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自我介紹一下,我在資工系,我過去已經擔任過系主任,當過學校產學營運中心的副主任,也就是臺灣IC設計學會的副理事長,也得過國家發明獎、中國工程師學會的杰出教授獎,我主要的領域在於資訊的領域,最近這幾年我就一直熱心希望可以推廣,希望把資訊科技推廣給社會大眾,所以開始拍攝科普影片的系列,第一個系列是「超級英雄」,像在2019年開始上映,也獲得一些國際的獎項,另外一面開始跟其他的科普製作的公司合作,比如擔任無限計畫的科學顧問。

  • 從文字上著手,也就是撰寫科普文章,也就是在科技大觀園上,我們在那邊有一些熱門文章。另外落地是在跟科學教義的學者合作,是在高雄的這些國小去做親職教育,共同進行科普節目的欣賞、親職活動。

  • 今天來是要跟您介紹一下,我們的第二個系列,也就是科普影集,特別是「病毒獵人」,也就是防疫過程當中背後的資訊科技幫助,我們希望能夠把它整理出來,讓社會大眾來瞭解。

  • 再來,我們其實從新聞上也看到政委其實帶領整個從國家的角度,有很多這方面的事績,因為都是從新聞上來認識,所以可以提供給我們這些相對應的聯絡人等等,我們在製作節目的時候有細節。

  • 第三,從國家的角度來看,我們這個主要是會申請科技部,也就是科普影片拍攝的計畫、經費,除此之外因為是競爭型的經費,能不能上也不一定,除此之外,像政府跟民間基金會有哪一些可以接觸,請政委給我們介紹。

  • 最後,希望政委協助我們,我們現場拍個短片,為我們說幾句話,請看看我們拍攝的樣片。

  • 我製作「超級英雄」的動機是資訊科技無所不在,但是在社會大眾,大家覺得艱澀難懂,所以要告訴年輕人,也就是國中生、高中生及大學的新鮮人及後面的老師、父母,讓他們知道資訊科學無所不在,用的其實是墊基於國高中這些基礎的能力,也就是讓他們這些東西遠在天邊,又近在眼前也,最後高高興興回教師裡聽老師上課,好好把數學、物理及化學學好,這個是我們國家之福。所以我可以定義的「超級英雄」,引申在現在生活當中的資訊科技無所不在。

  • 第二,英雄是什麼?也就是資訊科技裡面的fundamental的基礎學理、物理、基礎學、化學及運算思維,現在108課綱是在談這件事。

  • 再來,再進一步是資訊超級英雄,也就是把這些學理發揮出來的人們,因為沒有人,這些科技就是在那裡死了,所以是背後的科學家、工程師、教師、執政者決定。

  • 最後影片我希望帶到未來的資訊「超級英雄」是誰?也就是鼓勵影片中的青少年熱愛科學、墊基在這個領域當中,我們去看這個資訊科技雖然很重要,我就去看比如國際的Discovery或者地理頻道這樣的節目,我們去看到底跟資訊科技相關的這些節目有多少,也就是做文字雲,其實發現資訊科技也不多,大部分都是一些比較容易畫面呈現的野生紀實、歷史文明、太空探索、動力改造等等的機械科技。

  • 臺灣的科技部其實也一直在努力推動,我們注意來看,像四年來已經在資助臺灣拍攝,31部當中有2部是跟資訊科技有關,表示資訊科技一般是抽象的思維,也就是比較不容易用畫面來呈現,因為我在學校教書,本來解決講清楚、說明白,也就是在這個領域當中,也跟很多產業界合作,所以想說接受這個使命。

  • 我的下一個系列就是希望針對「病毒獵人」,也就是這個過程中,資訊科技如何來防疫?像我們在新聞上已經占了很多的版面,所以我覺得很值得製作一些節目,也就是這些後面的資訊科技是什麼。

  • 像去年4月的時候就做簡單的樣片,我們就來簡單看一下。

  • (播放影片)

  • 我們規劃的影片,當然重要性是要從防疫的角度出發,也就是看到臺灣資訊平台的整合、人流、物流、管控及背後展現的資訊能力,我們影片的特色在於我們藉著這樣的訪談、角色的融入、動畫等等,我們要讓社會瞭解到政府、專家學者及企業等等如何團結合作,運用資訊科技解決問題,現在微軟跟資訊科技也運用協助我們拍攝這樣的影片。

  • 微軟跟誰?

