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全程直播,所以網路上的網友們也可以透過sli.do的方式來表達意見,也就是現場可以參加。我免俗地作一下有關於防疫的宣導,因為防疫的期間,大家進入會場的時候,應該都已經有量過體溫,都有請大家配戴口罩,如果大家要用茶杯的話,其實外面都有準備,因為我們是分組討論,所以比較難保持1.5公尺的社交距離,請大家在桌內討論的時候都還是要戴口罩。

  • 有些人才剛到,所以我複述一次,洗手間是在出去之後經過電梯間走到底,然後再使用洗手間,如果有酒精的話,我們這邊有櫃台跟洗手間都可以使用。

  • 今天是開放政府第79次的協作會議,我們已經處理了79個議題,今天的議題是有關於機車排氣定檢,也就是有關於環保署這邊在我們的PO月會上提的案子。

  • 我們這邊除了全程錄影之外,後方還有一位速錄師,會將大家拿著麥克風一個字一個字打下來,大家也不用太擔心,像我發言現在講話有點緊張,我們都會再將逐字稿寄給各位,大家可以修得漂亮一點,會在工作之後公開,主要也是讓沒有來參加或者是網路上參加的朋友,可以知道這中間發生了什麼事。

  • 我再跟各位詢問一下有關於直播的部分,有沒有什麼想法或者是有沒有可能不太方便被拍之類的?

  • (與會者皆無意見)

  • 如果有什麼問題的話,都可以再跟我們穿著服裝的工作人員或者是每桌的小桌長提出,我現在先把主持棒交給詹研究員。

  • 大家好,我是唐政委辦公室的研究員詹壹雯,唐政委辦公室很高興可以這次跟環保署合作,跟大家一起討論機車排氣定檢的討論案。在進入今天的實質討論之前,先跟大家講一下我們今天預計會做什麼事,然後再介紹一下唐鳳政委辦公室在推開放政府政策在做什麼。

  • 今天先在這個階段,不知道大家開會通知是不是有收到議題手冊,有關於環保署在行前做了很多訪談跟資料蒐集,我們有發一份精簡版的資料給大家,等一下會用心智圖,也就是會用便利貼的工具,跟大家確認一次這些訊息是會前蒐集到的,問大家有沒有問題。

  • 接著是環保署徐科長來作簡報,針對大家提出來的問題會有一些回應,中場休息完之後就會進到現在的小組討論,今天有國發會PO、開放政府聯絡人、外交部開放政府聯絡人,大家就交換經驗跟想法,會協助大家討論,討論完之後彼此讓另外一組知道我們想到了什麼、沒想到什麼,所以成果分享一下,希望可以在5點的時候準時結束。

  • 大家坐在這裡其實跟傳統的公部門會議不太一樣,其實是唐鳳政委辦公室現在推行大概要進入第5年了,實踐開放政府的精神,像今天是協作會議的形式來帶大家討論。開放政府是什麼意思?舉大家近期比較有感的,像疫情期間的口罩地圖,就是衛福部或者是經濟部,政府把一些資料開放出來,給民間來作加值運用,這個民間是誰?可能有些工程師結合Google跟衛福部的資料來作地圖,可能是藥局的藥師或者是一般的使用者,我走到這個地點,所以口罩數量沒有了,或者是這個藥局禮拜六、禮拜日不賣,這樣的公私協力一起創造出來的不管是政策或者是工具其實適用於每個民眾都可以享用得到,像這樣子公私協力,政府跟民間互相合作,這就是開放政府達到未來每個公共政策都可以這樣討論。

  • 開放政府的概念不是憑空想出來的,而是世界各國民主國家想出來的,其實可以看到民主國家的意見非常多元,政府治理不一定比傳統威權國家容易,但是因為這是世界潮流,所以民主國家每年都會舉辦開放政府夥伴聯盟,民間跟官方都好,討論一下遇到什麼困難、有什麼經驗來分享一下。

  • 臺灣不只是防疫不落人後,其實我們在開放政府這件事上,我們也努力了非常久,像今年度國發會也會同了好幾個部會一起要把政府的施政政策可以用符合開放政府夥伴關係聯盟的一些方式來做,所以其實今年臺灣也提出了一些我們的承諾事項,很希望可以在國際上,讓世界更看見臺灣,也可以知道臺灣在民主治理上有一些成功的經驗。

  • 所以簡單來說,開放政府就是開放透明、公民參與、政策課責、涵融多元的意見,所以今天為何大家坐在組內有各式各樣不同的人,你們可以用個人的身分跟經驗來分享。

  • 協作會議只是一種會議工具,是來體現開放政府開放、透明、涵融及課責的精神,像這案是機車排氣定檢,每個人都對這個議題有點關心,檢驗站跟這個有相關,像地方環保局也是,每個人可以面對面討論出希望的方案,而且協作會議也強調很重要的精神,左邊是過去傳統政府施政的流程,我們找專家學者研議、評估、預算分析、可行性研究等等,然後最後端出政策給民眾用。

  • 往往民眾買單、有時不買單,政府會覺得很委屈,做了這麼多、預算都花下去了,還要罵我們閉門造車,民眾也覺得可是花了這麼多錢,但不是我想要的東西,你們到底在幹麻?希望未來公共政策可以比較是更使用者導向,包含政府單位,政府單位並不是服務的提供者,其實政府單位也是利害關係人,我們希望可以像今天一樣,環保署要推出真正的精進方案之前,先找大家一起來討論,第一個是有沒有需要精進,這個問題要先拉上來,如果需要精進的話,有哪一些是比較符合大家需求的,這個是這次環保署提出來的案子。

