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美國有一個大新聞,Equifax被駭,就連social security number都被駭,這個是很嚴重的問題,所以等於你今後要擔心你的東西。
我想請問的是:中華民國政府在政策上,就未來世界競爭力上,你們對於科技發展的人才培育這一塊,有沒有什麼樣的大方向或者是發展或者是個人的看法?
尤其在矽谷很講究STEM(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mathematics)及coding,我們觀察到這邊的教育已經著重在未來科技的發展,尤其是coding方面;反觀國內在缺乏人才的狀況之下,還要小孩子去學各種不同的客家語、閩南語。
我的問題跟中央社的問題一樣,我們很擔心臺灣國內人才的問題,美國這邊的人才,我想走了一圈,你也大概看到美國鼓勵小孩子去學coding,反觀臺灣的小孩,學客家語、臺語,學的是另外一種語言,而這邊學的是coding,不管是學什麼東西,也就是增加競爭力。
第二,現行政府有沒有足夠的,等於是程度上的質跟量都足夠的IT工作人員,因為傳統的公務員招考可能在這一方面沒有辦法應付,外包出去的話,會不會有一些資訊安全的疑慮?
可不可以接著問一下相關的問題,剛才提到的一些政府無紙化作業,有沒有牴觸現行法規的問題?因為法規需要印鑑或什麼的。
您認為台灣的方向,看起來差不多,台灣有什麼優勢?我的第二個問題是,現在引導創新這一塊有兩派看法,一個是政府引導特定產業發展,另外一個是主導好創新的土壤,讓它特定成長就可以了,當年的主客算是培植特定的產業起來的,您認為哪一個思維是台灣比較需要及適合的?
亞洲矽谷的問題,法規開放及引進國際人才等等,其實其他的亞洲國家都有做,方向是一致的。
政委是否會覺得 衛福部對才女作家林奕含事件 處理不當?
延續「公共政策網路平台」剛剛的回答,雖然將所有部會預告的法案上網,但感覺民眾還是很少使用(雖然剛剛顯示有許多人回應),例如剛剛的魚槍開放,我看到的討論還是在臉書上居多,或是之前關於農藥預告也曾發生立委找不到資料的爭議。要如何增加這個平台的近用性呢?
第二個問題,因為金融牽涉到管制,新創業者沒有牌照,資本額比較低,假設在實驗的過程中,因為金融業者也很聰明,你在實驗,都知道你做什麼,金融業者有牌,後面實驗成功,市場也沒有活路,會不會這樣子?我不知道院裡有沒有考慮到這個,謝謝。
我對金融創新條例,還有兩個問題:委員剛剛提到實驗六個月延長六個月,在公告六個月。我的問題是,如果要涉及修法的部分,因為以目前立法院的生態,誰也沒有辦法保證什麼時候修法,假設實驗成功,法律一直沒有修完成,我不知道你們當初在研擬條例的時候,有沒有考慮到這一個狀況?
舉例來說:校園光纖化的部分,在台北工作,所以比較難感受到偏鄉或者是要改善的地方,為什麼寬頻有什麼程度,以至於在基礎建設當中需要改善?希望請政委再多說一些關於這五個項目當中評估的過程,謝謝。
我自己覺得核定版裡面比較缺乏的是,我們看到一個也許對基礎建設願景的目標,但想要再請政委解釋的是:關於這一些政策評估的過程是什麼?為何最後形成了這五個東西?中間到底經過什麼樣的過程,覺得這些目前在基礎建設當中覺得最需要的?
我想問的問題還是跟前瞻數位基礎建設有關,因為在核定版裡面,數位建設其實包含了五個項目的部分。
對。
政委,我請問一下,據我瞭解下一個禮拜,好像台南或者是高雄要舉辦電子遊戲活動,您是不是可以透露一下有沒有被應邀出席?類似VR這一類的。
青年政策遇到最迫切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要透過什麼樣的機制解決?
政府推動社會企業的重點項目為何?政府的關鍵角色是幫忙整合資源、引進天使投資人,或是在法制上創造更有利社企發展的環境?
以南韓為例,電競被納入文化體育觀光部管轄,也興建了大型電競館,但是台灣似乎卻感覺不到政府相關部門有在推動相關的事務,或者相關的政策有在擬定?可否請政委幫我們說明一下,政府到目前為止,對於電競產業的推動在那些部門有動作?
就您在體制內的觀察,官員們是否要轉換既有保守思維,才能回應民間對開放政府的需求?
現行「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的網友參與度,以及各部會主動釋出討論議題的積極度顯然不足,各部會回應說明品質落差也很大,此網站近期有改版的規劃嗎?
如果要替行政團隊打分數,你給幾分?
政委談談入閣半年的心情?
許多亞洲國家和都市都希望能夠成為亞洲矽谷,包括深圳、北京、新加坡等等,請問您認為台灣的亞洲·矽谷計畫相較於鄰國,有什麼優勢或特色?連結矽谷經驗對台灣為什麼是重要的?」
你經常跟年輕人相處,你覺得他們對現在的政府滿意嗎?如果不滿意,你認為問題出在哪裡?
我想要請教唐政委,有關這一方面,國外的法規、專利這一方面,我們的行政部門有沒有跟學術部門說各方面大家來研究,看有什麼樣的踩剎車的機制,要不然的話,這個雖然發展很好,但問題出了狀況怎麼辦?這一些創新公司,大家去創櫃什麼的,大家到投資市場募資很好,但問題出了狀況怎麼辦?最終銀行要倒楣,政委您的看法怎麼樣?
