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委、大家午安,我是自然食尚股份有限公司的李昀蓁,回來創業第六年,剛回來創業的議題方向,因為台東是觀光的地方,除了好山、好水、美景及住宿之外,是希望有一個好的東西讓人家帶走,當時我開始倡議一個土地未來的飲食運動,之後發現台東這邊需要更明確提升,我創立了自然商尚股份有限公司,在今年度開始針對地方創生,透過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的幫忙,我們有一個專案輔導在地的業者來導入數位行銷,我們已經輔導在地23位業者,能夠自主地發展自己的網路行銷。
現在時代在進步,我們大家都要一起進步,就是與時俱進,原來的做法如果有更接地氣的做法,是不是政府單位要考慮一下,是不是有一些不一樣的做法或者是不一樣的思維。
我們再補充一下,我想剛剛是誤解我的意思了,並不是要補助自然食尚,不需要,因為現在除了縣市政府或者是鄉鎮市公所或者是公協會才有辦法去提案子,我的建議是像台東的業者,可以一起聯合提案子,而不用為了提案子而成立公協會,所以是本末倒置,為了要提案子,所以才成立公協會,公協會的案子提完,公協會就不願意做,這個是我們看到實務上地方的需求,所以提這樣的建議,並不是現行有什麼不對的地方。
我提了四個問題。
其實觀光是很在意的事情,所以如果可以中央統籌,我們直接向中央申請這樣的案子,其實就會有很多問題,有機會可以改善,我想大家都知道實際的問題。
我提一個建議是,我們的觀光如果是臺灣要發展的重要方向,是不是由觀光局來去主導發案子,而不是把錢給地方政府,然後地方政府還是要民間提案子,但是偏鄉其實沒有辦法來做這一件事,如果沒有讓民間業者自己來做的話,其實就是隔靴搔癢,是不是由中央向觀光局這邊,也就是來統籌,然後由民間的業者直接徵詢像我們這樣的狀況,我自己是回來創業的業者,我自己知道台東業者的需求是什麼,我們第一次寫案子,我們投進去,我們就拿到這樣的案子,我們知道透明在什麼地方。
為什麼會提?在地方自治跟中央的政策,中間是有gap的,我想大家都很清楚,並不是誰過得不好,而是現在這個狀況,也就是看到中央的調適都已經一年後,民間是等不及的,台中發展農業跟觀光的,主要是發展這兩個縣市。農業其實比不過西部,因為地小、人少,所以其實是比較難的,觀光是比較有機會的。
像台東市是偏鄉,我回來六年了,為何我要寫案子申請中企處的數位寬頻應用計畫,想要帶著台中市區的業者真正來做網路行銷,我也拿到這個案子,中企處給了非常大的協助,我們真正實現企業可以自己融入,並不是有一個專家學者來幫你做事情。
第四點,剛剛政委提到尊重地方自治,因為在中央部會很多調適做完之後,地方要一年後才會知道,然後才有辦法來執行,這個也凸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這也是我一直在提的。
看到的現象是,我覺得很多政策立意良善,可是執行的時候,過去的習都是看KPI,所以那只是一個例子而已,並不是反對清真認證的事。
所以我的第二個問題是,希望除了社會企業這樣的議題之外,其他的議題一樣能夠有這樣的巡迴座談,我們很期待是由政委來主持,我說實在的,因為我們看到的是有目的,有在進展、進步,真的有聽到我們的意見,然後有真正執行,看到不適用的改善,這樣改善才會進步。
所以第一個問題是,我們一直在詢問的是,這個問題很大,所以我們需要像政委這樣子,為什麼巡迴座談都有問題要問,其實我沒有什麼問題要問,但是我覺得我每一次都要參加,這個是非常好的民間意見可以跟中央部會溝通,這個是非常好的管道跟方法。除了有意見傳達之外,還有真正解決問題的動作跟作為。
