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句話,大家一起努力往前走,謝謝。
我這邊要特別感謝經濟部,因為我想光剛剛講的,像公私協力,公的部分是靠農委會的力量也是不過的,但是我也很感謝經濟部可以投入,因為我們有一些經驗,其實也需要借重經濟部在輔導中小企業的經驗模式,其實現在農委會也滿多案子,例如像跟人力生產中心也好,或者是在杭州南路上,以往也做了滿多中小企業的輔導,其實我們都有在合作。
其實青年人對於新知的接受度比較高,所以我們會安排參訪,就像剛剛建伸提到的,在挪威這樣的國家,其實對於自動化或者是企業化的經營,我們可以自己做什麼樣的改變,這一些都是我們在做輔導的。
像青農輔導的部分,有關於人力的缺乏,不只有補充所謂的外國的人力,我們怎麼樣把我們所需人力的這一些智慧化,像剛剛提到的iFish的自動感應,又或者是建伸剛剛提到是農委會漁業署輔導的成員,就會有一對一不同的陪伴,不同的人,有些是需要行銷的推廣,或者另外一方面的技術,我們有這樣的輔導與陪伴。
因此,我們辦了很多場食魚的教育,針對學校的老師或者是採購人員,又或者是在恰、超市等等,像盧小姐也被我們邀請到對這一些學校老師來擔任講解與溝通。除此之外,其實還有很多管道是需要我們大家一起努力的,這個是食魚的部分。
甚至從多方的食譜來研發,以虱目魚為例好了,有很多學校為何其營養午餐不願意選擇這個品項?第一個可能是價位的關係,第二個是有些家長會擔心魚刺,所以我們會研發很多產品,比如像虱目魚,我們今年也有合作,把虱目魚做成虱目魚排,其實就把刺剁碎了,跟教育部合作,導入到校園午餐,我想對小孩的教育是不夠的,因為如果你的學校老師都不愛吃魚,怎麼會讓你的學生吃魚呢?你的家長都不愛吃魚,你怎麼會讓學生吃魚?
這一個部分我想這個工作需要很多公私協力一起努力來完成,我舉例來說,像剛剛大家有提到很多食魚教育的部分,其實這幾年,無論是農委會或者是漁業署也好,其實已經投入很多精力,就像剛剛講的,我們要怎麼教導小朋友有這一種感情跟溫度去吃魚?其實這幾年我們也投入了在國小辦了一些行動劇,用生動活潑的方法在校園裡面推廣,然後推廣校園午餐。
大家好,其實我個人覺得養殖產業的構成概分為三大塊,第一個是人,第二個是我們的環境,再來是養殖生物,可是我覺得無論是生物或者是環境,其實人都是重要的一個關鍵點。
希望藉由這樣的產業規劃,從育種開始,一直到養殖,到加工,到銷售,這樣子的產業鏈能夠再去做精進,希望最後能夠提供大家養殖永續跟綠色養殖的願景,讓我們的產業永續地經營、發展,以上的報告,謝謝。
最後,實際從事的業者,還有我們的產業團體這樣子的人,完善也是很重要的,所以我們可能需要在輔導的人力、科研的人力,必須要去增強。另外,我們也希望從訂定專章跟專法在養殖方面能夠來作強化。
當然要把好的產品,要拓展外銷要有好的產品,因此我們希望推動產銷履歷,也教導從國小學童開始跟社區、學校老師來推動食農教育,因為含水份很多,像是加工的保鮮是非常重要的,在冷鏈的部分,我們這幾年也開始積極推動這樣子的工作。
另外,避免產銷失衡也必須要計畫性伸展跟積極拓銷市場,因此我們定調在以內銷為主、外銷為輔,我們希望落實申報,因為其實我們推動了非常多年,但是在執行上有一些困難,業者沒有辦法如實申報,但是需要達到預警的時候,需要政府來做協助及處理,因此希望這一個部分,大家可以一起來合作。
另外,有關於人力,因為一切的產業其實還是要回歸到人,所以我們希望也有一些青年的導入,我們希望能夠扶植一些農企業跟合作社等等,有關於青農回來也面臨很大的問題,也就是土地的需求,我們要利用農地的銀行來做媒合,然後協助導入自動化設備來補充多元的人力需求。
再者,無論是人力的缺工或者是把產業升級,其實自動化設備的提升是很重要的,因此我們有推動這樣的設施,這幾年也開始,陸續有進行相關的示範場,結合綠能的示範場,也推動AI,像養殖疾病的保險及診療,本來因應極端氣候及前瞻的發展。
實施的策略我們概分為幾個方向:第一,看怎麼樣調整我們的產業結構,當然是哪一區合理分配我們的水土資源,包括如果不是做的,是不是要做轉型?第二,我們是不是要推動海上箱網養殖,把一些基礎的公共設施把它完善。
經過剛剛分析,大概歸類成這五點,所以我們希望看可不可以透由所謂的專區、專法來做產業結構的調整,然後能夠讓產業來升級。
此外是研發,研發是帶領產業往前走重要的動力,所以這個部分可能需要再去做強化的一個動作。
我們主要外銷市場國,目前看起來是屬於比較集中的狀態。再加上我們的經營,因為土地小,沒有辦法能夠像國外這樣子的大規模土地的利用,所以有時在成本上的競爭,可能就是會比較辛苦一點。
