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實目前在市場上,display分成兩個大系統,一個是發光顯示,一個是反射,反射式能用於生產的材料非常少,目前在所有的研究裡面,我們把它分成幾類,一種是所謂的電泳式,臺灣很高興是有一間非常大的廠商,整併了美國跟日本的所有研究,就是所謂的電子墨水,也就是元太。當然這個也是目前在地球上的唯一值,這個當然也是臺灣的驕傲。

  • 我們這次是為了向您介紹一個液晶材料,實際上這個材料在2010年前,台灣政府已大力支持達成video mode動態驗證完成的狀態。

  • 當時在做的時候,已經把video mode驗證完了,為什麼沒有往下?

  • 幾個灰階?

  • 可以支持全彩,灰階數可以調整材料及製程逐步拉升。

  • 是全彩又有影像?

  • 是的,全彩動態,稍後會向您演示影片。

  • CLC在2010年一個斷層就截斷了?原因2010年底iPad出來,反射式顯示的推進在臺灣當時的社會環境裡面,支持元太,反倒是液晶產業拿到最大的支持。 那年日本富士通已經做到了電子式彩色電子書,而且在沒有操作系統的狀態,連整機都做好了。 後來富士通把項目終止,iPad問世也是很大的影響。

  • 你講小學生的話,他們的父母也是一天到晚在滑手機的時代,很難想像父母告訴小孩都不要用滑動式的螢幕。

  • 從一個新材料的電子紙顯示器裡面,如何去創造一個新的環境?在2010年的時候,實際上已經驗證過了膽固醇液晶是可以動態的,但是2010年的光電技術套到2020年的光電技術,實際上差非常地遠,而虹曜團隊,將主動態的膽固液晶實現在產業上。

  • 跟唐政委報告這個材料,但今天來的最主要想法是,當今天有一個顯示器的材料,可以往產業界投放的時候,希望想跟您探討的是,這個材料的終極目標的使用客群,還有所建置網路環境,甚至包含了整合教育系統的環境,是不是可以因為有這個材料,而開始達到所謂智能化的無紙張環境?因為可以很安心的將小朋友手上的印刷品改成電子產品。

  • 這個時候其實從這一些小朋友或者是這一些使用者,一點一滴建進系統裡面的使用行為,是不是可以開始去歸咎整個,甚至是他的邏輯,或者是他的使用習慣,甚至是包含了其性向、智能,像我們以前常常講的是因材施教,所以如果今天是一個對數理化學非常有興趣的孩子,我們是不是可以將教綱真正從一個可智能化無紙化學習的材料開始,推動所謂的模組化學習?我覺得在這一塊,可能跟唐政委您現在在這個環境裡面所塑造出來的形象,我認為是有相呼應的地方,所以我想提前在這個材料面之前,先來把這個材料來跟唐政委說明這個材料的部分。

  • 我知道這個技術,我們之前很認真考慮過,是不是有一種虛擬的健保卡,有可能是用手機的NFC或者是RFID的chip,等於把手機裡面的健保卡裡面轉到這一張健保卡裡面?

  • 但是因為我們當時找到的技術非常昂貴,所以沒有考慮這個方案。

  • CLC的驅動可以很多樣化的,可以電,可以溫度,所以當時CHLC在日本的時候,其實大廠的投入都很大,原因是可以取代知道的辦公室用紙,因為打印機裡面有一個熱滾軸,也就是可以用這個溫度來做改變,所以他的紙就可以不斷使用。

  • 還有可以是壓力,或者是三項全部結合之後,去把干擾的介質區隔開,其實會有各種不同的產品面向可以被發展出來。

  • 類似像這個材料在現在的這個狀態裡面,其實想跟唐政委分享的是,CLC現在的主動態,介接的是TFT的產線,玻璃基材上透過面板製程灌注CLC材料,轉化TFT LCD的產能轉化到TFT CHLCD的電子紙生產領域,其實主動態的膽固醇液晶發生之後,其實接下來要面對的是如何將TFT的產能收斂回來之後去做紙,我相信現在TFT的產能非常地多,所以基本上期初量產跟材料的供應其實是沒有太大的問題,接下來其實就會是需求在哪裡,其實需求有非常多的面向。

