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把前天寄給致翔兄的PPT簡報跟您報告,因為這個研討會是微機電跟感測器領域最具知名度、也是規模最大的研討會,這次希望透過唐政委幫我們國內微機電領域再加大力道宣傳一下,讓我們國際的知名度更高。
-
我很快花2、3分鐘介紹一下什麼是微機電,微機電(MEMS)跟半導體其實是非常接近,半導體是做IC的電路,微機電技術會透過一些蝕刻製程把元件釋放之後可以變成可動的機械結構,也就是可以變成傳感器(Transducers),也就是致動與感測。最近十年來在感測器領域的發展非常蓬勃,也深入到各個應用層面,其所蒐集的感測數據之後透過AI會進行不同的應用情境,例如智慧製造,像方老師實驗室製作的運動感測器,如加速度計、陀螺儀、地磁計、及壓力計等,整個發展其實是基於諾貝爾得主Richard Feynman在1959年在物理年會發表的演說「There’s plenty of room at the bottom」,意思就是在晶圓底下有很多可能性,除了電子電路之外,還有微機械的元件跟傳感器。
-
若把電子技術跟機械工藝整合在一起,亦即原來有Micro-Mechanics、Microeletronics整合後,可以變成System,而System是最重要的概念,因為整合起來變成模組之後,才有辦法發揮它的功效或者是變成產品,車用電子未來也有非常多微機電、傳感器的應用,比如像導航、壓力感測器、胎壓計、陀螺儀或者是讓車輛變穩定的一些感測器,這個是車規應用的部分。
-
另外像手機相關的應用又更多了,手機包含Light Sensor作為Proximity Sensor,又如地磁計、陀螺儀、加速規在手機畫面翻轉的應用,這些都是內建在手機內的感測器功能,還有MEMS麥克風也是很大的市場,未來Speaker也會很快速導入手機應用之中,像Amazon的聲控部分需要揚聲器還有麥克風陣列。
-
我們看到這整個時代的演變,除了臺灣半導體往很小線寬(技術節點)突破,像7奈米、5奈米跟3奈米等(More Moore),我們其實也要找下一個機會或成長動能,因為到了光學物理極限之後,我們也希望能夠走超越摩爾(More-than-Moore)的方向,就是除了技術節點往下走(需要非常昂貴的EUV)以外,還有橫向(Diversification)的部分來進行發展,因此像感測器、致動器在這邊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
臺灣在全球扮演非常重要的一個半導體/微機電產業鏈,因此台灣被稱為矽島,其實台積電是全球最大晶圓代工的服務廠商,也是最大的微機電代工製造廠商,微機電製造廠商也包含聯電、世界先進,以上廠商都跟我們有合作。除了製造以外,我們還有很強的封裝、測試產業鍊,像北部同欣電子,中壢、高雄的日月光,中部還有京元電子跟矽品,所以其實產業鏈也非常非常完整,坐個高鐵,島內就可以完成所有Shopping,不用飛來飛去,這個是我們很重要的產業優勢。
-
Transducers從一開始到今年2021年已經有40年的歷史了,每兩年舉辦一次,也就是在歐、亞、美洲輪流舉辦,其實爭取到主辦權是非常難得的機會,方老師就是2017年的大會主席,今年因為疫情的關係,2021年是第一次變成線上會議。原來的地點是在佛羅里達,但是因為疫情滿嚴重的,所以就改成虛擬的,其實以微機電跟感測器的國際旗艦級研討會來說,Transducers規模最大,尤其Transducers每屆超過1200人參與,是我們最具代表性的研討會。
-
線上會有更多人參與,不受場地限制。
-
是的,希望唐政委可以再幫我們宣傳。
-
2015年的時候,美國能源部部長曾經在Transducers報告過,這個研討會受到各國相當的重視。
-
這幾年Plenary Talk的主題被定調為超出我們的技術層面之外,也就是比較偏向全球關心的議題,如環境或污染問題,或者是其他全球關注的面向。
-
因為我做的都還是應用端,比較不是機械這端。
-
Plenary Talk可以朝向生活或產業面向,再鍊結Transducers技術,例如可以利用某些Sensor幫忙能源的管控、節能等。Treansducers Conference總共已經差不多快要20屆,每兩年一次,2017年由方老師在臺灣高雄主辦。
-
這個是當時的大會資料與贈品?
