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5月。
對。
先社會創新。
這個專題是政委對學員講課。
這個招生EDM是我們目前已經先設計好、還沒有對外公開的內容,如果政委您這邊之後跟筱婷確認的話,我們會重新設計。
課綱的說明我就跳過去。學員要能夠拿到我們的社會創新管理師必須要符合這幾個條件,像來上課、出席率要達到某個標準,然後有接受我們的業師的專題指導,還有要完成專題發表,大概是這四個標準。
我們預計是在7月17日會完成我們的第一季人才培育的部分,這樣的內容我們會同步給筱婷。
這個是我們目前已經規劃出來的課程,我們希望5月中的時候,就可以開始,但是在專題講座的部分,希望有關於社會創新講座的部分可以邀請政委,我們希望安排在週間,每個課程跟授課的內容都已經在投影片內了。
這個是我們四個模組化的課程,首先是讓學員對於ESG、永續跟社創性用了基本的概念之後;第二個是知道現在跟未來,如何用趨勢科技來解決社會問題跟永續互動;第三個是系統思考、換位思考及社會創新的規劃;第四個模組課程是希望有實際實作的內容(Test and Learn)。
我們會調時間。接下來是學員的組成,我們希望三屆都有,我們會先以企業界為多數,大概是20位左右,政府部門希望15位至20位,NPO是10位至15位,以下這些是我們選師資的標準,也就是這六項。
目前已經跟施董事長來作確認專題演講的部分,也就是會針對組織永續的部分,今天跟政委拜訪的目的之一是希望可以邀請政委可以成為社會創新講座的師資。
我們人才培育一班是50個人,每個禮拜六是上七至八個小時,收費的課程總共有89個小時,我們課程大概會分幾個部分,一個是專題演講的部分,有點像通識講座,接著是模組化的課程,還有測評、畢業發表及專題指導,大概會有這些架構。
所以我們希望透過這系統,也就是用客觀的工具來證明學員來學習之前跟之後有怎麼樣的改變,所以我們是個負責任的人才培育機構。再回到特色的部分,這邊有跟政委報告的,因為我們會有畢業發表,所以會有成果露出,我們希望有這些好的項目,可以跟一些業界的人來做一些孵化的動作。
還有一個是,像上次有跟政委報告的是,也就是動態的測評系統,有個滿強的power。舉例來說,台灣某科技集團在導入這個系統之後,他們在儲備幹部部分,他們在採用系統之前的流動率是18%,但是在採用這個系統之後的流動率下降到1%多。這也就是說,對公司而言找到適當的人才對於後續管理的成本節約幫助很多。
我們並不是上滿研習時數後,就會馬上發證書,我們只會發修業證書,但是並不會發人才的證書。除了上滿時數外,也必需要經過專題實作,畢業專題並不是讓學生自己做就好了,還會有實質的專題指導部分。
我們系統特色之一,也就是三界共創的部分。我們希望等一下跟政委請益的時候,有關政府或者是NPO部門,政委可以給我們一些建議。
我們先用20秒的時間來補充一下,我們急著跟政委介紹,今天與會出席的這些都是協會的理事。最右邊的是陳總裁,他是我們的常務理事,接著是我們的秘書長、理事,這次人才培育整體的規劃,像相勳是我台大的學長,就是因為有學長的支援,所以我們就務實地作規劃,我們覺得統一課綱的這件事是非常重要的。
我們的特色是以下這幾個,這個特色的部分其實跟後面所謂的常見的痛點來作呼應。我們常常會看到一些人才培育的部分,也就是邀請到很多的專家,但是專家都講各自的專業,對學員來講,聽到很多專業的知識,但是並沒有很有系統化的內容,所以我們會做了模組化的課程跟統一課綱的部分。
我們提到,學員在經過我們地培育之後,也就是回到所屬的組織可以從事規劃跟執行永續發展項目,或者是具備永續發展CSR或者是撰寫企業永續報告。他們可能並不是真的實際上去寫的人,但是必須知道在整個脈絡過程中應該具備什麼樣的特性。
