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人分享目前看到的問題?
這個狀況應該是地震比較特別,因為地震為了搶快,剛剛說秒秒必爭的狀況,所以真的需要自動化,但是自動化的介接過程容易出問題,不像其他手動發布的警訊還可以確認,所以狀況比較少。
去年演練有一些設備的問題,在中華電信有一些區域的人沒有收到這個簡訊。是不是可以分享中間環節該如何克服的問題?剛剛內政部提到使用電視的話,現在環節看起來很多,擔心也許跟你們一樣,也許哪一個環節出了問題,他不知道,另外一個是環節太多,是不是會導致有太多時間的延遲,這個部分NCDR有遇到嗎?或者是怎麼樣去克服這個問題?
災防中心其實分享的是目前我們的細胞廣播是用實體專線來串接,因此1秒內就可以串接完成了,這個狀況是系統都會有類似的問題,我們為了知道這個系統有沒有問題,我們一定要作測試,而測試的過程一定多少都會抓到一些問題,有這一些問題就會儘快修正,真的出事就可以快速反映。
現在有提到目前內政部消防署的MSP可能沒有辦法這麼快發布,是不是可以請NCDR幫我們分享一下目前細胞廣播是怎麼做到這個速度的。
像NCC剛剛提到目前的等級是什麼,現在手機是4級以上,台北是3級以上,台北是盆地,所以會搖晃,3級很多時候發生的地震,一下子就蓋台了,如果這個標準太低,很可能會導致不斷發出警訊,但是又沒有明顯地搖晃,如果是測試的時候,太頻繁發送,也會讓民眾感受不佳,我們目前測試而不用中午的時間,而是用下午的時間,也就是避免打擾大家的午休,這個是我們目前看到的東西。
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我記得您的建議有提到——可能我記錯——也許播放出地震訊息之後,也可以加上目前避難的方式,那也許是一個方式,像現在趴下、掩護、穩住,或者是地震波要來了,可以趴下,這個是一個方式。
我們重新彙整一下剛剛提到的問題,剛剛凱擘提到電視有了速報以後是先看電視而忘記避難,災防辦的建議是現在告訴民眾不管你在什麼地方,你聽到手機有聲音、看到電視有訊息也好,先就地趴下、掩護,而不是逃跑。
有沒有人想要補充?也就是就你們看到的困難,NCC有沒有想要補充?
你提到的是一個區域的問題,留在電視機或者是沙發前,反而沒有時間去避難,這可能是大家要考慮的危險。
是不是可以請業者幫忙分享一下有沒有像去年921的時候,你們有沒有收到什麼抱怨或者是民眾的困擾?剛才提案人其實有提到一些好的方式,是不是有一些方式可以讓他不是蓋台或者是不是轉台的字卡方式,目前有沒有業者或者是公共電視願意幫忙分享?
您說目前雖然921有這個測試,但是這個系統的設計其實是為了一些重大訊息的發布,我只是舉例,比如地方快要發生土石流、颱風快要來了,哪一個地方要撤村,會透過這個方式來發送分鐘之內的訊息,所以當初的設計並不是專門為了地震而設計的,但是因為大家測試了,好像有一個譜,所以大家在想是不是可以再改善,只是內政部這個地方也坦誠可能有一些地方還是需要,如果真的要用到地震上,有很多困難要克服,像自動化的部分、公共電視的部分,這一些地方都可能還是要克服,是不是沒有錯?
我先跟大家說明一下,可能有的人未來會看影片,我先說明一下,這裡面其實有非常多的專有名詞,大家有聽到CAP、MSP等等,我們的議題手冊裡面前面有一個部分是做名詞的釋疑,如果真的看不懂可以參考一下。
921當天切換的時候,有沒有收到哪一些民眾的反映?
