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很高興看到 sli.do 上有很多問題,時間允許的話,我每個都回答,如果有多的時間,再開放現場的提問。都確認大家的問題都已經放在上面了,我們就開始。
-
天下雜誌記者黃亦筠請問:1 資安人才目前十分搶手,資安署需要上百位人才,能不能談談目前具體的薪資標準?以及目前召募的狀況?
-
資安署是從資安處目前進行第一波的招募,所以除了資安處之外,第一波的招募,目前還蠻順利的,當然還是以事務官為主,很快會有第二波,開始會有一些約聘。致詞的時候也有提到我們會有一個行政法人,負責技術上的工作,這個是資安院會在年底左右成立,所以薪資的標準這三波都是用這三波的行情標準來聘用,我們知道現在確實如這位提問者所講的,資安人才如果有專精的技術或者是研究的話,在業界是非常搶手的,所以我們在資安院的敘薪上將會比我們在部本部更有彈性,我們留任的公務員或是移撥的公務員也好,都會有配套他們的待遇。
-
請問部長,在野黨質疑數位部預算 217 億元,數字大到可怕,用途沒說清楚,部長可以詳細說明一下嗎?
-
預算 270 億,用途是不是可以詳細說明,我們一向都非常高興能夠有機會詳細說明。其實公務預算大家可能之前看到是 57 億元,包含各部會移撥業務預算過來是 32 億,這部分是占總預算 2 兆 7,000 多億,大概是千分之 2 左右的比例。大家看到這個數字,主要是第四期的前瞻,也就是兩年期的前瞻,加在一起大概是 161 億,所以加在一起是這個數字。
-
當然其實前瞻特別預算的細節,其實絕大部分移撥過來是第三期持續執行的第四期計畫,第四期計畫的細節在行政院的官網上,可以很明確看到第三期的細節,當然我們有提一些新的前瞻計畫(兩支)、社發計畫,我們會在下一週開始跟委員們溝通,所有的細節都會提供。
-
剛剛也有提到未來的薪資水準,這個有回答過了,我們就先往下一題。
-
想請教,數位部成立後首先推動的業務為何?此外針對明年總預算部分,除了原有業務移撥,據悉仍有部分預算編列給數位部因應資安等問題?這部分可以幫我們說明有多少預算用在數位部本身,分別多少錢、推動什麼計畫?
-
「工商想要詢問數位部在成立之後首先要推動怎麼樣的業務?」我們剛剛在致詞有說,其實就是三發,也就是三種韌性,社發是社會的韌性,產發是產業的韌性,突發是應變的韌性,也是資安的工作,這個是互相加強的。我們只有一個數位資產、數位上的標的,能夠防止所有包含篡改、洩密、阻斷,它才有價值,因此數位產業才有可以推動的東西。在各行各業都數位轉型之後,也才可以追求我們全民守望相助,特別是寬頻作為人權,寬頻到的地方,大家很容易接取各種各樣的服務等等,這個又再提高社會的應變力,我想這三發是同一件事,也就是全民數位韌性,這是我們的重點。
-
另外,「此外針對明年總預算部分,除了原有業務移撥,據悉仍有部分預算編列給數位部因應資安的問題?」首先你的消息來源正確,我們有資安相關增進韌性的,但不完全是資安署,也有在我們的部裡面,像數政司的工作,原因是數政司,也就是本來的資管處必須要跟資安署密切合作,才可以做出像危老建築重建、巡檢來檢視公務機關、關鍵基礎設施等等相關資安上精進的地方,這個是新的計畫,所以也會爭取新的預算。
-
6 司 2 署以及約聘人員近 50% 的編制有變化嗎?可以說明一下數發部希望招募哪些相關專業的人員呢?
-
首先先跟大家講一下,不是百分比,我們按照組織法:數位部最多可以有 100 個約聘,兩署分別也最多位 100 位約聘,加在一起是 300。很像高速公路速限 300,並不是立刻加速就飆到 300,所以一開始還是以事務官為主的編制,就像剛剛講到,隨著資安院成立等等,我們會繼續有更多的好手來加入,所以並不是立刻衝到 300,明年的編制以約聘員額來講是幾十個人,之後會慢慢增加。
-
部長您好 我是 TVBS 部長,請教有輿論質疑,數位發展部、員額 600 人,預算達 217 億元,其中辦公室就要 7000 萬元,認為不合理,您怎麼看?
