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跟政哲多聊,他對這一塊非常有興趣。
第一屆跟第二屆好像滿多是做教育相關的,這一屆也是比較多教育相關的,如果創業有興趣的話,可以問政哲,政府比較沒有那麼熟悉,所以比較客氣一點,可以藉由第二屆來發聲。接著是廣芝。
教育的部分很多人也有提到,像政哲也是非常有經驗,最猛烈處理教育議題的部分。
她讀大學就在做,幫助更多學生找到他們自己想要的方向,我的印象中是他們在講消保法規的部分。
這個是滿重要的。筱玫是這一塊的專家,她今天沒有來。
應該是說建築完全相關的部分?
有聽到關鍵字是在地創生,事實上我認識他的時候,然後就介紹宜蘭貨,我印象沒有錯的時候,他應該是在政大讀研究所,就跟著吳思華部長的老師,那個老師年紀很大,是頭腦跟思想很前衛的老先生,所以他的頭腦跟思維是很前衛的,我們歡迎偉庭。
請給一些掌聲。
會遇到一些問題是效率為什麼這麼差,你不知道為什麼的時候,你可以問他,因為他本身是讀法律背景,所以很懂這一塊,如果你有一些無法訴苦,可以問他,他很像我的張老師專線一樣(笑)。先介紹一下你是誰,像你自己在意什麼議題,如果你們講不夠多,因為第二屆我多少認識一些人,你可以講多一點。
貢丸很重要,因為貢丸事實上很重要,他在唐政委辦公室裡面,僅次於葉參事,貢丸經驗很老道,也有當過蔡玉玲政委辦公室,還有數不清政委的辦公室,希望他可以繼續待著。
我覺得可以介紹一下你是誰、哪一個單位邀請你過來的,對於青諮委員的期待、看法及想法,因為你們就是要選副召集人,希望大家不要選得不明不白,我第一年當的時候也都跟貢丸訴苦,希望貢丸不要離開這個單位。
我覺得問題的方向可以有幾個:第一個是到底實際上這個組織在做什麼?第二個是這個組織會遇到什麼困難?第三個是我個人覺得滿重要的,可能是我自己滿不擅長的,也就是如何寫一個提案?第一線裡面有幾個好朋友常常跟政府單位在斡旋,像我都會丟給他們100字,他們就會產出500字,我是丟給泰翔。
我聽科長講說自我介紹沒有花太多時間,大家可能站起來講兩句話就下來,我覺得等一下可以多介紹一些,然後就開始大亂鬥,也可以給一些想法跟建議。
我剛當上副召集人位置的時候,我有邀請上一屆的青年顧問團,像以立國際的Kevin、SE的交流會議,那一次的會議比較可惜,上次講比較多,第一屆講比較少,我希望大家可以多做一些交流。
新的委員會是沒有什麼約束力,大家平常都在各自四方的單位,有時說不來就不來,因此今天原本有九個委員要來,但是只有四個人到而已,李欣也是第二屆的委員,所以今天的活動非常自在,希望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過去在第一屆學到的東西。
副召集人很重要,一個是組織的角色,不太需要解決事情,因為我們有唐鳳政委,她可以解決掉99.8%的問題,0.2%是院長都沒有辦法解決(笑),所以我覺得副召集人是讓大家彼此可以更熟悉,這個是很重要的。
我是阿峰,我是上一屆的副召集人,當副召集人並不是比較厲害,而是剛好認識的人比較多,所以剛好被選到,這一屆有一個條碼,因為上一屆就很像選舉一樣,大家看不到我的照片,只看到名字很熟悉就蓋下去,所以就選我,這一次如果大家認識過,真的可以選過有才能的人,不要再選到黃副召集人,要選對很重要。
等一下進行的時候,大家可以自由行動,大家可以輕鬆聊。
小建議,「討論議題」的部分,這邊只有提到「已辦理完成,並擬解除列管提案」,但是有一些提案一直不解除,會前會大概就不會出現,這個方向,青發署很明確知道要邀請這些部會的人來,是不是讓委員可能已經有兩次會議了,怎麼都還沒有結論,我也想瞭解,是不是可以主動讓青發署的同仁幫我們邀請他們參與,可能一年了,像有些案子真的過滿久,還沒有結案,卻解除列管,我看到的是這一件事,並不是有單一個方向,而是我們也可以提議看哪個單位一起來開會。
因此才會有剛剛王先生的意思是主秘會不會關心?他們會覺得這個可以找窗口,大概是這樣的概念。
就像剛剛瑞福提到那個是未成型的,我們也不是真的立法委員,可以找人員去研究,我們又沒有,要找長官去做研究嗎?