平均漁塭的生產、規模都是偏小,並不是像國外是公司或者是企業型態,因此有一些業者的觀念,我們希望大家能夠與時俱進。剛剛提到因為外銷的比例不算小,像台灣鯛這幾年內外銷比是4、5成左右,如果外銷的管道不順暢,這個養的漁貨賣不出去,勢必囤積在國內的市場,但是臺灣又是淺市場,所以很容易會發生產銷失衡。
另外是產業結構,因為我們的人口實際上看到的,我們今天在座幾位都是很年輕的,都是我們的新血,其實絕大多數從漁的人口都已經老化,近幾年也會反映到有一些缺工的問題,接著是投入的技術或者是所謂的智慧化等等,必須要有一些資本,這樣的門檻比較高。
而我們水產養殖物的用藥輔導者是獸醫師,所以我們的防治輔導的人力在這一方面也是有限。
另外是極端氣候的影響,近幾年來是低溫、寒害造成虱目魚或者是一些物種的死亡,或者是氣候太熱造成文蛤的病害,因為病害頻頻發生,業者就會想要投入更多,想要讓他的存活率是不是可以好一點,所以養殖密度高,而因為我們是亞熱帶國家,所以會引起疾病,因此會有用藥的風險,然後存活率或者種苗的體質都不是這麼足夠。
另外,我們剛剛看到內陸的養殖跟海上的養殖是4萬跟1萬,其實我們海域的利用率低,臺灣其實是海島的國家。
剛剛講說到底我們有發生了什麼樣的問題,所以我們的產量在世界上的佔比逐漸地減少,我們盤點了一下,大概歸納幾個問題,第一個是我們的水土有限、環境惡化,因為養殖必須要利用到土地跟水源,有時候在合法的水源證明文件取得,或者是土地的容許,因為早期可能有一些地是低漥地,或者是養殖的收益比稻作好,所以就開挖成漁塭,因此就造成了漁塭土地其實是比較零散、破碎,並不是這麼樣地集中。
臺灣可以繁養殖的物種非常多,也有講上百種,我們這邊比較保守,大概是50多種。主要集中在這幾個大宗的物種,像吳郭魚是我們講的,台灣鯛、虱目魚、文蛤、牡蠣、鱸魚、石斑魚、土仔魚、白蝦等等,這一些大宗物種就已經佔總產量的92%了。
我們在2018年的養殖產量大概是有28萬公噸,產值是37億元,這邊跟農糧作物比較不一樣的是,水產其實有很大的一部分去作外銷,所以我們內外銷的占比大概是7成7,比2成多。
為何會有這樣的狀況?我們先從養殖的基本資料來說一下,臺灣的陸上漁塭面積是4萬公頃左右,海上有1萬公頃左右,包含了淺海跟箱網,淺海在來的路上有看到瀉湖引進的水稻,有一些做牡蠣的養殖,海上有一些箱網養殖。
剛剛看到全球的水產養殖是往上發展,我們臺灣的狀況?在全球的狀況上是怎麼樣?其實我們可以看到,大概是1950年代,那時臺灣的養殖產量大概還佔全球養殖產量4%,但是近幾年來已經降到0.3%了。
臺灣水產養殖發展2、300年的歷史,真正比較走向集約大概是1960年代的時候,因為人工繁殖跟配合飼料的開放,就走向集約,開始蓬勃發展,所以我想各位也聽過草蝦王國、鰻魚王國跟石斑魚王國等等,各式各樣的名號,美名都一直出現,近幾年來確實有面臨到一些問題。
這樣的水產品到底要從哪裡來,我們可以看到這個橘色的部分是捕撈的部分,水藍色是養殖的部分,這個是全球FAO的統計資料,其實可以看到捕撈量其實已經呈現遲緩的狀態,已經有一點停滯了,水產養殖是持續成長,水產養殖是在供給人類的角色上越來越重要。
自1961年至2016年,人口水產品的消費速率是3.2%,人口成長速率是1.6%,所以表示我們真的吃水產品吃得很多。
所以其實我們可以看到在2016年的時候,淺藍色的bar其實是我們供人類使用漁產品的利用,底下的bar也是使用,有些是飼料、魚油、魚粉之類的,全球漁業總生產量來到1.71公噸,我們來看生產速率,也就是人類消費量的速率及人口成長的速率。
首先我大概會從幾個面向,第一個是國際的觀點,因為我們的前提是水產養殖,我們先看一看水產養殖在國際上有什麼樣的重要,這邊可以看到的是,這個橫向是我們的年度別,右邊的這個是指人均消費量,左邊的這個是漁類的利用量。
很高興今天有這樣的機會,其實說我來報告漁業的政策,我覺得可能有一點嚴肅,因為我剛剛有跟政委報告,臺灣養殖漁業其實發展很久了,我們最近一直在媒體上有聽到虱目魚生產過剩或者是台灣鯛生產過剩,或者是文蛤養不起來等等的問題,所以我們有在思考,到的這個時候,養殖產業其實應該需要做一些產業的調整。也希望趁今天的機會,不是我跟各位去作怎麼樣的政策說明,而是希望大家有這樣的機會可以共同看這樣的方案,看有沒有需要更好、更完善。
政委,請容我不一稱呼老朋友、新朋友,剛剛政委在車上有跟我聊一下,我有請教政委一些事,問她等一下要怎麼介紹我,我看了一下名單,像今天出席的,比如虱目魚母、建伸等等,都認識很久,當然有一些新朋友,我們是今天第一次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