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可能開放政府業務在那個部會完全不受到重視,也有可能實際上一點需要都沒有。
大家好,我是政委辦公室葉寧。
最大的前提是要不要國旅卡?
至於開放政府會不會考慮到涉及敏感、秘密、或效率減損等,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就不多講了。政委在外交部的演講也有提到。議題敏感這一件事比較簡單,我們就減敏,讓大家多討論這一個問題就減敏。因為效率跟秘密不見得不需要做政府公開,只要這一件事是與民眾(有關)的,基本上就必須要做,效率有時候繞來繞去,說不定以這樣(指開放政府)的方式,當經過適當的發散跟收斂,然後找出一個大家都知道你會怎麼做的決定,並看著你要怎麼做的時候,效率是更高的。我的報告到這邊,謝謝。
「開放政府」會不會貶損我們公務人員的專業?我認為不會,只要把問題切清楚來討論(即可)。以我們公務員的專業,對一件事清楚的程度跟深入的程度,如果能針對具體問題說清楚,一定勝過網路上一般的意見,我一直認為PO的工作如果能夠做得好,對公務員的形象可以加分。另一方面就像法官有非常多夜深人靜的徘徊跟掙扎,要決定是否有罪,這個心事誰人知,但是如果開放參與(指人民參與審判),讓他(人民)同樣坐在審判台,他(人民)就知道做決定的痛苦——不管是廢除死刑與否,在路邊講都很容易,但當法務部長就知道這一件事的困難。因此,我認為「開放政府」參與做足的情況下,公務員的專業會受到肯定,可以呈現公務員都已經多方考慮過這一件事,且找到一個最佳的方案來解決。
但這個也會非常困難,如果大家看政委示範的話,就會知道政委非常厲害,在任何電子報或網路平台上,任何人罵她,她二十分鐘之後就出現了(笑)。不過政委其實在傳達一個觀念是,基本上要選擇同一的戰場,我們現在大部分的問題是,某某辦公室或者是機關會對外說「所有的問題答案在本機關網站上都有」,但卻沒有即時而且直接回應的效果,如果PO能夠獲得充分的授權,我們只要把網站那塊需要的貼上去就好了。當然我們還是希望討論更聚焦,國發會的「Join」也努力在做那一件事,讓並不是聲量大、人數多就是好的意見,還有非常多的資訊工具可以改善。也有其他網路上的空間可以使用,「Join」並不是唯一的平台,最近NCC要辦兩個法案的線上諮詢,不透過join,有另外一個方式進行,這都是非常好的。如果大家還沒找到更好方式的時候——國發會已經提供一個平台——基本上所有「開放政府」工作的具體功能都有,是大家可以練兵的場所,也有人覺得不要自己架設或在不同平台分別回應,全部導流到那邊(指「Join」平台)去,那也是一個好的辦法。我的時間快要用完。
其實過去司法院常常辦類似司法列車,到了每一個法院去辦,常常是當地的院長去動員里長、里民來參加,看有沒有什麼意見跟司法院院長反應,竟然有一個參與審判是人民自己送上門來的,臺灣去調查過,人民參與審判願意的比例超過八成以上,跟日本非常不同,日本低於三成以下,日本一直認為那是法官的事,跟他沒有關係。表示我們這一個社會好管閒事,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說不定很好,既然願意來的話,就表示我講的話你願意聽。因此,網路對我們來講,不一定總是要開花洗版,但如果常常已讀不回,才是我們該最在乎的一件事。
如同人民參與審判一樣,法官抗拒也很強,會認為我經過司法官特考,十年寒窗苦讀,多年辦案經驗,卻要聽人民他們的意見;但當人民不願意走進法院的時候,代表人民對於司法澈底不信任,你的工作再專業也沒有成就。
另外一個好處是,在網路上我們跳過所謂了媒體,自己就可以發聲,舉例來講,當國旅卡燒起來的時候,或許因為張景森政委非常具有戰鬥力,在join上一瞬間之間就成案,對主辦國旅卡的同仁來講壓力非常大。但至少join設計的時候要email登錄,表示之後不管是交通部或者是人事總處的任何回答,同時都會寄到這八千個信箱裡面。這八千個信箱的使用人對政府的宣導,不管是在四大報或是電子媒體可能都看不見,而突然間因為他關心這一個議題,去參與聯署,行政院或各個部會的意見就直接可以寄到他們的信箱。
網路對我們最大的衝擊是,不管是公聽會或者是什麼,其實是有時差跟距離,很多議題若在其他地方,就要跑到那個地方去辦公聽會,因此網路是可以解決時間及空間上的差別。