  • 這個案子從哪裡提出來,也要跟大家說明一下,並不是在網路上提出來,也不是五千個民眾很生氣提案的,而是環保署自己提到開放政府聯絡人月會運作機制當中,在月會票選出來成為協作會議的案子,如何票選?每個月都會有各部會的開放政府聯絡人聚集在一起,那個月就會有很多部會提案,大家就票選哪案很適合進協作會議,所以環保署就中獎了。

  • 協作會議就要達成這四大精神,但是這四個精神只是很抽象的東西,實際上在做一定會有很多工作細節,像工作會議、會前會、直播要不要做、有沒有線上參與等等,其實有非常多的細節。

  • 這個是環保署實際上做過的所有工作,我們辦公室開了好幾次的會議,從啟動工作開始、研究、找核心問題、會前各式各樣的準備,這些都是工具,都是為了能夠達到開放政府四大精神,這個簡報視覺上讓大家瞭解一下就好,這個或許有點複雜。

  • 是不是每個被票選出來的部會變成盧主、都要做這麼多?不一定,今天是79案,比如像環保署自己在內部很常有環評會議召開,環評會議其實也有直播、也有邀請很多利害關係人,像開發方跟反對開發方,像加入逐字稿就比現在的做法更多開放了,不同的部會跟議題加上這樣的工具元素就更開放了,並不是要達到什麼樣的境界就夠開放了,大家都比現狀多想一點,還可以拿到更多的想法,可以怎麼樣更透明一點。

  • 我們快速舉例,像我們也跟民航局合作過法規說明會,民眾不確定有沒有聽過法規說明會,就是會逐條唸很生硬的法律文字,問大家有沒有意見,但是在現場光要理解文字就有點困難,所以意見就可以處理,我們請民航局在行前也先訪談各個無人機訓練協會或者是無人機玩家,問他們在家裡有時間做功課,甚至社群間討論完,然後在當天提出意見,我們才有辦法深化討論。

  • 或者立法院的公聽會還不夠公開透明嗎?我們還可以多做什麼事?所以比如我們一樣在行前訪談了10位利害關係人,像司法官、媽媽嘴事件的呂炳宏先生,有關於部會想不到的人,也就是一般民眾、有經驗的人事前瞭解,盤點完經驗,像收到你們手上的議題手冊之後,公聽會短短的兩小時可以更深入討論我們覺得真正的爭點跟問題在哪裡。

  • 每次都會有議題手冊提供給大家知道,事後也會有速錄師打成逐字稿公布在網路上,即使沒有參與這個會議的人,未來開始關心這個議題時,就知道這裡曾經發生過什麼樣的討論。

  • 或者比如大家近三年的報稅軟體都有持續改版,2018年的時候有一位民眾在網路上提案說報稅系統難用到爆炸,光下載元件到報完稅要一個多小時,那個時候蘋果電腦也不能用,這個時候財政部的開放政府聯絡人一樣提到剛剛月會的機制,直接覺得協作,所以我們就開啟了以使用者為導向的報稅系統,每個步驟列印出來,一般民眾或者是資訊工程師覺得哪一步該怎麼樣做比較友善,怎麼樣才比較合理,為何要找民間工程師?結果技術上達成不了,所以要把儘量多元的角色有關的人納入,大家一步步畫覺得怎麼樣的步驟才方便你報稅,今年就持續到第三版,當初這位提案人都持續有跟財政部合作,在修改每年的報稅系統的友善程度。所以改善完之後就變得比快,可以滾動式修正。

  • 給大家看簡單的影片,這個是今天即將發生的討論樣子。這個是今年初衛福部食藥署討論有關於低鈉鹽鉀-40的討論案,但是其實香蕉裡面有很多鉀,這個是線上參與,像現在看直播的朋友都可以在sli.do上留言,都會把線上的留言跟意見導入到現場,這個是等一下會用到的心智圖,現場拿了一些鹽罐的標示,桌長會引導大家做的事,這個是經濟部的開放政府聯絡人,也就是小組內交換意見的過程,然後還有最後的成果分享,再看各組間別人對於討論成果有沒有什麼要補充的。跟今天一樣也是完整的協作會議。

  • 環保署跟PDIS怎麼做?其實環保署在被投票中選之後,我們就在想,要去哪裡蒐集民眾的意見,總不能從身邊的人隨便問,所以前期其實先把這個提案丟到網路上,先徵詢民眾的意見,請大家來留言,然後唐鳳政委也在自己的臉書幫忙推了這個留言,臉書也有三十幾則民眾不同的想法,像假如跟協同的公司做了非常多,像有十四位或者是十五位的利害關係人訪談,做了很完整的資料蒐集,所以行前有收到議題手冊,會後也會打完一份完整的逐字稿在網路上,前天才剛跟科長進行了今天的流程的演練,先讓大家知道會遇到什麼問題,並讓桌長知道要怎麼樣引導。

  • 最後跟大家講一下協作會議的討論原則,回到剛剛最早開放政府的精神一樣,其實今天這場協作會議,或者是一直以來的協作會議,並不是要討論最終的講法,並不是講完A至C方案,環保署就要執行,還會有其他的評估、預算、人力等等的考量,但是開放透明的重點是要給出交代,環保署的意見哪裡沒有辦法做,會告訴民眾為何不行,可以做的,也會告訴民眾說哪一些即將參採,或者是明年或者是後年再考慮看看,其實是溝通的平台,並不是排版頂多的會議。

  • 今天邀請大家坐在組內有這些利害關係人作為多元的角色,大家面對面深入瞭解各方的理解,其實跟過去籌辦的議題相對而言比較單純,但是困難度就在於你要把單純的議題討論到非常細緻,就是方案可以可行到環保署拿回去就可以直接決定要不要做,希望今天下半場的討論可以討論到這麼細。

