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上社會長期以來,其實對這一些語言也沒有很友善、非常沉浸式的,都沒有的情況之下,我們現在是希望在學校的部分可以稍微補一下,大概是這樣的觀點先分享。
當然在家庭方面或者是社會民間等等各方面都需要一起做,力量會更大,但在教育部、學校的這一個部分,事實上長期以來是扮演非常重的責任,因為學校都沒有這一些東西,或者是非常匱乏,所以就算有的家庭非常地想要去營造相關的語言文化環境,但是學校沒有配合或者是有友善的環境之下,事實上光靠一些我們所認識到很多對於自己的族群語言有新的家庭,事實上長期以來也是覺得非常無力,他們很想營造,可是學校沒有,然後光是家庭,我們也知道學生在家庭的時間也是非常有限。
剩下所謂民間稱「台語」、教育部「閩南語」的語言,就是沒有跟客語、原民語相對等的處理狀況,這個並不是我們現場可以處理的,不過因為這樣的背景,所以我們現在討論的這個草案,其實會影響很大,是不是能夠從語言傳承,因為要因應國家語言發展法,進一步對高級中等學校的這個師資能夠做一個全盤的考量,而這個考量我們是覺得雖然大家會覺得不能光靠學校,但誠如我們的年輕學子所講的,事實上在學校的時間這麼長,對於學生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就算節數只有一節,但是還是非常重要對於語言文化的接觸有非常大影響的環境。
但是了剩於無,但是七到十一年級也要有的情況之下,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一步,但是對我們來看,其實是希望可以讓更多的年輕學子透過課程,真的再多接觸這些相關語言文化的環境。我們長期對各個本土語言老師的福利、工作環境都有長期的關注,覺得地非常卑微,因為客語跟原住民語畢竟有對口的中央專責單位,所以有一些可能政策上、制度上、教育體制上有一些不足的部分,可以由客委會、原民會撥預算來支應,包含開始有專職的客語或是原民語的一些老師。
所以今天在討論這個有關以後111學年度開始的7年級至12年級,能夠有本土語言、國家語言的課程,所以需要一批老師的部分,其實就顯得特別重要,因為過去只有一至六年級有這一些課,其實也很微不足道,一個禮拜一節,根本也不是正常語言教育的規劃。
自從去年有公視台語台之後,有少數的一些台語文專業的年輕人進入到公視台語台做主播、新聞編輯及播音人員等等,但是那也不過幾個名額而已,也沒有很多。所以長期以來,我們都替這台語文相關系所的學生感到擔憂,我們沒有足夠的產業支撐這些專業的年輕人來從事這一些專業的工作。所以我們認識的台語文專業的這一些年輕人絕大部分都已經沒有在相關的行業,大部分都轉業了,從事跟自己本來在學校學的完全都沒有關係的工作。
所以變成是像這一種現在在討論的這一個,如果可以在中小學有專業的台語師資的師培出來,或是有台語文的人可以當中、小學的老師,可能是目前看起來少數的幾個可以維生工作很重要的部分。
剛剛老師提到一個點,我先講一下,如果有受過台語文的專業訓練,像大學台語文系所的相關學生畢業之後,他們能夠做什麼事?能不能有一份可以維生的工作?以我自己從事大概快要三十年這樣台語文推動工作的經驗,我們在民間這樣看,真的是沒什麼工作可以讓一個有台語文專業的人可以維生。
大家好,我是陳豐惠,我是台語文教基金會執行長,關心有關於台語師資培養的部分,包含專業師資,這個師資到底要怎麼來、專業度,及長期以來都奉獻在第一線支援教學人員福利的問題,這都是我們長期關心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