-
這個是當時的資料,包含中山黃義佑副校長在內很多的學、研、產業界的朋友協助。
-
黃副校長當時幫了很大的忙。
-
還有筷子。
-
我們當時就把完整的Package給參與者,等於是在促銷臺灣。
-
很可愛。
-
而且當時方老師有跟日月光募款,所以每個參與者都發ASUS Pad,並透過Pad讓與會者接收各種大會資訊。由於華碩是國產品牌,也很樂意贊助。
-
很棒。
-
以前是USB,這屆比較特殊,所以有送個Pad,就可以直接瀏覽議程。臺灣其實在這個領域很活躍,只是近年來學研能量有點下降,從2013年至2019年,我們的排名是介於第三名至第六名,中國已經超車了,本來是Submission最多,後來已經變成接受的數量最多。
-
不過這裡我們可以概略分為Tier1,也就是日本、中國跟美國,而Tier2的話,臺灣、德國跟韓國彼此相當競爭,經常形成拉鋸。
-
現在微機電又走入產業界,所以又更受到重視了。
-
但是以人口來看,台灣的人均發表數是最多的。
-
在北愛爾蘭的時候,大會有show人均數字,我們貢獻最大,因為台灣才2300萬人口。清大在整個臺灣MEMS佔六、七成,所以所有做微機電的老師大多是到清華這邊發展。這個就是Digital Social Innovation、Taiwan can help,我很簡單作個摘要,我們上次已經和研討會的主席有溝通過,就是不用Zoom,你希望直接裝置在Web base的,不要再安裝,這樣會比較方便。
-
-
原本講者都會要提供4至6頁的論文內容,我也幫你婉拒,因為我知道你很忙,所以這個也不用再提供。
-
主要是因為當時還沒有做這個討論,所以如果要寫的話,不知道怎麼寫,我們等一下就可以來談方向。
-
好,沒問題,謝謝。Transducers這邊希望因為follow之前美國能源部長的例子,這邊是不是可以把你的演講內容稍微調整一下,能夠跟我們的Transducers的技術內容有連結。
-
其實你看我前面的那張,一開始就是Internet being跟Share reality,其實講的是共同在場,當然在5G我們都知道離真的共同在場的頻寬還差那麼一點,但是已經可以稍微逼近的感覺,但是我們要怎麼樣,尤其不是在兩邊或者是多邊都在有光纖的房子裡,好比像山上跟海邊都可以做到共同在場,這裡面有非常多需要你們的這些科技來貢獻,不然在場總覺得差一塊,覺得只有一些基本的視覺訊號,其他都沒有,就是有時視覺很逼真,但是其他的感覺都沒有的時候,就很像我在看電影或者是我是電影人物,沒有像我們這樣面對面談的感覺。
-
我如果要從這個切入的話,我一定是講Share reality,因為有了Share reality的這件事,我們才可以協同學習、才可以體會到彼此在遠距的感受,這樣的話,才真的有所謂的Plurality,不然看到的都是很像自己看電影的再次腦部的感覺,不是真的可以感覺到對方。
-
因為我們也在Covid之中辦這個活動,當時也不是百分之百的人都有接種疫苗,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大家會更有渴望覺得我們怎麼樣把這個研討會弄成都在同個會議室裡面,當然透過二維其實真的不是,我比較想要分享的是Vision,也就是大家的貢獻加在一起,未來我們在這種研討會很像面對面一樣,就是共同在場、身歷其境,我應該是用這邊來切入;身歷其境應該會用到你們這邊很多的技術。
-
對,感測跟致動,好,OK。
-
