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目前訂出了這兩個,有沒有覺得還有一些應該要再納入中性、開闊?未來可以幫助各個部會,也都可以思考未來政策研擬時,可以比較有具體意見的問題論述。
但是因為我們也沒有辦法預測當天早上還會有什麼樣其他的意見進來,但我們可以自己先有一個底,也就是目前收到的意見是這樣子,這一些題目也會再依照當天的內容再作一些調整,但是通常都不會跟會前會預估的差太多。
知道各方的想法之後,我們也會進行對焦,如果針對剛剛簡報有什麼問題,我們都可以直接釐清,釐清完之後有一些問題比較具體,是大家比較在意的,我們就會想說這一些問題要接到後續政府如何做,或者是其他不同的團體可以怎麼樣合作的話,我們在下午的時候可以讓大家比較有充分的時間針對未來作為來討論,我們現在只是針對有的資料去稍微推一下到時下午會怎麼做。
我們今天會前會也可以少數討論一下,因為到時協作會議會分成兩個部分,早上比較會有提案人、部會,如果有利害關係人想要簡報的話,他們會利用早上的時間,可以讓大家都知道各方的想法。
這個就是讓大家看一下策略的部分,提醒就可以了。下午可能要沙推的一些問題,這個是根據目前整理的資料,去想大家比較在意提的幾個點,比如在訪談跟之前的會議當中都有提到教師跟家長之間的互信其實是更重要,那個是屬於策略引導的部分,及如何讓教師可以安心在這邊負責他的工作,比如剛剛也有提到教師的勞動條件等等。
心智圖上面的紫色問題要確認。
有中國跟全國……有比較推薦的嗎?
哪一個有反應的問題?
類似的就(便利貼)放在一起好了。
你說如果已經侷限在「記錄式」的話,下面的問題還會不會有?
所以放「記錄式」這三個字是可以的?
所以有限定在「記錄式」的監視器嗎?也就是沒有考慮線上監視器的意思?
那個是原本的文字,我們還是確認一下教育部的想法。
目前是這樣子。
我在想增加「記錄式」這三個字是想要侷限在討論撇除線上可行性的這一件事嗎?
你就做。
因為這邊也是要寫未來要考量什麼,所以下面的事情,本來是未來要考量的。
這個是教育部給的文字,如果要細節的話,可能要再問一下。
所以這一張我是不是把它放到右邊監視器?在未來釐清的下面?或者是要拉到上面?就是如果要裝的話。就是教育部針對監視器的看法有兩個回應,一個是要去釐清可行性,下面有所有的限制,就是要評估下面這一件事。另外一張是教育部說經費的部分,如果大家真的要抓的話,可以參考申請經費的部分。
依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補助直轄縣市,充實及改善幼兒園教學環境的設備作業要點,這個部分在監視器的脈絡裡面。
想要加訂的部分是什麼?
社家署有提到目前已經有相關開罰的法規,教育部給的資料裡面也有提到未來會針對不當管教案件、幼兒教育及照顧法訂定相關的法令,這之間……
如果變成是回應的話,就會變成是橘色。
也就是有沒有每一個都有政府回應。
我先寫「家長的疑慮」,如果要改,大家可以再提。
家長對於教師的不信任?
