化,為什麼我們最後沒有辦法產出很強大屬於漢文化的物件商品?
北歐並不是一個很強大的地方,但是文化發展很多環保觀念,投入在所有的所有的製品裡面,為什麼這麼強?日本為什麼可以?我探索這兩個地方,也就是為何變成全世界的主流?現在很少談義大利家俱,很少人談巴黎、法國,你會發現都被這兩個地方取代,因為有環保生態,甚至很多思維、設計的東西本來就符合那個時代的思維。
我傾向的是過去應該看日本,為何日本的論述可以變得這麼強,像我對空間、建築,又或者跟這個產業的關係,我很清楚,過去的世代是義大利、法國的美學家,到後來是美國,到後來是北歐跟日本。
我也認識花了很多錢,但是轉化的時候,我其實還是覺得臺灣的孩子應該要好好瞭解這一塊土地的文化,產出來的東西才有強大的論述能力,不然永遠就是拿國外的理論在講,你學的理論,其實那是人家三十年前的理論。
但有些國寶的工藝設計師,因為那一個方式也沒有辦法說服年輕人,很厲害可以得到新創獎,但你叫他後面去學,沒有人願意,你看到的是公益斷層,我認為是文化斷層。
代工的原因跟前頭的原創性有關係,這個原創性,我認為是透過當代藝術或者是工藝文化上的洗禮,我對文化的追求是很深入在追求,但我發現跟很多年輕人談都沒有興趣,他覺得那個不重要。
我自己觀察,很多人去國外唸很棒的行銷廣告、藝術或設計,已經幾十年來了,最簡單的,我們都還沒有辦法形成普立茲獎的建築師,臺灣的建築永遠是雜誌、刊物抄過來,原創性不夠。
但是明明知道淘汰的速度很快,臺灣的代工文化,只有代工極大化,弄到全世界最大的代工廠,但是還是賺了最微利了。我看很多人開始要逃了,因為一個關稅徵得10%、20%就沒有競爭力,像我們講過去的代工廠是毛利3%至4%。可以調個10%就活不下去,這是我們認為長期以來的宿命。
我個人覺得是文化的藝術,因為沒有文化自信,就是覺得抄別人就可以賣。
要從消費習慣來培植,跟臺灣可能認定就是10萬元,臺灣就是永遠複刻人家的東西,一個是屬於外銷家俱,臺灣之外都沒有辦法產出往上的一層。
我問為什麼臺灣做不出這麼具有國際性、競爭力的東西,永遠就是臺灣島內在玩。像剛剛政委講到的,臺灣的活動沒有興趣看,哪怕燈會,都沒有沉澱流下來,所以變成是在地的文化有關,他們現在延伸到兒童家俱,那是比較清楚的,但是其他縣市找不到屬於很強烈會讓你有衝擊力的。
因此我們才知道,是不是要從地方再結合國外的藝術,也就是各領域,哪怕是劇場或是音樂或是跨領域的,會覺得某些都很好玩,可以轉化,讓臺灣這一些執行的人可以學習到這一些技術或是觀點,因為這是我自己觀察的瓶頸。
這個也是我們覺得要想辦法突破的。不然臺灣在做的答案也是一樣的,當然跟是不是國家的力量有關係,這當然探討很多。
當然都有一些爭論,國際上認為臺灣不重要,但是你做的東西出來,你的識別性又不夠,到底做的是丹麥系統、美國系統或者是什麼,永遠都是不清晰,不管服裝或者是工藝,看出來不用講,都認為這是日本的,為什麼?我們一直在探索這個,為何建築蓋起來日本的,你不會懷疑,你不會說它是英國或者是哪裡的,這就是在整個視覺上來講,是很容易被輕易辨別。
我後來發現有兩個因素,一個是國際形象的地位,第二個是臺灣做太多類似國外的東西,並沒有轉化,造成轉化臺灣的東西太過浮化,沒有辦法轉得很好,像日本的文化創意產業現在正在開花結果,全面性地影響全世界。
兩次大型的展覽跟國際藝術村合作,其他是我們自己策的。其實我們希望是工藝,我講一個個人看到的,臺灣文創商品做了很多,我觀察了十幾年,每一次去華山、松菸看,我覺得很奇怪,為什麼沒有辦像消費的這一件事,所以像文創產業產出的東西,長期以來,一直感覺很難做。
對,我們就自己默默做。
我們海線的地方振興,用藝術的部分是很容易吸睛,吸引年輕人、國外的人,不然太多的東西是不會有興趣的,我們說這是媒介、用這個方向,如何來做國外連結,這是有一些盲點的。
因為目前對產出的東西是有計畫性的這樣想法,但可能實際下去做之後,它會演變,當然我自己一廂情願,這種東西應該是要連結國外的,連結國外當然就會牽到很多方向跟路線來思考,只是來聽政委說如果要做這個事情……當然日本是有藝術季,就用跳島藝術去做。
像魚真的是有被檢疫過也不知道,因為產量很大,不可能逐筆。我們在礁溪有一個溫泉民宿,就是跟農委會合作,因為那一塊的東西很精確,也會避免中間的錯誤或什麼,我們也是很早導入這一塊,因此才請教。
對,我們發現數位影像這一塊比較有機會,其他大概就滿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