  • 這個也是協作會議的原則,通常不推崇動員式的,你有八個不同的意見,這非常棒,並不會比一台遊覽車四十五個人同一個意見還要不如,其實多元的意見對於公共政策的完善性來說是更重要的,這個是我們等一下討論的原則,跟大家提醒一下。等一下會先用心智圖來跟大家作簡單的資訊盤整。

  • 在進入心智圖之前,想要讓組內的大家認識一下,也讓線上參與的朋友可以知道現在的人是誰、發言的立場跟經驗是什麼,然後擴大大家的參與程度,麥克風先傳下去,請每位很簡短用30秒告訴大家叫什麼名字、跟今天的關係是什麼。

  • 大家好,我是外交部的代表,任職公眾外交協調會網路文宣科科長,進入公部門已經十幾年了,今天非常榮幸有機會跟大家一起來討論,謝謝大家。

  • 大家好,我是原民會,我是設計師,我是開放政府聯絡人的承辦人,今天來擔任小桌長,請大家多多提供一些意見。

  • 大家好,我叫孫秋萍,今天是代表車主的身分來提供意見,跟大家一起討論,謝謝。

  • 大家好,我是車主,今天來瞭解這個議程的需求以及大家的意見,謝謝大家。

  • 大家好,我是環保署空保處胡明輝,我應該是在座辦機車定檢最有經驗,因為這個制度從開始實施到現在,我一直都有在參與,今天很高興來參加,也希望大家能夠提供多元的意見給我們參考,謝謝。

  • 大家好,我是車主陳明枝,我來參加這個大家討論這個有關排氣還有車的問題,和大家一起討論,謝謝。

  • 大家好,我是臺南市政府環保局空噪科黃任偉,目前承辦這個業務,想要瞭解大家的想法,以及看後續怎麼執行,以上。

  • 各位長官、大家好,我從事這個定檢站(業務)差不多將近20年了,有一些客戶、消費者及車主,對於會檢驗什麼時候比較容易忘記,也就是比較清楚知道檢驗的日期,等一下大家一同分享,感謝大家,謝謝。

  • 大家好,我叫楊珉儀,我家是開修車廠的,我自己本身是技師,也從事過重機的行業,之前在重機的總代理當法規技師,自己目前是騎重機,也有車子,今天代表車主來提供意見,謝謝。

  • 大家好,我是環保署空保處第三科,主要負責機車排氣定檢承辦人員呂佳洳,今天再麻煩大家多提供意見給我們作為後續的參考,謝謝。

  • 大家好,我是國發會劉宗熹,我是今天這桌的桌長。

  • 大家好,我是車主何暐智,我今天來跟大家一起探討有關於機車定檢。

  • 大家好,我是新北市環保局,主要負責機車污染管制執行面的業務,歡迎大家來這邊討論,作為機關業務參考,以上。

  • 大家好,我是車主張秉華,其實騎機車的經驗30年了,也非常謝謝署有這麼好的政策,可以來分享一下定檢的制度,我們一定會落實執行。其實做機車定檢是空氣污染要好,我這幾年在路上騎的經驗,所謂排氣污染的機車確實越來越少,也謝謝政府的德政。

  • 大家好,我是定檢站的負責人,我叫做黃進發,很高興今天能夠與大家分享,希望有好的結果,我們會帶回去台北市機車商會跟大家共享,謝謝。

  • 大家好,我是環保署空保處許仲豪,目前機車定檢業務是由本科負責推動跟執行,中央在政策訂定上,因為實施了一段時間,希望透過一些比較吸引人的方式來蒐集意見,作為後續中央政策訂定之後,落實到地方推動能夠更貼近民意,也希望讓業務上更為順利,感謝大家今天的參與,可以給我們更多的意見作為施政參考,謝謝。

  • 大家好,我是台北市環保局稽核大隊吳岳衡,包含像大家比較常碰到的攔檢及後續的舉發,還有陳請、訴願的部分,很高興今天來這邊一起討論,謝謝。

  • 大家好,我是機車的車主陳冠宇,很高興來參加公共議程的議題,謝謝。

  • 大家好,我是定檢站的負責人,我是定檢的技師,我檢驗已經20幾年了,在車界已經50年了,也是來聽聽大家的一些參考意見,好的表現提供大家出來給所有車主也好、政府也好,我自我介紹,我是張捷文,謝謝。

  • 謝謝你,也希望多分享一下不同角色上看到的想法。

  • 大家好,我是車主,我姓李,今天很高興能夠參加這樣的會議,跟大家作一些討論,謝謝。

  • 謝謝大家,大家知己知彼,比較知道彼此的角色是什麼,我們就先進入初期的心智圖盤點。大家拿到議題手冊再多一點資訊,等一下會由徐科長針對這些建議有個更精細地研析,我們先簡單看一下,如果要把今天提案簡單化的話,今天要討論「如何讓出廠且滿五年的機車車主如期完成排氣檢驗」,希望不要有檢就好,還要準時到檢,先從法規面談,這個規定是從空污法第44條,就是汽機車應該做排氣檢驗,它的細部規定、誰應該要檢,也就是五年以上的車主,像區域跟期間就訂定在另外一個規則當中,這邊簡單跟大家帶過就好了。

  • 講到很多人沒有檢或者是預期未檢驗的原因是什麼?我們蒐集到的意見是其實車主不知道規定,不知道滿五年就去檢,第二個是有可能忘記,像很多人牽了新車,其實騎到滿五年也不覺得今年是第五年了,所以不記得是什麼時候開始檢驗,很多車主沒有收到紙本的通知單,其實對年輕人來說並不會很困擾,年輕人會上網去查,老人家會說沒有收到通知,所以不知道,往下有一些其他的建議。

