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台北市我們看得見軍機的部分,我們也瞭解民航機的排氣有規定,其實又是在臺灣共用一個天空,航管與戰管都會一起努力,然而飛機引擎排出碳廢氣汙染天空, 我國環保署有無建立機制去規範? 至少要去設法管控天空被碳汙染程度以及對百姓健康肺癌之影響。

  • 軍機的量會很大嗎?

  • 不管大小,由國際民航需要繳碳費可見是否須做管理,譬如說請環保署在松山機場量測空汙, 數字說話,都是要做的事情。

  • 你覺得是有拉齊空汙規則的必要?

  • 也就是在臺灣會有汽機車廢氣檢驗發合格證的部分。天空中軍民用航空器誰負責檢驗發證?臺灣並不大,但是在共同的這一些項目當中,業管部會不能說管不到,但是多年來天空以往都是有飛機排碳廢氣。

  • 民航要遵照國際標準。

  • 環保署他們好像沒有這個航空減碳專業、人才,但是我們爸、媽及老公都在這個地方生活,所以環保的部分,像航空器發動機廢碳排放出來的規定 早晚都會有才是。

  • 主要是是外部是不是看得到?

  • 我覺得沒有。因為民航機與軍機他們通通都是國外來的,我們以前就是這樣子都推到原廠,所以不是國外的規範問題。是要找出符合台灣環保需求的規定

  • 您的意思是,國外原廠不會給這些資訊?

  • 像民航的部分,國外有了之後,大家就follow國際的,我們的人也懂的,國外的民航過來,也要看你自己國家做的規矩是什麼,臺灣的哪些單位應該也會被知會,我認為這個是國際的規定,現在都已經這麼進步了,AI這麼發達了,像新軍機這麼好,也就是把引擎的部分按照國際環保的規定訂清楚,長期合乎碳排放規範。

  • 包含未來也會維修?

  • 所以未來的環保條件、規定一定要符合的,但是規定是什麼、應該怎麼做到,我想如果發現有問題了,可能軍方說我不能解決,我沒有預算,一個是除非把飛機停在地上,否則乾脆就不要講了,我們就會知道戰備跟環保孰重,大不了環保就不談了。

  • 臺灣的下一代生命是第一個優先應重視的。臺灣航空業管單位回歸到任務跟使命,並不是要不要打戰,像思考內部的年輕人,是不是要有措施,像民航都要去創新,這個進步就會有,國軍是聽命行事,打戰是這樣子沒有錯,但是這樣的環境,像當前有AI幫助你的時候,是不是可以改變以前的方法,這個是第一個部分,也就是飛機本身有沒有針對排碳環保的規定,又follow什麼作業,使用單位內部要有一些機制做起來。

  • 理解。所以目的是讓環保署知道,讓民航系統知道,這不同的規格如何整合符合台灣天空降低排碳規定?

  • 其次談臺灣軍民機場進出營門的檢查規定,不管是民航機場各個入可或者是軍方的營門出入檢查,長年要檢查進出車輛,怕挾帶什麼東西不知道,但是這個檢查程序長年都沒有改過,所以不知道總統或者是總長進去,是不是也要檢查行李艙, 如果車子沒有熄火, 營門口就是廢氣長存 ,這一些守門衛兵,長此以往會不會有肺腺癌的風險問題。

  • 現在要改,我不知道軍中有沒有改這一些陳年保防措施,像保密、程序或者是檢查程序都一樣,所以是不是有機會讓基地服役年輕人,像衛兵們可以提很好的案子來檢查,像這個人都要檢查,才去抽樣,也就是不必百分之百,但是就不浪費時間,用新科技,也就是你的時間寶貴跟效力,因為百分之百檢查就難免習以為常應付了事(由其是熟人),是否我們安檢規定是百分之百檢查,所以如果是軍方安全這麼重要的話,這個百分之百檢查,其實真的有在營門口抓到的違法案例嗎?,不如透過一些新興的科技對各人員能夠挑出一些風險高的, 及或者是衛兵站門口,他可以提建議我們怎麼樣做,可以讓安檢更有實際效益嗎?

