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習,並且想要提前。
當然很多人會喜歡故事,像容膝齋圖也有其故事,這個也是非常吸引人,這個要看作品資訊本身的問題,也就是取捨。
我會希望看這個畫用什麼樣的手法來達到什麼樣的印象、效果,我覺得會偏重這個部分。
林逸文先生請儘快處理。
容膝齋圖啊!
是的。
這個就可以滿足你的需求?有更好的解法嗎?
我覺得在書畫展間,其實曾經好幾檔都有做過,都有挑選一些作品來做兒童卡,就是有阿弟仔(音譯)的出場,我不知道大家看了怎麼樣,我很好奇你們要在同一個展場的作品裡面出現兩個不同的版本說明卡嗎?
再來,我要回到的是對於各位提出來看法的另外一個小問題,我聽到不只一位提到最好是兩個版本的並列或者是介於兩個版本之中,這個是可能的嗎?或者是怎麼樣呢?如果我真的做了一個黃金比例版本加兒童版的版本,放在一起的時候,你真的會覺得舒爽、怡人嗎?不同版本的美編又會有一點差別,你要把它們擺在一起在展場裡面,有可能不夠好看,所以如果要統合兩個不同文字的說明版本又要好看,我覺得這個難度是很高的。
當然我自己個人可以繼續精進,我也是有這一方面的興趣,但是故宮能夠接下來立刻驚天動地大改變,我覺得是不太可能的事情,但是大家的意見透過我們這麼多的,不管是意見調查或者是這一次的協作會議,之後的紀錄等等,我相信一定都會有影響的,所以我是滿正面、樂觀的。
這個展覽是我一個人辦的,我相信我的同事也會面臨同樣的處境,但是大家的感覺會不太一樣,我不可能把我自己的想法就硬套在我的同事身上,這個是我必須要跟各位抱歉或者是說明的。
其實故宮超想幫大家做紀錄的,但是會侵害個資,所以就停下來了,不然可以透過大家在整個展場,像在哪一個作品停留多久,會很清楚得到觀眾的研究,而且是非常實在,但是因為個資的問題,所以沒有辦法做這一件事。
所以黃金比例的說明卡對您來說作為小抄的功能是足夠的嗎?或是需要字更大的,會更舒服處理這一些事?
你覺得數位機台還要放在展場那邊嗎?
你覺得放在QR code裡面,可以用手機的方式得到這樣的訊息,但是在展場裡面,你覺得還需要存在嗎?或者是展場就變成紙本,對於你來說?
你們兩邊都非常好意。我還是很感謝兩邊的好意,我回去想一下,是不是我的訪談對象可以是我的工作能力許可又有意義的對象。
你是覺得找蘇委員會有危險嗎?
他們對我們的卡片也很有意見。
我會想要找蘇巧惠委員之類的,他們對故宮很關注,很常提意見。
像故宮之友,這個算嗎?因為我想得到的一般人是更一般,像公車司機之類的。
但是一般人很多。
因為我覺得中小學老師跟大學的老師是屬性不太一樣。
我想知道你們覺得利害關係人是誰?因為對我來說,歷史藝術史的老師我會去找一個,像藝術史的學生或者是大學生,我也會找一個,接著是中小學的老師。
當然。
我覺得很好玩。
我會去詢問留言功能跟投票功能是否可以出現在目前頁面上,然後回報。
其實有一點喘了。
藝術史與博物館專業的人或許不是我們最期待的參與者,因為他們應該一直都會在我們身邊。我們想要觸及的是參與度比較低的一般大眾,要宣傳給這一些人看到。
也許會影響到內容的寫作方式。如果大家覺得「夭壽讚」都是感性的抒發,或許有一些展覽不需要走客觀知識來當作脈絡。或許辦一個撫平創傷為題的展覽,讓書畫作品療癒觀眾,這樣也蠻有另類的功能,搭配的脈絡或說明卡的內容就不會是元代的畫家誰畫得最好之類的。