  • 資訊科技,也就是防毒軟體。

  • 趨勢科技。

  • 對。所以我們展現臺灣科技的能力向全世界展示。

  • 風格也是為了要讓年輕人、小朋友看得有趣,所以有一些劇情片,像帶入一些科學掩飾、專家的訪談、3D的動畫。

  • 我們目前是規劃有6級,接下來用心智圖來介紹一下「病毒獵人」,上次一開始問到這個問題的時候,就問到這個問題很緊張,像口罩保護,結果買不到口罩,也就是從這個角度開始,談到口罩之亂,後來大家促進資訊結合,也就是哪裡買得到口罩,還有人員的進出的鑽石公主號所產生的問題,像那些這麼多人下船,如何找到足跡等等,也就是背後的資訊科技做了什麼。

  • 第二級,也就是接下來對於我們的社會該如何運作,所以包含社交距離的規劃,也要做一些模擬,知道到底要感到什麼樣的程度,這樣一方面才可以維持社會的基本運作,又可以大幅降低感染的比例等等的技術。

  • 第三,開始講到我們在醫療院所或者是實驗單位如何來認識病毒、開發疫苗背後的相關資訊科技。

  • 再來接下來,臺灣其實在資訊科技相關的軟體硬體是非常地強,為了支持這些努力,像國家跟電腦中心的AI雲,還有背後其實在這個過程,也就是這段時間的臺灣電腦賣伺服器及軟體,甚至賺了很多錢,因為各處要鍵入data center,這個地方看得很重要。

  • 再來第五級,也就是整個影片非常有趣的賣點,也就是生物病毒遇上電腦病毒,當這些社會專家,醫療院所大家對抗生物病毒,也就是新冠肺炎的病毒時,我們的醫療院所的電腦系統,其實電腦駭客是虎視眈眈,其實很多實力,有國外跟提出,也就是前方作戰,後方失火,所以這個時候我們在電腦病毒方面,像駭客等等的這些攻防該怎麼辦。

  • 最重要的,我們會結束在很溫馨的,也就是我們怎麼樣去培育下一代的年輕人,也就是面對這些挑戰,剛好國小在前年11月的時候,也就是大家覺得要噴酒精等等的時候,也就是每個人都要拿著酒精瓶,酒精瓶本身也是一個傳染源,所老師就帶著學生,也就是總上面有個感測器,也就是有自動按一下,也就是噴酒精,類似這樣子,小朋友對這個也是有貢獻。

  • 11月或者是1月?

  • 因為2018年11月的時候,新聞看到大陸的疫情⋯⋯到了去年1、2月才大爆發,但是那個時候高雄市就有老師帶著小朋友用樂高機器人。

  • OK,那個也是非常超前。

  • 連我們的下一代也在做這些事,所以我們希望能夠做一集,也就是看到下一代怎麼樣來接觸資訊科技,而且也很有用,對防疫也有貢獻,也就是資訊小尖兵。接下來是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剛好跳過。

  • 我跟幾個影視公司合作,也就是找到合適的適合方向,像民視,等一下也會跟數位公司討論、製作。將來我們還會如何再衍生?因為這個是有創意、永續,所以我們會做科普繪本,也就是國小、國中生的小朋友。

  • 再來最近比較新的議題,也就是Vtuber,也就是用這個角色的融入,對國中跟青少年來推廣,把這個來推廣。對成年人方面,像有podcast也會做一些簡單用網路推廣。

  • 我們的推廣包含了電視台的播放,還有在網路平台做一些短片放在youtube上,另外在雲端上提供下載及科普活動及通路。

  • 我們會做這些宣傳規劃,這些活動就是剛剛在第一集的時候所做的試片記者會,然後跟科普座談跟交易活動,直接面對這些年輕人跟小朋友互動,另外也希望爭取榮譽,參加國外的影展。

  • 背後這個團隊,也就是我本人,除此之外也有物理系的教授,他是做這個拍攝,拍攝這個科普影片成大的資工系的老師,他們專門是在偏鄉教這些弱勢的小孩,像林博士目前是在google,他自己主持遊戲實驗室,帶小朋友來接觸科技。