  • 很多車主會說我其實沒有特別記日期,收到通知才會知道,像地方政府跟車主、車行的建議是現在的規定不需要改,因為不守法的人是他的問題,不是政府需要改,也有人幫環保署講話,而且很多民眾也覺得自己要負法規責任,因為你去排氣檢驗是你的義務。

  • 很多人選擇性忘記,車行接觸到的民眾太多元了,所以給了我們一些很不一樣的想法,很多人選擇性忘記,就是說沒有收到通知,可能是一種理由,所以要思考是不是要為找理由的人想辦法,或者是為守法或者是真的知道的人來想辦法,有的人刻意規避不想檢驗,也就是要換很多零件,大家不想花錢,是有可能的。

  • 另外,因為裁罰率不高,所以很多民眾就不容易記得,不痛、不養,所以也有人建議要加重罰款,很多人被罰過一次就會記得,我自己被罰過就都記得了。

  • 沒有準時定檢的原因是一般的車主、車行認為會需要什麼樣的提醒才會準時到檢呢?像有人提到是不是讓民眾自己選檢驗月份?因為很多民眾對於領發照的日期根本不知道什麼時候領發照,行照也沒有常常帶在車子裡面,所以針對民眾自選月份的部分,有一些不同的想法,有人覺得不妥,也就是覺得月份的標準跟罰責應該一致,汽機車頂尖應該要一致,汽車怎麼辦?這個是民眾的想法。

  • 也有人提到是沒有有效通知的問題,而不是日期本身的問題。另外一個是,有人說自選日期很好,而且是生日前後一個月,我生日幾月不會忘記,就那個時候去驗車,就會遇到一個困難是,如果機車登記在公司行號就沒有辦法選生日,可能要其他的方式,所以有人提到如果是公司行號就以統編末碼為定檢日期,長出來就會有點複雜了,也就是是不是這個月要檢,這個是定檢站的想法。

  • 第三種建議是,用身分證的末碼轉為定檢的月份,還有很多車行建議應該比照燃料費或者是5月報稅一樣,特定在幾個月份就好了,全國的民眾應該去檢查就在這個月會互相提醒,不用刻意宣傳,還有什麼其他的方式?像LINE、簡訊,像台北市環保局有推動過LINE的通知,可以分享一下經驗,也有人說要登錄加好友比較麻煩,像簡訊通知的話,就要考慮通知頻率的問題,就是要多久以前通知你,你才會記得,也就是成本花下去的有效性問題。

  • 接著是部分檢驗站是用簡訊來通知常用客戶,可以聽聽看檢驗站是不是有意見,其實是有效的,並不是民眾都願意有手機,其實車行願意協助幫忙留手機的,也有車行跟民眾說要不要留手機,民眾會說幹麻留手機,常常是個資的疑慮,或者是很常是推銷廣告就會被忽略掉。

  • 像對於長輩的難度比較高一點,很多意見是要改善現行的紙本通知,像地方政府環保局說是拿到紙本通知才會記得,但是紙本可以有一些改善,比如格式要更簡單、更明顯一點,這邊是對於格式的建議,不要長得很像強制險的單子,這樣很容易被混淆或者是丟掉。

  • 另外,也有人提到的是要不要回去貼檢驗貼紙,以前貼在牌照上,因為現在道安條例不能貼的話,是不是可以貼在其他地方,或者是用一些電子平台來宣傳,這個可能也會有不同世代,也就是資訊落差的問題要考量,其實有些地方政府有APP,然後結合宣導跟一些小禮物了,但是人家說電子平台只是輔助,紙本還是要加進去。

  • 維持現狀的聲音也是有的,因為車主覺得逾期未檢也是有的,現狀也是ok的,這個是另外一個聲音。

  • 行照上沒有排氣檢驗的提醒,是不是在現有的行照上多加一些欄位跟標記來提醒民眾,可能就會回去機車使用者的問題。

  • 有人說在行照之外加一張環保檢驗卡,這也是建議,一定會有另外一個人問說環保檢驗卡是不是沒有帶的問題,每個建議背後是不是都有困難,我們今天要做的事情不要在討論完之後不要留下問號,儘量幫環保署、環保局跟每位很容易忘記的車主,也就是幫他們想很具體的解法,其他的建議跟這次的討論主題沒有這麼有關的,可能要增加誘因,雖然是個義務,如果可以鼓勵民眾來送折價券,讓車行來網羅機車使用者,這樣可以擴大並且提醒大家效能。

  • 針對不同的方式、不同對象要使用不同的方式,請大家討論的時候,要記得這個情境,也就是針對不同的使用者要提供不同的方式出來,像委託車行通知,像偏鄉長輩有到府通知等等,有一些不一樣的想法。

  • 像跟主題更遠一點是重機要跑兩邊的問題,還有人點到一個弊端是,像新北市政府在做驗車錄影,像檢驗站會有車主的壓力是弄到過,所以檢驗站的人常常覺得非常為難。

  • 有沒有機會可以宣導大家一個觀念,或者是在做法上可以怎麼樣做,可以讓保養跟檢驗可以合併,也就是比照汽車的做法,如果有觀念的話,或許比較不會忘記,不想驗的人不會驗,可能還是會不高興,要如何鼓勵他們願意一起跟大家作為改善空污的小尖兵之類的,這個是心智圖盤點到的訊息,量其實有點多,接下來會請環保署的許科長幫我們針對這些建議來作條列式的說明,他們評估可能有哪一些優缺點,做表格式的整理會比較清楚,我們請許科長來幫我們簡報。