我舉這個例子是,我們過去做政府的案子或者是很多政策,KPI是一個很科學的方式,但是現在已經不是只看KPI的時代了,應該要更進步一點看,我們過去一直在做的事情,是一年就有KPI,三年就要有成果,可是我們現在都知道這個已經是過時的想法了,應該是要一個比較長遠的計畫來看臺灣的走向與經濟。
我跟對方說應該要給我錢才對,並不是政府付你錢,因為我幫你做了這一件事:第一段,自然食尚是知名的企業,我們的產品受到矚目,但是我們自己評估我們其實是不需要的,因此我看到台東這邊做了非常多,這個錢、政策非常棒,並不是為了數量,我們做了很多,但是這一些不一定是需要的,這個公帑不一定這樣子花的,可以把一樣的錢,像一年要編10億、20億要做南向,清真認證是要把這個錢花在更有價值的地方上,我們覺得不需要,因此我們就說不要做這個認證,但是政府已經付這個錢了。
後來他們來了之後,我聽一聽,其實我不需要清真認證,因為我的產品有新加坡的業者飛到臺灣來,跟我談產品,後來因為冷鏈的關係,是不會繼續的,因此我們拒絕了,我們看到這麼多的清真認證,而且又這麼昂貴,他們來了之後聽了他們的代表來,他們提到必須要為了這一個清真認證,要跟進口的原廠去索取他們的證明,請他們填一堆表格來證明原物料是符合清真認證的。
我只是其中一個,臺灣一個島國,除了南向、東向、西向、北向,哪裡向都很重要,所以我很認同有清真認證的這一件事,因為我們要有南向的市場,我看到後有七成的業者都有清真認證。一個是國際,可以到國外去的,那個範圍多大,我並不是太清楚,因為來要求我們的時候,有十幾萬,如果住國內的,大概5、6萬,政府會出絕大部分的錢來幫助業者來做認證。
剛好中企處的案子是寬頻的計畫,我們希望透過這個計畫,把所有的行銷帶入企業的參與,達到一些經營。
在2013年年底回到台東經營扮手禮,六年來我是台東的小孩,發現台東變成是一個觀光的城市,因此去年底就開始想說是不是有辦法來做一些改變。
大家好,我是自然食尚。事實上我們有幾個經營,但是剛剛看了只有一點而已,我們會後希望可以做一些討論。
臺灣也是,所以真的是希望編預算去行銷臺灣,不只是對外行銷臺灣,我們自己的內須,我們把錢留在臺灣,讓大家把錢花在臺灣,而且是很愉快,這樣才可以互相拉抬,一方面是扶持臺灣的生計,臺灣的人民要消費臺灣的產品。
全臺灣每一個產業,各個產品、服務都很棒,但是等到大家要選擇的時候,會想要選擇外面的東西,比如要選擇日本的產品或者是選擇韓國的產品,還有很多是低價選擇的中國產品,他們的產品都在進步,我們也都承認,我們真的是需要更加地花力氣,讓臺灣人去買臺灣人自己的產品,政府其實沒有做這一件事,會看到我行銷台北多好、建築很棒,空拍的影像非常地棒,高雄、台東哪裡都是,我想產品是更深入,這個之外應該更深入,台東是一個很棒的地方,我們連續兩年被全世界好的平台認為是值得來台東玩的地方,如果你旅遊的話,這個是很棒的條件。
最後還有一點時間補充,政府其實可以多花一點行銷預算來行銷臺灣自己的產品,大家都會知道臺灣人對自己的產品是不具信心的,寧願去買國外的東西,我們的東西明明沒有比人家差,雖然很多條件現象是要認證、有機等等都有非常多的困難,但是我們還是很努力地把東西做得很棒。
所以政委加油。
也就是開始做,您剛剛提到,也就是我前面說的、沒有補充到,這一件事可能要他成功,可能需要五年的時間、十年的問題,並不是五年、十年後開始做,現在可能沒有最好的方法,但是沒有關係,要讓人民知道我們現在打算這樣做,但是現在正在實驗,是不是可以有一點耐心,是不是為這個國家找到一些方法,讓我們共同討論一個方法,這個方法也許很蠢,沒有關係,我們需要一個完美的計畫才執行,可能緩不濟急,再來是等到環評計畫做完,那個時候換不一樣的場景了,環境、條件完全不一樣。