我會儘量在三分鐘內結束。網路最大的特色就在我剛剛跟各位報告可以多對多的溝通。對公務員來講,多對多溝通說不定更容易,好比我今天在NCC服務,如果今天有一個廣告是被人家批評的,說不定我們內容的業務單位收到一千封信,都要按照行政院規定的回答,而且一千封信還寄給總統府、行政院院長電子信箱,接下來就交辦給NCC,一千會變成三千封。(使用)網路的好處是,同樣的問題,我們只要回一次,即便(提問)很多次的時候,我們還是一樣,頂多copy然後貼上。另外網路平台不光是我們在回,當如果還有人繼續問的時候,說不定有人會跳出來說:「這位大大,人家已經問過很多次了,看完之後再來問問題。」
另外一個是社會全體,也就是我們要習慣跟私部門協作,一方面說不定高手在民間,另外一方面是為什麼DIY的產品會賣出去,就是更有成就感。這也並不是今天才發生的,收聽率非常高的警廣,就因為有即時的路況報導,來源包括所有警察給的資訊,更重要的是,所有的用路人都會跟他們講說那個路段報錯了、車已經被拖走,或有一隻狗在路上逛,因此警廣等於請特派員在全臺灣各地去說明各地方的路況怎麼樣;1999的概念也差不了多少,我們只是把這個概念更擴大領域,或是用更方便的工具,更舒服的方法,讓大家更願意做這一件事。
跨部門的協作勢必是大家工作的重點,這一個工作並不會無中生有,而是仰賴各個業務單位的合作。各位其實也不要太客氣,業務專業在該單位那邊,而且一件事若出包,因政策的決定或所有的配套措施理所當然在業務單位,因此需要跨單位協調,我想大家可以理解。我們也期待跨部會,一個是「開放政府」的人才太稀少,因此我們並不希望是輪流當爐主,這一次文化部當,下一是次內政部當,因為不是我們,所以就先休息一下(笑);NCC剛成立的時候很紅,工程會的國會聯絡就跟我們說:「有你們真好,因為你們一個禮拜被排三次專案報告,我們主委休息很久了(笑)。」「開放政府」在起步的階段,因為如果希望跟民間合作,政府部門自己要先開始開放,(即使)我知道會違背公務員的本性。而且接下來會有越來越多的議題,是找不到政策主管部會。
換句話說,像剛剛提到的一例一休,勞動部有非常多的資料,只是透過PO的專業,可以更快速把網路上或者是其他公眾討論的場合需要的東西抓出來,並不是只抓一大塊並說「請參閱本機關網站」,充分授權(給PO)的目的也是在這裡,以便縮短流程。
所以不光是期待要有什麼食材、才可以上什麼菜,甚至在我們看到很多單位,其實大家都已經準備了很多資料,不管是一例一休或是核災地區食品進口或是年金改革方案也好,對人事總處的同仁來說,年金改革方案並不是今年才發生,說不定從李登輝總統開始研究到現在,所有可能的方案都已經想過了,總要有人決定甚麼能夠下鍋跟上菜,所謂的充分授權其實就是要縮短下鍋跟上菜的時間。
另外,我們談到專責,特別要談的是希望獲得充分的授權,其實大家去回想國會跟新聞聯絡人也是一樣,當under非常多單位底下的時候,可能有人跟你說晚報的頭版打算要做什麼,要立即有個回應,從科員簽到主委,那已經就死了(笑)。
話說回來,因為PO跟所有的內部單位都有競合關係,國會、新聞聯絡人當然是,它也是一種轉譯、公關跟「開放政府」的工作,綜合規劃單位(處理)政策形成,同時我們會希望資訊單位能處理網路或者是其他資訊的工具,讓這樣的討論能夠朝向各部會自己認為最重要的部分,而且更對焦、理性討論,所以比如國發會一開始是由資管處做這件事,而且因為網路的出現,跟現在更加民主深化有很大關係,其實在網路之外,也找不到更好的工具來處理這一件事,這個角度資訊人員相對來講是相當重要的。回頭來說,假設從部長到各業務單位,他們都有「開放政府」專業時,就不用我們的存在,不過一時三刻還看不到那個可能性。
但我已經跟各位報告過了,這些事並不會立刻就發生,所以大家也不要覺得太挫折,覺得為什麼自己現在不是專責的人員,生命會自己尋找出路,當首長感到有專業需要的時候,就會讓你專責(處理)。
談到專責,剛剛已經跟各位報告過了,專責一定會有部會上的差異,所以我也跟各位講,對不特定人參與溝通的需求,會有增無減,但是專責才能發展專業,也就是剛剛政委所說的,不太希望每一次都要與不同的人建立不同的人際關係,建立不同的工作模式;反過來,有專業才能定位專責,這一件事被認為是專業的事,而不會是國會聯絡人,或調去資訊、綜規或者是做其他的工作,原因是專業需求已經產生了。
