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要的我們公司想的是提供一個載具平台,讓大家可以在這一個平台實現,沒有平台都是空談,後面是有關於我們公司的介紹,以上報告,謝謝。
其實這邊看到都是滿先進的名詞,大數據應用、人工智慧、車聯網蒐集數據,這都是,每一個技術提升都有滿大的空間、都有很大的商機,每一項都是。
第五,接著是業者、產、官、學、研及與國際合作,才能做起來。
第四,IoV的部分,資通所已經開發一些了,車王本身在IoV有建構一些能量了,再燒一些錢就可以做完了。
第三,自駕的AI人工智慧,而這一個部分我代表車王已經有建構一些,最花錢的部分還沒有或者只是局部而已。
第二,電池管理要做得很好,才能談綠能,電池管理不好就不能談綠能。
接著談關鍵成功因素,要打造示範區,一定要有一個車廠,如果沒有車廠平台,今天講的都白搭,只是幫別人代工、做零組件,而零組件也做不出去,因此一定要有一個車廠。
其實在國內的車聯網後續的部分,法人、研究單位及產業界都齊聚在此,但少了學界。我們也接觸滿多的,其實學界也要納進來考量,因為我們在談車聯網,不是做示範區,我們是要打造成臺灣在整體世界上有競爭力的產業,這才是我們要做的,因此我們看的是:車體、BMS、IoV、V2X(雖然有,但還找不到客戶是誰)、自動駕駛輔助(國內法人有滿多的開發)及AI,我認為AI不只看國內,還要看國際的有哪一些AI可以用的,我們落後國際至少落後三年了。
(簡報第15頁)我剛剛說要經過這一個平台所需要的,包括車體。我們思考法人也要拉進來合作,BMS是要建構一個跨國際的團隊,來打造臺灣的競爭力,並不是只看到國內自己的研發能量,其實一些法人看到的技術都一樣,其實都有重複開發的問題,其實有一些不足的部分,我們也要考慮。
因此整個儲能系統,我們在推推動綠能科技的話,儲能系統不解決,那等於是白談,以後那一些淘汰掉的,都是地球的負擔,那是什麼問題?因此整個電池要作充分運用,包含我剛剛所提的,用在電動巴士裡面,用完就可以用在家庭儲能、工廠儲能、社區儲能,甚至可以在離峰用電的時候,把電儲存下來,在尖峰的時候使用。
(簡報第13頁)這是一張如何做主動式平衡的示意圖,因為電池不是串聯就是併聯,併聯會有自我平衡的問題,串聯的話,要如何做平衡是很大的問題,這個技術部分我就不多作介紹了。
目前Nissan的電動車賣很多,目前的汰役電池的使用是由他跟Sumitomo成立一家公司,使用EVTD的BMS,甚至現在新電池都已經跟EVTD合作。目前EVTD的BMS是由我們公司負責生產的,今年1月三菱還用了一張表彰狀給他們。
(簡報第12頁)EVTD這一家公司在世界上是非常先進的技術團隊,由車王跟東京大學一起合作投資的一家公司,主動節能技術有兩個重點,一個是主動平衡、一個是可以很快把鈦役電池拿出來,也不需要做什麼篩選,BMS有AI在裡面,會偵測到每一個電池的電化學的特性來作調節使用。
剛剛談到儲能循環的經濟平台,我們談綠能,這個是滿重要如何讓它循環利用,像轎車或者是電動大巴的電池用完了,難道就淘汰嗎?我們知道鋰電池的價格一直降不下來,而且那一些稀有元素,大陸把它徵為戰略物質,並且不能無限制開採,因此電池如何循環使用,這是滿重要的概念。
我還是提一下,最重要的是電池管理系統,這個是最核心的部分,其他的部分國內都有能力改善,其實這兩個部分,國內的技術能力還不夠。
最重要的是動能平台,華德動能是剩下唯一做電動巴士,其他兩家都已經沒有在做了,車王跟華德動能關係滿密切的,車王是關係人,對華德動能持40%以上的股份,他的車也通過車測中心、安全中心檢測合格的車子,但是能不能做自駕車還不行,車體本身還要做一些改善或者是升級。
大家在談「最後一哩路」,我如果要這一部車子的話,我可以打手機,可以自己跑來你家,可以自己踩並推動綠能,如果一下車不要用車了,按一個鍵,它就跑到停車場或自動去接載下一位使用者,這才是個人化,因為接駁車都有行程的概念,像「11+4」或者是「6+6」的車,那一定是Shuttle Bus的概念,其實個人化這種是很適合使用的。其實在交通當中,90%都希望個人化。
其實滿多人都認識,像華盛頓大學及加州柏克萊大學,他們都已經開發做自動駕駛,且也開發滿長期的時間,這都是我們可以接觸且引進的技術來源。
除了國內之外,還有國外的部分,像MIT,我們上個禮拜還有跟他們接洽,而且3月29日他還跟北科大簽了一個CSL的專案,裡面弄了一個很有意思的載具,我們今天看載具不能只看到個人使用車或者是bus,其實共享經濟有各式各樣的車子,我們可以考量。
從整個智能的角度來看,其實有一些關鍵技術,我們把它區分並作盤點。其實智能是很重要產、學、研合作的平台,這並不是一家公司可以完成的,我們跟車輛中心、資通所、資策會等合作,像資通所做自動駕駛車,車輛中心也有做、大學也有做,這一些能量到底是否足夠開發國內的自動駕駛車,這是我們內部做的盤點。
我們接下來談一下無人車智慧車分成三個部分,一個是智能的部分、一個是動能的部分、一個儲能的部分,智能的部分剛剛看到很多,動能的部分需要一個平台,包括如何用綠能,動力系統怎麼樣,把能量百分之百運用,因為充電是很大的問題,為什麼臺灣在做電動車,政府推了好幾年,其實很大的問題是,要快速充電是很大的問題,妥善率也是很大的問題,因此技術上都需要有一些提升。
其實臺灣無人車落後國外至少三年以上,這三年中,我們一直在問臺灣的競爭力在哪裡?短期、中期及長期是什麼?
接著是低速的載具,剛剛也看到很多,我這邊show的是美國的自駕車,其實法國開放比較早,也營運三年了。
公司在兩年前有打造一個車聯網的系統,在車上可以提供一些加值服務,因為人在車上,除了搭車的時間之外,也需要一些服務,比如可以辦公或者是上網,當然自動駕駛也很重要。
我們思考大概有兩種載具,一個是自動駕駛的客車,也就是目前從Level 0至Level 3,Level 4先不談,因為這個是三、四年的計畫而已。
在生態體系中,我們考慮這整個沙崙園區,搭高鐵來的交通需求有短、中程需求,大概不會有高程的需求。載具會有個人化的載具或誰來接駁或什麼樣,這個區域其實講起來不大,而且正在發展當中,短程、中程及長程計畫會是什麼樣,我們來作一些思考。
(簡報第1頁)這個是簡報大綱,針對智慧載具,也就是為了符合沙崙的情境來設想,因為在整個沙崙裡面最重要的是載具,如果沒有的話,都是空談。
我要報告的是新創、智慧、綠能載具的發展規劃,這邊所指的新創其實背後有三個意義:第一,我們想做的是智慧車輛的共享平台;第二,做一個儲能循環的經濟平台;第三,滿重要的,也就是國內外產、官、學、研的技術交流平台。
各位長官、各位先進,大家好,我是車王電子的余正雄。我剛剛要上來之前,蔡董還特別交代說儘量精簡,因為時間over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