  • 以下針對在訪談過程中蒐集到的意見,先做本署看法的研析,也跟大家分享一下針對這些意見,我們探討一些優缺點部分。

  • 我今天可能會針對為何要提這個協作會議的題目、背景,還有遇到一些問題點,接下來是針對我們訪談過程中蒐集到的意見,進行優缺點研析,而這個優缺點代表我們的立場,但是也許在現有的利害關係人中,可以針對沒想到的優缺點做補充。

  • 在背景的部分,機車排氣定檢的法規規定是出廠滿五年的機車,每年要有排氣定檢的合格紀錄,當然定檢的時間是以行照的發照日那個月份的前後一個月,加起來有三個月的期間來執行排氣定檢的作業,這個作業模式其實在以前的空污法,也就是最近的107年8月1日修正公布版本之前,就已經存在了,只是107年8月1日之後的法規差異,是因為以前的排氣定檢,如果沒有做的話,地方主管機關在做裁罰的時候,必須還要確認機車除了沒有定檢之外,也有在路上行駛。

  • 大家在空氣品質要求上逐漸變得高,希望這個空氣可以變好,所以在修法的時候,就有立法目的是只要應盡義務沒有達到五年以上,然後每年要做一次排氣定檢,其實主管機關就可以做裁處動作,因此在107年8月1日空污法修正之後,就不用再確認是不是有在使用的狀態,只要沒有來定檢,就會觸及到裁罰的依據。

  • 沒有定檢的話,所謂有裁罰的部分,大概會分為第一次沒有做定檢就會有500元的罰金,在接受這個罰金之後,可能地方主管機關會通知你,你在什麼時候要完成這個檢驗,如果還沒有在通知時間內完成,又超過原本要檢驗的時間六個月,這個時候就會進到第2個罰金的部分,也就是3,000元。

  • 地方主管機關還會再給你通知說在一個時間之內趕快完成排氣的檢驗,如果還是置之不理,機車的車籍就會由地方主管機關移請交通單位,把車牌的車籍註銷,就是在空污法上已經有這樣的管理邏輯。

  • 當然我們執行了這樣的作業之後,還是會接到滿多車主的反映,像比較不記得應該要做檢驗,當然做這些事,其實地方也會花滿多的行政成本在這裡,像有一些告發或者是通知等等,都有相關成本的支出,所以提出這樣的問題是,大家是不是可以輕易記得,也可以落實自己義務的時候,同時能夠節省行政機關相關的成本支出。

  • 再分析一下,從108年的資料來看,有做排氣檢驗的部分是75%,大概有26%的部分其實也是超過時間才來的,當然還是有25%的部分完全沒有來做定檢,所以這個是我們今天可能面臨到一起解決的目標,也就是我們如何讓可能原本知道,但是逾期忘記的這種,大概占26%的這塊,跟完全沒有來,也就是完全不知道這件事的,大概是占25%,這些接近一半的人,如何能夠自己自動自發知道你自己的機車是什麼時候來做排氣檢驗,有了這樣的結果之後,也就是共同擔負的社會成本就會降低,或許在今天的討論過程中找到適切的方法或是有效的宣傳、通知的方式。

  • 其實剛剛主持人也有透過心智圖帶領大家檢視在這次訪談中蒐集到的資料,我們訪談的對象包含了委託的機車檢驗站的人員,還有一些車主,以及執法的地方主管機關,我們也在網路上把訊息揭露出來,讓大家提供意見給我們參考。

  • 稍微整理一下我們大概在這次議題拋出來之後所收回來意見的歸納,在訪談過程中蒐集到車主可能未定檢原因,包含忘記應該要檢驗,或是根本不知道要做排氣檢驗,或是覺得這件事不重要,也就是可能刻意要躲避這件事。在這些訪談的過程中,受訪者有一些具體的建議,我們歸納出五個部分,包含是不是可以調整檢驗的時間,讓大家自動自發記得來檢驗。

  • 第二個部分,是不是有一些優化的宣傳措施或者是通知的方式,另外三個部分是落實未定檢全面告發、增加準時到檢誘因或者是其他建議的部分,在這些具體建議,以前面兩個可以聚焦回我們想要探討的議題來做更詳細的分析及說明。

  • 以下針對聚焦在機車定檢制度上,能夠精進的部分,也就是在訪談的過程中蒐集到可以調整檢驗時間、優化宣導的通知方式做比較詳細的分析。

  • 在調整檢驗時間的部分,有具體建議包含維持現狀不需要調整,優點是既有制度,也跟汽車定檢的模式跟年限,都是一樣的。

  • 但是後面的問題是,還是有人不知道或是可能沒有辦法去落實,這個當然還是有後續仍需處理的部分,也有人建議是不是可以用身分證字號尾數或者是生日,優點是車主自己的身分證字號都記得,自主性來講是可以解決的問題,但是在後面的行政事項來講,像公司車並不是登記有生日的部分,又或者是其實買車跟使用車並不是同一個人的時候,生日的認定上會有一些不清楚的地方。

  • 再來,後續推動上也會需要蒐集車主個資,如果有新的具體措施、做法,可能會跟現在汽車檢驗不太一樣,所以同時擁有汽車、機車的人,在做檢驗的時候,就會面臨不同的方式。

  • 有關於車主自定日期,應該車主會自己記得,優點是自主性會比較好,缺點是現行車輛領牌時候是否可提供自訂檢測日期的機制,且一樣也會面臨到身分證字號、生日的部分,也就是使用者、購車者不是同一人的時候會有的問題,這個制度跟現行汽車檢驗規定也不一致。

