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主要是想說因為現在是研究所一年級,我對公部門都很有興趣,但是又不太瞭解,想說跟您討論看看,因為有7、8月兩個月的時間,甚至考慮休學半年、一年,不管是委員這邊或者其他的地方有沒有什麼機會就……
-
簡單來講就是在公部門見習。
-
其實我也參考過其他同學不管是形式或者是內容有什麼想法就可以……
-
可以,因為管青年見習的是青年署,青年署的代表在這裡,所以今天想說特別一起來聽一下,分享一下你的想法。
-
因為看有一些專案,可能比如是去芝加哥,或者是之前去舊金山 digital officer那邊去做,他們的內容我覺得主要有兩塊,一個是既有的專案或者是計畫來做研究,然後還有策略規劃及執行,第二個部分是溝通方面的部分,所以形式上我的理解以研究所的背景,這兩個會比較適合。
-
就是規劃跟政策溝通。
-
因為我之前是管理顧問的背景,還有溝通的部分也是比較擅長。
-
當然。
-
另外內容的部分,其實因為對於委員這邊做一些更新的瞭解,不管是開放政府這一塊,我知道委員您辦公室的研究員都有參與,或者是創新實驗中心,或者是比較天馬行空,像科技防疫您也做了很多,不管是溝通上,甚至是數位科技發展部正在籌辦。
-
對,委員會。
-
比較天馬行空,主要也是想聽聽您這邊的一些建議或者是既有的專案或者是問題可以幫助的。
-
這個情況是很多朋友會想要來貢獻,我們見習專案的專案負責人就是筱婷最近在面試跟看CV,一共有120份,所以我們目前還在60取30的階段,就是RAY的專案,其實裡面也有一些政策溝通的部分,因為任何的服務網站,裡面的都蘊含著政策溝通的層面,所以本來溝通也是設計的一部分,也有程式、專案管理的部分,一個team裡面就是這樣子的搭配。
-
但是當然從你的角度來看,這是你只用一小部分的處理,因為大部分是分析或者是更多的是我們叫做向上管理,就是往管理者溝通的部分,而不只是往一般服務使用者溝通的部分,所以我那時也瞭解到因為你說RAY跟你不是很好的fit,我也瞭解到這個事情。
-
除了這個見習計畫之外,其餘都是自己是研究者,我們沒有在管研究者是研究生或者他是博士後又或者是一個教師,一個研究者是文化人類學的研究者,來研究我們跟公民黑可社群怎麼互動,又或者是我們之前有過叫做人類地理學的研究者,他來瞭解社創中心以及我們線上的空間,把這個當作主角,我們變成配角,他能夠促發怎麼樣的互動,那些朋友都是研究生,有些是碩士論文,有些是個人的興趣,這樣也是可以的,因為就變成研究的白老鼠的角色,這兩個是很習慣的。
-
除了這個之外,青年署有沒有別的想法跟計畫,這兩個是辦公室本身的做法。
-
我覺得這個是辦公室或者是臺灣公部門比較少見的方式,說實在的。
-
其實比較像fellow?是有的,像國發會會請一些外籍的學生來當fellow,像就業金卡或者是外國人在台不要變成二等公民的一些友善措施,他們叫做雙語環境等等的事情,如果不是native,你真的是完全中文不懂的話,其實很多痛點是看不到的,但是他反而可以告訴國發會是真的治標不治本,那個是有一點像見習顧問的感覺,但是國發會比較特別,其他大概是文化部也有一些,我們也有一個叫做「青年諮詢委員會」,那個是大部分跟人民有關的十幾個部會,大概都有兩個35歲以下的青年諮委員,他們去引導方向,跟部長室在青諮會都是成員,那個是院長來主持,所以任何的建議就變成是行政院的政策,那個是最高位的青諮參與。
-
青諮會本身在地方也有很多,但是這個並不是一個暑假可以處理的,因為青諮會花兩年的時間跟公部相處,這個也是很像fellow,除此之外以我所知並沒有其他相關的做法。
-
理解。所以貴辦公室這邊並沒有目前這個打算或者是之前也沒有在經驗,所以也沒有什麼專案?
-
我們有很多request進來,只是我們消化的方式目前是兩支,一個是跟青年署這邊,一個是Ray的話,一個是青年諮詢委員,這個是現成的,第二個是有research proposal,你自己想要做自己的題目,但是需要觀察我們的工作來當作你的題目的參考,這個是ok的,這樣就可以列席我們的協作會議等等。
-
理解。其實我是7月開始,還有兩個月的時間。
-
對,這個也可以問一下,我不知道青年署有沒有要補充的?
-
可能公部門見習的部分,這個是最重要的部分。
-
而且事實上有多個梯次,這一梯次之後還有別的梯次。
-
對,一年三梯次,假設其他部會有興趣的話,大概8月就會公告10至11月的梯次。
-
如果真的要多待一下,10至11月還有一梯次。
-
也就是7、8月部會都還在徵詢,你可以看一下其他部會有沒有,就是Rich的網站比較密集,其他的部分是各縣市政府還有一些見習的機會,就是看有沒有興趣,有些人一開就是幾百個。
-
地方政府其實更需要,不管是政策分析或者是政策溝通,第一線面對利害關係人,其實我們在做的是有一點抽象化的工作,地方政府實際上一個沒有設計好排隊就是在他們那邊排隊,所以事實上他們是很需要政策分析的。
-
理解。感謝,反正這兩個月如果有想到什麼其他的也可以。
-
還有一個是台北市智慧城市辦公室,他們的做法更特別一點,去提出台北市懸而未決的問題,請高手來解決,但是解決的時候,這一些私部門並不是採購的關係,而是市政府給一個實驗的場域,大家就實際上試試看這個做法是不是可以來解決一些政策上的痛點,如果可以的話,再來進行招標等等的作業,如果不能的話,就公開不能的訊息,大家都有所學習,這個是開放式創新。
-
這個不只台北,像桃園、台南或者是這一些,其實多多少少有一些資訊局或者是研考會主導這一些,也包含像沙盒,也就是中小企業處的沙盒實驗計畫,都是透過政策分析,看到現有的法規命令擋住某些創新,你就挑戰他說來試個一年,沒有法規命令存在的話,會有什麼樣的做法,這個是叫做regulatory experiment,這個也是一招,就是說因為你在公務員見習多多少少都是受那個機關的施政目標拘束,分析他的可行性,可是如果是智慧城市辦公室或者是沙盒的做法,其實是反過來的,你覺得這個目標不對、法令沒有道理,你分析、展示給市民看應該要取消這個限制,所以這個是另外一個類似倡議或者是運動者的做法。
-
你所說的是沙盒?
-
以及智慧城市辦公室相關的一些實驗。
-
我覺得非常有幫助,在做一些研究,可能有什麼其他機會再請教你。
-
沒有問題,我們這邊很多進駐團隊都在做倡議的工作。這邊的數位文化協會也是包含泛科學、NPOst也有自己倡議的事情,也可以認識看看。
-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