(下一張投影片)這是vTaiwan從發散到收斂的狀態,其實剛剛公革力的影片,就有一個single diamond,這是一個double diamond,等一下芳睿老師會介紹。正常的狀態下會有兩次發散跟兩次收斂的過程,所以即便在網路上討論並不是一定開花,而且開花並不是我們的目的,開花對公務員來講,只是事情越做越累而已。
第三,「主持」:主持是非常困難的,而且很不幸,我認為這一件事不容易委外。當一個議題的發散之後,必須要盤點利害關係人及整理爭點,這是非常重要。每一個問題都有非常多層面,我們就不要談年金或一例一休的議題,好比像法務部的廢除死刑,廢除死刑也有很多的層面,如果放任大家去討論的時候,反廢死會說:「國家為什麼可以殺人。」,廢死也會說:「鄭捷你就帶回去養。」,不斷重複這種討論就沒有意義,即便是廢除死刑議題,也會有比如是不是能夠嚇阻犯罪,監獄能不能承擔,對於國民的感受、法律的感受是什麼樣子,當議題切分時才能討論,而且只有當議題切分的時候,才能有理性對話。因此主持非常重要的工作是,「整理爭點」、「切分議題」及「對焦討論」,然後研擬出一個方案,最後做出決策,而決策當然是長官來做最後決定。
網路最大的特色是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因此紀錄的目的是將真相公開,而且(此紀錄)並沒有被扭曲的。媒體報導院長說:「漲價是必然的」,其實有很多的前因後果,但媒體沒有公開全部的文字,這就是逐字稿的功能。我知道做這一件事的成本還不低,我們當然就像政委所講的,不會每一件事都做,然而留下越完整的紀錄,越便利未來的討論。
今天為什麼會請Wendy來這邊做逐字稿,其實她只是在示範一件事,如果有紀錄留下之後,大家講話時,一部分是感受,因為講的話要對全世界負責,就不會亂講話。再者,下次(開會時)任何人要發言請先看清楚;而且網路的特性,並不是一對一,而是多對多,所以講話並不是光對政府機關講,然後把情緒發洩完就好,也有網路上的網友,也會評論說的對與不對。
第二,「紀錄」:其實我當公務員最害怕的是,要講同樣的事情,而且一講再講,比如說過去不管開服貿的公聽會,或者是核食的公聽會也好,碰到的所有問題,站在專業部會立場來看,說不定大家會覺得這個問題早就看過,而且早就處理過。為什麼會一再被提出來?一方面是因為大家的感受都需要被傾聽的,這個完全同意;但是另外一方面是,討論並沒有共同的基礎。
這個當然有一些是可以委外,比如從服貿開始就很清楚,為了方便瞭解做了懶人包或者是畫成圖形,這也很重要,「data.gov.tw」也做了,這部分說不定民間也做得更快、好像公革力的朋友雖然是公務員,也學得非常快,這一件事當然有可能可以委外,但委外的前提至少是,我們的PO跟業務單位心中要知道如何看這一件事的時候,才有可能。
我還是舉隔壁院的例子,司法院及全世界至少有七十幾個國家在推人民參與審判,其實目的不在於取代法官判案,因為司法制度的核心在於法官的獨立與專業,只是在做一件事,讓法律人講的話讓民眾聽得懂,因為民眾走進法庭參與審判的時候,總要把事情解釋清楚,大家才聽得下去,也才會相信,所有的溝通對話都建立在轉譯的基礎上。
第一,「轉譯」:其實這轉譯早就存在了,如果各位做過新聞或者是國會聯絡人,就瞭解一件事,立法委員或記者的提問,我們都會好言相勸業務單位,說立委記者真正要的是什麼,同樣發言人講的或者是業務單位講的話,有時非常專業,記者就會跟新聞聯絡人說,可不可以麻煩他講一下「人話」,其實就是大家互相學習瞭解。所有的溝通對話過程,本來就是轉譯的過程,各個業務單位,即便是資訊單位也好或者是綜規單位也好,也會有自己的本位或者是立場上的需求,很自然而然會講他認為是對的問題或者是對的說法。但不先把「人話」講清楚的話,其實大家很難在同樣的基礎上溝通。
「開放政府」一般認為最重要的是資訊公開,這當然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但「開放政府」不會因為資訊公開就達到目的,我們從隔壁院的例子知道,大家對於台灣司法不太相信,老實講這樣的信任度在民主法制國家是非常低的,但是司法程序從頭到尾都是公開的,不管是裁判書或者是程序,除了少數性侵跟秘密的案件外。因此,資訊公開的動作,並不會完全把「開放政府」都做完,這也之所以「開放政府」工作不只是在國發會建立的「Data.gov.tw」而已,還包括其他要素,而PO就需要幾個專業來支撐。
