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的技術在當代的藝術裡面,在數位上是比較有可能的,因為數位比較容易驗證。
他們的家俱將來品質及精緻度都足以上台賣,但是沒有這個過程,這個家俱流到哪裡不知道,不然臺灣的家俱是做幾百元,你如果做高價的,我覺得區塊鏈很不錯,因為區塊鏈是最近這幾年才出來的,歐洲有沒有人來做,我不知道,但是藝術品是有的。
對,我再做新的屬於臺灣的家俱,像為什麼一個椅子可以賣80萬、100萬。
對。
這一塊我都認為應該要植入區塊,應該所有的東西都有過程,並不是丟出來之後才充滿問題,這個是我自己在接觸的過程中才發生很大的問題。
沒有錯。像我本來是想要用臺灣的古董家俱,那個家俱過程很重要,因為臺灣的家俱這一塊,過去有很多都是盜竊品,很多人放在家裡面,有了十五年的追溯期之後才拿出來,因為這個是臺灣這一塊過去的黑暗面。
沒有,這一塊我們初步瞭解,臺灣目前藝術品要做區塊鏈是有在做,但是最難做的是前端那一塊。
我們的基地在旁邊,我們的土地要開發之前,也借它的去做。
還有像裡山塾,也是在苑裡的區域,推廣的是梨山生活。
還有一些周遭資源串聯的話,像當地藝術家的工作室,比如剛剛苑裡的草皮旁邊是邱老師的藝術工作室,他是一位東海大學美術系的教授,也有一些國際駐村的策展經驗。
我們都沒有follow,都靠自己的力量在做。
對,永遠只是好到廟的周邊而已,對當地沒有實質的幫助,這是當地的困境。
沒有錯,像海線有一個白沙屯馬祖,現在網路年輕人很紅的原因是,透過網路跟一些現代溝通,海線那一代從白沙屯媽祖或大甲鎮瀾宮媽祖,其實是很重要的,但出了那個媽祖廟之外,也沒有變化延伸。
植入一些新的跟國際性的觀念,不然地方怎麼做是風俗性的。
臺灣對自己的家俱是沒有興趣的,但國外覺得很好玩,由他們發現的點再帶來一些想法,因此產生一些新的工藝出來。
這不是展示,而是希望講一個完整的故事,然後研究它的工法、工藝,還有這一種形式的轉移,從裡面找出一些發想的概念。
過去古家俱有一些文化的衝突與轉折,裡面的工藝也一直在轉變,過去臺灣的家俱因為臺灣的肖楠是很好的木頭,像以前有鹿港家俱、台南家俱,其實每一個地域有不同風格跟文化,我想這一種家俱跟生活文化給藝術家,也可能會衝撞出一些不同的想法,設計屬於臺灣現代的家俱,並不是西方照單全收,結果臺灣的家俱也打不過歐洲的家俱。
我們有租其他的倉庫。
變成我們要找家俱的時候,才發現臺灣有很棒的家俱,大家都不要,被燒掉、丟掉及丟棄,我們找的是比較好的家俱。
因為買了那個古蹟以後,有些家具不好保存,屋主會賣掉。
從清朝到日劇到昭和時期,有一系列的系統,我們也花了很長的時間在蒐集,目前有幾百件。
上面那個也是違建。
我們不會實體蓋房子。
對,所以可能變成是裝置藝術的建築,不能構築的東西。
距離大概差不多10分鐘,因此都是很近的距離,剛好是三個基地。
目前正在施工,也是年底完成,現在還是在施工中。
對,很特別,我們是找一個東海的老師。
現在都已經結構完成,這個建築計畫是要拿去做建築競賽?
可以公開。
這裡面將來可能會因為碰撞而產生一些文件或者文獻,又或是工藝上的產生,當作一種營運的可能,出版品也是一個,這部分是先有一些想法,從硬體的地點、實踐,然後再作後續的營運計畫,所以我們先把營運計畫先跟政委來作說明。
我們希望藉由硬體與數位科技與國外連結,我們的古蹟想要做國際藝術村,我希望藉由跟國際藝術家交流來觀看臺灣的土地、文化及工藝,我們想要用當代藝術的手法來作連結。
我在台北工作了四十幾年,回頭看地方長期都是外流,過去中部都是勞力密集比較多,後來有中科,但是那個是屬於製造業的部分……
我想要做海線的地方再興,因為過去海線的高速公路……日據時期是很旺的沿海小鎮,高速公路因為三線通過,沒落了幾十年,因為它的發展腹地比較小,所以他的人口長期外流,都屬於小鎮。
大概是十二年前,我從台中大甲媽祖那個地方,買了一個古蹟、鐵道倉庫,還有一個廢棄農業空地,總共三個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