-
員額、預算的部分都有回答,辦公室的部分是按照採購法來辦理,我們是本著實際的需求,整個過程都公開透明,大家在網站上可以看到整個包含開標、決標等等這一個部分的程序,希望有回答這個問題。
-
面對 Web2 社群機制的宰制、資訊落差的鴻溝,包括訊息詐騙、假新聞、資訊安全的議題,我們數位發展部應該要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有什麼具體的計畫和目標,從中協助民眾資訊公開透明,順利引領台灣資訊科技的發展呢?謝謝。
-
我覺得這裡面剛剛提到社發的部分,這個是很重要的一部分,當然這一些大型的、跨境的數位平台創造了很多的便利、方便,但是對於現有各行各業也造成了一些挑戰,像新聞專業工作者就在跨國平台之下,有各種不同數位轉型上的挑戰需要因應,這部分我理解是大家非常關心的主題,我們的目標其實就是促進共榮發展。
-
我們有打過一個比方,如果其他有監理或者是特許性質的主管機關,像是裁判的角色,我們比較像教練的角色,我們是協助大家都能夠不分大小,只要對像新聞專業、對社會有貢獻,我們就協助大家能夠數位轉型,而且可以來因應這一些跨境平台的挑戰。當然這個提問特別把 web2 講出來,希望我講一些關於分散式社群或者是技術的事,這個部分我們在數位部就是一個部級的大沙盒,我們會用各種各樣新興的技術,像共同供應契約是必須兩個機關採用,才可以進入共同供應契約,所以總要有人先開始,這部分我想不管是 web3 或者是 Decentralized Web 也好,我們是率先採用、率先實行的角色。
-
部長您好,我是 TVBS 最後一個問題,立委也質疑數發部 300 人是以約聘方式進用,質疑不妥,您怎麼看?
-
但是就像剛剛院長回答聯訪跟我有講到的,我們回去看數位發展部的組織法,在立法院討論的時候,其實各個黨團——包含在野的黨團——都提出說要擴大這一方面的進用,也很明顯把 50%寫到黨團的版本裡面,說只有這樣子才足以因應。當然最後通過的這個版本,其實比那個已經稍微少一些了,是明訂 100 個在部裡面,各 100 個在兩個署裡面,所以大家關注到有這樣的需求,但因此有這樣的討論是一件很好的事。
-
在野黨說 300 人約聘僱是網軍進駐,部長怎麼回應?
-
就像我在德國之聲有回答過的「資通電軍混合戰保衛關鍵基礎設施、保衛國家的部隊」,這當然非常重要,那是國防部的編制,並沒有說資通電軍進駐在數位部的問題,但是當然我們會跟資通電軍也好,或者是各國性質的聯防會密切合作。
-
問題 1. 想請問 moda 的 logo 設計讓 d,a, 兩個字母向上排列有什麼特殊意義?問題 2. 在鼓勵推動數位轉型的技術創新上,數位部將扮演什麼樣的角色,與其他部會將如何配合?謝謝。
-
當然有人覺得是 「moda」(logo)很像電扶梯,就很像不斷持續往上運動的概念,我自己很喜歡這個(概念),很像有接地,但又有連結到雲端的連結者的角色;也可以看成是 signal,就是看成訊號不斷,不管是通訊也好、傳播也好的訊號,都持續接觸到全世界所有認同我們的民主自由價值的人,所以我們說「全民的數位韌性」,這個「全民」包含全球認同民主價值的夥伴,這個是聯防非常重要的一環。
-
在技術創新上會扮演什麼樣的角色跟其他的部會會怎麼樣配合,我想首先講的是我們會在部裡面率先採用新興的技術,但是並不是為了新技術而採用,而是反應實際的需求、解決實際的問題。
-
舉例來講:像資安署在接下來要推動所謂的「零信任架構」,在推動的時候,想到的其實像我們數位部很多人,大家都是拿移動裝置或者是筆電或者是 iPad 等等,這一些(設備)其實不像傳統上的桌機,接上去之後就進入內網、沒有接上就是外網,比較難靠所謂內網、外網的區分來作資安的防守。因此,大家在用移動載具要登入的時候,不分內網或者是外網都要再作(驗證),像公文系統就要行動自然人作驗證,稍早也簽出第一份公文;所以像這整套的系統,在別的部會還沒有採用,我們就是要解決大家有移動辦公這樣的需求,所以先採用、證明在資安跟合規上可以有所配套,之後其他的部會就要來參考 ISMS 等等的這些做法逐步導入這一些新興的技術。
-
接下來也很重要的是資安產業,我們(扶植工作)其實是在產業署,所以資安署的工作比較是剛剛講到聯防的工作。但資安在國內也有很多很重要的產業,像新興的產業到已經招牌老字號的產業,其實現在資安的需求非常殷切,因此當這一些技術出現,而且適用也覺得值得推廣之後,我們覺得產業署應該用各種方式,像投資抵減等等,促進各行各業對於這些新興資安技術的熟悉度,也讓大家瞭解這個投資是非常值得的。
-
請問部長,前陣子備受關注的數位中介服務法,在未來是否會跟 NCC 進行跨部會討論?目前是否已經有初步想法?
