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是政委推會前會的用意?
所以還是讓你跟南區的負責單位?
應該這樣講,即便下一屆很早就填了,怎麼樣運作會對於非北部這一些參與的朋友會比較方便。
我覺得最早有填過……那也不是最早,因為是1/2的時候,因為在運作……
我覺得問題回到前面,新的青諮委員並不是在談運作的時候,怎麼樣的方式更好。
政委應該有解決方案。
第一次去各部會的這一件事,老的青諮會不會邀請?如果本來就有鑲嵌在裡面就沒有問題。
青顧團有邀請過嗎?我滿好奇這一件事。
剛剛有提到,第一次看完還是可以去各部會,那一次可不可以讓我們這一些老屁股還是有機會參與,因為那一些參與的好處是,像游適任是GQ風格代言人,他可以去文化部,有幾個新的委員對文化部也有興趣,也許未來沒有辦法長長久久參與文化部的相關提案,但是游適任就可以把一些想法……
不想,我想去CIT。
你要負責,在CIT。
還有一次吃飯你沒有來。
我有錄一個新人影片之類的,你們公司的人這麼多,怎麼訓練新人?
要快一點喔!
「內嵌」的,比較瞭解(笑)。
太流行的用法。
大合照還是有意義的。
大家要不要直接講?
我知道了。真的要有新訓。
要有新生訓練。我那時候提案,還請泰翔幫我改內容。
剛剛Peggy點頭如搗蒜,要不要先分享一下?
我鼓勵大家建設性比批評性更重要,以後大家聚在一起的機會不多,但是我覺得至少可以把一些東西留給下一屆的,不管是副召集人或者是政委去沿用,我覺得會更好。
我也不想逼大家要講,如果大家特別有一些感觸想要分享,就以心情面先講一下,不管怎麼樣,我覺得大家可以分享;第二輪是讓大家分享一些比較具體的,像剛剛有委員政哲或者是泰翔有提到,如果委員都不來參加,怎麼辦?像我之前也有聊到,可能會公布出一些之類的,我們講一講不代表會成真,但是如果不講絕對不會成真,所以今天最主要的目的是把這一些想法講出來。
如果看逐字稿,我當時有提到這一件事,我覺得這個是比較重要的。
我這邊的建議是,我認為3-8完全參採,我覺得當然是ok,是這一次完就沒有了,我覺得是可惜當初的目的,因此希望定期讓我們的委員,特別是非部長以外的長官,比較不會 換,這個大家比較清楚,合作起來是比較有效益在。
我們其實到經濟部、文化部及其他的部會,就是去了之後,經濟部做了什麼事、文化部做了什麼事就可以討論,因為下一屆是11月左右就會進來,我覺得應該變成有一點像讓他們還沒有參與到這樣的會議之前,他們就可以到各部會知道每一個部會在處理,有一些議題可能是不會在行政院大會時就提出來,可能是在裡面就已經萌芽、紮根。
我提案是3-8,我當時提案是希望各部會跟委員可以比較熟識,但是中間的歷程比較久,所以這一批委員只有去一次,後面卡了比較死,一、兩個月就要去三、四個部會,所以很多部會就pass掉,而沒有辦法參與。
希望4點10分好好讓我們的各個部會長官可以先離開,我們就可以好好內部討論更多有關於傳承要如何做的東西,所以等一下一個小時的時間,不要太著墨每一個到底要做到什麼樣的程度,我覺得今天一個題目不要一個小時以上,謝謝大家。
感謝大家,兩年前跟兩年後,看我的身材就知道,變胖,一個團隊有很多成果的展現,今天最主要的是成果回顧,我覺得每一個團隊都很棒,我覺得很重要的是永續發展,就是如何把我們的成果往下一屆傳遞,事實上我們也有跟青發署討論,像我們之前也有聚餐,就是我們跟上一屆的青顧團聚餐。
我上次也有提到讓委員直接拜訪各單位長官的這一件事,後面的狀況是?
我覺得這個部分的重點還是後面的統計,也就是到底有多少部會有沒有落實,已經完成了,但後面的部分可能要看如何持續再作追蹤,以上。
我今天在打掃,(所以沒有寄)。
我還沒寄。
Google數位火星計畫就是他們在弄的。
我們都可以感受到。
要不要跟政委講一下進行的流程?
超好笑的!
政委知道「HowHow」嗎?
「HowHow」是OB喔?
聽說您有事,但是不知道什麼事。
是嗎?你不是三十初頭而已?
因為我們公司在六年前,就在這個辦公室地址的那邊會議室創業,那時因為董事長很照顧,全國大專競賽,已有十五年的時間,我是第八屆的參賽選手,剛好跟董事長有一面之緣,也很幫忙年輕人,所以就在這一個小小的會議室免費使用兩年多的時間,他們一直以來都幫助滿多年輕人,裡面不管是年輕人出來創業或是社會企業,之前是做CSR,後來發現一樣可以出來幫助很多年輕人,不管是找工作或者是他們在未來職涯發展上幫助很多,一路到現在已十五年了,十五年前政委還沒有十八歲(笑)。
也很感謝院長,這是滿重要的,我覺得院長講到很重要的一點,跟我們講解除列管之後才討論,希望討論完之後有共識,然後再解除列管,這樣會省很多時間。
像我提了一個案子是關於國發會,我很想瞭解國發會的內容跟狀況,我今天看到的資訊是整理了一些表格出來,表格跟我們要做的東西雖然有很大的落差,但我覺得可以更進一步。
我剛剛先在fa群組裡面鼓勵青諮委員,如果各部會長官沒有直接聯繫我們,那我們就主度去聯繫他們,因為有大家的聯絡方式,因此有一批委員會主動聯絡窗口,也就是我們的狀況會如何,也歡迎你們主動聯絡我們來討論。
因為我們一季才開一次會議,在很多的過程當中都沒有參與到,因為剛剛有很多想法與提案,最後只能得到一些片面的結果,這樣大家認知上有落差。
事實上我們在FB群組都有在表達,我們有一個小小的建議,也是給各部會長官。
簡單的三個想法,謝謝。
像剛剛提到畢業機制這一件事,我們一直沒有畢業機制,像廖大哥已經得到英國的認證,是否屬於社會創新實驗室的輔導範圍,這個是很納悶的事,並不是要消遣它(笑);也就是說,是不是在這一個輔導的範疇裡面?或者因為亮點,所以要輔導它?
這一些團隊是否可以再參加所謂加速輔導?這也是我上次開會自己很在意的,如果一直以來都是這一些團隊一直被輔導,以前被社企聚落輔導一次、現在又被社會創新中心又輔導一次,等於被壟斷,我覺得不願意被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