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你的支持。
這個很好玩,像跟德國、法國的某一些人想要學某一個原住民語的,可以語言交換或者是相互學習,這個也是很好的。
我們補助過一些山上學校的書、電腦設備,捐贈給他們,我們也可以再考慮跟他們談,不過他們是小孩子,我在想是不是要從教師這邊著手身邊的教材。
太好了。
可以記錄。
對不起,聽我亂扯,因為我對於未來的想像,就是五十年後的臺灣是五百年後的臺灣,我不斷想十幾年之後,確實有比較奇特的想法,眼前的規劃,像台北市的規劃,沒有想說五十年後的規劃怎麼樣,很多是白做工,因為可能二十年後就要被消滅了,很像三重過來台北的引道,它蓋的時候我就在了,想說哪一天會被拆掉,拆掉的時候發現我老了,我竟然看到一個橋蓋好,然後再拆掉,人生多悲哀?這麼多年來,台北人在做什麼?浪費我們的生命在做無聊的事情,把一個橋蓋好,然後再拆掉。如果我們先想好五十年後怎麼樣或者是五百年後怎麼樣,就不會浪費時間。對不起。
甚至還可以有一個山東語區也無所謂,如果大家願意、有人願意的話,都沒有關係,就是看大家的意志,有沒有意識到不同的語言才有意義的,並不是每個人都學好華語、國語,並不是這樣子的,如果是這樣的話,滿可以發展特色。
因為我談的是老師跟學生,一般的族人很少談這個問題,但是我聽他們在講國語被嘲笑的時候,我內心覺得憑什麼嘲笑人家,他的語言我都不會講,憑什麼嘲笑人家。這個是可以思考的點,我們跳脫華語中心,雖然我當過播音員,教過中文,但是我很討厭華語中心的概念,我覺得語言是臺灣多元的文化、語言,每一個地方會發展自己的語言特色。
我跟族人聊過,發現他們的語言能力比我們強很多,他們有興趣。
我碰過很多原住民的朋友,像老師、同學,他們學外語,是很快的,我問為什麼?其實沒有特別快,而是學漢語的特別快,我那天想了一個很荒謬的點子,宜蘭專門是德語區,屏東是法語區,不同的山區可以用不同的語言,可以發展他們獨特的文化能力,他們直接學會,然後直接跟外國溝通,一個外國觀光客、教師,反正整個宜蘭的原住民,跟德語有關的,產品什麼都進來,那都好玩。
如果大量投資教育產業,如果相關的產品文創、產品教育資源,整個經濟會活絡,會變成教育經濟學,阿扁講過一句話「投資在教育最划算」,大量投資教育,讓臺灣變成教育島,可以大量輸出。像原住民不一定要學國語學得很好,因為南島語系跟漢藏語系是不同的語系,所以硬逼他學國語是很困難的,其實他學德語、法語,學得很快。
如果我們真的知道未來是2,100萬,我們為何擔心少子化?少子化是必然的,早就規劃好怎麼辦,現在在講說我當老師,我教過小學、國中、高中、大學、博士班,我知道一個班最好教是八至十二個人,我們現在還三十幾個人,我們一天到晚抱怨流浪教師太多,哪裡太多?是我們每一班人數太多了,如果我們把每一班的人數降低到十二人,開玩笑,全國的流浪教師都不夠用,對不對?而且教育資源投進去之後,一開始國民政府是15%,後來才被連戰改成降低下來的。
因此,我在想說不斷反省五十年後要什麼,如果人口降低到2,100萬,你幹麻蓋房子?你只能重新翻修,不能再加蓋了,拆掉變成公園就好了,因此五十年後來思考,很多事情都不一樣。
六十五歲,樣子比較老一點。我的意思是說以五十年後臺灣來思考,以將來思考的話,台北市根本不是長這樣子,招牌都不見了,不同的樹代表不同的行業,我們家門口或者是開餐廳,門口可能一棵蘭花,這個醫院可能一棵杏樹,斯洛維尼亞我看不到招牌,很大的美術館只有這麼小的招牌掛在門口,我覺得這個才是我們要的,我們為何要招牌?因為招牌是非常經濟的思考,其實人類不是為了經濟而存在,我的想法是這樣。
我演講的題目是五十年後的臺灣,我覺得我們每一個讀書人、老師都要把五十年後的臺灣當作思考的第一個重點,第一個是看不到了,不是為了我來思考。
