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是我們的未來展望,111 年的計畫都在啟動當中了,接下來會用這四個面向來持續努力,為了協助青年在地的發展,我們需要更多不同領域的夥伴來共同合作,所以如果在座的先進有什麼樣的構想或者是資源,都很期待跟大家一起努力、合作,協助青年或農村有更好的發展,以上報告。
剛剛也有提到很希望青年有一些相關的成果跟經營模式比較成熟之後,可以回饋跟把自己的經驗分享,所以在經營模式比較成熟的青年夥伴,他們也透過像國發會培力工作站、教育部青聚點,把自己的經驗分享給更多的年輕朋友,讓他們有興趣來參與農村的相關事務,正循環就可以來實現。
青年朋友在這些獎項上獲得各界的肯定,自己也參與像 Buying Power 特別獎的申請,也很感謝長官給我們一些厚愛,讓我們獲得這樣的獎項,各個青年在不同的領域當中有或多不同的成績,也希望有更多的青年在不同的領域有不同的機會,然後有更多的資源可以深耕農村的努力。
我們自己接回農村社區計畫的育成有 11 位,透過這樣的方式,讓他們的經營模式可以更企業化,就會有更多的能量有更多的青年朋友來關心農村的相關事務。
我們自己盤點目前跟我們計畫相關的夥伴是 22 個,我們也會持續鼓勵大家來參與平台的登錄。
我們自己也覺得青年朋友可以串聯更多的資源、尋求更多的協助與合作,加入到社會創新組織是一個非常好的方法,所以我們也持續鼓勵青年朋友來登錄社會創新平台。
在公私部門的合作部分,不管是家樂福或是高雄市政府都有來協助我們一些工作的推展上有很大的協助。另外當然是所有媒體朋友對青年朋友的關注,將影響力讓更多人可以看到。
我們自己的力量是非常有限的,所以我們也很期待跨域的合作來協力農村青年,剛剛也有提到自己局內相關的資源,像評鑑、農村好物等等,跨部會的互動也非常感謝社會創新平台有這樣非常好的可以讓我們露出機會的平台,讓青年回留農村的成果,在平台上面提供 37 篇的資訊、15 萬次的點閱,如果遇到專業上的困難,我們會邀請相關的公部門可以給農青朋友協助。
我們也統計了去年度青年在社會影響力的成果,在環境面、經濟面跟社會面都有很不錯的成績,也持續導入相關的機制來協助他們解決在地的問題,發揮他們的影響力跟作為。
在推動的成果上,這兩個計畫從 106 年開始,一共引進了 1,013 位的農村青年,近幾年的統計,從 109 年的統計,其實在各個族群的多元參與項目都有不錯的成效。但比較值得一提的是我們之前做調查,整個參與計畫的朋友,最後在農村定居結婚跟生小孩的比例是有高達 75%,最後計畫的結束,不管是二地居或者是比較遠距離的方式來參與農村相關事務,全部都是持續來參與農村事務、關心農村發展,比例是百分之百。
這些計畫總是會有結束的一天,我們很努力想要協助在地的青年朋友能夠永續經營,能夠協助他們來建立商業的模式,所以除了協助他們來強化相關的概念之外,我們也對企業的企業育成跟農村好物的選拔,如果是做三級產業,我們也可以協助對接悠遊農村的方案,我們也提供試營運或者是試賣的一些機會,讓青年朋友在計畫期間就有機會面對市場來學習。
在輔導的層面,因為青年的領域非常廣泛,每個人的進度跟進程不太相同,所以我們是用客製化的方式來輔導,隨時看看年輕的朋友需要怎麼樣的協助,我們就來安排各種不一樣的輔導或者是陪伴、討論與作為。
當然也對應到聯合國永續發展的目標,青年的朋友可以把影響力更清楚說明,也讓大家看見。