我還要提醒一點,我原來生活在台北,現在生活在台東,我能夠理解在地人的想法了,也就是比較草根的想法,過去在台北很好的生活,每一天光鮮亮麗,也就是天龍人的生活跟型態。
第二,雙向的共同溝通平台是可以靠AI來做的,你可以分析、蒐集這一些資料,讓大家看到什麼是真正的民意,所以也不用去處理假消息,不只是在政治上或者是國策上,甚至是連食安的問題都是,什麼是有幫助、什麼是沒有幫助的,我也在FB上寫的文章都是這一些,並不是只有這個功能,其他的代價是什麼,大家會接受、覺得你是一個專業的,因此我們需要的是專業的國家領導者,就像國家需要專業的領導者需要長期永續發展下去,就是這四件事。
重點是我們的國策訂出來,希望是全民共識訂出來,這樣子全民才會知道如何共同承擔,也知道未來要花三年、五年、十年,不是告訴我一個報告或者是白皮書,應該要承擔什麼或者是配合什麼。
我也沒有黨籍,但是真的是有感而發。
我沒有任何立場,是有感而發,而是臺灣只能二選一。
我沒有什麼政治立場,我真的是有感而發,我真的講到第四次了,希望能夠用開放的立場,剛剛很不好意思,鍾科長你真的非常努力,但是有一些我非常贊同,有些是可以公開、有些不能公開,我不曉得有沒有誤解的意思,但是我覺得臺灣人民是可以看得清楚,而且也希望看清楚,就像我們現在做的東西一樣,不管做任何的東西,要求你什麼東西都要講清楚,你的食材來源都很清楚,我們的產品是這樣子,為何政府不行?應該要很清楚,不能只講有利的,或者是只講好的、不可能的事情,因此永遠可能是藍綠立場大家選邊站。
而且我們也要讓所有的國民知道,我深深感覺,像我過去在中華電信也是,提一個案子,總經理馬上問你:「一年有沒有辦法成效,如果有的話,我給你100萬試試看,一個3億的案子,先給你100萬,三個月做給我看看。」一年要成效,3億的案子要賺10億,你叫我一年要有成效,可是這已經是大家的習慣了,對政府也是一樣,因為一任四年,所以三年要有成效,因此所有的案子都是三年,KPI達到就ok了,結果當然是不滿意的。
目前都是可以用AI的訊息去做,最後有一些比較實質的議題,讓大家可以同時解決,像我們這樣的討論是很棒的,我們可以解決現在目前面臨的狀況,因為我的肚子已經快要餓死了,要趕快解決,而且我們不能止渴,而且我們真的浪費太多時間去討論意識的問題,我們真的要花時間討論實質的問題。
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是不是可以你政策形成的時候,能夠讓大家來討論?又或者是更進一步,不是或者,而是一定要,要告訴大家說現在要做這一件事,要火力發電、風力發電或者是什麼發電,可能要十年有成,B案可能五年有成,C案是十五年有成,A案是承擔、代價是什麼,大家共同來決定這個代價要不要負,這樣的代價大家才會有意義,這個代價是要付出什麼、犧牲什麼,但是長遠而言我是ok的,這個才有可能成員國策,而不是討論,然後就變成每個人都是專家,真的是用有感而發。
第二步是什麼?當政府要提出政策的時候,一堆的學者專家或者是產業的先進或者是哪一些特定的人為了要有效率,所以是找一小群人來討論,覺得這個方式不錯就下去做了,殊不知是錯的,因為這些人都有各自的立場。
像我們在FB上面用機器人抓,可能那個會導風向,可能當時的立場、氛圍有這樣的做法、想法,但是回到生活上的時候,也許想法是不一樣的,當他發生問題的時候是可以提出來,但這只是第一步。
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有科技,我們自詡臺灣在科技上是前面的,不管是創造,軟、硬體都是,我們就建立雙向的溝通平台,任何人不一定是老闆,而是升斗小民,可以把想法提出來,過去要靠人力,2,300萬人每一天要提一個問題,電腦是可以的,你要去分析。
