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謝謝您幫我們國中應屆畢業生跟高中應屆畢業生錄了一段影片,那個非常有用,而且撥出來的時候,學生的反映是WOW,也就是唐委員親自為我們解釋。

  • 而且在學校裡面的師長們,有很多東西是要跟學生講,往往108課綱最重要的那塊,沒有人特別直接跟他講那塊的精華,所以我覺得這樣很棒,那部分要謝謝唐委員。

  • 今天要談的重點是我自己看到的case,我的背景之前唐委員有看到。

  • 我看到的問題自己也很好奇,因為我們做了很多研究,步入高齡化的社會,我們的重點是在於怎麼樣維持步入某個年紀以後的人,身體很健康。

  • 就是所謂的樂齡。

  • 假設一個理想的狀況,這個部分做得很好,因為我們現在都在做這塊,像是長照,假設這個做得很好的話,社會會出現一批人,從55歲到65歲這段還維持非常健康的情況。

  • 現在的問題來了,現在發現有個天花板在那裡,有的是45歲,有的是55歲就開始去block這批人,因為公司與獵人公司都這樣講,他說公司可能不會再用這批人,因為太老了。

  • 會有個說法是overqualified。

  • 是的,沒有錯。資深的員工剛好有東西十分熟悉,覺得有很多東西可以做,而且有些東西是需要一點經驗的。

  • 我自己觀察了一輪之後,覺得並不是這樣子,那個無形的年齡天花板很硬,比任何專長的價值都硬,一件可以keep going的工作,資深人員正拿手的事,需要停下來,因為企業的管理階層,與其他專業工作,看起來年齡在某個特定年紀以上,就會被認為不適合,當然我的意思並不是說年輕人不應該進來,年輕人也有很適合的。

  • 我們叫做青銀共創,也就是年輕人提供新的方向,但是比較資深的朋友知道這個方向怎麼樣,才可以落實,是要這樣子搭配。

  • 是的,我們也是這樣看,有0到1、1到N的這兩個階段,所以很多好點子,從年輕人出來,非常棒。他沒有經驗怎麼落實?變成兩群人在一起,這個是我們現在社會發現,當我們一直談說如何照顧高齡的……

  • 對,像中高齡就業法之類的,但是徒法不足以自行,要如何運用,是另一回事。

  • 所以有了高齡人口出來以後,他們怎麼辦?其實本來是社會的福氣,國家多了一批非常有經驗的人,但是這批人現在因為年齡通通遇到這個問題。

  • 結果是資深的人員撞牆了,而且很奇怪,這個系統非常地牢不可破,好像沒有一個方式可以去紓解這樣的狀況,應該是說這明明是一批國家的資源,為何會被抑制?我們說資源不夠、無法跟外面競爭,有很好的想法,但是我們其實是有資源的,這批資源沒有被運用,感覺這個社會並不是這麼友善在看我們這塊事情…

  • 我們有做個社會創新大調查,最新一版快要發布了,也就是年輕人第一次創業的時候,很多都是選公司型態,然後公司就長大了,但是也有很多人也是創業,但是創業的時候是採取協會或者是合作社,又或者是儲蓄互助社等等的這些比較不是單純以營利為目的的型態,因為其實這個概念很簡單,當你有一定的年紀之後,你動員人比動員錢容易,所以當你動員人比動員錢容易的時候,臺灣是富有愛心的社會,所以你只要有公共利益,好比像也有差不多您這個年紀的一批朋友,也是希望我在這邊錄一段,他們要群眾募資,可是他們做的就是鼓勵還沒有失智的老人家或者是早期失智的老人家走出門打麻將,就會有一些入場費,這些就發幣,也就是叫做天下公益幣,找到王可言老師,在區塊鏈裡面有個公益信託,那個是穿透的,95%都拿來發幣,只能做非營利為目的的用途,整個目的是促進大家出來打麻將,不要失智。