我們培育的人才是,我們希望人才的培育是希望三界(企業、政府、NPO),也就是來自於政府與NPO部門與企業界,我們希望這樣學習的綜效及網絡的連結,不論是學習或者是畢業之後,這個連結可以持續發酵,這個也是當初跟政委提到的概念部分。
上次給政委的資料當中,跟政委報告一下,我們希望培育社會創新人才,其實也盤點了國際與國內的許多培育機構,像永續類的簡董事長與朱董事長。或者是像台大李老師,他們未來也要做社創人才的部分,我們很開心有這麼多單位一起共創,但是我們也是謹慎小心來規劃我們的社會創新,我們用了一年多的時間盤點我們的亮點。雖然我們是協會,跟基金會的資源稍微不對等,但是我們很精實在規劃與執行相關事項。
目前現階段,我們主要聚焦在三件事:一個是永續發展議題的倡議,還有我們希望好的倡議項目,未來可以在我們協會、透過協會會員的專業進行孵化。協會現在有三個諮商輔導團(社會創新與影響力;AI、AIOT、數位;商轉),我們希望可以讓好的社會創新提案的項目來落地。另外一個是要做社會創新人才的部分。
簡報可以公開沒問題的。快速地跟政委報告一下,我們是在去年7月的時候10月23日成立,我們協會到現在快4個月。雖然成立時間短暫,但我們已積極在推動一些項目。在倡議的部分,我們已開始做一些公益講座,我們預計在3月3日的時候,會開始做倡議趨勢對談的專家採訪。跟政委快速報告一下,我們協會有幾位重要成員,包括有陳老師、施董事長…等。
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快速跟政委介紹一下我們協會,主要是在社會創新人才培育的部分,我們希望可以透過政委的一些建議及資源,如何把社會創新人在培育來做更完整的落實。
因為有政委的支持,我們這個協會才能夠成立。真的是因為政委一開始對我們的肯定,所以我們才有機會發展到這階段。
新年快樂,很開心可以再來跟政委報告,很感謝政委在2019年12月25日,讓我們向政委答謝有關於國際社會價值年會的協助部分,因為這個機緣,我們跟政委提到我們希望做社會創新人才培育的部分。
是的。
我們的宗旨與目的是,除了現在的報告形式之外,有辦法被整合到什麼樣當中,其實我們都非常樂於看到這樣的事情,我們只是就先前所討論到的,我們會考慮到先前想到的方式,但是有更多的可能,我們都非常樂於接受。
要把它操作到學校學程的設計當中,這個是可以考量的部分,但是跟我們所要達成的那個內容,是可以參考。
我們可以理解從教育部的立場當中,儘量大規模來做課程設計當中來培育的能力。例如我們有通識課程,可能有一個社會創新課程……其實重點並不是在於有沒有請學生,而是老師們有沒有這樣的能力?我們來自教育機構,有時老師被賦予並不是專業的課程,也是要教。也是因為學校有市場上的需求,例如:今天因市場需要或學校發展策略需求要教AI,但很多老師沒有AI的經驗。
不管怎麼樣,我們希望後續如果可以繼續進行的話,我們會做幾件事,像課程當中會做出來,還有整個商業模式的這一些部分會把它細緻化,第三個部分是需要政委來提供一些經驗,這個是最後的部分。
我們希望透過政委的一些建議,我們來評估看看後續還可以做怎麼樣的努力,然後再來看這個可行性,可以提供什麼樣的協助。
希望倡議的社群,未必每一個人都有錢來上這樣的課程,但是倡議是相對free的,要集思廣益,也可以是未來的人才庫,也可以透過研討社群當中來做一些分享交流、也可以增加一些經驗。這主要是我們想要跟政委報告的。