  • 如國像松山機場左側小營門過去2,30年進出都檢查,那就一樣,好像就是我們的基層衛兵有問題,如果從這邊反過來講,幫長官開公務車的小兵都不會偷東西帶出營門,就可以減少例行的營門安檢,也讓長官們節省時間,當然我講的是我在的時候,現在還是會看到,但是業管單位他們講說有沒有做一些改變,我並不是百分之百瞭解,只是根據以前的瞭解、建議,一個是在機場由排班這一些小兵,從第一線這個角度來看,自發性的有一點創意去改善,也就是我們在檢查的部分,運用新科技……

  • 按照訪賓的背景,像快速通關的部分,像機場的檢疫,分成疫區來的跟不是疫區來的?

  • 是根據時空的需求來變動。民航的一模一樣,現在也是這樣子,就是把每個人當成一樣,但是真正有賊卻沒有真正抓到,所以是不是用環保的名義讓大家知道愛惜第一線哨兵憲警人員的健康,利用最新科技的方法來改變效率,基層去改很難,不然他們早就改了,是不是可以請年輕一輩重新思考。

  • 我們有辦活動,叫做「總統盃黑客松」可以來提案,如果有碰到裡面的同仁很歡迎提,匿名提也沒有關係。

  • 不知道是不是可以知道其內部有多少這種主動改進的提案。

  • 我看到有些公務員報名是用自己的email,除非到前20強,不然很難知道是不是公務同仁。因為包含很多一般的公務員,也是用個人的email來報名,除非是前20強,不然不知道他們的背景。

  • 至少有關心到他們的事情。

  • 是讓所有的部會知道這一件事。最近拜訪考試院、立法院很有興趣,去年監察院、司法院都有參與。

  • 這個很好。今天第二個主題是在花蓮的部分,我們以前瞭解是花蓮東華大學學生騎摩托車上學,然後在路上在校園出事每年有上百案例我覺得很可惜,希望現在有進步,但是現在在1、20年前,我看加州真的是很好,所有的學生進大學,第一天學校規定家長要帶小孩子來一銅觀賞車禍實況影片,之後美國加州的交通安全,讓學生自己做得起來。

  • 結果當時我在西雅圖一個同學家裡說這種交通安全教育,他的小孩資優生跳級,高一開車上學有學習駕照,還要念汽車規範教科書 後來就說發了一本書,也就是汽車的駕駛、保險、基本維修的概念,一年要上完 不計學分,跟飛機一樣,你要做得安全,也就是孩子的知識在哪裡,這個整個社會的交通安全是這樣子的。

  • 摩托車的部分,台灣不妨採行。

  • 等於剛拿到駕照的時候,也就是等於養成習慣的一開始?

  • 那個是一定會有要求的,包含考照,我講的是大學生,開學第一天學習駕照,進學校的第一天。

  • 這個國內有大學在做嗎?因為大學彼此間模仿參照,大學是自治的,但是這樣一、兩個我們作為標竿。

  • 他們一聽到就是教育部的事,學校聽到就會覺得關他們什麼事嗎?但是加州是會覺得他們的事,所以看到行車安全是一點一滴的,學分修完之後會比較好。

  • 您記憶中在加州有影片,網路上找得到嗎?

  • 從學校放得影片。

  • 我的意思是像加州大學UC博客來是在加州的系統?或者是私立都有?

  • 政府規定的,你要拿駕照,第一天要家長帶著小孩聽按。

  • 這個部分我理解。

  • 影片內容要自己做,請他們學校自己做,做完之後,像同學們可以創意怎麼規定,比如進校有進校門,摩托車進來有照,也就是在學校裡面有沒有參加過,第一個是對於摩托車的部分,每個學校都會統計,數字有沒有降低、什麼方法降低,像有學校做得還不錯的,這一些可以流通,接著是誰會做這個、怎麼做這個教材,小孩子們沒有看過的,這個是絕對不會的。

  • 很多學校也有視覺傳達或者是電影的科系,說不定他們的學生也可以做。

  • 自己做一個東西,幫助我們新進的學校進校的第一天,是不是家長可以來看一下,也就是互相提醒,希望數字減少,不要讓孩子車禍。

  • 後來一直想做很多事,這個人是有一番熱心的,他如果做到,不會因為利害關係或者是功勞大小,該做就會做,很多人願意引導要抓的話,那就很好。

  • 立委退下來,也就是人脈各方面。我的想法是,如果有這樣的好觀念,他的年紀也不大,也願意來大,希望學校能夠做,做一個榜樣之後,各地方的學校都希望能夠讓失事的機率下降。

  • 接著是看到台大的退休教授,臺灣跟大陸有兩個法律廠商投資他,給了1億5,000萬新臺幣,建了一個軌道,軌道上面可以掛一部自駕車跑,如果這個做成的話……

  • 是巴士或者是小的?

