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謝謝部長。我們產業協會當中,跟數位有關的都在本會裡,我們都說要來拜訪數發部,這些會員的GDP加起來,有很多,在部長的支持跟帶領之下,可以繼續往前成長,這塊是很重要的,今天帶一些人來拜訪,我們 12 月 16 日的會員大會,那就看部長有空去給 keynote,所有的會員都會到,其實會蠻慎重的,如果那天您可以去的話,就可以在臺灣的領域再加值一下。

  • 我自己在國內的話比較好排。如果在國外,可能要用機器人或者投影,看要怎麼樣配合。(笑)

  • 簡單介紹一下今天來的貴賓。我們副理事長是中華電信的董事長,常務理事是遠傳電信的執行副總,陳怡君董事長是愛爾達,徐銘宏是雲協的執秘,楊玉奇是政策法制的主秘。按照習慣會給政府建言,我們會常常準備簡單的 point,看要準備什麼東西,我們可以來支持數發部,副理事長是可以主導這個領域的(笑),還有我們的秘書。

  • 我們在這一棟裡面,剛剛大家有看到數位政府司、數據相關的多元創新司,還有跟全世界夥伴的民主網絡司,是只跟民主價值夥伴的意思。

  • 我們數位部的特色是零監理,不會因為數位部成立,所以就在 NCC 既有的監理,我們又加上去,也就是多方利害關係人治理的意思,所以有看到大家看到數位共榮,我們就非常適合,也就是跟實際業界的橋樑。看正華要不要給我們一些回饋?

  • 兩位都是部長,一個是我之前的老闆,我之前在經濟部是李世光部長,跟唐部長報告,從數位產業署來看,這個是最重要的夥伴,因為 12 年前成立的時候,那時候就在想說雲端出來了,所以摸索雲端的雲深不知處,中華電信花了很多功夫幫忙,其實成員是數位產業署最重要的夥伴。電電公會李理事長也需要數位的軟體協助,這個協會本來在協會會址是在永豐餘八樓,就樓上約樓下,現在搬來這邊,要謝謝理事長帶領的團隊,每年的年度大會來演講的 keynote 都很有啟發性,要請洪理事長來,就講 ODM 的 model,其實對於會員的啟發,我自己覺得受啟發很大。

  • 愛爾達因為今年是足球六十四場,因為世足賽,所以大家很關注,另外還有愛爾達轉播,署內還有運動科技,運動科技之外還有數據經濟。

  • 我們是孤兒,從來沒有人注意到這塊。

  • 有的,我們部長還去。

  • 我本來沒有運動習慣,現在要呼應他們,要有數位體驗。

  • 部長去玩貪食蛇的遊戲,沒有人贏得了,踩地鼠還稍微可以(笑),運動科技以後的數位分析,可以做。

  • 主要是中華世足引進 AR,重點是大家都有做這件事,這個是世界盃足球賽,頂級的賽事,所以我覺得 11 月 12 日之後,可以看一下中華電信的平台,其實跟愛爾達一起合作起來,把國外做的引進來。

  • 我們可以沾個光,一起共同分享,可以發個新聞稿,成立之後有這麼好的中華電信去做。

  • 剩五天,因為每個都要 FIFA 審核才可以,他們有一個流程。

  • 就是發官方的新聞稿,臺灣有這麼好的官方廠商。

  • 有這個 event 是可以講的。

  • 像我以前在工業局的世界盃足球賽,球員穿的衣服,其實 7、8 成都是臺灣的布料,都不用審核,那是產業的面向。

  • 這次的今週刊有報導,世足的商機,全球很多都是臺灣的廠商做的。

  • 以產業的角度,加上我們現在推的運動科技,又有愛爾達跟中華電信,因為部長說 100 天要寫,這一題也可以努力的方向,先到這裡。因為我們其實數位產業署就產業最重要,這個是我們可以跟大家一起努力的。

  • 像世足賽的成員,進去到出來都差 8 公斤。

  • 這期的今週刊就講了,就是有講一些產業,世足賽是臺灣的產業,包含那個球都是,像是球鞋都是臺灣的產業在做,這其實蠻值得被關注,因為有一些活動,會下補助或者是運動彩卷,關注度非常高,可以因為這樣衍生出來的關注度是很好的。