再來,因為你跟另外幾位可能是比利時政府高階官員推動數位生活的講者,大會希望是不是可以給我們領域的聽眾一些指引,也就是Transducers不要閉門造車,僅強調我們認為很重要的東西,應該是說方向有些Top down,由你站在政府、社會需求面向來引導我們研發的方向。
-
從應用端拉回來說。
-
就是未來在5G跟6G,我們目的就是要共同在場,現在有哪一些研究的議程可以做。
-
對,就可以偏向到比如寬頻或者是低延遲等等的需求。
-
-
好,OK。還有一個是我們自己在地的需求,看有沒有辦法幫我們促銷一下臺灣的半導體跟微機電,這個是我們的強項。
-
當然,就是未來要透過我們才能來進行。
-
對,未來透過我們才可以做晶片。
-
應該是說我們可以貢獻什麼。
-
Taiwan Can help。
-
對!這邊就是Taiwan Can help,也沒有錯。這個是小案例,我跟方老師及其他的幾位老師在執行半導體射月計畫是陳良基部長任內在推動的,我們在做感測器跟介面電路微小化,也就是晶片化、積體化,這些模組比如像有噪音的感測器、紅外光、溫濕壓、PM2.5跟水質重金屬感測器,這個部分我們做成模組之後,會希望推到Device、Cloud、AI,因為很多東西就必須建大的資料庫之後才會有應用價值。
-
基本上這個是臺灣,您在這裡(指PPT),也就是推動政策,未來的運用可能是智慧農業、智慧工廠、智慧車跟智慧城市,大概是這樣子。
-
對,我在這邊特別講單一的產業,其實用不到你們全部的貢獻,像智慧農業用的是其中一部分。
-
沒錯。
-
但是我剛剛提的是共同在場,倒是都可以用到,因為按照定義就是把所有人可以感覺到的,包含透過儀器當場可以感覺到的收進來之後,在遠端可以感覺,所以像我之前有去達文西手術的那家公司試著開遠距的手術,重點是我在臨床的時候,持刀的醫師,助理不見了,變成是機器來取代,但是主刀醫師還是在,只是不一定在同個房間,像這種場景我覺得比較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鳴,也就是這個很好玩、很有趣,不然我講無人機農噴,除非他自己是在田間工作,不然很難感受到。
-
是,因為我想說唐政委可能在數位及遠距的部分是專業,所以我相信這邊蠻期待你能夠加這些精彩的元素讓觀眾看得見。
-
沒問題。
-
您說您6月19日至23日要出國。
-
對,可能在歐洲。
-
昨天有跟研討會主席討論過,其實可以把你的時間拉到6月24日的3點,不知道是不是方便?
-
可以,我現在就答應。
-
不會在飛機上?
-
不會,我最晚24日早上就回來了,除了有點時差之外,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
原來是說要20至24日,現在延長到25日就可以,但是看起來也不用。
-
對,也不用,因為24日就像Close keynote。
-
對,等於最後的部分還有精華,我覺得這樣也滿好的。
-
我3點就幫你保留下來。
-
太好了,就是半個小時,最大的事情就解決了。
-
大概的形式是會有一位是跟您對談者是在比利時,他是在擬訂數位政府的智庫,我相信他跟您對談會擦出滿多的火花,因為工作是同領域,還會有主持人,您有30分鐘的前置Video,他也有,然後聽眾會事先看完,他們會上網會去問問題。
-
有點翻轉教學。
-
對,沒有錯。問完之後,主持人會依據他們的優先順序,選幾個來現場跟你們討論。
-
所以我不用特別去看留言板?
-
基本上是主持人覺得有意義的問題會挑選起來給你。
-
沒問題,這樣很好。
-
但是on-line的是現場才知道。
-
當然。
-
會有非預期的效果,這個也是他們想看到的效果。
-
我就520給你們前半小時的錄影檔?