  • 其實也不只我們,南韓也碰到相對的情況。

  • 對,其實全球都有這樣的問題,像臺灣有面板產業、電子組裝業,假設人一輩子從0至80歲,其實我們目前所有做的display的產品,基本上都是為了17、18歲開始,一直到80歲的成人去設計,但是還有1/4的人需求並沒有被滿足。

  • 不是沒有被滿足,而是用純類比的方法被滿足。

  • 對,就是用印刷品。

  • 或者是感覺感應式小壓力的手寫黑板?

  • 可是因為沒有內容,所以對於孩子的吸引力。

  • 並不是顯示器。

  • 所以這次團隊在這個環境當中,我們一直思考的是以元太創造的e reader的這樣議題,再面對到現在的顯示器,我們通常會說是多媒體撥放器,或者是一般的monitor,這個到底是什麼樣的產品?也就是這個材料轉化出來是什麼樣的產品,其實我們跟日本的團隊也在討論,之後會有更明確的名字。 當一個顯示材料出來之後,其實到裝置是非常快的,因為這一段其實是市場上非常成熟的一個產業,但是到了裝置之後,其實你要開始去想它的使用場景,它的使用場景,假設我今天只是想消費電子產品,我覺得太弱了,應該要重新思考的一個地方是這個材料面向的對象應該是誰,所以我們再把這個材料做更基礎的想法與投放時,我們認為這個材料應該要滿足基礎教育的材料。

  • 這個我有聽懂,你講教育是完全對的,因為現在的教育大部分的時候是學生手上的手機跟老師的投影機、黑板的拉扯,學生手上的手機一定贏,所以才會出現在高級中等學校以下,希望上課的時候,不要拿手機出來,但是這樣子會有成癮的症狀、注意力難以集中等等,這個比視力上更嚴重,視力還可以點一下加以減緩,但是如果沒有辦法專心,也就是大家都處於注意力缺損的狀態,這個是對於課堂是更大的威脅,我如果是第一線的教師,我想的是學生黏手機的事情,並不會想視力受損的這一件事。

  • 所以如果學生一組或者是一桌有這樣子比手機還要好玩的東西,可以變成教具的一部分,可以按照學生各自的進度,然後跟他互動的話,這樣就相當好的情況,之前我們有看過一個裸視3D或者是戴眼鏡的3D,那個是偏光眼鏡,並不是很複雜的眼鏡,最多到五個項目可以聚在我的iPad的螢幕上。

  • 要能夠真正把場景定義完,不外乎是因為這個材料出來之後,一直到裝置,其實都可以,但是問題是再往更前面,難道只能是一般商業的電子產品嗎?或者是今天還可以再往所謂的基礎教育或者是必須品的方式去走?

  • 我剛剛沒有講完,像裸時3D並不是毫無應用,但是在教育場景裡面,應用是比較受限的,就像您剛剛所講的,最多可同時看的人數、最多可操作的人數,這兩個是很難突破的限制,所以到最後就會變成還不如用A、VR,不如做成終身教育還比較簡單一點,就是以產製內容的能力來講,因為如果你是成人,你拿一個遙控器就開始畫畫、雕塑等等,等於每個人就是內容產製者,但是如果你是小學生或者是幼稚園,你要他產生出3D的內容,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情。

  • 當然,你剛剛講的這個場景,也就是完全幼稚園就可以用的場景,所以產生2D的內容,像幼稚園或者是小學一、二年級的同學都不是很困難的事情,大家都會畫畫,但是3D的內容就需要空間感等等,所以我同意你說用第一學習階段來當作必須品,是一個很合理的概念。

  • 但是當然這裡面就碰到兩個,一個是您剛剛已經提到的,也就是作為必須品的價格,像一個班上才有一個,或者是一桌可以有一個,或者是每個學生可以有一個,這個是接下來最想知道的事。