  • 賽事是很好的 event,所以像是世足賽跟奧運等等,所有的產業大家聚焦在這上面。

  • 如果沒有臺灣做的布料,一直喝水,進去跟出來會多 8 公斤(笑)。

  • 黏在衣服身上,沒有辦法排汗(笑)。

  • 記得最喜歡這種新聞,因為看起來很有趣(笑)。

  • 因為有幾題需要你們幫我們引導跟討論。

  • 先讓秘書長導引一下。剛剛介紹我們會員的營業額是很大的,其實是替數發展部講是臺灣的 GDP,12 年來是推不動。

  • 當初一開始,當時都是雲深不知處,不像是雲端像現在這樣。我們跟產業學習,其實現在幾個創新都很特別。我們當初都有去電信協會,他們有討論說為何停電時,醫院可以不停電,基地台怎麼不能不停電。

  • 不一定每一個基地台的特性都會供電,有些地方不供電就會斷掉,所以正華就幫忙協調。

  • 後來次長去當代理董事長曾,我就拜託曾董事長,他們就去開會,劉秘書長就再去調查。其實有一點難,因為那是封巢式的,像是醫院都封閉的,所以可以確定供電是沒問題的,每一站中間之間斷一個就不行,所以怎麼是 political 是蠻難的。

  • 我們還在測試,真的很緊急的情況,可能全部漫遊,所以需要 maintain 的點要定出來。

  • 工商時間一下。我想還是需要講一下,因為事實上臺灣有很多協會,我想特別報告一下,我想把定位稍微講一下,臺灣協會蠻完整的,甚至都比這個還大,雖然都已經 12 年,不過我們還是很 focus,我們其實是跟這個產業的發展,建構有 170 幾家,我們要建構臺灣的薪資通膨,在定位議題上,像是 10 幾年前談雲端跟物聯網,現在 5G 的時候,我們開始談 6G,有一些新的議題要掌握,在整個市場定位上,我們是比較前面一點,所以大概是這樣的思考模式,是建構臺灣新世代的 ICT 產業鏈,這有很大的 mission。

  • 我們有完整的 170 幾家,從 12 年來一直建構上來,很重要的包含 SI、Operator 等等的理監事成員,包含現在的理事長、主任委員,我想簡單講一下。12 年前從雲端開始,我們開始要說促進 5G 的應用、IoT 的應用都很重要,我們開始要關注一些新的議題,像政府現在很重要是在談 5G 的應用,也開始在談一些新的議題,像是要談元宇宙。

  • 大家也許覺得 2030 很遠,但是大阪的博覽會在 2050 年,有一部分就要在大阪實現出來,所以我想衛星的議題是元宇宙的議題,這是非常重要的,我們迫不及待在這樣的定位,協會這樣的定位必須要帶進來。

  • 我們做的是系統,軟體加硬體的系統,因為是應用服務,臺灣產業要起來,臺灣這麼小,一定要政府的協助,所以我們有設一個來幫忙協會,希望政府可以給一些建言,這個是每年度很重要的 issue。

  • 我們用 SIG 來做交錯,其實是隨著產業,所以 12 年來不同的議題一直在發酵,包含我們很重要的 5G、IoT 的議題,現在是遠傳在帶,已經帶了三、四年了,這人工智慧、AI 跟數位部都是非常有相關的,這個是余孝先在帶領這個議題,包括物聯網跟資安,這個是很重要的議題,還有無人載具。

  • 我們比較不是車子跟無人載具,MR 跟 5G 的應用都是很重要的議題,我們推了非常非常多年,像最近元宇宙談了很多,我們三、四年前就在談 XR,前年年底我們就談了衛星物聯網的這件事,大家知道衛星很夯,兩年前在談這個,也談太空中心,我們希望不是把衛星做起來,像是 2025 年跟 2026 年要發射衛星,很重要的是,我們希望有更多衛星的服務,包括育成,因為我們裡面有很多大企業,實際上大企業在忙的時候,那個 startup 是非常重要的,以大帶小的方式育成,大概可以生產出 12 到 17 支,希望補產業的缺口,這樣大家可以一直不斷成長,這裡面有很多的議題,我想像是雲端資料中心是原來的本,我們是在談節能,這些議題不斷在帶,我們希望朝一些風向跟吵議題,把產業不足的缺口補起來。