在實際的做法上,水保局其實在 107 年導入 SROI,算是最早導入社會影響力評估的公部門,藉由思維的導入,我們改變提案的方式跟審查的標準,也建立管理機制,最重要是希望領導青年朋友參與計畫並不是把工項完成,而是要進一步思考如何可以解決在地的問題,創造更高的價值、發揮影響力,並且提升計畫的效益。
依照申請人數的規模,最多可以補助到 200 萬元,執行三年的期間,配合款是要逐年遞增,從 30%至 50%,也就是逐年成長,最主要是要引導組織跟青年去思考、強化經營模式,慢慢走向企業化的方向來經營。
第二個是青年回留農村創新計畫,這個計畫其實是由在地的組織或團體來申請,可以聘請或是採用合作的方式來跟 45 歲以下的青年三組來作合作。
青年回留組的部分有年齡的限制,最高的獎勵金是 80 萬元(年),可以規劃兩至三年,我們主要也希望利用這一段時間協助在地的一些問題、議題之外,也可以創造出長期經營的模式與方法。
今天來跟大家說明的是跟社會青年比較相關的兩個計畫,首先是青年回鄉行動獎勵計畫的部分,這個計畫分成兩個組別:第一個是 18 至 24 歲還在學階段的洄游行動組;另外一個是 24 歲至 45 歲的社會青年回留組。申請這個洄游行動組,大概是會有相關的活動,每年會有提供的獎勵經費是 30 萬,可以規劃 1 至 2 年的執行期,最主要是讓這些學生在就學期間去實驗或創新一些想法,嘗試一些解決問題的模式。
到了社會青年的部分,我們有個人參加的青年回鄉的行動獎勵計畫的青年洄游組,還有由在地組織來聘青年合作執行的青年洄游農村創新計畫,最後也希望可以在地長久經營,也就是接軌到農村社區、產業企業化的育成,希望他們可以變成在地永續經營的企業體。
我們也對應了這五個步驟來整合各項計畫,從學校老師規劃創新課程,帶領學生參與農村的共創,到大專生到農村去體驗 Long stay 或者是大專生組隊來參加暑期兩個月的駐村的洄游競賽,也延續大專生洄游精神的行動規劃。
接著我們可以提供一些資源讓他們實踐,有了成果之後我們當然也希望他們可以回饋,但是回饋不一定是經濟或者是金錢的回饋,我們更期待的是自己的經驗跟更多的年輕夥伴分享,讓更多人覺得農村是有機會的,所以可以讓更多人來認識農村,形成一個正向的循環。
水保局從 99 年開始投入農村再生的工作開始,就開始思考如何引導農村社區的事務,我們透過 10 幾年的經驗累積,也整理出青年回游農村的五個步驟,首先我們要讓青年對於農村有基本的認識,有基本的認識之後就產生一些興趣,我們再提供一些機會讓他到農村去探索,發現他的專長在這裡面是不是可以發現一些問題,專業能力是不是可以對接、發想這樣的規劃或是創意。
這個是我們的簡報大綱,大家可以看到右邊的圖,這個是農村社會的網路圖,是以農民、農業為核心,但是農村不可能只有農民,還需要食、衣、住、行、育、樂的不同行業來支撐,才可以算是健康、健全的農村社會體系。這也衍生出整個農委會對於青年參與的做法跟分工,在青年農民的部分,我們有輔導處農糧署與各改良場就專業技術跟農產業發展給予協助。水保局在青年回流的農村計畫,就是著重在各種不同領域的人才導入,希望這些人才共同參與到農村事務之後,可以一起建構完整的農村社會體系。
主席、各位先進,農委會在推動社會創新的工作項目有兩個,一個是農村社區產業企業化的輔導,另外一個是青年回流農村的創基地。農社企的部分已經在上次聯繫會報已經報告過,今天會著重在青年回流農村來跟大家說明。
大家好,我叫王智緯,來自農委會水土保持局農村建設局的科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