  • 四個人,就是一般的自駕車,他是說有研究的計畫當中,不知道交大哪一個學生,有做過三年的研究計畫,知道有報告,像他們做了,比如像使用人多,可以做到三部車子連在一起的小公車,這個完全是自駕的東西,安全性就可以考慮,像當時就有一個想法是,如果這一種出來的話,請委員去找東華大學,花蓮市到東華太遠,像火車站對於東華大學的模式是可以建的,但是慢慢改掉的話……

  • 定點對定點的自駕公車?

  • 這個使用頻率低一點,就可以做,一方面我們都知道,大陸已經在弄……

  • 台北市已經馬上就要有了,信義專用車道。

  • 一種是經濟效益,政府投資的話,就要持續做好,可以讓政府的錢不要亂花,但是如果請一些別人的經費來做,像花蓮的部分也可以考慮用政府的錢,如果投資不大的話,但是要改變大家的習慣,學校也要配合要求。

  • 因為很多人騎摩托車並不是求快,而是因為自由的感覺。

  • 點對點的目的,至少用那個作為一個實驗場,請花蓮大學的學生來加入規劃,也有興趣用用看,有這個系統在花蓮做起來的話,不大,但是這個做好的話,有經濟效益就可以有,他的優點有什麼不一樣,然後經濟效益,是不是可以讓學生負擔或者是政府負擔,可以很順利達到學校。

  • 但是因為學校很大,他們還會想要騎摩托車,騎Ubike就好了,不要讓摩托車進校園,慢慢需要時間來改變習慣,張唐賢(音譯)教授去問一下這一些案子的人,如果在臺灣的話,在花蓮做,在談。

  • 因為技術處有一個專門收這一種自駕創新的辦公室,像台北的自駕公車也是他們來談,他們可以直接遞件。

  • 這個對花蓮的學生安全很好,我覺得值得做,大家就可以想一下怎麼做,這個做之後,其實花蓮地方工作的機會,像花蓮人很少到外地發展,所以這個產業做一下,對於花蓮的部分,像經濟處多一點的話,花東的空氣還不錯,老人化的社會之後,是不是會有更多的需要,也就是不要讓老人去開車,也不要讓子女送,就可以點對點的車站,花蓮有空地,台北比較難,這個自駕車可以到安養院或者是醫院,這個部分可以作為公益事業。

  • 等於是社區共用的無人小巴?

  • 這個非常重要,也就是用AI來控制。

  • 有不少的地方遞件,但花蓮還沒有聽過。

  • 在淡江教書的時候有教過傅焜萁,我覺得應該要找蕭美琴的,當然要找發大財的可以,但是我覺得應該要找蕭美琴。謝謝,我先記下來。

  • 第三點是有關於國際航空的部分,我跟技術處已經想了一些了,我覺得滿難的,一定要有一個開始來做,現在成大的同學說學長要安排我們去見,在飛機試航的部分做得更確實,如果不在裡面做一點,他們不斷在改,都沒有錯,像上次提到的是,一個航空,像自駕的部分,所以一定要有一個機制去follow up,在設計改變的時候,營運也可以改,像年輕人投入的產業,這個是技術提升的事情,在國際航空的部分也是一樣的事情,像空軍本身要算出來或者是航空器算出來有多少飛機等等,如果專業不夠,從這邊來思考,他們說這個data裡面來教育年輕人的訓練,也就是回歸到專業的部分,現在未來新一代的訓練,都可以變成是不是可以找到年輕人來做,讓他們都可以看得到,把安全的訓練、過去的東西,還是可以不是因為老舊的飛機不要看他,而是會吸收知識,自己做得好才行,所以上次也有提到飛行員都在說專業的部分,是不是可以飛過來,沒有問題啊!還是出事情,所以這個回歸到每個飛行員訓練的時候,專業度不同,吸收者都不一樣。

  • 因為飛得多了,不斷精進的部分,我們教育的教材是絕對可以幫助的。

  • 而且一發生事情之後,就可以提升我們的教材,也可以改。

  • 這我們上次有講。

  • 在這個部分來思考建立這樣的系統作業。

  • 因為都在問,但是也滿難的,需要跨部會,而且需要AI的專業人員,告訴他說做不到也可以帶著他來做,這個簡單來講就是做事情都要找到裝備,但是我沒有碰過題目都不知道,只是我們在飛安的部分有機會,跟蓋大樓一樣,每一個做專任型的年輕人都要做得好才可以,因此我們要想說這一些東西,這裡面像我們可以等他來談一下,目前是完全沒有管道進去,他們有自己的系統,對於未來他們有沒有辦法保證,也就是不能出事。