到中國就不用講,他們還在發展的初期,我跟他們講說:「你們蓋每一個高樓,有一天會後悔,對我來講是糞土,一定會後悔,人類要住的是矮的平房,你蓋二十八層,第十五層樓要幹麻?沒有意義。」所以他們的生活大概是比較,我覺得一個3萬多元美金,臺灣2萬多元,而且錢以前是社會主義國家,竟然能夠發展出一個非常適合人類居住的環境,這個是我非常喜歡那個調調。
第二個是基本的生活開銷很低,牛奶比臺灣便宜、雞蛋比臺灣便宜,雞肉、豬肉都比臺灣便宜,這樣的話,變成你有很少的收入,他們的收入比我們高,你就可以過得很快樂,因此他們很多人每一天彈吉他、唱歌及跳舞,人在不焦慮的時候才有創作能力,他們就做到這一點。
還是有。所以我在那邊教了一年,認識了好朋友。那個國家很有趣,他們是特殊的型態,他們的失業人口不焦慮,所以我覺得人類應該往這邊發展,失業的人不應該焦慮,少子化之後根本沒有地方住,我有兩個房子、兩個女兒,你怕什麼?一定有地方住。
我打了很久的太極拳,我教過一些歐洲的人,他們到全中國,後來到臺灣學,發現我教得太好了,打得太厲害了,他們完全無法想像太極拳這麼厲害,因此回去之後一定要我過去教,可是我不可能過去教太極拳,他們發現原來我教中文的,教中國哲學、會教華語教學,所以把我找去教他們的華語、中國哲學。
很簡單,我從12歲打太極拳,現在56歲,請你說看不出來,謝謝(笑)。
我在斯洛維尼亞。
所以您剛剛問我說下一步怎麼做,我希望下一步讓佛光大學的聲音變成臺灣的聲音,臺灣的聲音變成全世界跟人家對談話題,並不是臺灣小,就不跟人家談自學力,不是,很一個人都可以發光的,我的光照亮佛光,佛光照亮臺灣,臺灣照亮全世界,大概是這樣子。
我們必須要說改變是反覆的力量更大,因此現在更糟糕了,我們的結論是,德先生完全沒有,比以前還糟糕了,賽先生也沒有了,因為現在只有講只有科技、沒有科學,所以這個是很大的問題,反撲的力量很大,我們現在到底要做什麼?我們正在做什麼?我們現在並不是教一課國文、一課數學就可以了,我們很努力改變人類到下一步,自學力是目前找一個比較好的切入點,如果所有的人都改變學習的方式跟態度,或許下一個階段,也就是臺灣人來講,臺灣人可以有比較多的機會可以活得快樂一點、自在一點,這個是我推動的目標。
最近在看五四運動一百週年,明天下午要跟胡適紀念館的館長對談五四運動一百年的事,我不斷讀胡適、王雲五的資料,我覺得很有趣的是,胡適是對文學、語言學外行的人,他誤打誤撞發現一個天大的秘密是所有的中國文化都要改變,這個是天大的秘密,他開始改變所有生活的一切東西時,真的改變了。
我在歐洲教過一年的書,我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我們學生太喜歡聽老師引導,太喜歡接受引導,這個太喜歡接受引導,把博士班當作大學部在教,我們把中學生當小學部在教,這個是很可怕的事,因此我回來很雄心壯志要改變這個東西,這個是我的目標,我很想改變這個事情。
既然他們是學習主體,怎麼樣讓變成真正的主體,叫他們站起來講話,我們在旁邊喝咖啡就好了,所以我們常常說最好的學習是學生很努力學,老師喝咖啡。當然這個是開玩笑的,但是一部分是真實,老師付出太多了,剝奪了學生學習的機會,學習的動機是叫做「點火學」,就是點燃學生的學習之火、熱情,之後是自學策略,因此我們之後是訂了以自學為目標的教學策略,老師雖然教學,但是我的教學是幫助學生自學,我是階段性的,真的達到你開始自學就退出了,否則在旁邊看就好了。
我的做法是,可不可以重新思考、檢視這樣的結構,不是這樣的,當年輕人開始有自己的想法、要讀自己的書時,要代表這個時代轉變的速度感出現了,當越來越快速,可能10歲就覺得年輕人不讀書的時候,代表時代感不一樣,速度越來越快,那個落差就一直出現,這個是必然的,因為到了後現代社會之後,不可能避免這樣的狀況,我一直努力想要改變所有的,是前教育部長,他學教育的,但是他是很老的教育觀念,我不斷改變他們的想法,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教職員跟老師是教學校的主體,因為我們留很久。