因此之前打電話給我的時候,問我國家經濟政策的國策是什麼,這個是大哉問,我們國民要問這一個問題,要靠少數人解決2,300萬人的問題,可能不太夠,我們希望有一個全民共治的機制在,好比能源政策吵半天、土地政策吵半天、經濟政策吵半天,各自有立場去吵,都變成是政治議題,並沒有變成是國家的問題,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想辦法,因為現在民治已開,每個人都有很好的想法,每個人每天要追,像公司還line我什麼時候回去,因為我們要每一天追著銀子跑,但是現在銀子在哪裡卻不知道,不掉到臺灣來了。
我真是有感而發,因為我回來台東是從事觀光的產業,台東的人少,所以人要進來,大家談的是目前碰到的問題,需要趕快解決緊急問題,我們常常解決緊急的問題,所以沒有想根本的問題。
我有很多話要講,但是不浪費大家的時間,我希望以後會有機會,更細緻地去討論,並且善用國家在這方面的優勢,把這個東西變得更合理,然後讓它更有效率。
其實地方創生、育成中心及邸TaiDang這邊也跟我討論過是不是有提一些案子,不提的原因是我覺得有一點無力感,可能政府主辦的單位並不是這麼瞭解,為什麼這樣提、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而這個想法就是偏鄉只能做這樣的想法,是不是可以提AI到台東來,如果提一個物聯網到台東來,台東根本不需要,並不是不需要,而是台東根本沒有辦法,而且我們整個產業發展還沒有到那個程度可以到物聯網或者是AI,可能還停留在官網、基本的網路行銷上,那個距離是差距很大的,但是以同樣的標準,也就是拿台北、台中、高雄的標準,他們現在已經走到那個程度來,放到台東來認為可以幫助台東,那其實就是緣木求魚的事。
最後一個,既然我們現在有AI的技術,也是政委非常大的專長,在全世界的國際上都是非常有名的,像現在來這邊有幾十個廠商,並不能完全代表台東所有的民意或者是需求,所以如果可以透過AI這樣的技術,能夠廣泛地接受、徵求全民所有的意見或者是需求,因為電腦1秒鐘可以處理1兆、2兆的訊息,人腦很難,這樣的話,其實不會跟民意背離這麼遠。
第三,政府的輔導、補助是KPI導向,但是KPI導向是計畫,然後把每一點勾選就沒有問題了,但是結果是什麼?我發現薑黃伯的問題當然也是這個樣子,應該是要結果導向,我想這個在企業治理上應該會朝這個方向走,我也會希望將來是不是可以有一個新的、真的政策的擬訂,又或者是怎麼推動,也就是用結果導向。
政委共同參與的平台是很棒,但是其實是單向的,可以用科技的方法變成是雙向的。
第二,我們的共同式交流平台是什麼?
第一,我們的經濟國策是什麼?
我參加政委多次的巡迴座談會,那一天Joy打電話給我的時候,我實在有感而發,因此我要補充,會花大家的時間,但是我希望有更多的討論,我個人沒有太大的問題,但是我覺得台東的發展、整個國家有很多的問題,可以歸納成四點:
大家好,我是自然食尚股份有限公司,我是李昀蓁,在今年11月11日剛好回來,創業滿五年了。台東是生養我的故鄉、家鄉,所以我回來,這裡是可以發展農業、觀光的地方,因此我挑選了一個我喜歡的東西,我做天然、養生、永續及無添加的養生點心。
剛剛有一位同仁提到,消防人員是不是可以全數內外勤放假,我認為全數在同一日放假會影響勤務運作,內、外勤都該考量維持基本人力運作。
增加一天消防節放假,雖然無法完全解決消防人員勤務繁重的狀況,但是增加一天放假的狀況,代表對消防人員的重視肯定,會對消防人員激勵出很大的榮譽感和對公共服務的動機。
大家早,我是宜蘭縣政府消防局人事室主任李昀蓁,今天很榮幸應消防署的邀請到這邊來參與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