  • 像李先生是資訊科技的總經理,也就是趨勢教育基金會的顧問,另外也有跟科學教育,像洪老師是高醫的通識教育的主任,他們是在做親子共學的,像政大英文系的老師,我們希望把這個東西用英文的字幕等等,我們可以參加這些國際性的比賽。

  • 接下來看一下過去所做的一個簡單樣片,像「資訊的超級英雄」,我們總共有三部影片,主要是介紹感測器,然後還有智慧載具,也就是智慧駕駛,然後把這兩個東西的運用放在東沙島,也就是如何透過資訊科技來幫助東沙島的探索與保護。

  • 我們在民視上播出對應的收視率,像Discovery是0.06,我們比他們的好,因為我們就地臺灣的科技及這些活動來當題材,所以相對來說對臺灣更親民。

  • 我們也參加一些國際的影展,像是有獨立製作的,特別是修士頓的國際影展,我們獲得他的金牌獎,所以我們這片也給政委看一下我們所拍攝的樣片,也就是第一個系列,已經在網路上播放、可以下載,也就是在電視台播過。

  • 那個時候配合福衛五號的發射前跟發生後,也就是影像失真,也就是這些科學家如何面對挑戰,然後找出解答,這個過程也拍攝在影片當中。

  • (播放影片)

  • 這些是拍攝之後我們配合在各地國中或者是大學做的座談會,也配合圖書館影片的播放介紹,然後也參加國際性的科普研討會。

  • 這個是我人生當中得到金牌獎,這個是休士頓影展,也就是成年之後還帶著蝴蝶結走這個場子,我們請相關的歐美,像加拿大、美國、印度等等的製作人,也為我們做做廣告,帶著這些牌子,請他們幫我們。

  • 另外,還有大陸的兩位很知名的導演,一個是張繼中,張繼中就是拍攝武俠影片的導演,李導演是拍攝愛情片、戰爭片,也就是他們為我們站台並推廣這些。

  • 除此之外,我還協助其他影片的拍攝,這個是無限計畫的卡通影片,另外在科技部撰寫科普文章,也就是榮登排行榜。目前是在旗山,下個禮拜會到澎湖馬公做親子共學。

  • 在剛剛所講的防疫過程中,政委這邊也可以跟我們分享一些事例,提供一些資訊給我們,我們就可以follow up,可以跟他們訪問這些細節,然後寫計畫書,我們獲得的經費來訪問、紀錄。

  • 第二,請政委介紹一下,除了科技部以外,還有其他的經費,我們可以去申請,最後拍個紀年的照片,讓我們做到這個樣片裡面去。

  • 短片先來好了。我要做什麼?

  • 跟我們說個一、兩句話,我們有個道具,請您幫我們說一下,「資訊超級英雄就是病毒獵人」、「超級厲害」,類似這樣子。這也是我們預設的,這個是另外一個可能節目的名稱,也就是「IT幫幫忙,一網打盡」。

  • (拍攝短片)

  • 除此之外是趨勢科技、臺灣微軟,他們也協助政府做了一些,剛好在那段時間當中,一些駭客的攻防,還有像遠距會議,背後的技術,他們也願意幫我們做一些畫面當中的解釋等等,這個是讓政委知道一下,所以看看您這邊有什麼建議。

  • 你們是在高雄?

  • 我想當時行政院陳副院長,以及一卡通的李懷仁董事長是主要的。不過其邁現在比較忙,他是高雄市長,所以不一定約得到,但是懷仁或許約得到。

  • 從口罩實名制,不管是從1.0至4.0,又或者是由當時陳副院長所主持的,像剛剛所看到的,比如新聞上也有報導非常多不管是資訊防疫或者是怎麼樣瞭解病毒的性質,其實已經類似生物資訊學的運用,這兩支,一支比較是寫程式的,另外一支比較是做研究的,大概他都有參與,我想懷仁是最關鍵的,如果訪問得到懷仁,整個藍圖都有。