-
有提到是不是跨境大型數位方面的議題,或者是像大家有討論過的法律,這一部分當然會參與跨部會的協調跟討論,我們會蒐集、反應各界的利害關係人(意見),尤其像產業署,之前我們去拜訪了非常多的公協會,大家都有很多很具體的講法,但是這邊也特別跟大家強調的是,蘇貞昌院長已經再三表示沒有足夠的共識就不會來推動任何這一方面的法案,因此我想這個部分社會溝通的工作也是非常重要,這一部分未來也要麻煩產業署。
-
接下來,這題大概已經講過了:同樣的,這 300 人是上限,並不是立刻聘 300 人,這個也是之前在立法院討論組織法的時候,各黨團都有提出這樣的想法跟做法,他們的黨團版也都是這樣寫的。
-
想請問部長對數位中介服務法的看法,及 NCC 有沒有與部長討論過?
-
我們並不是裁判的角色,還是教練的角色,但是會秉持這樣的角色來跟各界溝通,促進各行各業跟這些大型平台的共榮發展。
-
電子時報記者林佳楠提問: 1. 未來唐鳳部長若持續兼任政委,數位部是否缺乏更高層監督機制?
-
部長不可以兼任政委,所以我今天剛上臺的時候,我就有說我們的督導政委是國科會的吳主委兼政委,所以我們會有在院裡面的督導政委,並不會缺乏院級數位的機制。
-
我們主要是跟產業溝通,我們在溝通的時候,仍然是以一個教練的角色,而不是監理者的角色來進行溝通。
-
供稿照片怎麼拿?
-
應該是會後就會提供給大家,應該是會用數位的方式,不需要等到照片洗出來。
-
部長會如何應用數位工具,來促進 LGBTQ 等等這些社群?
-
我想社群的發展,確實是像之前愛沙尼亞的 ILVES 總統來時,他說以前北約的時候是地緣近的才會組成這一種聯防的社群,現在是價值近的就可以組合成這樣的社群,所以我想任何的價值、主張,只要在網際網路上秉持這樣民主多元的價值,就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夥伴,不一定是在同樣地理位置的鄰居,而是價值信念的鄰居,這是社發的基本概念,所以我們的六司,包含我們的民主、多元、數政、策略、韌性、資源各司都會朝著這樣鼓勵多元社群的發展來進行。
-
請教一下,剛剛部長已經透過手機簽署第一份公文,可以請教部長說明一下為何首份公文的內容與相關效力為何嗎?