  • 其中有一個可以思考的是,在民航單位為什麼民航局會提升很多的專業,根據國外最新的安全法規,而且有不斷的新東西進來就有國內的執行面,這個是民航做到,這個是不是可以多用一些,因為都是從國外進來,像總統專機,原來飛機是民航的,還有華航的,薪水很高,安全也很重要,民航飛了之後,其實不會很難的。

  • 但是現在問題出在哪裡?用在類似長官的專機上呢?

  • 這是非常好的問題。

  • 總統做的不同,是不是有機會來溝通?因為我都是事後聽人家講說打電話去空軍總隊,他們說飛安不行,總長在飛機上的時候,多信賴這樣的系統,像隊長什麼都簽了字,所以這裡面的空間是什麼,也就是飛行員訓練的部分,不必等報告再講,現在就可以來做,像內政部的,在黑鷹的部分,在兩邊的題材跨部會就可以做,大家都是在教育的部分來思考,到目前為止真的是防偽的型態,也就是會不會丟官,因此很難想說怎麼樣發生,32歲就沒有了,是不是會讓後面的年輕人有這個問題。

  • 也就是防患於未然?

  • 也就是做AI的東西,教育的東西來改變,現在年輕人很喜歡來用手機,我們也很喜歡來看書,會覺得我隨時都很喜歡看,因此回歸說像內政部,上次在蘭嶼的事情,除了個人訓練不夠以外,在派遣來說是不是有機會知道新的科技來做,也就是我們判斷你的疲勞,就換別人,如果今天這個任務,我沒有人,就是沒有人,這個風險太高了,你的飛行員的薪水是多少,就回歸這種高風險的,要建這個系統來飛行,也就是在這邊服務。

  • 一般戰鬥機的飛行員訓練不及格,像訓練慢速機,其實不見得,像這種風險這麼高,這幾個單位總風險的角度來看,這種最艱難的任務要找最合適的人,要找一個工程單位或者是心理學家來幫助我們年輕人值得宣傳跟培養。

  • 所以像上次講的華航已經在做了,並不是飛得快、反映快就可以當一個好的民航駕駛,這個是需要建立know how來做,像直升機在民航局去一下,他們實在沒有空,但是不表示不能努力,所以在這邊來做,要重新思考即使是這人人數少的、小公司的,但是專業度這麼高,風險比民航局高非常多的。

  • 另外一個是不是飛任務,而是這麼重要的長官,在這裡面有哪一些方法跟程序上可以再提升,這個要趕快去設法做一些提升的動作,我想這裡面是要算出來,每個長官都知道,像一架飛機,大家賺14億,把我們年輕人的飛行員來處理,今天是三個地方。

  • 我重新描述一下,要瞭解一下軍用飛機的污染排除方面,並不是要讓民航來監督,而是讓環保署有一個一致的標準,或者至少都有標準,環保署能夠監督,這個是主要的訴求。

  • 第二個,如果像東華大學或者是其他的學校,如果可以參考加州在入學的時候就可以跟家長一起來看道路駕駛安全的影片,這個影片怎麼拍的我們要找一下,要看哪一個大學作為社會責任的一部分,或者是校長理念的一部分,已經有做類似的,把它找出來,看透過什麼機制,讓其他的大學參考,這個是第二個。

  • 第三個,您上次已經有提過的,我們如果在訓練的過程中,能夠多放一些關於心理素質或者是平時的這一些培養,我們就不會是每一次發生事情就來究責,把平時的訓練做得比較好,也不會讓人有一種自己飛行的安全會受到威脅的心理狀態,而且您剛剛也有提到飛行員自己本身的路徑也是很重要的,要告訴他說適合怎麼樣的生涯路徑有什麼選擇、報償等等。

  • 最後,您有認識像站衛兵的朋友等等,像檢查分流,不會讓慢車排隊等等,像高風險就詳細檢查,低風險有一個快速檢查的通道,像機場那樣子,也很歡迎來總統盃黑客松來提案。如果民眾覺得這個是很值得做的題目,每一年選20個,我們會親自輔導。

