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以及台北的同仁大家好,我是教育部青年發展署公共參與組的組長陳愛珠。
各位青年朋友大家好,我是教育部青年發展署公共參與組的組長陳愛珠,雖然我們是行政院青諮的幕僚單位,但是因為我們也在推動青年政策,像我們有推動青年社區參與行動計畫跟青年壯遊點,很高興聽到今天出席的人有很多是返鄉跟留鄉的青年,所以我們希望在今天的討論過程中,聽到大家對於留鄉、返鄉的想法,希望回去推動相關青年政策時,能夠有所幫助,謝謝。
12月1日的樣子,我們還沒有青諮的名單。
好。
是。
因為我們下次要找地方跟中央委員討論是在7月17日,可能來不及在大會之前更新。
我們在12月要交流的活動、內容設計或者是討論的提案,我們也會在今年7月會邀請中央、地方的一些委員一起共同討論,看看大家期待12月的辦理方式,可以讓委員的交流能夠更具體,甚至達到一些共識,我們未來也可以一起執行,所以這個部分我們會努力來做,以上說明。
屏東市雖然只有青年組織,但並沒有專責單位,他們在推動這一部分也非常積極,所以在上個月也有跑上來台北跟我們討論,他們也覺得我們辦理這樣的活動很好,因此也刺激了一些想法,他們也期待我們能夠跟他們做更進一步的交流,甚至讓些青諮委員瞭解各縣市,因此我們預計今年在12月辦的時候可以拉到南部辦理,甚至參觀屏東這一些對於青年的政策支持,還有他們做了哪一些事是參考青諮委員的建議,及後續所做的事是否對青年有幫助,然後再參觀一下屏東的青創基地。
我們目前的執行情形是院青諮、青年署青諮的運作方法有漸漸引起仿效,這個禮拜桃園市政府才辦過中央跟地方青諮的交流會,在那之前也有辦過一些小型的,像桃園市政府在辦活動的時候,都有邀各地方的青諮與行政院的青諮參與,我們覺得這樣是示範。
第二,委員希望我們能夠將各級青諮委員的權利、責任及權限落成文字,讓它變成指引,但是因為青諮委員在各縣市政府要有什麼樣的功能或賦予任務或者是執行情形,並不是中央可以決定的,每一個縣市政府成立青諮組織的時候,希望達到的功能與期待也是不一樣的,所以即使把它落下了一些文字或成立要點,又或者是我們自己的要點給他們,他們也不見得會依照我們青年署所訂的要點來遵照辦理,基本上他們還是會有各自的任務、組織做委員權利的授權或期待或諮詢。
政哲委員在今天凌晨2點多回傳回來要我們做上次中央與地方青諮委員交流建議事項的的管考,其實我們內部都有一些列表並進行列管,不然不太可能今天立刻拿得出來,這個是我們自己本身有在做的,我們下次會再做一些更新。
主席及各位委員,大家好,青發署在這邊補充。馨如委員剛剛提到我們列管的執行情形,一般來講,我們會在下一次會議的時候,才提供我們上次會議決議事項的目前辦理情形,就像現在院青諮委員的運作方式也是一樣,我們上一次的委員交流會議是在106年12月,今年是在107年12月初就會辦理,所以我們會在到12月的時候,會再把委員當初建議的一些執行情形再作一些更新,這個是第一個說明。
另外,有關於研商青諮會報告的相關事宜,這個我們會再邀請政委及各位委員一起來開會,我們再來確定成果是要如何來展現,看是用討論完之後用報告的方式放在網站上供大家參閱或者是用其他的方式進行,我們會再開會討論,以上。
後續將會研發如何把程式碼開放給各界可以運用,因為這個好不容易研發出來,我們歡迎各界使用,但事涉資安的部分,我們會再研究如何開放。未來委員使用這個網站如果有問題的話,我們歡迎各位委員隨時跟我們提出修正的請求,我們會儘速把這個網站修得更好一點。
有關於青諮會的網站,我們在5月18日已經上線了,感謝各位委員在這一個期間提供的協助,讓我們順利把這一個網站完成。
如果可以跟委員做之前的溝通,就可以經解決掉很多的事情,或許這一個案子就不會成為提案了。
好,因為如果能夠把它限制並規定進去,可能會減少很多這一種不必要的討論,因為很多部會都是到了會前會那一天,現場才開始解釋有做了什麼事,這樣就會讓這個會議很沒有效率。
會前會運作原則裡面,其實我們發現這一些委員提案時,有一部分是因為不瞭解這一個政策,也不知道這個部會已經做了某一些事了,之前在開會訂原則的時候,希望各部會一定要事前跟委員溝通之後才進到會前會,可是我們上次會前會就發現有一半以上事實上是沒溝通的。
希望他們可以願意投票選出學生會長,然後錢交出去,他們也知道錢被用在哪一個地方,也可以參與怎麼樣用,這樣會比較正向發展。