我覺得委員去拜會各部會的長官,我覺得跟「提點子」一樣,不會說我們五個人就純粹因為想要認識營建署長官,所以就去拜會。
像我記得去年新北市有一個滿有趣的秘書處,他們想要做市長的過年春聯,但是以往是針對老人家,但是比較想要知道青年在想什麼,因此就找委員來討論,很清楚知道內部可能以往沒有這樣的經驗,所以就找委員來開會,然後做出不一樣的東西出來,類似這樣的概念,其實我接的這個是不同的方面可以思考。
我覺得第一個方法是我在新北市當委員的做法,各部會自己內部討論青諮委員適合什麼議題參與,我在新北市,我個人跟城鄉局一點關係都沒有,但是城鄉局知道我長跟不同單位的創業團隊有互動,他們想要做長照相關的,他們就邀請我去參與,並不是有活動來參與,而是認為我在那個活動裡面有什麼角色可以參與、認識,所以就變成他們內部有一個提案focus在委員上,我有提案,看委員是否適合,也就是我們想要讓委員知道我們部會在做什麼,類似像這樣的概念,然後也聽部會的意見及想法。
像我們剛剛想不到一個切入點,但是委員的提案就是切入點,我提完案之後各部會煩惱,然後在四個月的大會當中提出解決方式,雙方沒有共識,再提出下一個解決方式,但是有沒有可能在煩惱之前就聊一聊,不見得全部的委員都會到,但是至少是提案委員會到,不然應該不會提案,有點像我們今天在做的事情一樣。
另外一種是,這邊有提到公共政策「提點子」,事實上委員提案跟「提點子」的概念是非常類似的,我們提案到討論的時間是比較遠的,像國發會來處理此事的提案,然後到正式開會碰面,間隔三、四個月的時間,有沒有這樣的可能性,我不確定可以或不可以,假設今天有三、四個委員或者是五、六個委員有一定數量的案子提出來之後,該部會有的會議可以讓委員直接參與,這個是最簡單的參與方式。
但是有三、四個部會,我們知道有很多像對內政部營建署很感興趣,但是不知道怎麼進去,這樣的方法是因為營建署不曉得什麼東西,青年委員需要知道,主動方面可能覺得不需要,而這個方法我會覺得變成是我們主動提說對營建署是很感興趣,或者是哪一個單位很感興趣。
我們那時有挑幾個想法,當有三、四個委員,假設對內政部營建署很感興趣,我也不知道什麼議題切進去,或者是哪一些切不進去,是不是有機會是四、五個人進去聯屬,就可以跟署長或者是哪一個單位直接對話,就很像現在政委在社創實驗中心一樣,每個禮拜三早上10點至12點,不管聊什麼就來吧!類似這樣的概念,但是不用多,我想不會那麼無聊,每個月都去,一個部會一年只會去一、兩次,就差不多了,除非很深入,才會常常去。
我的想法滿簡單的,我不知道長官那時候有沒有參與會議,絕大部分開會的長官都是部長或者是院長,事實上長官們輪動的次數會比基層的同事更高,所以我們希望讓委員們可以跟各個部會底下同仁有更多的接觸、認識,所以我當初的想法是這樣子,後來院長希望可以盤點出一些點子,但是我覺得這個是更深的。
所以我們做一個簡報就會很想跟大家說,不是第一或者是什麼,後來寄給大家,就是整個青年參與的脈絡或等等的,又或者是可以怎麼樣,不一定只是這個樣子,然後大家可以長成什麼樣子。
當時也有會議紀錄的逐字稿,我有抓當時的逐字稿出來。
你跟政委有交接。
這個沒有正確的答案。
我是老闆。
我也要問客戶是不是可以讓我來。
我覺得滿有趣的,如果11月中才拿到,12月1日就要參加活動,好像有一點難,行程上我覺得有一點困難。
11月就要辦?
不一定我們是主角,然後這個政策是有不同的青年參與,這個是青年發展藍圖會議呈現這麼重要的原因。
青發署有辦。
像「黃敬峰怎麼都不講話?今天已經開了三次會議,一次提案都沒有提。」我覺得這個是ok的。
我覺得可以,但是青諮委員的壓力就會超大。
就是主動跟被動性都要有。
如果今天有部會發函給他們,他們不知道游適任、林文攀到底是什麼樣的人,只知道對什麼感興趣,可能找你來,好巧不巧中了一個人,很不錯,但是我覺得未來也許……我在思考,即便卸任,也就是在這個平台裡面,也就是未來變成如果一個年輕公務人員想要找人,就可以上來這邊找,類似這樣的概念。
我們現在已經有這個網站了,這個網站滿不錯,老實說,文化部在新莊辦公,怎麼可能認識在南部或者是這麼時尚的游適任,沒有辦法,你懂我意思嗎?真的很難。
像那時候外交部找我,我說應該要找游適任,就找他。
有人想當第三年嗎?
可是我記得下一屆不是有一些人續任?
謝謝。
就是one on one的部分,提案相關的潛規則之類的。
這本來就可以,這一開始就會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