  • 非常謝謝。想到飛安的東西處理,有很多機會大家一起努力,每個單位都有自己的立場,很難整合單位,所以像最難的是,像空勤總隊、民航單位都是各搞各的,天空就是這麼大的,第一個例子是提一下環保署,環保署不會care,因為會自己做好,我們要知道空污的部分要有,航空標準是他同意的,並不是你做好就好了,他管不到這一塊。

  • 未來是不是可以建議,天上航空這一塊,不管是誰來飛,這個標準是環保局要同意的,也就是我們在民航的做法是這樣,美國或者是歐洲的,很好的,ok簽給政府批准說這個是中華民國單位,就這麼簡單。

  • 也就是ISO標準,然後轉過來變成CNS標準。

  • 這個多一點。所以政府在環保這一個部分,是不是再思考一下,也就是提升一下跨部會的角色,而不是那個是別人的事情,我只做看得到的,那個是已經做好,未來是不是有這個整合的部分。

  • 同樣的觀念是,這麼多的飛機,你的空勤總隊內部自己管理,要建一個單位來做客觀的,這個是很困難的事情,但是一旦這個沒有做,自己在玩。就會大事化小。

  • 這是飛安會、運安會的事?

  • 他們管不到這一塊。做調查可以,軍方請你來,但是你剛剛講的觀念,也就是做預防,也就是大家來。

  • 這個我有聽懂。

  • 我知道不能提,光是來調查就做不完,其實主委裡面,像你剛剛所說的怎麼樣做預防是看不到action。

  • 假設有幾位相關的同仁在總統盃黑客松提一個案子,如果有跨部會就有加權,就加10%,我們看之前比較成功的案子,常常是兩個部會,甚至是跨院,像監察院審計部跟國發會的管考處。又或者是司法院、法務部的朋友,或者是考試院也有一個銓敘部,這個都已經跨到院了。

  • 他們藉這個機會,等於先放下自己的一個指揮鏈,做得出來都有功勞,做不出來也沒有風險,多鼓勵一下你認識的年輕人來參加。

  • 好。因為我目前沒有機會認識年輕人,但是沒有關係,你有管道。

  • 其實我們並沒有限制年齡。

  • 因為他交代的事情,我瞭解,但是我也不敢講。但是這個是機會,你既然管那麼多,又喜歡預防,還有action可以做,是內部自發來做。

  • 對,來提。只要找到一個跨部會的朋友,就可以加10%的分數,就可以進入我輔導的前20強。

  • 好,讓我們一起努力。(拿出一本書)他們說有國際的,沒有國內的。

  • 這個是翻譯的?

  • 我不知道他們學了多少、做了多少跟看了多少,這個有講直升機的天氣等等,這個書如果在臺灣有機會,可以更新,然後蒐集成影片。

  • 大家比較願意看的樣子。

  • 年輕人看書比較不容易,但是這個東西用圖像,如果天氣的東西可以把它變成年輕人喜歡。

  • 對,互動比較多。

  • 效果是不是更好?這個拿起來是庫存,只有一個人知道書在哪裡,這個以後的價值存在,只是我們在想,專業知識就要來做,像新飛機的時候,有一個新的專業部分,如果對這裡面有一點差異就寫進去,以前不是沒有得寫,真的有寫,但是後面的人,是不是更重視。

  • 我理解了。

  • 我帶這個部分來,其實很有意思,也就是第三個部分寫的人,也就是空軍總司令部督察室的軍醫組,代表空軍是有這個人才,也有照片,不知道他在哪裡,這裡有一條是寫飛行安全的部分。

  • 對,特別講到駕駛疲勞這一些。我理解,我拍一下這一頁。

  • 我舉一個例子上來說,美國FA就說要修ADM,上次我問過,空軍都有做CRM,像教材等等,有沒有跟得上,但是這個確定是沒有的,大家都知道跟美國人學,民航的直升機,為何要這麼重視航空的專業知識,軍方的人呢?也就是不念書才飛行,也就是你教我,都聽不懂,也沒有興趣,但是你不能說他不行,但是這個部分就不care,所以未來的時候,在國防如果擇優的飛行員去了,這一些人到中國大陸,是不是會對飛行安全也有一些貢獻。

  • 國家這麼多的專業單位,是不是知道美軍怎麼樣找到好的教材,我們可以來做。

  • 謝謝您的時間,每一次都學到很多,謝謝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