  • 最重要的是,是要拼商轉跟到國外去,組臺灣隊是很重要的。剛剛提到會員大會,大家是很團結的,每年有 3、400 位,很希望在這次能夠請部長來頒獎,我們有創新獎,號稱是雲端應用的奧斯卡獎,另外我們每年都有在比賽,新創的是誰,要選出最厲害的幾個來頒獎,讓部長來頒獎,數位部的成立跟我們息息相關,報告當中其實有非常多議題跟數位部息息相關,希望部長跟我們講一下。

  • 這個是幾月幾日?

  • 我如果在國內,可以配合。我如果那時候在國外,看是要用機器手臂,隔空要怎麼頒,看用 Soulbound NFT 或者怎麼樣。

  • 其實有一次在線上有跟我們講話,也希望您親自來頒獎。下午有一個議題,我們在談 6G,我們會迎接 6G 的第一道光,包含這次重新選舉,兩年一屆,後面有會員大會的作業,後面下午會有一個臺灣雲端物聯網的論壇,我們把比較大型的論壇,也就是關注臺灣新的議題辦起來,協會還是繼續出錢、出力,希望把這個弄起來。

  • 我們也會談到低軌衛星、元宇宙很重要的議題,都希望產業界弄出來做,也把第一道光先建起來,各位知道變成 6G 的速度不夠快,所以可能需要光,日本是很大的力量在關注,他們有他們的活力,因此是不是要請日本在推的副總,他會來講這樣的議題,我們從國外邀進來談這個議題,希望幫臺灣開始注意這個議題,如果要談業界第一道光,可能的光蠻重要的,臺灣也許還沒有準備好,要辦理這個議題。

  • 我想簡單跟部長、夥伴先報告這樣的事情。

  • 很高興有這個機會搜集會員、廠商給相關的政策建議,我們今天在這裡做簡短的報告跟說明。我很快速講過一次給各位報告。

  • 稍後會跟各位報告有五點參考建議:

  • 第一、 會員提到數位內容收費的部分,希望可以建議政府針對數位內容,因為數位內容得到營收境外的數位平台,跟他們收費研議關於付費、費用訂定的機制,這跟後續相關法規的補充或者研議新法部分有幫助。

  • 事實上協會在去年度已經搜集這個建言,但是那個時間點沒有辦法提出這樣的建議,去年協會在 110 年度看到國際上對於 FB 收費的例子,其實會員廠商們都有反應這部分,國內也可以仿照這樣的做法,其實長期以來,數位內容都沒有被公平利用與付費,這個問題一直存在,所以我們看到今年度數位部針對 Google 跟 FB 的課稅與付費的議題拉入到台美的談判中,協會也會非常支持。

  • 後續進一步要展開收費的話,對於目前對應的收費對象有哪一些類別、範疇跟付費的機制與金額,有前期的研究與釐清,後續關於相關的法規可以透過研究來補充,還有新法研議的機會,這是我們第一點政策參考的建議。

  • 澳洲並不是政府直接對 FB 收費,而是要求新聞業跟 FB 有議價的方法。跟我剛剛講到數位部並不是監理,監理才可以說「非得付我錢,不然要吊銷執照」,但是數位部沒有對新聞業或者 FB 也好,沒有這樣的監理權限,所以可以做的是營造非談判不可的氣氛,這個是我們的狀態。

  • 在這個特定的例子上,我們比內容、媒體還要限縮,現在只處理「新聞業」,主要的原因是,新聞業是各行各業當中,大家覺得如果繼續衰退,對於公共利益造成的損害是特別大的。新聞業如果繼續衰退,對於公益價值會有不可挽回的損失,到這種程度,談判就比較容易了,因為這不是特定的黨派或者是特定業別的事情,而是我們民主體制還能不能繼續的事情。

  • 但是一下子擴太大,所有的媒體、內容業,這樣的公益性質就沒有新聞業這麼確定。看大家有沒有比較具體或者要詢問的?因為現在如火如荼進行當中,俊秀可以回答蠻多的問題。

