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他們在讀書期間參與校園的計畫、大專洄游農村參與相關的競賽,還有回農村服務,還有後續想要成立企業的話,也可以給予適當的協助,我們希望圓夢、回饋支持在地的農村發展,謝謝。
其實這整個計畫除了自己企業本身對我們強調,我們希望強調從大專青年時,就可以給他們一些輔導體系,因此接回了辦了十年的青年洄游農村的體系,我們希望提出一個最有利的支持、形成最完成的體系。
其實在整個企業回饋,我們非常強調支持在地農村的發展,因此我們在計畫的初衷要求要對社區有無形的回饋,像他們會提出一些固定的比例回饋社區,原本專注自己的企業,後來也擔任一些工作,像理事長、總幹事等等,原本關注到社區的銀髮照顧及食堂等等,也有做農事教育等等,也提供很多就業機會,也有投入生態環境保護等等,這個都是計畫額外的產出。
其實後來也辦理長者供餐,也提供一些連結、活動,更照顧鄰近的國中小提供的地瓜來做點心,他們想要透過智慧農業來提高產品對外行銷輸出。
這個案例是雲林水林鄉瓊埔社區,這個社區三兄妹都是在北部擔任五星級的主廚,他們想說回鄉幫忙,從72公頃的地瓜耕作,目前已經將近200公頃,接到比較大的訂單,所以急著建構一些農產品的加工廠投入相關的產能,對社區來說的話,其實幫助非常大,因為優於一般契作的價格來收購地瓜。
目前整個契作已經達到10公頃,也完成了朝陽社區刊物,結合了社區的小旅行,也進駐了多元員工來協助整個社區當中,也成立了朝陽社區共同品牌,對外整個行銷與包裝。
接著是蘇澳的朝陽社區,其實茶籽堂在92年就成立,他們主要是以茶籽代工為主,之後創立一個品牌是茶籽堂。不僅僅是做這個產品而已,更想要導入文創意涵跟地方特色來做相關的呈現,所以他們提出了朝陽社區的復興計畫,而然之下來到這個地方就到宜蘭的朝陽社區,透過企業的能量來帶動社區的活化,包含創意的多元行銷來翻轉農業的印象,透過契作來保障青年返鄉,成立社會企業來深耕社區,並藉由媒體來創造議題,讓更多的人關注整個農村的議題。
他們結合在地的長者也,也就是長者為師,讓他們來協助、解說及活動的代理,所賺的盈餘就回饋社區發展協會,每個禮拜有五天的供餐及關懷服務。據社區的理事長說經由這樣的計畫協助之後,健保卡使用得少了,好像長者更有生活的重心與目標。
接下來案例是彰化的金碳有限公司,這個社區其實是為了照顧社區的長者,在政府資源遞減之下,也想要透過在地產業的發展來協助社區,所以結合了返鄉青年來結合金碳公司來行銷,運用整個生物碳來做優質稻米的生產,因此取名是叫做金碳稻,他們透過8、9位年輕人共同成立公司行銷創意,吸引許多的團體來社區參訪。
現在的社區已經朝向六級化的發展,在社區裡面也成立一個門市,來銷售所生產的相關產品,更逐步推動產業的發展,運用收益回饋、社區銀髮共食及相關的公益活動。
第一個是,新城寶山的社區成立楓糖公司,這個社區主要成立一級生產為主,後續也做黑糖、手工饅頭。在整個輔導計畫推動之下,青年負責人其實是一個從海南島回來的新住民,也持續結合產業發展,經過整個包含產品研發的模式建立,然後到現在中間穩定的成長、提高銷售產能,到現在多角化經營,整個社區的收益也提撥20%來投入社區認養、老人關懷等公益活動,並培養在地的人才。
在整個計畫執行成果分成三個類型,第一個是社區組織,內部轉成企業化經營的部分,包括新城社區、大有社區,另外一種是外部企業回到農村去協助社區產業發展,像在朝陽社區當中的茶籽堂,另外也有青年返鄉帶動社區發展。