-
不是手機,嚴格來說是透過行動載具用行動自然人憑證簽出第一份公文。「是不是可以討論一下這份公文相關的事情?」當然可以,在國發會的公眾參與平台有「眾開講」這一區,我們會讓大家討論 30 天,有關於危害國家資通安全的產品,如果是讓大家不特定人可以直接看得到或者是直接聽得到,也就是有傳播能力的這一些產品,是不是也應該比照之前已經有的(規則),介接到公務網絡那一些資通安全產品一樣,都禁止使用或是危害國家資通安全的產品。
-
當然,這是一個行政命令等級的規則,所以我們的這一個公眾討論,其實並不一定要有幾天的公眾討論,但是我們覺得這個會影響到相當多的社會各界、各行各業,也說不定大家有能仁志事可以想到各種各樣配套的方法,所以至少會討論 30 天,在「Join」平台上 30 天讓大家公開討論、發表意見之後,如果我們沒有太大的阻礙,會參採大家的具體建議,再實行一份關於危害國家資通安全產品的限制。
-
- 人才聘用上,部長認為什麼樣的人才最適合進入數位發展部?年底前,數位發展部具體到位的人數大概是多少? 2. 大家很重視未來的數位經濟發展,可否具體跟我們談一下數位發展部如何推動數位經濟產業發展?對整體提升上有沒有優先順序?相關預算會如何運用? 3. 年底成立的行政法人國家資通安全研究院,將持續向民間徵才,是否也兼具培養人才的任務?特別是台灣目前很缺乏資安人才,是否會持續培養相關人才?
-
「人才聘用上,部長認為什麼樣的人才最適合進入數位發展部?年底前,數位發展部具體到位的人數大概是多少?」當然這個要看大家多幫我們宣傳,我們有不限學歷、只問即戰力的概念。我們現在所徵的人才,接下來就會是資安、資訊相關的職系朋友,不管是不是移撥或是對外約聘,這部分公文簽出去,大家很快就會在事求人的平台上看到。
-
我們當然希望在年底,特別把資通安全相關的人力補足。不過,我想很多特別是技術上的專才,大家之前業界也有討論到如果是技術方面的專才,以下一波約聘開出來的薪水,可能還是要稍微不是打個很大的折扣,但是就是打個八折之類的。這部分為什麼要成立行政法人資安院?在年底左右成立之後,還會有更新的一波,主要是以技術相關的專業,那時候就會從資安院來徵才,現在當然沒有辦法講說具體資安院會徵多少人,但是我們會以因應應變的韌性為主。
-
- 大家很重視未來的數位經濟發展,可否具體跟我們談一下數位發展部如何推動數位經濟產業發展?對整體提升上有沒有優先順序?相關預算會如何運用?
-
我們剛剛提到的除了陸、海、空的韌性之外,這一個部分同時是資安相關的,但是在這裡面因為我們用多元異質的方式來部署通訊系統,所以是建築在寬頻人權的概念之上,特別強調韌性跟可用性,因此之後在數位產業署會提出新的前瞻相關計畫,就會鼓勵各界去運用這一些不管是數據、公益性的這些交換模式,在完全沒有個資、不相關的狀況,也就是不利用的情況之下,去確保大家可以即時把最新的隱私強化技術運用在新興的這一些通傳應用服務上,也會跟民間徵案。
-
同樣的,這部分的細節,我們從下個禮拜開始會跟立法院的委員們溝通,也會提出很具體的說明。
-
- 年底成立的行政法人國家資通安全研究院,將持續向民間徵才,是否也兼具培養人才的任務?特別是台灣目前很缺乏資安人才,是否會持續培養相關人才?
-
你可以這樣說沒有問題,也就是資安院的服務可以拓寬資安工作者、技術工作者的眼界,不管是透過跟數政司、資安署合作的巡檢工作,或者是紅隊演練、攻防演練,我覺得都是累積實戰經驗非常好的做法,當然我們會持續培養相關的人才,各部會都有非常多相關的計劃,我們會密切跟各部會計畫,我們都會跟各部會合作。
-
數發部成立至今耗時兩年,想請問部長,您認為部會從最初規劃至成立,遇到最大的挑戰為何?