  • 部長所提的,我再補充一下,部長其實在媒體都會提到一個月的大型平台與溝通協調會,我們行程已經排出來了,最近會如火如荼來辦理這樣的會議。

  • 剛剛部長其實有提到要有公益性,政府才比較適合介入,像是工業局,如果夕陽產業說因為國際競爭而消退,我們不能罰國際競爭,我們工業局是提升能力,新聞媒體就主管機關,可能沒有像工業局那樣產業可以輔導,但是新聞比較獨特性,沒有這樣的機制,所以有這個議題,個人以前在工業局是有這樣的輔導機制。

  • 但第四權的重點是,要有獨立性。

  • 對,這個措施不像是工業局或者是經濟部,要更有彈性。產業的型態不太一樣。

  • 看有沒有要補充?沒有的話就往下。

  • 第二,有關於國際資安標準的一則建議,有鑒於國際的資安標準,對於國內的資安產商,不管產品或者服務要外銷海外市場都有很重要的影響,希望支持政府,包含國際性標準組織運作的狀況、研議新的技術標準、訂定的部分,可以協助廠商搜集相關的資訊,也可以對到國內相關的機制,可以跟國際接軌。

  • 有鑒於政府有國際環境的限制,參與國際組織的時候沒有辦法全程性參與,針對民間重要發展的階段,是用提案的方式,相對比較片段,這種參與方式不容易掌握趨勢跟發展方向,因此建議、支持政府提撥相關的預算,增加相關的國際組織,像是 ISO 的會議討論來參加,或者透過計畫的方式來觀測國際標準發展的趨勢,關注廠商的產品可以順利進入國際市場。

  • 謝謝。這個題目的優先性很高,也就是全民數位韌性,變成最主要的目的,這裡面有地緣政治上的原因。像蔡總統的六大核心當中,並不是資通訊裡有資安,資安自成一個核心的價值。因為這樣的關係,數位部到明年年底是 600 人,也就新光跟延平各 300 人。但是會另外再設置資安院(NICS),在國際參與部分,就是有點像文策院,也就是行政法人的情況,這個部分在 standard making 上面會放相當多的資源,所以這個是我們的優先順序。

  • 當然,不能只靠資安院,還要靠產業界的標準,我們這邊特別重要,像是零信任架構跟 ZTA 等等,我們立刻就要商轉,從資安署訂出來,這個是產業署這邊告訴業界有哪些準備好的東西,然後資安署說優先導入,是這樣的觀念。

  • 資安標準我們一直很重視,過去也有 APP 檢測,這是全世界第一個資安標準,包含 IoT,像是人臉辨識都有,但是跟大家提的是,請董事長幫忙,經過三年的努力,就是有 SEMI 的半導體設備的資安標準,這個會如火如荼在半導體業界或者擴散到其他產業,這是第一個。

  • 最近對 Global platform,部長可能也有機會參加,就是 11 月 30 日跟 Global platform 透過電電跟華邦的協助,我們引進來跟他洽談,我們也想把過去建立資安的一些標準,透過 Global platform 的力量,在全世界擴散。不管是資安加值的 ICT 或者是資安產業,我們每天受到對岸的攻擊,其實在資安上做得不錯,透過全球的標準去擴散。

  • 等於現在有比較好的 feedback,是我們的法人,不一定自己檢測全部,而且去連結業界的能量、建立一致的標準,就可以很快提供鑑定的能量。我們不是監理機關,監理還是交通部等等,但至少碰到狀況的時候,可以立刻說數位部有一套方法,幫助監理機關有什麼題目的 concern,我們就來驗證,這裡面我想國際看中的也是以戰代訓能量,要建立 feedback loop。

  • 手機的標準和 IP Cam 標準,還有董事長幫忙的,經過三年努力有半導體資安標準,還有擴散到其他的產業,管是資安加值或者產業,其實資安產業做得不錯,可以透過全球的標準擴散,這個是我們目前的規劃。

  • 資策會(技服團隊)就是天天作戰。

  • 第三則,主要的重點是讓政府帶動數位轉型,讓企業可以有典範可以追隨,前期來講已經規劃相關的研究案,針對政府從組織再造的工程角度,研擬一些數位轉型的做法,目的是希望由政府來開頭,然後產生一些帶動的效果,國外在議題上有很多國際政府來做很多的動作跟投入,或許在做法當中可以借鏡參考,我們希望國內這麼多的產業,要進行數位轉型升級改造的過程中,或許建議可以從政府帶頭做起,有一些示範性的研究,把國外的一些做法可以釐清或者研究之後,從政府這邊帶頭做起,有很好的參考示範。

  • 意思是,在我們這邊驗證這些做法之後,就等於在歐盟或者美國那邊取得成熟度認證嗎?這算是交叉認證嗎?