  • 其他的部分,特別是在防毒軟體的部分,可能就要靠趨勢科技。像醫院的勒索病毒等等,我也有耳聞,但是當時我沒有負責資安相關的業務,就可能沒有辦法。

  • 其他的部分,像離高雄比較近的是台南,台南的吳展瑋跟江明宗,這兩位也是很關鍵,因為分別是第一個口罩地圖的製作人,以及現在大家主要還在用的口罩地圖,也是第二個口罩地圖的製作人,他們兩位也可以從公民科技的角度來進行分享。大概這三位就已經很足夠了,已經可以撐起兩到三集了。聯絡方式之後筱婷都可以給你。

  • 這個是南部,像拍攝的時候,我們也常常會跑台北,因為製作公司協調在台北。

  • 我是希望能夠多著重在南部的貢獻,因為這次比較特別的是吳展瑋跟江明宗的工作雖然非常重要,但是不用跑台北,也就是我們並沒有要求他們來台北開會,這個也是我們一個網路取代馬路的精神,因為在以前要參與這樣中央層級的決策、共同協作,不跑台北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花很多時間搭高鐵,但是這次的特色是因為反正面對面開會,在當時也不是很ok,所以大家全是用遠距,這樣無形之中讓南部的角色提升了,這個是很好的切入角度,因為畢竟看你們的影片的人,大部分不住台北市,可以很複雜地這樣講,因為台北市並不是人口最多的地方,所以我覺得是要有這樣的概念,不需要在台北,你也可以去對資訊做出貢獻,因為不然的話,我們學軟體工程的人,很容易往台北群聚,這個是一定的,因為每個地方,像精密機械會去台中等等,有其特色。

  • 但是其實資訊科技的好處是,其實在哪裡都是團隊的一份子,其實不需要有特定的機器或者是廠房都要做出貢獻,所以還是滿建議不管是懷仁現在在高雄,當然其邁現在也在高雄,或者是台南的這兩位,我會建議盡可能往南部去,這個是比較會跟之前紀錄片比較不同的,因為也不瞞您說,不管是行政院本身或者是當時陳副院長,又或者是之前像小英總統有去出席開幕的,其實不缺這個紀錄片,其實紀錄片非常多了。

  • 因為你們是做科普,也就是往能夠喚起在地的青少年,不是學軟體就一定要來台北,相反的,台北有很多資源可以幫助他,也就是為在地做貢獻,這個是滿好的新角度,是比較少人從這個切,以競爭型的計畫而言,也會增加中選的機率。

  • 關於這點,微軟剛好有關於遠距會議等等,也就是像商業上或者是國際上的勢力,如果再加上南部地區的議題,我想這個會是很好的。

  • 當然紀錄片的差別在於因為科普,紀錄片通常只是說有這些事情發生,我們希望解釋裡面究竟怎麼弄的,然後用有趣的方式,這個過去事實上剛剛第一集的時候,也就是當初原來是要找李重聖(音譯)擔任主持人,因為有問題,所以導演就改其他的主持人,沒有問題,在學校一堂課是50分鐘,發現上鏡頭之後,也就是這麼複雜的事情,2、3分鐘就說完了,如果沒有說完的話,人家關著就轉台了,也就是這麼複雜的事情,弄到很簡單的邏輯關係,也就是因為A、所以B,然後就解決了,那個對我來說是滿大的挑戰,也吃了不少苦頭、也NG了很多次,這個是我們當老師的使命,簡單2、3分鐘把資訊複雜的科技講出來。

  • 像當初在介紹自動駕駛的時候,也就是想說為何會有臺灣的特色,也就是臺灣有個南部的大廠在做掃地機器人,這個是最簡單的自駕車,也就是從那邊再談到彰濱的研發中心,從小講到大,所以從議題連到社會。

  • 還有一集連到感測器,也就是氣爆連到氣體的感測,所以我希望努力能夠採取在地的議題,也就是畫面會跟歐美的Discovery會跟國家的地理頻道有差別。

  • 非常棒。另外兩位有沒有要補充的?

  • 過去第一個系列是爭取到科技部拍攝的計畫,其實拍攝也花了不少時間、金錢。現在等於是再申請一次,因為競爭型的計畫,能不能上不一定,看看還有哪一些管道,像政府跟基金會,我們也可以去募款或者是申請。

  • 你們有試過群眾募資嗎?就是向想要看這部影片的人直接群眾募資,也就是跳過中間的贊助者。

  • 群眾募資的切入點是怎麼樣感動群眾來做這件事呢?