  • 像這種題目就是用協會的型態來做,當然也有很多年輕人告訴他們說這個群募要怎麼拍才可以感動到人等等,這個其實是5、60歲這批人知道即將變成7、80歲的這批人,自己在還沒有7、80歲的人先預見這樣的需求,來處理7、80歲的時候,可以怎麼樣更健康,這個是跨世代連結者的角度,我們這邊很多是採取協會或者是非營利組織,又或者是公益信託等等的方式創業,這種方式創業跟以前不一樣,因為以前是一股一票,你是大股東,當然不想有人來分你,但是這邊如果是協會合作社的人,那個是一人一票,所以誰可以動員更多的人,誰就可以當上理事的主席,所以他的結構是不一樣的。

  • 我們也有類似的概念,像我們可以用在像顧問公司的型態,也就是專業的資源,不過這個有個情況,多半可能是某個退休下來的人,他去成立一家公司,然後找的幾個人,但是透過這樣的型態,大概都會有個問題是有沒有足夠的企業連結與實例。

  • 對,就是你的人脈,簡單來講。

  • 但是是不是有可能透過政府的資源,來成立一個被大家信賴的組織,資深人員可以花少一點的功夫在這部分。

  • 我記得有個部分是叫做人工智慧學校,就是工業局都有出錢,他們的做法是讓資深的朋友們,像很有研究等等,其實這個有點像業師,你之前成功數位轉型過某一塊,雖然現在是製造業,但是我們知道做晶片跟做口罩是兩回事,像服務業的媒體部分或者是金融是完全兩回事,但是裡面只要有成功數位轉型的經驗,其實有觸類旁通的可能性,但是專注在自己本業的時候,不會去想這種完全不相干領域的事,他們的做法是,他們請這些中小企業來出題目,不管是品質感覺、醫療照護等等,這些題目變成4、50歲的學員要解的題目,但是這個題目本身優化3%,或者是提出一個小的創新,對於這個跨域很有幫助,這些50歲左右的朋友也有所學習,並不是只分享他的經驗,事實上在IT方面有些經驗,但是他完全不懂這個新的領域、行業,所以是類似教學相長的方式。

  • 我有觀察過。有幾個情況,一個是參與的學員是繳學費去上學,這個可以理解。

  • 對,因為人工智慧學會之後,薪水非常高。

  • 我看經濟部很努力在推這個東西,我應該不是學員的身分參加。

  • 你可以是業師。

  • 但是我不知道怎麼樣跟他們接觸。

  • 你寫封信就好了,這個是很簡單的事情。

  • 因為其實就我在AI領域的瞭解,臺灣有很多中小企業有同質性,我們解決了一家問題以後……

  • 您事實上也當過AI的講師,知道怎麼樣引起學生的興趣,這個是最重要的,他們很多從製造業出來,腦裡確實是有有個東西只能這樣解決的方式,但是觸類旁通,這邊其實解決,把領域換一下,這邊馬上就不一樣了。

  • 是的。沒有錯,因為我現在做的是在學校裡面跟年輕人講AI來了,要怎麼用,但是還有個趨勢,現在正在上班的這批人,特別是中階主管,他們在面對他們之前沒有碰過的東西,該怎麼做,這個是另外的事。

  • 沒錯,政府是有這個專案,當然是民間的朋友在執行,因為儘量不要變成輔導成立的像國發基金,我們知道是跟頭、不領頭,主要是不要不小心大家都變成國營事業的話,大家就不太對勁,所以我們會全力支持,但是不會主導。

  • 理解,我覺得這樣子很棒。所以回到剛剛所說的,是不是有可能透過政府的力量來成立?因為其實以前前一波的工業革命的時候,出現了中國生產力中心、資策會。

  • 其實資策會自己也在轉型,因為之前大家都知道,他們有些跟民間互相競爭的情況,所以他們現在已經改成變成是幫微中小企業,特別是往微型這邊走了不少,也就是進行數位化、數位優化跟創新的轉型,他們應該是很快,應該下個禮拜會出一本書,也就是資策會的,也就是三年來如何……