  • 數位轉型是企業做產業升級或者是商業模式,可以從政府……

  • 所以說,不只是導入剛剛講的資安架構之類的,也包含 2C 的,像是 POS、CRM 系統?

  • 也可以,一些傳統產業存在數位轉型上。

  • 不過那個更難量化驗證,質化的性質更高了。如果是資安,像零信任架構,比較可以客觀驗證,但如果像是雲市集這樣的做法,並不容易去 top-down,由政府給出所謂的藍圖。

  • 比較有 top down 可能只有資安這邊,我們這邊通過認證、驗證,那是可以叫做 blueprint,或者也許淨零排放也算。除了這兩個題目之外,要有客觀的 blueprint 並不容易,主要原因是 best practice 改變太快,絕大部分的議程設定不適合由政府來做,所以可以控的比較像是不做什麼。

  • 舉例來說,像歐盟很在意的是 AI 不能做威權主義的新疆那套做法,甚至要立法說絕對不可以做,轉型不可以轉到那種形狀,這是各部會都有興趣,看怎麼轉不能讓人權受害的方向,這部分是可以的,也就是外邊界。但是裡面是藍圖本身要怎麼做?我覺得主要還是媒合供需,像剛剛講的微中小企業開始的,像是微數位轉型,就把名不見經傳的,但是剛好可以解決放在雲市集上媒合,我覺得蠻有成效,因為對大部分的中小企業主來講,要花很多錢,在那個 stage 上,都拿到一堆藍勾勾,看起來數位轉型很成功,但是下一個市場的狀態改變了,會覺得還沒有回收,又要弄新的東西,現在是以租代買,用 10 天覺得有更好用就換,不管怎麼換,按照那個需量付費的時候,無論如何補助一半,這就可以改很多次。

  • 因為數位轉型比較方向性、概念性的,但是有一些方法論,在數位部這邊做的是,底下比如資料要不要開放才可以應用,電商要不要普及、跨境是不是要有電商等等,像雲市集有很多可以讓中小企業來用,我們會一點一滴來做,如果整個數位轉型直接下去做可能太大,一下子也沒有辦法做完,所以數位部應該要一點一滴去做,跟轉型多少有一些關係,所以就加起來,到最後會達成數位轉型的目的。

  • 底層剛剛講到的是資安、人權保護,也有跟國外交叉驗證,這個我們花很多時間在做,像大家練 AI 模型的時候,如何確保 bias 可以解決,不會一個國家我們用了他們的 model,然後歧視自己的國民,這個是底層,絕對會做,外邊界絕對會做,但是中間的部分,我完全沒有「國進民退」那種 top-down 的想法。

  • 第四則的重點是放在元宇宙,我們針對會員廠商的建議,針對元宇宙的議題,像相關產業生態跟趨勢,希望可以有一個後續的研擬相關產業推動的計畫,基於臺灣發展的相關優勢條件,可以來協助產業來研發一些技術,或者還有一些像新創公司的培養,還有數位內容的創見,乃至於跟國際標準連結,還有相關這種國內元宇宙產業發展的管理機制等等,希望可以提供差額運用跟相關數位廠商的競爭力,其實重點希望能夠把國內的能量帶到國際市場。

  • 所以有幾個小的項目,包括希望支持政府,可以投入一些資源、研發一些相關的技術,會員廠商也羅列一些建議。我簡單唸一下,包括快速元宇宙物件空間深層建置、evertabase 的互動,或者是深層擬真的行為等等多身份認知,包含軟體應用的服務、元宇宙產業發展的部分,跟資安那一塊很接近,也是希望政府爭取、參與國際標準的聯盟或者組織的運作,一方面也引進或者是培養專業的人才來加強知識產權或者個人隱私保護法規的效力。