  • 對,其實就要看市場怎麼去定義它。 其實我跟研發團隊也在討論一件事,我們在做這個材料,其實就想像在做紙,但是問題是我們當然知道很多的科技化,也就是技術其實一直都在領先,而且一直都在挑戰極限,我們現在這麼講,現在是30Hz,也就是往上走的時候,是不是應該往上走?其實我們在做這個材料,是在做這個材料的研發跟材料的統合,好了之後會釋放給所有的TFT廠。

  • 當然TFT廠開始量化之後就會往EMS廠那邊開始發生很多的裝置,可是相對的,如果我們自己守不住去挑戰極限的那個態度時,相對的,我們就會做出很多其實不應該要給消費者的東西。

  • 我有聽懂,企業的社會責任。

  • 對,我覺得那個是社會責任。我舉一個例子,我不能說看起來很亮、很好,但是其實很亮真的很不舒服。

  • 所以其實就在想,就像您剛剛所講的,有關於研發團隊,像我們的社會責任在哪,我們就應該守住,而且我們應該要給市場投放什麼樣的。

  • 對,如果我聽起來,如果你是小學一年級或者是幼稚園大班的使用情境,不外乎是這個桌子或者是這面牆,所以是這張桌子跟這面牆,還有粉蠟筆可以圖畫,還是可以用粉蠟筆來圖畫,只是這張桌子知道他在畫什麼,可以做出相應的顯示。

  • 我聽起來在幼教的情境,這個是不用學新的東西就可以做到的,你的重整率,不要說30%,像15%大家都很開心。

  • 甚至包含了,如果今天要做到高年級,或者是中學或者是高中的時候,就像現在所有的課綱或者是教育內容,也就是數據化完了之後,就可以以電子紙的這個viewr的裝置來作為取代印刷品的一本本國語、數學、社會、自然的課本,而作為這樣的顯示,可能基本上或許機器……

  • 但是可能相對要定義的是這個機器在面對高中的時候,是多大的台,平面的面積有多大,像顯示、按鍵的功能是不是要有。我們要說即便是一台機器,也不要考卷了,因為從這裡面就可以直接把考試的內容、考卷的內容拉出來,在作業同時的時候,都有驗算區域,驗算區域完了之後,懲處完寫上名字、發出去之後一秒鐘就批出來,甚至是把驗算過的一些過程及錯誤點可以點選出來來做一些訓練,或者是去找出錯的情況,重點是可以慢慢地逐步去提升要無紙化的目標,是這樣子。

  • 應該是說對於K-12的這一個段落,也就是從國小六年,及國中、高中三年的階段,像小朋友的繪本、故事書,甚至是小學生、中學生及高中生,甚至可能再更高的環境別裡面的時候,就是在這個基礎交易裡面的運用教材,這個實際上我認為是可以值得被探討接下來要怎麼樣去沿用的,原因是因為我覺得從裝置出來,一直真正到消費者面前的時候,這個時間是滿快的。

  • 可是要將他推進到基礎教育,我認為需要很長的時間,因為包含了系統、包含了內容的改造……

  • 可是我覺得剛剛講說黏在桌子上、牆上,因為除了多人寫入之外,沒有別的要求,這個是很好的想像。像到高中之前,其實還有10歲左右的這一段。當然我看他自己也有想到一個做法,也就是變成手機的保護殼,等於你正面是傳統的液晶顯示,反面就變成是膽固醇顯示,就是手機變成兩個螢幕,這樣當然有一個好處是,你可以手機的運算、通訊的模組都交給手機做,你被動從手機接收資訊而已,所以就變成要上課的時候,就把手機翻面的一種情境。

  • 其實我反而比較想要探討的地方是,像今天唐政委今天在用的notebook,其實應該這麼講,如果今天我們說notebook好了,其實是一般的TFTLCD,但是產品的設計,我們可以說其實是為了長大的人去設計的,沒有小朋友的notebook。

  • 不就這個嗎?

