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在那個地方比較看不清楚,我們等一下會放下來,再讓大家確認一次。sli.do上有網址,請大家看一下這個網址(sli.do)並輸入pocamp,下面會看到有人有放上第二天分組可以參考,這裡還是有一個縮網址可以複製下來,如果今天沒有資訊工具可以看的話,我們等一下都會重新再投影一次,讓大家看一下。
接下來交給主持人阿麵。
接下來是我們可以多利用不同的資訊工具,進一步貼近民意,希望我們可以做到這一些事。
另外,部內的溝通,也就是需要儘量對內溝通,對於該鼓勵的單位負責出來,也有人提到其實現在的部分世代溝通方式的不同了,以前是電視廣播之類的,還有一個對話交流方式不一樣了,這個答案並不是絕對的,我們要依法可以或不可以間,也許還有機會找出不一樣的解法來讓民眾有一個更好的政策體驗。
如果有需要的話,我想先問各位如果有需要的話,可以儘量提供適當的協助來協助各位,如果各位在這個地方找不到現有的機制,可以跟我們說。
衛福部有制度了,會想辦法找現行機制的這個地方,也就是有沒有引入到部會內部。
新PO的期待,我們收到最大的共識是,因為有兩個人都說感謝Peggy。
有沒有人想要回應?
有沒有人要分享?
因為時間還剩下10幾分鐘,我想請我們一開始提的,好像有幾位朋友是新來的,希望可以分享一下自己今天參加這一個東西的心得或感想,一個人花1、2分鐘簡短講一下就好了。
致翔建議說先整理一個框架,不然就是先有一個框架的回應,零碎的東西之後再用附件的方式蒐集各個部會的意見,然後再附上來,這樣子有解決到相關朋友的疑惑嗎?
如果概念模糊的話,我們的回應很多時候就很可能會破碎,但反過來說,如果協作會議的概念是具體的話,就會好很多。
我不知道剛剛芳睿的說明解決了這個問題,這個部分致翔是不是要試著回應看看我們要如何提供協助?
sli.do:「同意peggy說的,協作出來的概念發展單會有很多解法(很破碎),沒有收攏幾個大方向。造成部會都需要花時間提供正式回應,內容多半只能寫既有政策...(很困擾啊QQ」
我們需要告訴大家瞭解連結的點閱數,也就是要知道這個信件的開信率。
sli.do:「有辦法知道正式回應的『開信率』嗎?或設定網址點擊計數。」我們澎湖案是有設定縮網址。
sli.do:「非常感謝衛福部提出1000附議再分案」,這個看起來是外交部的意見。
所以國發會的分享是跨部會的議題,有時還是需要政委層級這個地方來call 會各部會比較能夠認真來處理,如果是單一的部會,可能叫不動另外一個部會跟其他的幾個部會來做事。
是不是可以由PDIS主辦,讓大家觀摩學習。我們畢竟並不是部會的人,跟業務單位接軌會不會有問題,不知道致翔是不是可以來回答這個問題。是否適當?
sli.do上其實有不少的問題,有人提議PDIS或者是國發會可以挑選第幾十次協作會議由國發會主辦,第一百場協作會議由PDIS主辦,有點類似樂投的概念。
透過協作會議可以聆聽大家的共識,舉辦了越多,但是並沒有一個溝通的管道,反而造成這個社會更大的一些動蕩,因此並不適合直接使用效益的東西來討論是不是可以增加政府的效能,大概是這樣子,不曉得有沒有回答到那一位朋友的問題。
唐鳳提到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問題,雖然我們是一個民主的國家,但是到底該如何聆聽民意,過去的代議士制度是靠代議,但是很多時候民眾不知道意見到哪裡去,很多時候是靠政府的方式去聆聽民意,陳敦源老師認為是擲筊。
sli.do:「好奇推動開放政府後,有做過效益評估嗎?感覺各部會花很多時間人力在做,真的有提升政府效能嗎?代議制度跟現行的人民陳情處理,不能解決嗎?」
我剛剛看到不少的問題是在sli.do。
如果不可行的話,要想辦法看是不是在脈絡之後再解釋,無論如何瞭解脈絡這一件事是重要的。
我分享一下,張芳睿認為可以瞭解脈絡怎麼樣,如果可行的話是把背後脈絡、狀況及相關的資料給部會參考,看他們如何回應。
如果沒有的話,剛才Peggy提到的另外一個問題,不知道Peggy是否方便(說明)?我們在綜整回應的時候比較破碎,有時我們開完協作會議,但是大家拿了兩張議題分析表回去以後,然後就要去寫那個回應,而中間的那一段路滿漫長的,有沒有人要分享自己之前如何跨過那一段路的?如果沒有的話,我覺得請芳睿分享原來希望大家怎麼做。
對於這個部會有不一樣的做法,又或者是我的做法還不錯,我想要跟各單位分享,有沒有人想要分享?又或者是反過來問,有沒有人覺得自己在哪一個環節上覺得有困難,想要解決的,想要一起提出來討論的?