  • 最後一點,優先把一些提供的公共服務,可以改造元宇宙試驗的場域,這有一個好處是,這已經在既有的政府主管機關監管下,確保在後續發展當中的公平性跟公信力,對於後續相關的新興技術研發,可以帶動效果可以促進廠商參與。

  • 我記得我們在籌備辦公室的時候有跟俊秀很多討論,那時是溝通一個概念,好比像新聞是傳播性質,有人寫,我們都在外面看,這個叫做「內容」,但是帶進去,純粹是通訊性質,也就是互動會改變,我們就叫做「體驗」,後來不管新興跨域、體驗、體感等等,到我們這邊都是講「experience」,「content」是「experience」的素材,如果都是「content」的話,其實很難說服人家用 XR,一個螢幕可以 deliver 的 content 就很不錯,如果要把第一人稱帶進去,當然是希望進去之後,這個空間因為進去而改變,但是這個時候大概不能完全說是 content 了,所以這個是概念上的差別。但是當第一人稱帶進去的時候,也有在那個狀態,可能也會碰到平常不想碰到的情況,但是這個跟我看報紙的時候,完全不一樣,報紙除非是哈利波特的那種,不會跟我有什麼樣的狀態,所以這邊講的攜碼互通,我不管在哪一個 metaverse 裡面,我還是我的感覺就很重要。

  • 國人對於電信的攜碼是已經非常明白的,所以我覺得這個很好帶過去,後來我們就用八個字,也就是「共同在場」是 XR 的部分,前面加「多」是攜碼互通的部分,這個要併進,如果不能攜碼互通的話,就變成先行者全拿,這種賽局對臺灣不一定很有利,但是如果一直要求互通的話,您剛剛講的這些,我們就很有話語權,因為我們可以去產官學研社各界看雖然分別做出來的元宇宙,但是一互通在一起,就有 2c 的好處,不只是對開發者的好處,社會的正當性比較高,這是很 top level 的想法。

  • 之前有請部長指導,在剛開始 NFT 也有跟部長報告,過去從工業局的體感或者是虛擬的數位雙生也有在推動,尤其是 5G 更加速這個技術的普及、加速應用的推廣,目前看個案都還可以,但目前看到 meta 的股票腰斬之後,現在還太早,我們有一些 trial 的案例,但目前也會持續去關注跟持續去做一些推廣,但是要大力投資是不是成熟的這件事,我們會去營造市場,但是市場還要成熟,就像雲端一樣,過去也是 5、6 年的營造,到現在才會慢慢成熟,現在更成熟,對資安沒有問題,這個是需要時間去營造跟推動,我們會去推動,這個沒有問題,但是是不是會大幅成長的這件事,我們也是持續關注。

  • 我覺得要找幾個沒有辦法替代的狀況,像之前有看過水以下的古蹟沈船,當然事實上不可能去那裡,雖然 XR 的體驗跟你實際潛下去沒有得比,但是沒有幾個人可以潛下去,因此這個倒是可行,所以大家要想一些一般性的公共服務,現在算後疫情了,不要說元宇宙,連視訊醫療很多點都不一定可以維持下去,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我們反而更應該去看有哪一些情況下是沒有臨櫃的可能性,在這樣的前提底下去做。現在的是跨國、跨境(差很多時區),這個把不同東西連起來,這個對大家來講都比買機票還便宜,但是對國人的公共服務好像又還好,所以這個是為何多元宇宙科被我們放到民主網絡司,也就是做外交的司,因為國內我們的交通方便,比較難找到這種非 XR 不可的情境,以公共服務來講。

  • 最後一則,又回到跟資安有關的題目。這則建議主要重點是放在 5G 專網的部分,這邊主要的重點是,有關 5G 專網的基礎建設上的安全防護,相對不容易做到,因為一般的企業沒有通訊、資安兩方面的專業知識,所以在實務操作上一直有困難。

  • 近期來講,其實資安產業的人才也有比較多的異動,在補充人才這一塊也相對辛苦,他們都不斷地釋出一些比較有利的條件來招攬優秀的人才,主要是希望建議政府可以建立一些機制,主要分成兩個部分:第一點是在於剛剛提到專網的基礎設施,像是核心網路這塊的防護特別困難,後續大量普及的問題,希望政府可以提供給企業指導或者是資源與管道,二來是資安人才的培養,希望有一些做法可以加速產業快速回補資安人才的流失,我想重點大概其實就在這兩塊,尤其在人才培育這邊可以善用一些既有的機制,像資訊管道跟資安學院在人才這塊的陪養上有幫助,以上。