接著,災防簡訊有一個電話號碼來做查證,避免只收到簡訊,然後不知道怎麼查證就引發恐慌,或者是像氣象局或者是災害主管機關來作相關的說明。
該如何作相關的說明,當時其實有發生一件事,測試高雄自來水污染的訊息,上面的人發的,但是下面的業務單位不知情,因此很多電話打過去,結果他們說:「奇怪,沒有這一件事,你們怎麼這樣子?」上面、下面的訊息要一致,大家知道我們今天來做測試。
所以這個地方我們稍微彙整一下,這個地方可能有對民眾誤報的風險溝通,該如何立即作相關的說明,如果我們發測試簡訊的話,又或者是像去年921,等一下請內政部稍微分享一下,因為你們也是測試訊息,也就是民眾的困惑看是什麼,以及你們如何應對。
有沒有人想要補充有關於現在的狀況?
有沒有業者想要補充?假設我們建設一個現地型在你們的頭端會不會有什麼困難?如果沒有的話也沒有關係。
氣象局想要提醒大家的是,快速的代價是誤報,但是誤報的結果是不是大家可以承擔,這可能是一個問題。
所以是遇到要快就容易誤報,要確認就比較慢一點,這個是現在的狀況。氣象局有沒有要補充?如果沒有的話,我們就請業者來談談如果走複合型的話……我假設一個問題,今天既然提到這個問題,我相信很多人會想要問一個問題,就是複合型的氣象站之類的,我們就建在電視或寬頻的電視網,我們直接讓它來播送地震速報,會不會比較快?
我稍微釐清一下,因此這邊的狀況是因為中央氣象局如果要發布地震訊息或者是相關訊息的話,大家知道如果誤報,民眾有時會很憤怒,所以氣象局相對會需要多顆一點地震儀來確認地震是發生的,現地型是用比較少的地震儀就可以偵測到,因為比較少顆,所以容易產生誤報,是不是這個意思?
你這邊有提到一個困難,氣象法規定地震速報應該是由中央氣象局官方發布,地方是不能來發布的。
我們釐清一下,有一個現地型及複合型加起來,建立於公立國中、小,國中、小是現地型或者是複合型?
不知道大家對於釐清的問題有沒有什麼問題?或是有什麼意見是剛才聽完了部會的簡報,然後有一些疑惑,想要提問的都可以舉手。有人想要先提出一些看法嗎?還是有人想要補充嗎?
這個方案目前是今年921還會再測試一次,我們現在已經運行的是,提案人已經提到有關於東森、三立及大愛的這些狀況,是由氣象局的專線傳遞到他們這邊,所以大家在看的時候就會直接看到相關的訊息,這是目前的狀況。
去年921到今年921到測試的是從消防署服務訊息平台MSP來要求有線電視平台業者跟MOD來作轉台的狀況,由電視轉到民眾,同時轉到公共電視頻道,有可能接收了中央氣象局的東西之後再播放出來。
前面有提到關於訊息傳遞的方式,我們可以來看這一張圖,大家可以看到的是手機上會收到簡訊,大家會常常拿來消遣「我是不是邊緣人」的這一件事,這個簡訊其實是從中央氣象局直接傳到NCDR,由NCDR直接傳給四大電信業者、基地台至手機,是採這個方式來傳送的。
但是同樣距離我們看一下,其實在臺灣及大部分的地方都已經涵蓋到了,因此臺灣地震速報如果採用類似規格的話,其實跟現在的狀況比較類似,因為臺灣的地震帶大部分都是在腳下,很有可能我們搖了以後才收到警訊,這個效益上就跟日本不太一因。
之前網路上其實很流行,大家也常看到,像日本311大地震的時候,手機收到警訊說幾十秒後地震波就會到了,過了幾十秒,確實搖起來了。311發生大地震時的狀況,他們當時地震是發生在外海,所以當傳到內陸的話,其實震度還是相對大的。
前面報告比較沒有提到的部分,像右邊的補充,所謂的「盲區」,其實是資訊處理可能來不及的地方,比如這個是7月6日美濃大地震,如果12秒才送到的,地震波已經傳到這個地方了,往北是要49秒才到,所以在台北就會比較早看到高雄的地震;不過通常在臺灣傳那麼遠,有時其實相對比較少了。