  • 第四個建議,是不是類似像報稅一樣固定一個月份,或許就像剛剛主持人提到這個具體建議優點是彼此間、同儕間,可以互相提醒機車定檢月份到了,大家要記得去,但是後面會衍生出的問題是現在的檢測量能,有沒有辦法縮短在某個短時間之內可以大量同時來做排氣檢驗,這個就會面臨到會不會發生排隊排到外面的路上,造成交通阻塞等等,這可能是我們後續要面臨的挑戰。

  • 最後,是不是不要設檢驗日期,反正一年一檢就好了,一年一檢是當年度內記得這件事有做,這樣也ok,這個事情在車主的自主性來講,應該也會比較方便一點。但這個可能會有的狀況是,如果在今年度的年尾檢測,你完成了今年度的義務,結果明年在年頭檢測,下次你選擇在年尾的時候,也就是將近快兩年的時間才實施排氣檢驗,車況將近兩年的時間沒有辦法確認排氣的狀況,所以有可能義務盡了,但實際上在車況上可能會有一些疏略。

  • 我們蒐集到固定里程的部分,實務上對車主來講,對里程表並不是非常在意,能夠動就好了,所以里程表如果壞了,如何用里程來做下一次定檢的參考依據,這是我們思考到的缺點。

  • 我們蒐集到第二個優化現在的宣導或者是通知方式的建議部分,目前的通知方式是透過明信片來通知,這個對於維持現狀來講,像年長者等等,是比較可以接受的方法,但是這個部分就我們來講,逐漸會面臨到一些資源的浪費或者是是不是可以電子化、無紙化的推動,像明信片的通知,也許會讓我們思考如果民眾可以自主做檢驗的話,其實可以節省一些資源。

  • 第二個部分,建議是可以透過電子化的通知,其實剛剛主持人也有提到,在資訊落差上來講,電子化的通知,不管是年長者或者是比較少使用資訊工具的人,在電子化通知上來講比較容易疏漏。

  • 另外,是不是在車輛本體上來標註,例如貼貼紙,或者像是警政單位做法針對車輛可以進行烙碼,這在明顯的標示或是通知上有達到一定的效果,但這個可能也會涉及到註記有效性。

  • 另外,包含查詢管道跟其他的提醒,目前已經有推動相關的APP,或者是提供查詢網站,不過這個都是必須資訊有一定的程度,而且必須要主動使用,才可以落實到後面的通知動作。

  • 額外還有一些建議是可以針對沒有定檢的部分來全面進行告發,逾期直接開罰或加重罰責,或者是不是可以仿效烏賊車檢舉一樣,針對未定檢的檢舉能夠提供檢舉獎金。這些建議除現有法規上的一些限制之外,實際上可能也要考量執法單位的量能,有沒有辦法這樣處理。

  • 另外,如果增加所謂的誘因,當然這些誘因有包含很多方式,不管是對車主或者是車行的誘因,這當然都會有一些成本的支出等等,我們後續在今天的討論過後都可以比較有聚焦的意見。

  • 最後還有其他的,像是不是可以開放讓車主自己直接在特定的地點做檢驗,因為檢驗部分會涉及到一定的專業,像檢驗證照的部分,如果全民都可以自己驗的話,可能在整個可信度來講,也會受到一些挑戰。

  • 另外,是不是能夠結合所謂的強制險的部分,或者是不是可以直接改到加油站,或者是不是在機車裝追蹤器時間到來提醒檢測等等,我們這邊也有蒐集到上面提到意見。

  • 以上大概是環保署訪談過程中蒐集到的具體建議及優劣分析,簡短用這個簡報來跟各位說明及報告,也歡迎大家後續針對這個內容提出來討論,謝謝大家。

  • 謝謝許科長做了非常精細且完整的簡報,想請問大家等一下的具體方案、經驗交流會留在小組討論,但是針對許科長以上簡報的內容,有沒有聽不懂或者是覺得哪裡有問題的?我們就大方向上來說,也就是聽了有一些疑惑,這個時候需要釐清,才可以幫助你在組內討論的時候,大家可以講得更清楚,像簡報的部分是不是有任何疑惑?

  • (與會者皆無意見)

  • 不好意思,上半場聽我們講話的時間太多了,應該讓你們多一些交流。我們有一個線上的提問工具,目前有二十四個人來看,有一個匿名意見貼到心智圖當中,我們歸類在「其他建議事項」,他說希望換到5、6、7期以上應該要取消排氣定檢,畢竟這麼昂貴的四行程隱情還有檢查必要嗎?除非十年、十五年以上才要檢,不過每年要定期檢是不反對,這個是心智圖完整公開,也歡迎確認查驗。

  • 接下來要進行10分鐘的休息時間,會把等一下分組討論的題目開出來給大家看。

  • 「如何在行政成本可負擔的前提下,讓民眾記得辦理機車排氣定檢?」有環保署的意見彙整,希望大家可以討論這樣的核心問題。為何要有「前提」,如果定期檢查就給他500元的獎金,他們每年寄行政通知就要花5,000萬,還要發獎金通知別人,這個都是大家的納稅錢,大家在提誘因的時候,可以如何思考用最小成本來達到最大的效益,用嘴巴都可以講得非常大,也就是讓民眾記得機車排氣定檢,有主動記得的可以加強宣導,像被動提醒的,或者是民眾間互相通知,主動記得、被動提醒,這些方案都請大家等一下幫我們做細緻地討論。

  • 我們先show額一下工具單,各種建議方案先列在這裡了,等一下大家就要想,如果用APP的話,像長輩不適用,如果用簡訊的話,可能會如何提供手機,這個是大家會面臨到的困難,如果要採行這個政策的話。