  • 我已經讀過了。

  • 所以什麼資策會雖是舊邦,不一定要打掉重新弄個資策會,還是可以運用本來資策會的品牌,但是不再是跟民間競爭,而是跟民間土壤抬高的這件事,我覺得這個也很好。

  • 對。那個方向很好,一樣是對這些問題,因為我其實有在幫我一個朋友,他們要全部採用數位行銷,正在想說誰可以幫他們。

  • 對,這兩、三年好一些,稍微好一些。

  • 因為以前的leadership沒有併在一起,從2016年開始,leadership可能同一位董事長等等,才開始做一些調整。

  • 瞭解。所以現在基本上只要去問就可以很快找到?

  • 好的。我們這個年齡這些人的這件事,可以透過哪個單位會是比較好的?

  • 如果找「青銀共創」當關鍵字的話,其實各個部會都有,教育部那邊大學社會責任,您要來大學社會責任這邊當業師,幫助大學生一面修學分,順便解決他在地的問題,這個是一大支,而且經費相當多。

  • 當然文化部也有青年進入村落,進入之後要做地方創生,當然需要長輩們的支持,這個時候像您這樣子,既能夠跟長輩們溝通、又可以跟年輕人溝通是非常重要,也是中間很重要的橋接者,這個是很重要的計畫。

  • 當然經濟部在中小企業上現在也有做中小企業的數位化,也就是您剛剛講行銷資源的投入,這裡面其實也有業師的成分,不管是隔壁的TACC+,或者是林口、小巨蛋那邊等等,不過都是好比像如果有當過天使的經驗,那就非常好,因為在選案的時候,要實際有過天使跟操作這兩方面經驗的一起來看看年輕人可以往什麼方向去帶,這樣可以比較好,這些是國家的加速器,我們現在也在整併,確保自己早期找到不錯的東西可以放大,這個也是另外一條路,這個是經濟部的,當然也有很多別的。

  • 瞭解,因為我在創新中心八年。

  • 對,我們這邊也是孵化器,我們這邊地下室整修完,很快就會有進駐的團隊。

  • 是的。很棒。

  • 我們這邊是數位文化協會在操作,您也知道有泛科學、NPOst,大概都是一些新媒體,所以會辦一些年會跟這些活動,這個也很歡迎。

  • 聽起來有很多可以參加的。

  • 那就有事、沒事來,這整塊叫做C-Lab,這裡面的網站或者是社會創新平台的網站,一直都會有event。

  • 也可以跟新創基地的朋友聊一下,現在是新創總會,本來是青創總會。

  • 喔!原本是在和平東路那個。

  • 我之前也有去他們楷模們的聚會。現在新創基地北、中、南各一個,北區就在對面,所以新創總會,我覺得也是很好的系統。

  • 我以前就接觸過,那個時候的想法可能跟現在不太一樣,所以應該要再更新一下。

  • 他們就在對面,很容易找,我們現在都是合署辦公,所以TAcc+在右邊,新創基地在對面,數位協會就在旁邊。

  • 我想我主要帶來的議題就是有關於年齡層遇到的問題。

  • 沒有錯,我們本來這邊是叫做青創基地,就看到很多50幾歲的朋友們看到招牌就走了,所以我一來就改成新創基地,網站也叫做新創圓夢網,後來青創總會改名成新創總會。

  • 真的,我覺得牆拆掉真的差很多,我們從建國花市就直接看得到這裡,以前人潮導流要特別放指示牌,現在都不用。

  • 對,旁邊還有國中,其實也可以從小紮根。

  • 對,他們沒事就來打籃球。

  • 對,我有跟校長提到沒事就來逛,他們也開始在安排這個事情。

  • 而且圍牆變透明,感覺面積變大。這個部分做得很好。

  • 我都在這邊,有事沒事就過來聊聊。

  • 謝謝委員,找到方向,可以讓我再試試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