老一輩永遠抱怨年輕人不讀書,因為我學了很多資料,因為我是讀古文的,太多資料是老人家抱怨年輕人不讀書,但是從來不是這樣,那些人變老了,就開始抱怨年輕人。
因為老師抱怨學生、老人家抱怨年輕人,是兩千年的歷史了。
所以我們的學習活動中成果展,都是讓學生去提計畫,學生辦、老師參加,我最得意的事是,老師說學生都不讀書,大家都抱怨這一件事,我說:「不是的,學生愛讀書,只是他讀的書不是老師要他讀的書。」所以我辦了一個活動,讓學生自己提一個書單,規定老師看,然後學生上臺告訴老師說:「我讀了這一些書,你們覺得怎麼樣?」
最近談到教育的改變、教育的翻轉,像張威成(音譯)是我的師弟,我覺得真正的問題在於學生的學習動機、自學動機跟策略的問題,所以我不斷改變不要老是對於老師的評鑑,這個路線剛好相反,自學要自評,我要知道學什麼、評鑑自己,然後再評鑑老師給我這個相對的條件,老師跟學生商量你要什麼、我給你什麼,所以我們所有的活動幾乎都反過來做。
再跟您安排。
應該全校的學生跟老師,我想老師來的不會少。
就是自學的概念,讓學生得到一個振奮的精神,讓大家覺得不要那麼被動。
再請教一個問題,因為佛光大學很想把自學力變成我們很努力推動的一個活動,所以我們教務長特別要求,校長也跟我講說如果有機會請教您的話,有沒有可能邀請您過來演講。
不常,就是放假的時候,那時候小時候5、6歲頑皮,就是趴在桌子下面,電話跟現在不一樣,沒有辦法打出去。
小時候放假,沒事就把我帶過來一起上班。
我們董事長來以前講過他的祖父曾在這邊辦公,副院長,他來這邊所以有很親切的感覺。
對,這個是好主意,謝謝。
對,這個是好方法。
沒有。
對。然後把它跟我們的異體字典結合在一個系統當中,那就更棒了。
不過很多人不會發,因為是根據國際IPA來的,但是臺灣大部分的人沒有學過IPA,尤其小學、中學老師千分之九百九十九沒有學過,對他們來講是沒有用的工具,不過這個是透過資訊技術,現在大部分的語音都可以用合成的,其實像很多人也是用google翻譯,內建語音合的能力,也許不是請人去錄音,因為音實在是太多了,我們可能是直接轉一個IPA跟語音合成的工具。
像現在講台語,很多台語的問題或者是國字的問題,都要從中古音追溯起,因為現在很多小學老師、中學老師,如果遇到一個字不會唸的時候,就查字典,然後開始抱怨,為什麼這樣?其實不抱怨,很多是古音的關係,如果字典可以解決這個問題,我覺得可以消除中小學老師心中的焦慮。
對,我覺得很可惜,如果可以結合到我們的系統來……上文的字放著很多人讀不懂,我們學過語音學當然知道,學過國際音標可以,所以如果每一個上古音找一個懂得國際音標的人去發音、錄音,上古音變的有意義,因為每一個擬音都不同,誰擬的都不太一樣,如果發出來的話,給沒學過的人也看得懂,也聽得懂大概怎麼回事。
它當然很多缺點,但是它有一個優點,它增加了很多古文字跟古音,我們這邊是放在異體字典,而且是各自分散的,我們還缺乏大家比較關心的,不是異體字,而是聲音的問題,就是音韻的問題,「漢典」把很多古代中古的擬音放上去,我覺得這個我們可以做。
但是後來出現一個小問題,後來臨時政府必須要跟教育部切開來,不過我後來發現大陸或者是香港有一個叫做「漢典」。
我可以請教您一個問題嗎?就是萌典的問題,我第一次認識您大概是透過萌典,很多年前覺得非常好,我也教華語,也是中文老師,我覺得非常棒,在那個時代大概是最好的,因為國家教育部的字典是非常難用,完全可以逆向的操作。
我們幫星雲大師出了一本書叫做「自學之道」,我到時把資料給您看,如果您方便,是不是可以擔任我們的推薦人,您看過之後可以先決定,不急,先跟您提一下。
這一些學者特別喜歡整理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