到108年的營業額產值,我們已經累積到15.2億,促進投資3.15億,也帶動就業937個人次,最重要的是跟在地社區的契作面積提高到3,294公頃。
在輔導成果的部分,我們從106年起推動到現在,已經累積3個梯次、96家的輔導企業,第10梯次在去年11月29日開始收件,目前有96家企業申請,45家通過初審,明天即將辦理第10梯次的決審作業,預定會選出25家到30家的企業。
第二個部分是地區經濟型,針對社區的工資或者是資本額100萬以上,而且每一年度營業額超過200萬,可以達到300萬的補助上限,這個部分地區經濟型及初階型的最大差別是在於地區經濟型是有一個營業模式,營業額的成長是穩定,也就是投入農村產業鏈的整合,也關注在產業的升級跟生產力,具有研發力跟行銷力,提升農產品的質與量。
在輔導類別的部分分成兩個部分,第一個是初階育成型,我們針對輔導對象,像資本額不超過100萬,或者是年度營業額不超過200萬的話,我們提供最高150萬的補助。
在整個輔導對象的部分,我們是需要依法登記設立於農村社區之公司、合作社、獨資或合夥事業,經營的項目必須要跟生產、製造、加工及行銷是息息相關的,也要求登記的部分必須在農村社區當中共同協助社區的發展。
整個企業是需要分別尋找專家跟相關的資源來協助,往往這個時間會花得非常長,因此藉由這個計畫搭建了整個輔導平台,透過專業的顧問團及結合外部的技術合作,透過顧問來引導企業的發展,像生產技術或者是資金上的需求、品牌行銷,或者是跨企業間的合作等等,我們會導入相關的課程。像108年就導入了50個小時及115次的現地訪視來陪伴農村企業的發展。
在輔導策略的部分分成三個階段,包含從育成輔導推廣,分階段導入企業理念與企業化經營的做法,逐步協助社區轉型企業發展。包含第一階段,也就是從觀念導入育成訓練,像第二階段的發展型企業,我們可以深化金管培訓,讓金管來陪伴及輔導。第三個階段比較具有成功典範的部分,我們希望可以成果擴散跟持續追蹤跟形成整個農村的亮點。
我們希望推動農村企業社企化,希望鼓勵引導農村企業做成企業社會責任或者是轉型成社會創新的企業,希望可以解決農村的問題。我們更期待整個農村發展永續化,來結合、支持社區的發展,照顧我們的長者跟學童的輔導,增加弱勢輔導的整個公益事業。其實這個計畫也對應了三大計畫,像社會創新推動方案、新農業創新推動方案、地方創生國家戰略,還有投入社會資源等等。
整個計畫有四個特色,第一個農村產業的特色化,我們鼓勵青年創業可以翻轉農村的產業,我們也期待微型產業可以企業化,我們希望扶植青年、社區經營者轉型社區經營化,比較具有規模的組織在經營。
大家好,農委會報告農村社區企業經營計畫的辦理情形。其實推動農村再生,我們發現產業其實才是關鍵,在103年起就開始推動所謂的特色產業,到104年的時候,我們發展整個跨區域的產業,在106年導入跨域產業、推動農村社區經營輔導的計畫,我們期待能夠成為產業發展的領頭羊,可以帶領社區的永續發展。
105年起累計輔導75家的業者,創造經濟產值10.07億元,整個營業額平均成長36%,整個促進投資4.8億,也提供就業640人,青農返鄉、留鄉人數到達276人,整個契作面積達1,542公頃。除此之外,我們鼓勵企業,有盈餘的部分能夠回饋社區協助社區發展,並回饋到農村再生基金帳戶,我們期待能夠產生正向的循環,減少社區對政府的依賴,能夠讓社區可以自主發展,以上報告。
農委會報告,農委會推動農村再生,我們協助社區產業發展的部分,我們鼓勵社區組織或是青年返鄉創業的經營主體可以朝向企業化的經營,在105年起推動農村社區產業企業化,經營輔導的計畫,來解決農村及農業相關的問題。
