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午安。

關於藝術領域,容許我將國民中小學、普高、綜高、技高一起跟各位報告。

第一,無論是網路論壇或者是公聽會,其實大家反應的大項問題,是他們覺得時數不夠,10學分不夠、技高4學分也不夠。這個總綱已經制訂,我們沒有辦法做任何的變動。

第二,在這樣的結構之下,學習的份量會不會過多?

第三,大家希望看到在傳統藝術的著墨,與在地的聯結能夠強化。

第四,因為這次課綱本身的基本結構與之前的課綱不同,所以他們希望能夠提出「怎樣從課綱轉換成學校課程、教學教材」的模組,這會是在之後課程手冊來處理。

因此,簡單而言,我們主要做份量的檢視,以及對於傳統藝術在地化的事情,看如何在教材編選裡強化,一起檢視學習內容。

針對這幾大項之外,還有一個是大家會針對有關於修辭用語的精準度,因為會牽扯到學習階段性、存續性的發展,因此在這部分我們是這樣進行的:在一般學校的藝術領域,由大家分工。整體性的回應,是由我個人來作回應跟處理,那部分都沒有大變動。

最大的變動是在於學分數。請看到第5頁,有關於編碼的說明,比如編碼1代表什麼、A代表什麼、P代表什麼,這是比較大的變動;第4頁核心素養部分,我們把所謂的「在地」跟「本土」用語統一,因此在普通型高中最後一項「社會參與多元文化」,我們把「本土」這個字眼修訂成「在地及全球」、「多元文化」。

另外,我們分音樂、美術、表演、藝術生活各專業小組,針對公聽、專家審查意見、網路意見分別思考及調整。

大部分我們都採納了,只有小部分我們事實上是已經有的,可是因為與會者沒有完全理解,因此才提出來。有些誠如剛剛主席講的,可能是我們沒有接納的。

另外,未來課程手冊是有去做的,相關的變動不大;變動比較大的應該是在於我們最近一次會議,各專業小組開始去處理相關意見回覆時,我們自己主動在名詞釋義的部分,做跨領域的處理、齊一說明。詞條本身不超過150個字,讓大家可以清楚互動。

以上是從國小到普通型高中的部分。

技高的部分也是同樣處理。技高的團隊規模比較小,我們經過聚會,把相關的意見逐一回應,大部分我們都接受且調整。

在技高的部分,跟還沒有公聽之前的版本,最大的差異應該有兩個部分:

一、請看到第2頁,關於「時間分配及科目的組合」,相關10、11、12項有比較大的調整,加入這樣的敘寫:「藝術生活科」涵蓋『設計與視覺應用』、『音樂應用』、『表演藝術』三類內容,得視師資與授課之專長領域,至少擇一類開課。」

二、請看到第27頁「名詞釋義」的部分,除了整體課程目標、設計說明之外,各類別的科目老師們也針對比較需要的部分提出一些說明,這是比較大的變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