-
對,這樣就沒問題,有興趣就看一下他們的資料。
-
我剛剛看了。
-
我的部分就大概到這邊,如果還有一點時間的話,方老師也很希望跟您再做一些說明。
-
沒關係。
-
如果時間允許的話,再耽誤您5至10分鐘。
-
好,沒問題。所以他的版本Video我也可以看得到嗎?
-
對,都可以看得到,都可以事先看得到。
-
我再深入介紹2017在高雄舉辦Transducers的過程,其最主要的目的是促銷臺灣。過去臺灣在國際上很難得有機會走出去,而透過研討會更難得可以把人家拉進來。為了展現台灣在半導體和微機電產業及研發的實力,當時我先尋求在地半導體相關產業的龍頭日月光的協助,也很感謝日月光的大力支持。至於當年選擇高雄KEC,最主要的原因是場地的考量,因為只有高雄KEC才能同時提供會議和展覽所需要的場地,這項經驗也可提供國家未來如果想發展會展產業的參考。
-
這個是高展?
-
對,KEC。整個大會領導組織包含瑞士、美國、日本都是我們的Organizing Committee,國內的team還有國內各個學校的負責老師,另外還有一些業界資深的成員,這個是工研院的副院長,還有各國的一些業界重點的領導階層。
-
當時我們為了讓這個活動可以接地氣,所以邀了很多重要的業界的人,像Terry Tsao (曹世綸),我想唐政委跟他很熟,因為我本身也是SEMI Taiwan MEMS and Sensors Committee 的副主委,所以很常跟他見面,感謝他協助主持這個業界Program。我當時邀了很多重要的業界人士,像美國矽谷很重要的創投負責人Dr. Kurt Petersen,他被譽為微機電之父,2019年獲得IEEE最高榮譽(IEEE Medal),所以當時來臺灣,為我們帶來滿大的impact,另外像TSMC副總、BOSCH、Broadcom、Applied Materials、等近20間重要半導體產業的高階主管,都親自與會給talk。我們希望與會者了解,臺灣的特色,不只是學術,還有業界,像這個也是臺灣自己的公司,像美商應材、TSI等等,日月光當然是地主,還有一些歐洲的公司,所以當時把這些業界的人全部都拉過來。
-
那年很特別的是,以往學校都占了7、8成,因為當年業界的人參與很踴躍,因此那年的人有40%多,所以業界的人是滿深入的參與。透過當年的program book可以了解,當時有這麼多的公司贊助,裡面有臺灣自己的形象,還有pad一打開就看到高雄展覽館,還有一些旅遊的資訊,帶回去之後就可以看到很多臺灣的資訊,數年後遇到德國或者是外國的朋友,他們仍提及透過研討會對台灣留下深刻的印象。
-
當時在那邊辦各式各樣的活動,讓他們對於這樣的印象很深刻,日月光其實很支持,所以晚宴是吳田玉博士來開場,也就是他們的執行長。
-
現在線上就沒有這個橋段了?
-
-
說不定變成我talk的一部分,所謂共同在場就是包含這種體驗。
-
其實也滿期待唐政委在這種場合把臺灣變成更可以被看見,因為臺灣難得有這樣的機會可以曝光。
-
如果唐政委需要資料的話,我也可以提供。
-
可以,簡報如果沒有什麼機密的話,都可以公開嗎?
-
沒有機密,都可以公開。
-
那就公開。
-
很多東西都準備在那邊,像當時高雄市政府也都滿幫忙的。我也透過不同的方式,讓與會者或贊助者認識台灣,例如我用臺灣的山來當作贊助者的等級,像玉山是最高的,所以最高等級的贊助者(日月光)稱為玉山等級,次高等級的贊助者(華碩)稱為雪山等級,等等。
-
還有合歡山。(笑)
-
對,還有工研院。還有台積電等等就是這個層級的贊助,阿里山是比較小的,但滿多亞洲人知道。
-
是不是還有個陽明山?