-
大家對於應變韌性,剛剛講到陸、海、空溝通的各個方向的韌性等等,確實因為地緣政治的事件,所以這一件事變成大家最關注的事,變成焦點,我想這是我們會持續面臨境外的挑戰,這個挑戰是最大的。
-
但是我也很有信心,在我們的三位次長、兩位署長的領導之下,我們可以結合臺灣各界願意幫助我們促進全民韌性的這些專業工作者,一起來因應這樣的挑戰。
-
想請問部長,未來網媒的主管機關是數位發展部嗎?還是您說的教練角色?(就像是 NCC 和電視台的關係?)謝謝。
-
我在致詞的時候有很明確講說我們不做「特許」、「監理」,這個是最重要的,我們在任何各行各業,如果你有特許或者是監理機關的話,特許跟監理的部分都沒有轉移到數位部來,數位部在面對產業的時候,純粹是幫助大家順利數位轉型的角色,雖然不會大家來這邊突然就從本來一個監理機關變成兩個監理機關,但是我們還是會很密切,特別是在跨境大型的數位平台題目上去保證,像大家的新聞專業工作,對社會有非常明確的公益,我們會確保這樣的公共利益不會因為跨境數位平台的出現而減損這一方面的公益,這部分我們不管會跟平台方或者是新聞業的專業工作方,我們會進行密切的討論與協商。
-
sli.do 很像回答完了,因為已經提問回答完畢,看有沒有媒體朋友想要提問?如果想要提問的話,請大家先簡單自我介紹一下您的大名跟工作單位可以讓部長認識大家。
-
有一些產業界很期待數位發展部成立之後,會針對金融科技進行數位轉型的部分,部長這邊有沒有一些初步的規劃?
-
謝謝。同樣的,金管會是裁判、監理機關的話,我們是教練的角色,不會經營金融相關的活動,因為數位部的成立,所以我們就變成特許或者監管,但是特別是在新興的,像行動支付或跨境這一方面平台的工作上,包含署長及產業次長之前在這一方面有第一手的業界經營,我們是相當瞭解這一部分的生態,因此我常常跟產業界的朋友說,如果是他們直接跟監理機關來進行討論的話,有時雙方使用的語言或是重視的價值等等,可能有一段磨合的時間;其實我創業也有做這個題目,我們創業或者是經營事業的題目上,我們自己在以前的業界經驗當中,其實已經有進行過這樣的磨合跟溝通,我們也曾經站在業者那邊過。
-
所以,作為數位部或者是產業署在進行溝通的時候,就具有轉譯的能力,把技術、語言的能力,轉譯成金管會也很在意的金融普惠、社會價值等等的語言。當然現在 ESG 非常盛行,大家都知道接下來包含對於環境上的正向影響力或者負面的影響力,很多不但可以量化,而且可以貨幣化,也就是可以跟產值來作當量,因此這個情況之下,很多的主管機關會理解到如果應用了這個數位科技,你對於 ESG,就是環境、社會、產業治理可以量化具體貢獻的話,雖然不是傳統上的 ROI,就是投資多少錢、賺多少錢,但是也放大主管機關本來以他的預算要做的社會環境及價值。
-
我想把比較抽象或者是技術性質的應用轉譯成 ESG 的價值,這個是我之前在行政院推動社創工作時主要的業務,未來也會秉持這樣的精神,讓產業界可以很明確透過我們的轉譯跟教練,讓監理機關瞭解到大家在意的價值是相同的,都是 ESG 的價值,所以這些新興的技術不一定都是壞的。
-
據我所知,滿多臺灣的團隊都在發展 web3、區塊鏈等等相關的系統,我想知道數位發展部是不是可以提供我們的資源或是目標,又或者是提供什麼協助,可以讓這些團隊成長?
-
非常好的問題,當然大家之前可能有聽說我們雖然官網的前端是運用 CDN、AnyCast 的技術來進行流量的清洗管理,但是後端防篡改的部分是用星際檔案系統。星際檔案系統難以竄改的特性是,因為在全球 200 個國家、幾十萬台電腦協助我們進行路由、防止竄改等等,像這樣社群的骨幹,就是你剛剛提到很多包含所謂的限量 NFT 憑證之類的儲存等等,其實是用同樣的骨幹。
-
所以一方面是我們會幫助這一些新興的團隊,讓大家瞭解其實接得上的問題,這一些並不是都是詐騙或是洗錢、資恐的用法,雖然真的有這樣的用法,但是也有剛剛講到防止篡改、不可否認的憑證,確保大家可以增進彼此的韌性、聯防等等好的價值,幫助這一些新創團隊證明他們的工作。對於我們的環境,像減碳相關的影響力憑證、社會、產業治理都有一些正面的做法,我們就可以知道在監理機關說:「這個是不是要管一下的時候?」我們可以說如果有達成這一些必要的狀況,那就是教練幫忙進行合規輔導,這樣監理機關似乎也可以稍微調整一下他們的想法,不要一竿子打翻這樣的概念。這是我們可以做的具體貢獻,畢竟我們有第一手的使用經驗。
-
今天記者會結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