  • 我們就不要只停留在困難,是不是有辦法想說面對民眾不想提供手機、面對長輩不適用,是不是有其他的配套措施,需要什麼資料、用什麼方式取得手機,由誰來做,適用的對象是誰,針對不同的群眾可能有不同的適用情景,最後再確認一下檢驗日期跟區間看看有沒有要調整,維持現狀也是一個方法,我們會用這樣的工具單,請各個桌長來引導大家來作細緻的討論,給環保署參採,我們先休息。休息到2點45分,大家可以喝水,等一下回到現場,謝謝。

  • (中場討論)

  • 現在先依序請第二組來分享,分享完之後看同組的組員有沒有要補充,再請簡任視察來幫我們分享。

  • 我們這組經過100分鐘的討論之後,從我們這個工具表格最後做出來的結果,大家可以看到整個票選的部分,會坐落在維持現有的做法,用紙本通知的方式是最多票的,第二高票是用簡訊的方式。

  • 回到當時設定的目標,第一個題目是定檢期間要不要變?但是大家看起來定檢期間還是維持行照發照月份前後一個月是沒有變的,反而比較熱烈討論的是用什麼方式可以有效通知。

  • 得分比較高的是維持原本,維持原本的困難是包含在因為當時領照留的聯絡地址,後續經過搬遷或者是怎麼樣,這個地址後續行政機關在寄通知的時候,可能會沒有辦法有效的通知,我們想到的是,如果有一些進一步的做法,例如召開記者會,記者會中用比較強硬的方式說明,未定檢會吃一張罰單的,或許效果就會出來,這個是維持原本做法之後,可以再多進一步讓車主知道應該要來做定檢。

  • 後面也有提到,是不是可以在維持原本的做法,但是這些通知的部分,能不能授權讓檢驗站這邊來做通知。因為這邊有提到「紙本加E化」,其實就是為什麼我們這組討論出來第一高票是維持原本的紙本做法,第二高票是簡訊,提高到簡訊的部分,我們討論出來簡訊會遇到的困難是第一時間如何掌握到要發簡訊的電話號碼,可能遇到年紀比較大的車主沒有手機,或者是本身沒有辦法時常持有固定號碼,可能在通知上會有一些問題。

  • 會需要哪一些資料,我們必須要蒐集到這些車主要來做定檢的手機號碼,當然要蒐集手機號碼,其實可以參考類似以辦活動方式來蒐集,這個當然也是一種方式。另外一種方式是,我們這組有提到,車行可以主動問車主願不願意留下手機號碼,並由車行回饋給所在地的環保局,這台車號願意接受簡訊的通知。

  • 誰要做這件事,誰要發這個簡訊,在我們這組討論下來,我們認為這種簡訊通知,因為定檢屬於法律規定應盡義務,應該是要由政府來通知,所以誰要做這件事的時候,就是聚焦於政府這塊。

  • 當然也有提到的是,是不是也請監理單位協助,這個地方當然會是在最下面,也就是原本紙本的做法中,是不是在檢驗上來講,讓監理單位在行照上加註下次要檢驗的日期,這個也有被討論到,維持原本的做法,在我們這組是比較被支持的,第二個部分是簡訊。APP、LINE也有討論到,但是在整個細節上、操作上,沒有聚焦出比較適切的部分,因此在投票上來講並沒有列入,以上是我們這組的分享,謝謝。

  • 謝謝,請問許科長這組有沒有要補充的?目前的共識,當你們都假設自己是環保署的時候,你們可能會覺得要維持現行的紙本方案,日期不要變,但是提升通知的有效性,接著是提供簡訊,簡訊有分手機、也有沒有手機,有手機的民眾,如何第一次蒐集可以跟地方政府結合一些宣導活動,辦活動讓民眾參加,針對沒有手機的部分?

  • 沒有手機部分還是維持原本紙本做法,但是要克服的是通訊地址那塊,因為通訊地址可能會隨著人員異動,所以在通知上可能要結合聯絡地址更新部分。

  • 其實大家都有想到要分眾、分流處理,感謝許科長。接下來我們請簡任視察幫我們分享。

  • 大家討論完覺得紙本還是要寄,跟剛剛許科長另外一組討論的差不了多少。

  • 另外,簡訊部分我們也有不少紅點,因為我們覺得簡訊是輔助的措施,如果有蒐集到手機號碼也有簡訊,也許紙本就可以取消掉,也許可以朝這樣的方法來做,蒐集這個手機號碼,或許可以在定檢站,也許在新車掛牌的時候,監理單位也會要求填手機,但有可能填的是代辦人的手機,可以有很多管道來蒐集,我們提出來也可以辦活動,或是剛剛講的各種方式來蒐集手機號碼,但蒐集手機號碼就是要有車主同意,這個部分大概跟剛剛那組討論得差不多。

  • 不過我們這組也有很多人在講,如果車輛有來驗,第一個是新車的時候,我們希望車廠在椅背的後面,每天要騎車要拿安全帽,椅子一定會翻起來,椅背在新車出廠的時候,就可能有個地方可以讓我們去寫、標註這台車每年什麼時候要來驗車,這台車騎了以後,車主翻起來就看得到幾月要驗車,就不會忘記,就有提醒到。

  • 另外,對於舊車,我們現在已經在用的車,因為那個已經出廠了,現在已經在用了,車輛來檢驗的時候,透過定檢站將提醒標籤貼在椅背後面,讓民眾會記得隔年什麼時候要來驗,這樣就有達到提醒的性質。

  • 我們組員也有提到貼標籤的建議,因為我們以前標籤是貼在車牌,必須要是定檢站才可以貼,如果是貼提醒的貼紙,可以提供所有機車行幫忙貼,所有的車子都要保養,就可以幫忙貼貼紙,所以這個也許是很好的提醒方式,可以讓更多人記得他什麼時候要來驗車,這個是我們這組討論出來跟剛剛那組有些不一樣的地方,以上說明,謝謝。

  • 請問簡任視察或者是同組的夥伴,有沒有要補充這塊或者是要繼續幫忙講解?