對,可以把這一筆經費採參與式的方式來討論怎麼用,也可以幫忙想看看如何將參與式預算概念推廣給學生會及社團,大家有這樣的理念之後,懂得運用這樣的經費,學生可能會發現原來我的經費是這樣子被用的,才比較願意繳費。
所以我們會用一筆錢,就是給一小筆錢。
目前學生會費要收取很困難,所以造成很多的問題,因為現在的大學法裡面規定雖然學生是當然會員,但是第26條的施行細則說不可以拿來作註冊的條件,所以就變成收與不收的問題,很多學生會收不到會費就沒有辦法運作,我們現在是想說為何不能運作?很多學生是否定學生會的存在,他覺得學生會老是在辦一些演唱會或者是什麼娛樂活動,對我一點助益都沒有,所以我們希望改變這個觀念,我們用參與式預算來教導學生會的會長,應該把收來的錢用在同學身上。
因為現在年輕人所要談論的一些事情,有一些他們可能找不到夥伴,有一些是他想要往上再發展,但沒辦法,我們就是提供一個機會,讓他可以去找一些志同道合的人來談。
對,就歸在地的議題。
對,大概是三十個。
中型的聚,原本是小聚,大概是三十人左右,我們希望再把這八場的人推代表,再彙整一次,因為他們談論的可能會分散到各部會去,有的是農委會的事情、有的是經濟部、有的是文化部,因此我們希望找部會大家一起來溝通他們所談論出來的想法。
現在都還在規劃當中,因為這個計畫剛剛才簽出來定案,然後我們現在也讓青年再投那三十五場,然後八場我們現在要開始去找這八個點,希望在北、中、南、東都各有點。
所以沒有很確定的內容出來,我們目前也是試著走走看,讓青年在地所發生的一些事情,他們願不願意拿出來聊一聊,可以用什麼樣的產業發展或者是經濟發展來談。
今年沒有高峰會,但是我們會做一個中聚,我們就八場的結論再形成一個中聚,我們希望八場我們來辦,然後是談地方創生這一件事,他們八場談完之後,我們希望他們推出代表,然後再到中聚,因為現在地方創生,我們去拜會國發會……
現在還在讓青年申請當中。
八場可以,是我們自己辦的。
三十五場是讓青年自己申請,八場是由我們來辦。
不是,是我們自己蒐集他們這一些故事,把它集結成冊。
有些放到社會創新的方案裡面去。
他們好像12億。
USR。
當然沒有辦法,全部每一個計畫都紮根下來,但是最起碼這一些成果讓我們看到,真的有一些種子在發芽的感覺。
另外,還有一個,原本是台北大學學生,他們只是來參加我們的行動計畫,參加我們行動計畫去推展他的理念,他製作了一個刊物,因為他不是三峽人,但他在台北大學讀書,他覺得台北大學的三峽其實有很多的文化可以推展,為何三峽人自己都不重視?他就自己掏腰包,去做了一份刊物出來,然後到商家,遊說他們放他做的刊物,然後一起介紹給外面的人說我們三峽的美好,結果這一些商家被他感動之後開始放他的刊物,後來他就一屆屆交給學弟妹,他現在畢業了,然後又轉去做職人雜誌,這個他們一直都有在做,也有在傳承。
去年我們再去訪視他的時候,他在串聯其他的部落跟族群,已經不再只是他們自己的族群,這個是一個。
其實參加過我們的活動,還是有一些青年會回去家鄉,像我們剛剛提到有一個東布青,他原本就是參加行動計畫,本來只是做暑期,回台東去做暑期的活動而已,後來發現必須要凝聚原住民的一些力量,所以現在漸漸變成一個協會了,原本是參加們的活動,現在變成協會,現在也漸漸能夠自給自足,他們會做一些小旅程,然後帶一些青年或者是想要探索台東的人去做一些小旅程,認識他們原住民的一些文化。
大概五十個上下,每一年有進、有出。
因為他們的人員太少,他們怕還要做收據這一方面的行政作業,所以就暫時退出。
怕誤解為他可以拿錢去玩,又或者是變成是一個有錢人才可以享受的計畫,因為一般經濟弱勢或需要工作及收入的青年是無法長時間去體驗,如果我有補助給他,讓他去,是希望他能獲得一些體驗,但他可能會覺得是一種玩樂,而好像只有有錢人家才比較有辦法兩年停下來不工作、不學習,才有辦法去做體驗這一件事,就怕有一些誤解在,因此體驗學習這一個部分沒有給予任何津貼。
有一個專辦。
對。
就是一筆錢給學校、給開課的老師。
今年想要試辦一下,少子化(笑)。
我回去再查一下。
對,那個比較不會那麼高。所以指定主題才有辦法。
對,去年有指定跟非指定,非指定是今年只要看到政府有任何什麼問題,或者是用什麼點子提供給政府做的,就是「非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