  • 也不一定是感動,就因此有議題的設定權,因為你有很多周邊,所以大部分都是靠周邊,不管是剛剛有看到繪本、Vtouber,群眾募資一般都是買參與權,所以好比像他的名字出現在影片上,這個是最基本的,甚至化為其中一個角色,這個當然是另外的,甚至變成是Vtouber,這個可以募到更多的錢,這個是現有群眾募資平台上,有關於募資會怎麼做,相信會有很多的想法。

  • 因為我看到有一張簡報是用各種不同的管道能夠散播,如果可以往特定的電視,像民視,不會有人一邊看民視,一邊用手機錄起來,比較少,錄起來之後還會再散發的更少了,所以雖然收視率高,但是主要是那個時段,比較難在那個時段之外變成比較有機的,除非當然在地的國中、國小變成教材加深、加廣,所以如果老師或者是學生本身有參與過你們的群募,那他運用這個作為他自己的教材或者是分享出去的素材機率就提高了,尤其是看這群人在那邊。

  • 這個很有趣,我們去著墨一下,因為我們平常都是在資訊這個領域,也就是冷氣房、敲鍵盤。

  • 也是隔著螢幕面對群眾,群眾募資並不是要你真的到街上拿大聲公,所以我是覺得這個有另外的好處,也就是可以讓你每集的主軸不是只有你們來設定,也有更多人集思廣益,因為如果出了錢,不會想要看你失敗。

  • 另外,也可以透過這個,也就是測試水溫,來看看有不同的構想,哪一些比較有可能大家想要出錢,因為等於是拿自己的錢投票,也就是會更加地考慮,我同樣的錢拿來製作這個,或者是製作那個等等,所以這樣也可以讓你們有一些比較高的資訊量,從你的可能觀眾那邊過來。

  • 這個相當地有趣,我回去試試看。

  • 剛剛政委也有提到資訊軟體,想要請問目前政委是不是有一些類似的政策,說不定這些類似的政策可以連結到第6集的學童教育那邊?

  • 當然我們說的是在職場的狀況,在大學裡面,當然大學本來就不太可能整個搬到台北,所以這個倒是還好,大學畢業後才是最主要的,常常是在南部的大學培養出很好的人才,但是發現資訊的軟體工作,大部分都在北部,所以就會變成要找他畢業後的實證場域、第一份工作的時候,就是往北邊,很少人在北部學了這個資訊之後就花半年的時間到頒布的某個可能正在進行數位轉型的實證場域來協助他們轉型,除非他的學校剛好跟這邊有產學,不然這個形狀比較不常見、不是沒有,但是往北部的比較常見。

  • 所以我們有個叫T大使的計畫,這個計畫可以上網查看,也就是試著逆轉這個情況,詳情都有,我就不多講了。

  • 除了群眾募資之外,比如政府部門,我們有沒有其他相關的一些部門,覺得對這個剛好有興趣或者是什麼,我們可以去接觸或者是募錢?

  • 我目前還想不到。你們在拍這個試片的時候,也就是4月的時候,那個時候是很熱門的題目,現在比較少了。因為主要的原因是,我們接下來的工作,很多是往疫苗那方面,疫苗當然資訊科技也會有輔助,只是輔助的方式要看疫苗的溫度、配發的方法等等,當然包含有沒有抗體、跨國如何驗證等等,當然也有資訊科技協助之處,但是你剛剛講的這些「病毒獵人」,有點不太像了,因為您這邊講的是還在不熟悉病毒的時候,我們資訊科技可以做哪一些事,但是這個已經是很熟悉,而且疫苗都研發出來了,很多是生物資訊學裡面的研究工作已經完成了,已經進入開發階段,包含第二期測試、第三期測試,哪一些人先打等等,這些當然也有資訊科技,但是跟你這邊講的是兩件事。

  • 這些其實也等於是延續,也就是看導演是不是可以放到這裡面。

  • 這個應該是滿不錯的時機點,也就是經過這個過程一年了,我們回頭來看、盤點,把這些主軸找出來。

  • 我覺得還是很有價值,因為在當時不管是像口罩地圖、實名制快速演化的時候,政府希望越多人知道越好,所以這邊當然是會有一些相關廣宣的資源,但是這邊可以說是不知道到哪裡買口罩的人,可以說幾乎沒有了,所以大概也沒有廣選資源放在這邊。

  • 你說政府已經拍了一些相關的紀錄片,我們去哪裡找?