  • 剛剛講到資安院有很多能量放在資安人才培訓上,這邊當然講的是職訓或者是已經有工作經驗,已經有一點資訊能量,有點像政府內部資訊職系,現在還沒有資安職系,但是有大型訓練班,讓資訊職系的人是不是願意做資安,很爆肝,但再說,也就是有這樣的能力,至少知道藍隊在做什麼,至少在布架構的時候,可以用藍隊的方法來布,這樣就可以了。

  • 所以像 ZTA 這些,很像戴口罩、勤洗手的東西,一天到晚免密碼登入顯然比較好,但是資訊人員,就算不是資安人員,沒有這樣的親身體驗,並不會全面換成免密碼或者是 ZTA 的狀態,所以儘快讓大家有所體驗,這個是接下來資安院很重要。

  • 雲市集也同樣的,以租代買,不需要砸很多錢,按幾個鍵就可以布署年輕人的解決方案,所以很快讓微中小企業主發現這個體驗很不錯,比一天到晚寫密碼好得多,比防守更容易。

  • 是很重要的,所以很快讓中小企業主發現這個體驗很不錯,比一天到晚寫密碼要好得多,所以就讓防守變得比較容易。

  • 我覺得專網也是很類似的,因為我們是號稱部級的沙盒,就是任何展現新的技術,像 NFT 什麼的,我們就自己來用,我們也還滿高興我們自己的同仁經過一段時間之後還滿適應,大家都沒有桌機、內網,全部都是手機,全部都用行動自然人憑證來做身分認證等等,當你是 mobile first 的時候,就有機會去把 5G 專網當成很像功率強的 wifi,用一種不是電信的觀點去看,而是用 IT 延伸的觀點去看,這樣子你提到最大的困難是隔行如隔山的困難,就比較可以解決。

  • 但是如果本來還是全桌機與內、外網分離,全部都是手動在那邊抄的話,5G 專網跟本來就不知道要怎麼管理,可視性就不太一樣,會變成一用 5G 專網,什麼都開不進去,很像黑盒子這樣子,這兩個是交互連動的,但是我們現在會 focus 在第二個常規去建立起來,培養即使不是藍隊,但是要培養防守起來比較容易的這些人,讓他們去知道新的,大概都是建立在這個概念上,看俊秀有沒有要補充?

  • 我再補充一點,像現在 5G 專網的辦法,現在跟 NCC 在談,看是不是轉移到數位部這邊來,但是在那個辦法當中,其實對於這個資安的要求已經有了,所以法規本來在專網的部分就會知道要做到什麼程度,我們也有蘿蔔,對於 5G 專網,也就是部長幫我們爭取的那一塊,有一部分會補助 5G 專頻專網,如果特定頻段到數位部的話,就可以有一些補助,而且資安也在內。

  • 另外,其實也有協助,也就是有做 5G 專網系統性防護的試驗,我們也會請董事會幫忙,以上補充到這裡。工業局以前在做的,移到這邊也會繼續進行。

  • 雲市集以租代買的概念,在 5G 專頻專網上也是非常適用,同樣一套我們之前如何導入數位轉型,現在再延伸一點就可以導入。

  • 剛剛俊秀講得很重要,我們不能這樣子就放鬆對於資安跟個資保護的堅持,所以拿到 13 億的,在數據交換的時候,要可以確保無涉個資、無涉資安破口的情況,所以就像剛剛講到,我們 care 這個外邊界、基礎層的能量,但是中間的創意就不是我們 top-down 去指導的。

  • 以上五點,報告到這邊。

  • 我們會回去修一修,那天您可以來頒獎或者是演講的話,我們就可以有很多會員可以直接跟您提問。

  • 沒問題,我如果在國內的話,就可以,如果我在國外的話,大家可以想得出 XR 的方法,那我也可以答應(笑)。

  • 因為那個是很大的 event,臺灣的重要廠商都在現場,太好了,我們先跟部長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