萬一去踩到地雷的話,那怎麼辦呢?銀行要負責終端責任,科技公司,大不了公司倒了,被訴訟、求償,但是最後還是找銀行。
這當然很好,但是行政院要審議這一種監理沙盒,在國外,中國、美國及日本他們都拿到一、二萬種的專利,你現在科技公司說他們要來開發這一方面物聯網,然後來找銀行結合,銀行是跑不掉的,科技公司上千萬都可以開一家科技公司了。
有關於行政院會通過的金融科技創新條例方面,不曉得政委你有沒有參與?因為據我的瞭解,金融創新科技,當然我們政府要發展數位經濟,非常好,尤其物聯網,我們現在弄一個國外Google pay,而台灣的財經公司弄弄一個Taiwan pay,公布到3月初,台灣的行動支付已經有3,000億的產值。
另外,院長有談到關於前瞻基礎建設能夠帶動多少效益的部分,他的見解是認為不能完全以GDP的貢獻度來衡量,對於院長的回答,您有什麼看法?
這一個部分您認為如果投入這樣的資金進去,對於整體台灣帶來多少的效益?
關於數位建設的部分,4月底的時候,有成立AI實驗室,這個禮拜科技部又說要爭取十四年20億作機器人基地,從前瞻基礎建設這邊爭取。
我想請教委員,前天院會有通過金融科技創新條例,因為委員您也有審。因為金融是管制非常嚴的行業,我不知道(提出)這一個條例,新創的公司會不會覺得開放的程度還不太夠,在金融管制之下,他們要如何做這一些業務?謝謝。
在3月中的時候,我們有提出成立一個「假新聞真實查核機制」,現在5月初,不曉得這一個機制目前的進度如何?
因為到目前為止體育署的部分,態度很消極;接著文化部的部分,可能也會有人擔心派遣到其他產業的預算。不曉得政委在這一個部分,覺得我們未來政府可以怎麼做?
當然我知道政委您自己居中協調之下,電競所謂的硬體設備就有著落了,只是不曉得包括蔡總統未來的電競要用運動產業發展條例等等相關後續的政策,不曉得有沒有一些眉目?
我想要請教一下,蔡英文總統上任以來,對於電子競技的產業,其實有滿大的企圖心,今天有一篇報導,我們電子競技的選手,甚至在運作時,並沒有獲得到行政部門相當大的關切。
第二個問題想要問的是,前瞻計畫本身整個社會不是那麼好,到底政府跟一般人的溝通出了什麼問題?請分享您的意見。
政委對於數位這方面的內容相當瞭解,對於這次前瞻計畫本身,如何看待這個議題?對於數位建設有何幫助?
我還是想要問一下性別的問題,可不可以講一下您對於自己性別如何認知?
另外,是不是可以談一下雖然您對數位經濟有很大的信心,但是目前以整體環境來看,看不到有什麼樣的契機,是不是可以提您實際觀察的點,也就是未來您覺得在比較數位或者是軟體或者是App或者是AR/VR這一塊,到底未來比起其他的國家面臨這麼大的挑戰,會有什麼契機?
我回到一個已經嚴肅的話題,您既然沒有負責數位經濟的部分,您長期有參與在數位經濟的發展與新創的朋友有比較多的交流,所以想要就這一塊想要跟您請教一下,您剛剛有提到「亞洲‧矽谷」的願景的部分,臺灣現在比較危機問題在於川普2016年要上任,可能2016年之後因為第一個是說TPP不要了,他在這禮拜講法裡面有一個很重要的宣示是他要bring jobs back to America,這對亞洲整體的供應鏈及臺灣的科技產業還是很大的衝擊,短期上面臨到比較大的挑戰,長期您跟政院裡覺得數位經濟可以變成我們未來的願景,可是短期有這麼重大的挑戰,您覺得我們要怎麼去處理可能未來世界走向比較保護主義,尤其美國作為我們最大的外交市場會採取什麼保護主義的狀態,我們要如何處理與面對?
想要請問政委現在上任兩個月,您現在過得開心不開心?跟原來預期的生活是否一樣?到目前為止遇到最大的困難是什麼?
會議溝通政府的議題,我們知道政委您主要負責督導數位經濟跟開放政府,剛剛您也有提到希望能夠利用你的企業管理專才來幫助中央政府改變其文化,希望能夠有橫向溝通來強化政府與人民間的對話與合作。我們知道的是蔡政府要推的一些政策,搞得焦頭爛額,比如像勞工休假的問題、婚姻平權、日本食品輸臺的問題,我想請問一下政委,您覺得這一些議題跟政策是名實相符的政策或者是名實不符的政策?您覺得政府目前為止到現在最大的問題在哪裡?您會建議他們怎麼樣來推這一些政策?如何跟人民溝通?
因為之前有提到「亞洲‧矽谷」的用字問題,中間「‧」一點,現在溝通起來有沒有順利一些?可不可以幫我們舉例子?
您怎麼看到政府在「5+2」及「亞洲‧矽谷」議題上,政府與民間新創界的溝通?您覺得這一塊蔡政府目前算是會溝通的政府嗎?
以您二十年的工作經驗,您怎麼看未來的產業是哪一些?臺灣有沒有在這一條道路上?臺灣在這一些未來產業佔有的立基、優勢及劣勢分別在哪裡?
我想問一個比較簡單的問題,您之前在國外擔任過高科技公司的顧問,應該會賺很多錢,為什麼要來這裡?政務委員的生活是什麼樣的生活?
我看到數字是說八年要斥資1,500億元,這一個數字目前是這樣嗎?另外,有一個說法是希望能夠在2025年將數位經濟的規模衝刺到6.5兆元,這個是什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