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是說誰來滿足誰的問題,如果今天他的名稱叫「週會」,我們一定可以想到有議題做討論,如果今天是by議題別,我們就變成看有沒有非得討論不可的議題再來排,我覺得前提不一樣。
大家有共識,我覺得ok。工作坊的部分,我們就用議題別,如同當令水果一樣,看有沒有什麼議題成熟了,大家就做一個溝通協作,月會跟季會就按照routine的行程走。這樣ok的話,就拿掉一些原本規劃的東西,或者是週會不辦了。
沒錯。
對。
陪同。
是。
我當時2月10日開會通知找了四個機關,國發會跟人事總處是跑不掉,另外也找了工程會、主計總處,老實說跟他們關聯性不高,但是並不是沒有。我的說法是,假設這一個平台成立了之後,這兩個機關很有可能是提案被針對的對象,像主計總處面臨的是核銷制度,我們聽到的聲音是公務員對於核銷麻煩的程度是有相當大的音量覺得應該要改變的;工程會主管採購法,也有公務人員覺得以工程為核心設計的採購法,適用各種大大小小的採購有一點奇怪。無論如何這一個平台出來之後,很可能就會有提案針對這些機關……
確實會有不同意見。但是我們希望PO間是互相協助的網路。
不管按週開是不是太多,不然我們換一個名稱叫做「小型會」,我們會希望在一個月之內找到六個PO,雖然蒙藏會比較不會有案子,但是也是會希望他來出席。
無關的PO可能是用月會的會議紀錄形式來指定他們出席周會,雖然和該部會的業務沒關係,但是還是邀請他們協作。
對,週會是找四、五個,很少有六、七個。
類似討論哪一個案子需要協助,好比協調某案子、某個PO要協助,有餘力的PO加進來。
用大型會議(月)和小型會議(周)來說明的話,小型的原則上是比較密集,針對特定議題去做工作坊,大型的部分,原則上如同18日、20日的工作坊時,有些PO建議,想要看另外一半的PO,所以是月會就不要分兩梯次或切一半,讓大家有機會互相見面,大家要分享討論心得也比較全面、比較方便,因此月會是採取全部的人都在場的方式。
應該是說事前透過非正式管道或者是工作坊的形式。
先就目前這一段有關於時程的部分進行討論嗎?(望向唐鳳)
季會比較政治性,原則上也是在院內召開,也是透過邀請資訊長或者是副首長的情況之下,讓部會的督導長官可以瞭解開放政府的承訊做到哪裡,目前偶爾也會有PO反應授權不足或者是身上的工作壓力很重,需要他們的副首長協助的部分,我們也可以透過這樣的定期會議形式來反應。
月會的部分是全體PO出席,地點會規劃在院內,用月會的形式去指定未來一個月的週會流程,比如這個月可以事先掌握有哪一些議題在發酵,我們就可以在月會指定接下來一個月份的週會安排,如果PO有需要協助的提案或者是其他希望協助解決的部分,也可以在月會處理。
大家好,今天會請大家來,主要因為我們規劃接下來工作坊要採取例行性方式來進行,所謂的例行性方式有三種頻率,按月、按週及按季。我先簡單說明,目前預定按週是在每一個禮拜五的早上十點到下午兩點,等於是時間比較長的便當會議形式,頻率原則上是每週,但是實際上還是要看議題的狀況跟大家的行程,如果那個議題很急迫,可能一週開到兩次,或者是那一陣子立法院的質詢期間,可能那一週會暫停也不一定,但原則就是每週一次。
大家好,我是政委辦公室賴致翔,謝謝。
大家好,我是政委辦公室的賴致翔,我是窗口的窗口,大家應該都跟我聯絡過電話。因為我自己是重度的網路使用者,參加過各種不同類型的網友聚會,我個人滿熱愛網友見面尷尬的感覺(全場笑),今天對我來說,是第一次網路、實體及工作三合一的場合,所以尷尬程度比以前更嚴重,謝謝。
欸~爭什麼爭
別再爭啦
讓線上正在參與公共政府開放直播的網友來告訴大家
大家好,我是窗口的窗口,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