我不覺得今天開了什麼會,或者是行政院發了什麼函,就會讓「開放政府」專責聯絡人有固定的SOP或者是做法,國會跟新聞聯絡人也是長期才會演變到此,現在一定會找或者是重要政策一定會找國會及新聞聯絡人,原因在於部長或主委非常清楚要做決定的時候,一定要找聯絡人瞭解立法院跟媒體會有什麼反應。今天的事實是我們除此之外,還有不特定的多數人要顧慮,而且這樣的事只會越來越多、不會減少,然而並不會一步到位,還要靠意識的建立,因為大家的工作及讓長官意識到這一件事會發生問題,才會逐漸走到那一個地步。
國會、新聞聯絡的地位形成,也差不多是這樣,曾經聽過資深國會聯絡人跟我說他在某某部,有一次在禮拜六的下午,把部長從家裡挖起來去參加一個記者的婚禮——部長本來沒有安排的行程——他非常堅持叫司機把車開到部長的家門口,進去押著部長,叫他穿好衣服出門,當天晚上後來院長到了,部長原本一路罵到婚禮會場,但等到婚禮結束出來之後,自第二天開始,所有部裡面的會議都有這個人,惠君簡秘知道我講的是誰(蘇惠君點頭)。
然而PO總要有一個目標吧!我們到底希望這一件事做到最後,在機關裡面,開放政府專責聯絡人會有什麼樣的定位跟地位?我們有比較長遠的(目標),底下(投影片下方陳述)是幫助建立政府與民眾的互信,這個是比較漂亮的說法,比較實際的說法是「決策納入開放政府專業考量」。也就是說,如果首長要做決定的時候,要先問PO的意見,還有在還沒有做決定之前,先把PO帶在旁邊。
在我看起來,PO這一個觀念是不穩定的觀念正在形成當中,所以一開始得到的指令就是隨便講,講得越不好越有討論的空間。其實每一個部會都有不同的差異,大家都知道這是正常的。我們也從來不覺得這樣的概念,應該由政委說了算。所以為什麼不由AU來講?還是因為公務員基因,只要是政委講的,她的提示就是命令(笑),所以不太適合由她來講;至少政委告訴我們的是,這要大家共同來形成,就算大家接受長官的指令,我們今天在這裡最大的目的是讓我們一起來討論,到底PO的定位是什麼或者是PO到底能做什麼事。
今天這一個課程由我來談,就是從事務官的觀點或者是從公務員的觀點,PO要做什麼或者是該做什麼。
我待過非常多的行政機關,包括公平會,NCC、蒙藏會、陸委會,甚至還待過司法院,然後又回到NCC。為什麼要讓我講這一堂課?有一個最大的目的是,政委辦公室認為像這樣資歷的人都教得會,代表公務機關有得救(笑),我不是網路的重度使用者,到目前還不是臉書的使用者,鳳玲簡秘一定知道我在陸委會非常堅持不用LINE,原因是我覺得email跟電話都接不完,為什麼還要用LINE?
我先自我介紹一下,我是政委辦公室的葉寧,如我剛剛所講的,我還是習慣稱呼政委,這有公務員基因上沒有辦法改變的地方,與唐政委及下一位講師芳睿有非常大的不同。
大家好,我是政委辦公室的葉寧,我今天的工作是作為唐政委跟芳睿的對比,很高興見到大家。
我!
是我!
火鍋的關鍵就在於高湯
高湯呢,就是要使用洋蔥、胡蘿蔔、芹菜
一起熬煮,來個七七四十九個小時
然後最後還要用昆布、菜頭來增加高湯的深度
Yeah. It’s not required to be a professional driver. We called the taxi‑driver license a free occupation. That’s meaning you don’t have to get full‑time job. You might have a certain specification, that you have met skill...
其實跟他們講說公司法的修法議題,朱老師報告就好了,他們如果要再報告的話,就融入他們的報告就好了。
現場想法…
就說接下來歡迎誰。
沒有辦法,要回頭寫。
要傳統的並不難。
或者是說他的專員很厲害,一定要一部分戰場,因為承辦人搞不好是最厲害的。
通常報告完之後,要看主答是誰,司長願意跳出來主答,他就可以當線上主答。
理論上商業司會比較熟。
那時候蔡政委有要求過我們,比如有一些問題,像主辦的,比如NCC主辦先回答,因為有一些只是不瞭解這一個事情,需要有人先解釋一下,說不定要要求商業司說找一個人來,現在人家問你公司法第18條是什麼,就先貼給他看。
如果他們同意好收斂,比如英文,接下來還有什麼剩下的問題,比如配套這一些東西,像公序良俗是不是應該由主管機關來申請,或者不能用NDC(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