-
不是,是台北101。我最後用這個當作ending,就是大家看了覺得滿有趣的,大概是這樣子,我當天還去放天燈跟祈福,這個是臺灣的特色,我還真的去照相並在開場的投影片向大家介紹。
-
這也可以變成talk的部分,也就是遠距怎麼放天燈。
-
這個是把臺灣的元素都放進去,我當時就是做這個,希望讓臺灣的特色能夠在這裡讓大家知道。
-
也需要拜拜,因為天氣很難預測。第二個是當初因為好像兩岸有點糾結,所以有1、200位的大陸人是沒有辦法過來,是不給簽證,我們是很極力在辦,但是沒有辦法,所以變成是用島內的業界人士來填補。
-
瞭解。
-
之後的大會都會引進業界參與,2017算是一個創舉。
-
我們跟外國人說這並不是visa的關係,而是permission,我們願意給他們過來,但是他們國內自己不放人,這個跟我們沒有關。
-
但是他們看直播應該沒有這個問題。
-
對,沒有問題。
-
所以我們也可以幫忙。(笑)
-
另外,臺灣在這邊可以把名銜放上去也不容易,尤其是Digital Minister是滿大的突破。
-
當然。我在APEC的頭銜是Digital Minister.tw,那個是網域,確實你如果打這個網域是會到我們的網站,也是政府的網站,但是因為Digital Minister.tw的「.tw」並不是國際上⋯⋯
-
並不是國際認可的。
-
你在北京哪裡打「.tw」還是連到我們的機器,所以有點繞過主權爭議。
-
我們這邊有打開門。
-
所以剛剛有提到業界,讓唐政委瞭解一下,我們在清華有個小聯盟,希望能幫助微機電和感測器產業,因為我覺得臺灣半導體產業已執世界之牛耳,但是未來走到技術盡頭以後,希望可以再多些支撐力道,維持國家的競爭優勢。透過小聯盟可以將微機電和感測器產業綁得更緊,這個聯盟目前有40幾個公司,因此我們help已不是一間公司,而是一個產業,像聯發科、上銀等等,還有國內自己一些global的,像中強都是國內的公司,像台積、聯電就是大家比較熟悉的,通通都在我們這聯盟。
-
日月光等等這些公司,還有剛剛也有提到其他的公司,我們透過這個聯盟來help他們,希望臺灣在業界能夠更強。另一方面,透過產學的緊密的連結和合作,希望可以跟韓國、日本這些人口比我們多的國家,未來還有競爭甚至超越的機會,因為從半導體、物聯網、人工智慧的技術和應用而言,微機電和感測器是很重要的戰略技術,希望我們擁有堅強的國家隊。滿希望政委可以再多給我們指教。
-
當然。
-
我簡單介紹到這裡。
-
多了很多想法可以在演講裡面使用。因為我想聽我的聽眾裡面,確實也有人到過高雄,所以演講裡面用到這些橋段,他們可能也還有印象。
-
太好了。
-
想像發的pad真的變成device會有什麼不一樣,就很像傳送門。
-
是的。
-
我們就用這個方向來做。
-
是不是提供一段文字,因為大會開始要行銷,像social media或者是網頁等等,比如像100字,如果可以提供的話,對於promote的力道⋯⋯
-
還是你們來寫?不管是共同在場或者是這場會議可以變成很像大家聽人唱歌的情況,我想這個vision大家都很瞭解了,但是如何輔助beyond 5G的這種所謂Taiwan Can Help,也就是沒有臺灣的話,你們很難這麼快到這種程度等等的論述,我想這個是你們的強項,所以你們寫了,我看了沒有問題就直接出。
-
雖然沒有辦法到,但是還是可以share reality。
-
謝謝兩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