  • 大家好,我想要補充兩點,我們車主很踴躍,還有車行的老闆也提供很多意見,首先在新車、舊車,也就是車行老闆願意用私人的方式投入更多,讓這個機車定檢流程更為順暢,比如今天收到紙本通知,新車跟舊車有不同的作業流程,如果是舊車來保養的時候,定檢站就會主動幫忙貼上貼紙做一個提醒,就像是一條龍服務,可以提供給政府單位參考。

  • 還有一點是,我們的車主提到如果政府單位可以整合一個統一的APP,並不是每個部會都自己做,然後讓經費可以更集中運用,我覺得這個是我們行政院可以來思考,可以整合同一個APP,發送很多實用的資訊給民眾,這個是很強的誘因。

  • 最後,機車檢驗期程部分,車友建議不要定在發照的前後一個月,而是發照月的三個月內去做,這個也是很好的建議可以提供給大家參考,謝謝。

  • 右邊這張有沒有要補充?或者是我幫忙說?

  • 其實第二組跟第一組的主要共識差不多,就是維持紙本跟簡訊,當然也不希望環保署同仁或者是地方政府的同仁想說現在的多少千萬再加多少千萬,不是的,可以顯現出來這個對民眾來講重要性,像環保署接到很多民眾的要求,是不是可以不要再紙本了,覺得環保署很不環保,因為經過這樣的討論,我們的角色是多元的,雖然我們沒有辦法號召2,300萬個人討論,但起碼那些來申訴的車主、抱怨的人知道還是有很多不同的聲音,環保署都需要一一顧及,紙本跟簡訊其實可以是此消彼長的狀態,當我慢慢透過辦活動、記者會,或者是其他的宣導方式,蒐集到更多簡訊之後,紙本這邊的量就會慢慢下降,如果精進紙本通知的有效性,如果要處理催繳、行政處分的那些後續工作跟人力,也都可以慢慢降低。

  • 日期的部分,像剛剛說不要從現在,比如我是10月份領照,我可能是8月底的時候收到通知,通知我9、10、11月去定檢,剛剛這組從發照日期來算的意思是10月份領照,也就是10月收到通知,你告訴我10、11、12月去定檢,我會知道就是10月份領照,很多車主是10月份要領照,我會以為我是8、9月份領照,所以剛剛有幾位車主提出這樣的建議,也是維持三個月,就沒有什麼車主自選、公司行號統編比較繁複的登記程序。

  • 因為剛剛討論出來維持紙本跟簡訊互相搭配的方案,我們這組的夥伴有在想說紙本的有效性要如何提升,除了剛剛所說如果搬遷地址要如何掌握之外及這邊有三份環保署幫忙提供地方政府的通知格式,其實各地方縣市政府不一樣,第一組的人可以隨手翻閱一下,有一些拿到這張單子,資訊非常複雜就會很想丟掉,有些還足夠明確,就是用紅字提醒你未檢驗即將受罰,收到紙本就是該去、不可以丟。

  • 像規定這些格式要更加簡化,罰責的字要很大,像提升罰金,剛剛上半場也有講到了,比如接下來是擔心受罰跟以免撤銷,文字都幫忙落下來了,希望地方政府聽到可以參考,如果標注比較大的話,民眾就會被提醒到。

  • 希望可以用簡訊,像李小姐就會說需要簡訊,是願意主動去車行登記手機,但是針對還不知道這個訊息要登記的民眾,要如何提高誘因來授權:一種方式是從現行的紙本通知單可以加QR code,就像中華電信的帳單慢慢無紙化,有個過度時期,讓大家願意加;第二個是跟廠商或者是平台合作,像公車廣告或者是里長、鄉公所布達這些訊息,用一些比較信任的人際連帶方式來願意提供手機,知道這個用途很明確地是做什麼,所以簡訊的部分就可以透過這樣的方式蒐集到手機,以上作第二組補充。

  • 感謝大家今天的討論,我們在sli.do上沒有新的留言,但是在youtube上還有一則,現在掛線的人數有二十二位,我們有補充到心智圖上,如同剛剛科長跟簡任視察所說的,他們平常接收到的申訴或是民眾陳請也非常多,正是因為他們接收到這些管道,他們想要知道更多人怎麼想、更多的角色怎麼想,透過今天大家面對面地討論,有可能車主提出來的想法,檢驗站覺得不可行,有可能檢驗站願意做得更多,他們想說要請檢驗站幫忙,是不是又擾民,但是檢驗站願意提供更多的服務來跟周遭的車主建立一些關係、信任,所以其實透過大家面對面討論,就可以把一些我們本來想像中沒有很確定的民意或者是困難,把它真正地具像化跟提出具體的解法。

  • 這個是在youtube的留言,我不確定現場是不是有人可以回應,像車廠的車主手冊載在明顯處,也就是排氣定檢的資訊,像車行交車檢點及車主交車時要列入說明,也就是教育宣導的重要性吧!有沒有其他人對於這張卡片可以幫我們補充?

  • (與會者皆無意見)

  • 我聽到檢驗站提到很願意幫民眾多做這個服務,不管是提醒或者是貼標等等,很感謝大家的討論,今天三位小桌長辛苦了,今天討論的議題確實是非常精細。

  • 謝謝大家,今天會議到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