線下的部分,線上的這個是大家彼此的交流,線下是比較像專家對於專題演講的方式來做,然後發生在學院的場地。除了倡議的部分,我們希望可以建立一些研討的社群,像我們對於各大專院校或者是相關機構來發出一些邀請,來設計出每一個月會有幾次針對什麼樣的主題來進行怎麼樣的倡議討論,我們會來做一些設計,我們需要系統設計的專家來做設計。
這個功能的話,我們推廣教育中心,下個學期找到投資方來支持這樣的內容,所以我們想說可以在這邊先試水溫來做這樣的內容,如果未來這個學院有機會做起來的話,我們也樂於把這樣的經驗在這邊落實跟分享。
我們希望發生在這個學院當中,除了價值培育之外,也希望做到倡議跟實踐的部分。倡議的部分,我們會用線上跟線下,線上會用類似講堂,也就是線上的專題式的講堂,透過產、官、學、研的四大領域專家,根據特定的主題進行國內外的情勢發展介紹之外,每一個產、官、學、研的專家,提出面臨到的問題跟解決方式是什麼,接著是產、官、學、研彼此的交流,每一次的訪談都有一些想法。
這個是我們希望我們培育出來的社會創新管理師的工作目標是這三項,也就是用社會創新的手段,協助各部門朝向永續發展目標來前進,還有是擔任在各部門當中所謂的永續發展跟社會責任的執行者、推動者,這個是我們培育出來的管理師。都是所謂第一大功能的人才培育的部分。
再補充一下,剛剛的認證部分,比較類似第三項,也就是要提一個計畫,但是在師資養成班的時候,除了計畫之外,還有實際上做一些練習,不管是不是跟計畫相關,或者是在實務界有做一些什麼練習要來報告,類似這樣子。
這個師資養成班的項目,主要是要通過考試,這邊有沒有要補充的?
模組六是產業分析跟影響力的行銷,SDGs工具跟跨界學習,大概會分這八個模組。36×2是72,再加專題必修是78,接下來是修完課程不代表可以拿到認證,有類似認證的第三項,這個是取得認證的同學可以怎麼樣?有兩件事,第一個,我們可以媒介一些機會,第二個,可以繼續進修師資的養成。
接下來是實務班的部分,總共有八個模組,八個模組之外還必須修專題課程,我們模組的話,每一個模組設計36個小時,如果學生希望去認證之前,必須完成至少兩個模組的實務課程,這八個模組第一個是社會創新管理、影響力投資、AI、大數據、FinTech等等。
我們還有引進一些思考,我們這邊有另外一位專家,也就是東方的邏輯跟西方的邏輯來做一些探討的比較,這個是基礎班。
第五個心靈環保是法鼓山的核心技術,我們希望人心清凈之後來做任何的發想不會偏離太多。
接下來是基礎班,我們會有66個小時,包括了這9類的課程,其中有關於系統思考、設計思考部分就會依賴薛老師給我們一些專業的提供與幫助
如果有的學員拿到認證,想要成為種子師資的時候,也會有養成的部分,我們希望出去的是扎扎實實,產業真的需要這樣子的,並不是廣發這一些證書,並不是靠做教育、培育為主要的收費、利益考量。
上了實務班之後,是否就拿到證書呢?不是的,會有畢業專題,或者是碩士論文的proposal,這樣子才會授予認證。
上了基礎班之後會有實務班,好比像學校的通識課程,實務班好比各院所所培養一些專精的實務能力,目前有規劃八個模組。
這個是我們目前討論出來的,也就是社會創新人才所具備的涵養,像是社會創新永續發展的概念,像DNA對於學員,也就是最基礎的改造用進來,也會透過一些基礎班的課程,等一下會介紹基礎班跟實務班所進行課程的時數及目前所設計的課程項目有哪一些。
我們培育的話,我們有分幾個層級,我們會分成基礎、實務及師資養成,都是分成這三個班級。
接下來,我們來介紹我們這一個學院主要的一些功能,第一個是在價值培育的部分,我們預計進行的方式會用所謂的課程設計,我們也可以對外統一招收學生,或可以提供企業、公部門的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