我覺得是在會前判斷的這一件事,其實Peggy分享了非常多的事,除了包含事前外,也就是第一次拿到這個議題,然後要交辦給下面的業務單位時該做哪一些事,然後如何對會議做沙推,然後如何一路到最後的綜整回應。
芳睿提到有沒有討論的空間、問問題及瞭解框架的這一件事,並不是只有找利害關係人、學者來問,可能自己還要想辦法閱讀一些資料或者是蒐集一些數據來確認這一件事是不是這樣子,才能真正瞭解這一個議題,來確認這個是不是有討論的空間。
三加一。
有沒有人對於這樣的整理有沒有什麼想要補充或者是覺得還不夠的,又或者是有什麼自己的經驗想要分享的?
另外一個層次是,這個問題已經解決了,又或者是也解得差不多了,可以考慮嘗試換一個低成本的方式來做,這個是不同的想法,綜整在這邊。
所以我們有收到不同的說法,我們可以改變問問題的方式去釐清需求,另外一個是有可能往上問,當然往上問的答案,可能是大家覺得空間不夠,不夠的話,我們可以考量CP值的部分,像這個議題是不是大眾誤解,是不是讓更多人瞭解這一個議題,或者是會不會收到的事實、感受是有問題的。
所以芳睿要說明的是,其實這一件事,有沒有討論的空間,我們不能侷限在解法是不是有討論的空間,像酒駕鞭刑的這一件案子,當初的提案是酒駕、性侵、兒童及傷害的這一件事,他們希望用鞭刑來解決,但是或許我們可以更清楚釐清需求是什麼,像需求是想要解決酒駕,但是討論了鞭刑的方法,或許是沒有空間的,但或許有其他的解法是有空間的,因此在這一個過程中,我們也可以透過這個方式去釐清跟瞭解這一些不同的解法,其實也有可能是有另外的空間可以來談。
但是這個地方還會有一個問題,也就是這一件事到底有沒有討論的空間,跟問問題的方式其實有關的,請芳睿分享一下。我要問這個問題有沒有討論的空間,但是我記得像致翔討論的是鞭刑案,但是這個是沒有空間的,但是我們可以找到其他的部分。
這個問題也許已經解決了,但是我們可以讓更多的人瞭解,也許就像唐鳳所說確認事實與感受的部分,應該還是會有效果的。
剛剛Peggy提到的是,如果有時不確定上面的政策或者是討論空間為何的時候,可以考慮做另外一件事,也就是往上問來確認這一件事的討論空間是不是還存在,往上問的這一件事,是不是可以請致翔。
我這邊整理一下,最核心的問題是,當這個議題已經有了一個政策的決定或者是政策的宣示,是不是可以進來到這個程序來做討論?而這個問題包含遇到的狀況是,像回應只能最高只能到行政院長,所以今天也許已經跨院了,想要影響立法院的時候,是不是要說明清楚回應只能到行政院長,這個是剛剛國政高分提到的。
但是我記得剛才Peggy也提到另外一個,也就是大家要一起思考的另外一個議題,也就是這一個效益是不是包含了這個問題是不是有辦法在這一個過程中做到解決。
另外一個是至少確認大家彼此感受不同,或者是大家認知的事實,是不是可以儘量基於一定程度的事實瞭解,或瞭解到我們也許看到的事實不一樣,但是我們可以收到更多不同的事實。
我來整理一下,剛剛唐鳳提到的效益,唐鳳認為效益是可以讓更多人料這個議題,這個是其中協作會議或者是開放政府程序可能可以達到的東西。
國政高分提到民眾反對議案,到「Join」平台連署,希望可以透過「Join」平台,透過行政院的力量擋掉,而這個地方回歸到上面的問題,也就是政策已經決定的東西,是不是可以透過平台的連署進一步再來討論,我覺得這個問題要請唐政委。
我剛剛忽略了這個議題。
芳睿可以回答這個問題嗎?我複述一下。
一個是短期內不再修,一個是要通盤檢討,是不是這裡不處理,而前面先處理掉。
有沒有人覺得協作會議幫助你工作更輕鬆?或者是開放政府聯絡人制度有幫助?也沒有,好奇怪。
所以Peggy會覺得問題是否會複雜化,並不是最主要的考量,而是考量有沒有考慮空間的這一件事,是不是有回答到您的問題?
確認了以後,如果安撫的話,建便就好了,如果有其他的考量,像附議人的來頭比較大一點,可能也可以跑一下更完整的流程,但是如果確認這個結論應該是這樣的話,應該是還好。
我綜整一下,Peggy的回應是看是不是有討論的空間,如果有討論空間的話,可能就是看是不是往上問,也就是來瞭解是不是有討論空間的這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