  • 你們就找「防疫紀錄片」,就可以找到滿多的。我自己的頻道,也就是在名片上的網站,可以看到很多素材,那些素材都是CC授權的,也就是基本上可以任意運用,所以這個其實很多都像您剛剛所說的,也就是如果是去解釋這後面的原理等等,後面那上面已經有了,所以那個部分就很歡迎直接整段拿到影片裡面播都可以。

  • 謝謝。我們可能還會再去拜訪陳時中部長,我們去找他的時候,您建議我們可以問他什麼問題?

  • 你們打算什麼時候去找他?

  • 可能差不多2月的時候。當然他也很忙,不知道是不是約得到,如果約得到時間,看看中央指揮中心覺得哪一些是比較核心的議題、哪一些比較有趣。

  • 因為用資訊科技切是很窄的切法,我通常說好比像我的6分鐘的短片,是叫做「數位社會創新」,數位是把人跟人連結在一起,但是你用資訊科技的話,講的還是把機器跟機器連在一起的部分,也就是後面的科學原理,但是這個科學還是偏機器這端。

  • 因為我們在講社會創新的部分,是偏社會科學這端,也就是如何運用群眾募資,也就是數位的社會科學,但是如何寫出群眾募資平台,這個是資訊科技,這兩個是分得很清楚的。

  • 因為大部分在防疫上都是社會這邊的應用面比較多,實際上布署的這些資訊科技當然也有,但是比較少,所以就會變成從IT的角度切的時候,像我們指揮中心當然也有資訊組,當然也可以去問資訊組當時做了什麼事,但是我想一般民眾很有感的,反而是1922,打電話一定打得通,一定有人可以跟他好好解釋,接電話的志工如何組織起來,或者是衛福部有隻很可愛的柴犬,也就是圖卡如何傳播等等,但是你說製作總柴的這張卡片是什麼資訊科技,並沒有什麼,也就是拍照、去背、放在卡片上,大部分是在講數位的這些社會創新怎麼散播,這個比較接近大眾傳播的這側。

  • 但是跟資訊科技幾乎是無關的,所以剛剛比較困難的是,也就是指揮中心如何儘快可以讓大家有科學知識、傳染病學的知識,如何好好保護自己的知識,這個也是科普工作沒有錯,像陳健仁老師也有拍類似的教學影片,但是可以說是數位的,但是跟資訊科技的關係相當薄弱,所以我還不知道怎麼回答這個問題。

  • 我們是從應用面,因為事實上當時是為了要讓科普影片讓人接受,當時導演限制我科技議題只能談1/3,剩下2/3要去鋪陳人性、溫暖等等,所以剛剛前面講的「資訊超級英雄」,很重要的這個是有設定介紹的人們。所以背後這些人怎麼運用這些科技,其實也是要適當融入我們的影片。

  • 如果找陳其邁市長,可以問什麼?

  • 那就比較多了,比如像社交距離的APP,雖然我們從來沒有進入社區傳播階段,最後沒有使用,但是為何想要開發這個等等,這個是可以問他的。

  • OK。李懷仁本身是開發這些口罩的人?

  • 他就是陳其邁副院長算是辦公室的主任、主要聯絡窗口,所以是其邁想到的主意,其實主要是他來執行,所以可以說是新聞上所看到的每個懷仁都有來參與,所以沒有特定的守輩範圍。

  • 所以是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 現在他都在高雄,所以很好找。

  • 我們聯絡他的時候,可以說您推薦的嗎?

  • 我們有逐字稿,雖然逐字稿不一定立刻上線,但是至少你有個合照,所以拿個合照就好了。

  • 好的。非常謝謝您寶貴的時間。

  • 謝謝,很重要的工作。

  • 最重要的是希望這些年輕人,好好把數學、物理、化學學好,這個就是臺灣之福了。

  • 謝謝老師。

  • 謝謝政委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