其實剛剛的提案人有提到警示聲音、規格統一這一件事是很重要的,還有法律適用的問題,可能導致災害發生的時候,可能沒有相關的法條來讓業者有一個依據作轉台,這可能也是需要克服的部分。
另外一種是讓電視機直接接收地震速報,這個部分是電視機的規格要有一些改變,這個部分可能有一些困難是需要克服的。剛才大家有提到如果做法確定以後,我們接下來要討論有關於法規作業面的問題,這個地方可能有各種像資訊傳遞上沒有統一,警報發送時機沒有規範,呈現的警訊內容沒有規範。
還有四種不能蓋台播放的頻道,包含像境外的,可能自己播送的地點在國外,舉例來說我們不能要求CNN來播放臺灣的地震速報,這個是全世界都看到了。地方頻道可能沒有辦法,非二十四小時製播的頻道也沒有辦法,只是錄影播出,沒有辦法再加上警訊。
頻道業者的部分,剛剛交通部已經提到了,有不少人其實是自己跟他們介接,頻道業者這個地方是自己去跟氣象局去做介接,但是有時蓋台還是會影響到一些消費者的心情,他們可能還是會有一些投訴的狀況,這個是我們整理的。
我們去年的時候其實也是用這個方式做過測試,但是有平台業者被轉台了,然後遭到很多的客訴,這個地方有一些困擾。
第一,有指定頻道播放警訊,平台業者自動轉台,這個地方是我們使用公共電視來播出這一個防災的訊息,然後我們讓大家家裡電視的機上盒可以自動轉台過去,這個是只限於有線電視,MOD的狀況目前已經規範機上盒要接受MSP的訊息,有線電視的部分已經規範,只是這個地方還是有一些問題,可能會需要克服,包含徵用辦法,或者是一些老舊的機器沒有辦法更新等等。
接下來,在系統建置面的部分,我們這邊有附上PWS的介紹,這邊有分成幾種不同的方案:
接著是到議題釐清的部分,前面是關於資訊接受面的部分,包含提案人提到的手機推播警訊、設備無法收到、年長者不習慣涉及帶到手邊,網站容易塞車等等,要用電視來傳送地震速報,這個地方有一些補充。
我們之前已經做好心智圖,左邊是有關於利害關係人的部分,我們用訊息傳遞的方式整理出來,我等一下會再帶到這張圖。
謝謝,接下來說明已經差不多到11點,接下來進行有關於事實釐清的部分。
接下來請交通部。
感謝內政部的報告,接下來請NCC。
其實提案人有提到很多我們這邊的一些新想法,我們都先整理到心智圖當中,包含「警示聲音規格統一」、「現在畫面中間有字,再把詳細的資訊放在角落」、「字卡的背景透明避免干擾畫面」或者是「縮小畫面來避免干擾訊息」,我們先放在這裡,晚一點會歸納到下面的心智圖當中。接著請內政部簡報。
非常感謝。
我大概報告到這裡,謝謝大家。接下來請提案人跟我們分享一下為什麼他會提這個案子及他的想法是什麼。
我們過去做的事,在雙菱形當中,從提案人的提案內容當中瞭解問題,盤點目前遇到的各種問題,並且嘗試稍微歸納問題,但是也許歸納還不是很完整,所以我們今天要邀請大家跟著我們再一次把這個問題歸納以後,確認問題定義,然後在下午的時候一定程度發想可能的解法。
匯集以後如何解決問題?我們會透過設計思考發想解法的方式,看看有什麼樣的解法是我們正在做,但是推不動,又或者是有哪一些東西是也許未來有機會的。
我們彙整了大家的意見及看法以後,我們才能看見這個問題的全貌才知道這個問題長成什麼樣子,才會把這個全貌匯集成心智圖。
可是其實大家來自各個不同的領域、不同的觀點,大家都知道問題有哪一些,可是其實很多時候我們的觀點或面向是不一樣的,我可能只知道這個地方的問題,我不知道其他地方遇到的困擾,所以這個狀況其實有一點像瞎子摸象一樣,每個人都去摸一點,但是不知道這個大象長什麼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