家長方面我覺得寫得有一點籠統,看是要寫疑慮,或者是就修辭的部分可以再想一下。
評鑑我還不確定要放在哪一個脈絡裡面。綠色(便利貼)是要跟著評鑑……好,那我就刪掉。
可以再請大家瞭解一下這樣的脈絡是不是可以?我們會後會把電子檔寄給大家。
核心問題本身也有不同的解決方式,所以我們可能可以去開闊釐清這一個議題,除了右邊監視器這一個解法所帶來的一些好處及考量之外,左邊已經有盤點出來的解法,也可以是討論的一些內容。
目前整理的部分有分兩個區域,大家有發現我們把監視器相關的東西都放在最右邊,因為在訪談的過程中及釐清議題的過程中,其實監視器所衍生出來的隱私權、肖像權、侵犯人權及影響師生關係的這一些其實都是因為剛剛雨蒼有先提過兒虐及勞動不佳因素,所造成需要有監視器解法而面臨到的風險,所以其實不是這個議題的核心問題,所以我們會把從監視器的解法往後的脈絡都另外放,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左邊兒虐成因、勞動條件不佳及家長這邊的問題,會比較是核心的問題。
謝謝六組的報告,剛剛大家的提問都有同時打在sli.do上,我們會一一為大家解答。
我們歡迎一下第二組的同仁。
徵求第一組的同仁。
是不是每一組的同仁都回到座位上了?如果有的話,總共有六組,每一組剛剛被派到的人講個2分鐘就好了,講到你覺得剛剛在討論過程中令你印象深刻、想跟大家分享的內容,大概用幾句話幫我們說明就好了,不用花太多的時間,沒有關係。
其實這個階段我們有提到,我們如果可以面對真正的問題,我們才會想下一步怎麼樣做比較好,因此這一個階段其實希望大家都可以把真正核心、內心覺得難以解決的問題,針對PO制度如何運行、PO角色是什麼的相關問題,都可以寫在這上面,最後都會讓唐鳳來為大家解答。
在這個階段大家拿起手機,然後把剛剛大家討論一輪,覺得內心有種種疑惑的問題,討論一輪之後,發現每一組有講到核心、滿重要的問題,所以如果覺得在小組內提出來的問題,沒有在討論中得到解答,可以麻煩大家拿起手機、上sli.do,裡面寫「1012」就可以上來發問。
謝謝,下一位。
我這邊釐清一下,不想當PO的原因,剛剛聽起來有三個,第一個是不知道在做什麼,所以不想做;第二個是因為介於中介的角色,所以可能有一點難做,這也是不想做的原因;第三個是要負決策的責任。這樣的理解是正確的嗎?
有沒有其他的?如果沒有人舉手就傳麥克風。
這邊稍微總結一下,沒有辦法立即對民眾的意見作回應,這可能是PO不想或者是沒有辦法做到的內容。
第一,讓PO能不能去處理這樣的工作,而且我覺得民眾反映意見進來,要當成政府一些決策的參考,一定要經過彙整、分析,就是他的意見進來要經過分類、分析,之後才去提供,而不是他今天提供意見進來我們就立即回應,如果立即回應的話,就有一點像PTT的感覺,所以PO的這個角色,其實是在瞭解民眾的意見,適時把它分析之後而提供給上面,並不是當有決策出來的時候,才回應民眾這一個問題,並不是馬上回應,我覺得如果是馬上回應就……
因為我現在對PO這個概念還沒有很清楚,民眾反映的意見要馬上回應:
如果針對這幾個問題沒有超出其他同仁的想法,我就會接著問下一個問題:PO不想做什麼?
確定沒有嗎?因為等一下就是要按照剛剛所說的東西去做下一步要做的程序,如果有其他的想法,現在就要提出。
所以大家認為剛剛講的這一些都同意,有沒有異議的內容?有沒有人覺得有不一樣的想法?
現在時間在這個階段只剩下10分鐘,剛剛有一些講的內容有重複,比如很多同仁都提到需要彙整民眾的需求,然後帶回來機關討論,然後找到對的窗口,這個是大部分的人都有提到PO需要做什麼事。想要做的事是,希望建構暢通的管道、即時回應民眾的需求,有沒有除了這幾個論述外有不同的想法?
(點頭)
想要做什麼?這個會差別比較大,這個完全是看個人對於什麼事情有興趣,所以才會變成想要做的事。
「可以做什麼的意思」是,可以跟需要有一點不同的差別,一個是有這樣的需求會需要做,我就是可以這樣子做。「需要」是因為被需要,我有時可以做的事情,不一定是由需求才來做,可能是我被授權,可以做的事。但是我需要做什麼事,因為有那樣的需求出現,我才會需要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