也可以把點讚最多的說明卡輸出,放進展櫃裡,這樣也許也會蠻令參與者開心的。
所以反而是共創的人把自己覺得這一幅畫怎麼樣丟上去,我覺得可以幫助其他人感受那一幅畫。好比喝酒跟咖啡的時候,MENU上面寫著有藍莓、巧克力的味道,喝的時候如果沒唸過,也許品不出來,但是看了這樣的說明後,再嚐一嚐,有時候就容易品出那些味道。
另外一個是我的說明卡並沒有這麼多的感性部分,因為感性的東西丟進去,有可能被質疑根據在哪裡。
會去留言的人可能是學藝術史的人,然後覺得他可以寫得更棒,實際內容差不多,可能以更優美的方式來傳達,然後傳達比我還要好,就可以很爽地丟上來。
我覺得對我來講,像《容膝齋圖》有一般或者是有相當的部分是要理解這個是誰畫,為何會畫這樣子,這個背景是比較客觀的,也就是你願意唸,你就會懂,這個是說明卡要表現的內容,也就是感受的部分,也就是你看到這一幅畫,而且被認為是中國山水畫當中,可能抒情的代表作,畫山水畫到像黃山,這個是寫實上的厲害,但是如果畫的一幅山水畫讓你覺得孤單或者是簫瑟,這個是更厲害的,這個已經超越了形象之外,又可以來打你的腦跟心。《容膝齋圖》是藝術史界裡面覺得非常抒情的經典作品,所以選它也不是沒有來由的。
需要再去一次。
主席?
對,這三個月就會集中在這一些裡面。
我們可以再確認一下你的意思嗎?因為我覺得表面上的意思懂,但是我覺得沒有catch接下來要講的,所以我們要找什麼?
你進故宮一次看到200件文物好了,但常常回來記得的是0件,所以對我來說,我希望你記1件就好了,只要多記住1件,對於比較沒有基礎的觀眾,說明卡可以對此有幫助。
其實對我來說,脈絡並沒有很重要,但是當我導覽的時候,要負起的責任是要給脈絡,但是如果你沒有特別去要求跟人家導覽,或者是借導覽機,就是不太覺得脈絡對你特別重要吧。
「你最在意的是什麼?是什麼?」XD
我是很相信一般人也可以,所以我才會覺得可以廣發英雄帖,只是做出來的東西是不是可以給其他人感動或刺激不一定。但是連一般人有這個能力都不相信,就不會有一般人進博物館,因為那個是屬於特別受上天眷顧的人,所以懂得看藝術品,如果不受一定的教育,就是絕對感受不到,但是如果對藝術品有興趣,或者是對一般人有興趣的話,就不會覺得這個是不可能的事情,這個是我個人的想法。
所有的故宮展覽的最中心應該是觀眾跟文物的關係,這個才是其他東西出現的原因,所以不管是說明卡或者是FB,所以當我們把目標放在真正核心的時候,網站到底是不是成功沒有關係,展覽是不是成功,也沒有關係,而是大家跟文物有互動,而且相信自己跟文物有互動的這一件事,這一件事是重要的,這個才是真正的核心。
這個是認識《容膝齋》,然後可以協作說明卡的可能性,這樣是滿寬闊的,你可以感覺那一件作品的這一件事,這個是我們的核心,並不是宣傳網站,並不是把人抓到網站,而是對於故宮文物、與他互動,這一件事是核心的話,那就不是可以這樣做嗎?
我覺得審核還好,版面可以有100個。
如果有100個人呢?
但是如果加進去,那個沒有什麼問題,但是接下來,其他人呢?
我沒有想過這一件事。
目前隨便亂想,我在臉書上出一頁叫做話畫特展的活動,也就是叫做「對話框」,我們是要針對《容膝齋》來寫下說明卡的創意發想,說明卡的內容不侷形式,可以貢獻你的專業,對於畫面或者是分析,你也可以是感想,或者可以用小說,或者是新式的方式,跟這一件畫作對話。
我覺得臉書比較直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