政委、各位夥伴大家好,我是農委會水土保持局的科長陳明賢,我們主要是要推動農村再生,我們現在目前正在協助農村社區企業化、經營輔導這個計畫,我們希望協助社區有益創業、社區組織轉型,希望他們能夠進行企業化的經營輔導,讓他們能夠永續在社區裡面自主發展,以上。
甚至到後續結合各跨域合作的力量,我們透過怎麼樣的方式來協助行銷到國際,這個還是要看實際的狀況來作後續的決定及輔導作為。
如果就企業經營輔導體系的話,因為我們是在農村的社區,我們剛剛提到農委會水保局也有推動所謂農村社區產業企業化經營輔導的計畫,我們也想要提升企業的品質,包含對於產品基本的檢驗或者是品質,我們都要去作協助。
如果您覺得有生產到一個規模,外銷的產品都有一些著墨,他們也沒有辦法幫忙回答。
剛剛先進提到的部分,因為目前沒有很清楚你實際的產品品項或目前發展的程度如何,因為每一個國家所要的一些包裝、標示及法規都不一樣,需求有的是要精緻,有的是需要大量,因此都很不一樣,我們要持續瞭解您對於外銷的想法。
各位好,我是農委會水土保持局科長陳明賢,我們農委會水保局已經推動農村再造七、八年了,我們也在推動一些農村社區產業企業化的育成,我們鼓勵社區的朋友能夠在社區裡面創業,然後讓在地的年輕人在社區裡面上班,不用在都市外面移動,我們也推動了兩、三年,或許有一些成果,可以跟各位分享,謝謝大家。
希望藉由這一個部分,我們創造一些社企標竿,不只可以站起來,永續經營,可以再回饋社區做社會福利的事,政府資源就可以減少這一塊,我們把資源投入更需要的社區上,一個帶一個,就是鼓勵社會企業在社區不斷運行並發揮影響力,這個是農村再生希望前進的方向,謝謝各位。
像農村再生的協助下,不只是在協助下,在你最需要創業的這一個過程中,我們提供資金及技術的協助,但並不是百分之百補助,而是要企業本身負擔一半共同來做。
在這上面,我們希望社區有一些專業經營的概念,不是要求農民除了農業專業外,還要會做FB跟行銷,那個是天方夜譚的事,以大有社區為例,大有社區企業化經營後,十幾位年輕人進來,協助他們補足這一個不足,像新城社區也是同樣的方式。
包括產銷人發財的培訓、行銷部分的協助,這個都是在我們協助的範圍內。
因此,我們在去年選出五十三家選出農村社會企業的部分,來去協助。
因此,前年開始,我們開始推動農村社區產業企業化的概念,我們希望輔導社區轉型成農社企的概念,我們輔導經營主體及營運模式,在這一個過程中,也能夠慢慢朝向社會企業來做發展。
我們有一點是一站式服務,如果在這個平台上,像社區朋友們有什麼產業的問題,也結合農糧署等產業單位來共同解決問題,經過這一、兩年推動之後,其實剛剛講的社區是非營利的,以社會協助為主的,但是有改選的問題,經過一段時間的改選之後,原來組織運作非常好的社區,可能會面臨內部的一些問題,進而整個產業的發展是中斷的。
我們發現產業最需要去著力的,因為我們常常在社區裡面走動,常常是介面銜接的問題,他們很多問題的,他們認為政府是只有一個,反映的許多問題都不是我們的專長,因此我們在四年前就提出所謂跨域整合平台的概念。
我們發現推動農村再生,絕對不是把基礎的硬體建設做完之後,就會再生。更希望的是提升農民的所得跟青年返鄉,同時創造農村發展契機。
政委、處長及各位代表,我是水土保持局科長陳明賢,各位知道水保局是在做什麼,但卻不知道有一大塊是在做農村再生這一塊,我們在99年農村條例通過以後,我們被賦予推動農村再生的工作,我們知道水保局在農村這一塊著力滿深的,全國有四千個農村裡面,投資的農村有兩千個以上,也都跑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