  • 我知道,但是我想跟您說的是,其實類似像這樣的產品,並沒有辦法給孩子一天看8小時。

  • 這個我理解。

  • 我的意思是,如果今天來做一個產品,是用AMCHLCD做的小朋友版的notebook,這個時候其實是可以看長時間的,為什麼?因為是全反射式。

  • 所以可以完全地替代現在TFTLCD或OLED的產品。

  • 所以如果以剛剛所講的手機產品,在成人我沒有意見,但是在孩子身上的時候,其實手機的這個產品的這個TFT的這個panel,是不是使用頻率還要再這麼高?應該是說他的市佔率或者是……

  • 這個很有趣了。 簡單來講,你希望全反射重新變成大家預期當中電子設備應該要有的主面板?

  • 有一類的年齡層或者是一類的客群在使用行為上,應該要重新定義採用全反射式的主動顯示器。

  • 如果不先把幼教跟小學一年級的實際情形解決,你就會碰到你的顧客在7歲的時候,或者是5歲的時候,已經習慣主動發光的東西,所以怎麼想都要從最小的時候開始解這個情境。

  • 所有孩子會接觸到的東西都是大人給予的。

  • 我的意思是,一個小孩一定是先4歲、再6歲、再8歲,不可能是先6歲,除非是班傑明的奇幻旅程,像如果在4歲或者是6歲的時候,已經習慣手上這一種發光的東西,不管對他的眼睛多差,要他到9歲的時候,回過頭來用這個當主品,這個是很難想像的事。

  • 我們的整體社會環境跟整體風氣,甚至包含了品牌商,又或者是裝置的設計廠商,怎麼樣定義產品的使用場景,如果這個使用場景已經被強化定義教育消費者,主動態的反射式顯示,應該是說不傷眼的情況,這個時候其實是有特定類的產品就會去選擇。

  • 我有聽懂。我用這個form factor的原因是,我大部分的時間可以看著你,我不用看他,我想到什麼就記下來,相信記下來的東西會被OCR呈文字,其實對這個裝置只有這個要求,他的都是額外的。

  • 當然,如果你現在把我的手上換成這個,像是你剛剛所說一下子會變成灰階的先,或者是他一開始重整率沒有這麼好,說真的,我不care,我隨時都可以換過來,對我並不是很重要,因為最後要做簡報的時候,還是投到投影機,也就是把這整個主屏換掉是可以接受的,因為我是成人。

  • 但是我如果是小孩,我已經在一、二年級形成習慣,如果要三、四年級的小孩換過來,我覺得比較困難。

  • 我覺得是現在的孩子可能跟爸爸、媽媽要手機的時候,爸爸、媽媽可能在忙,他就會把手機給他,可是多半就會被禁止,只能再玩5分鐘、10分鐘。

  • 你希望他跟塗鴉板一樣?愛玩多久就玩多久。

  • 其實等到可以變成兒童繪本、故事書,或者是講義的時候,事實上爸爸、媽媽不會有一個選擇是把手機給孩子,而是直接把一個電子書給孩子,你要上網就可以上網,你要學習就可以學習,你要上網也可以用這個,你要寫字、塗鴉都可以在這個,如果要在網路上截取動態的資訊,實際上可以靠一個載體,先不說是學校的書,或者是家裡面的遊戲機或者是學習機,類似像這樣子,其實已經可以有一個對於孩子比較安全的選擇,是這樣子。

  • 感謝把一部分的未來帶到這邊來,我們也一起想一想,像這樣的顯示科技,尤其是幼教,先聚焦在5至7歲左右。

  • 只要套一個國際性品牌上去,大家什麼都可以買,所以對他來講,他可以承擔兩、三次的迭代?

  • 其實對我們來講,我們當然有自己研發的步驟,對於把整個研發的部分落在臺灣,相形之下,我們還會希望有更多一些跟科技局或者是工業局一些更深入的合作。

  • 其實最主要的目的是往產業界推廣,這個時候實際上包含了TFT剩餘的產能或者是EMS廠,就是臺灣組裝廠是不是可以也開發出更多不同客群的使用場景,這個也是希望帶給臺灣的。

  • 我們一起想一想,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