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委、院裡面的夥伴、署裡面的夥伴,非常感謝政委今天早上聽取青年署109年度計畫推動的情形,這一些計畫我們在之前的過程中可能有一些疏漏或者是可以補強的,就可以藉這個機會來跟政委請益,同時也拜託政委幫我們站台贊助,讓我們的計畫在推動的時候,更貼近青年,更能夠達到便民的要求。

  • 我看了一下,這個書面我大概看過,不需要用唸的,但是我看每一案跟每一案中間,不一定可以全部綜整討論,所以就一個個討論,就一個完了然後討論一下。

  • 政委、各位與會的同仁,這邊最主要是U-start創新創業計畫的部分,去年3月的時候,U-start十週年慶有跟MVP的團隊一起來談,所以109年頒獎跟成果展的部分,我們也希望有一個青年創業沙龍座談,針對這一個部分,因為從107年開始有增設社會企業類,我們知道社會企業也是社會創新組織的其中一個型態,社會企業相較於一般的企業,其實資源相對是會比較不足的,我們希望藉由對談的過程,我們可以邀請產官學,或者是有一些社會企業比較成功的案例,然後透過對談的部分來做一些觀念或者是經驗的分享。

  • 主要的主題是如何打造驅動社會創新的生態系的部分,然後藉由資源的串接,提供給U-start社會企業類的團隊一些觀念,又或者是一些做法的經驗分享跟激盪。

  • 另外,109年的部分,跟原民會那邊有合作,試辦U-start原漾計畫,主要這一塊是希望協助原住民族青年提出創新創業提案,進而有機會帶動部落創生的部分。透過這樣議題的探討,也可以作為U-start計畫的啟發,大概是這樣的起心動念。

  • 因為政委這邊一直在推動社會創新這一塊不餘遺力,希望政委可以擔任沙龍的主持人。

  • 謝謝。有幾個事實性問題,一個是現在的U-start的,我如果沒有記錯的話,所謂的社會企業就是把循環經濟當作主要的目標,今年還是這樣嗎?

  • 108年的部分就是跟SDGs結合,以SDGs的議題為主,來create創業團隊。

  • 所以不只是循環經濟的部分,循環經濟是12的部分,剩下的16個也可以。但是這個是整個U-start都是這樣子,或者這個是U-start裡面的社會企業?

  • U-start其中的社會企業類是如此。

  • 原漾是在本來的第五類?

  • 不是,另外一起一個試辦計畫,跟原住民原民會合作。

  • 所以跟業師都不一樣?

  • 會有一些不一樣。

  • 這個很好,很多原住民族相關計畫審核方式也會在尊重原住民族文化的前提下,調整審核方式等等,原民會的青年委員告訴我們說這樣的作法很好,所以硬把它併進來大概不會有什麼好處,這樣很好。

  • 你剛剛提到社會企業,尤其投資的資源確實是比較少,我們也不諱言,融資資源差不多到現在,社會資源當然更高,我們現在就是要擴增其社會脈絡,目的是這樣子,我所謂這個沙龍座談主持人是跟裡面那一軌的談或是所有的再加上原住民?

  • 其實這一塊我們不斷構思當中,可以找一些社會企業的代表,是一種,因為我們大概是兩年,如果歷屆團隊裡面比較突出的對象就可以來找,也就是在過程當中遇到困境,可以怎麼樣解決的部分來引發對談,我們覺得這個也是很好的方式。

  • 另外,政府代表也要有一個代表,然後針對政府資源的部分可以提供給這一些團隊的資源,看有哪一些部分也可以提供一些建議,這個部分可以構思清楚,包含提綱的部分、邀請的代表部分,我們會再更進一步規劃。

  • 因為我在社創協調會還沒有聽過提案,你們跟社創協調會有要提上去嗎?還是跟中企處要進行什麼?因為你說到政府資源回應,一般來說是他們在做,好比像社會創新實驗中心,整隊人搬到我們這邊來,他們也會做接下來社創、新創聯合進駐的輔導等等。

  • 你的這實質問題,很多在工作會議,還有剛剛講的團隊裡面,他們每一天都在回這樣的電話,所以不一定要像以前那樣子拘束力比較高的結構來回答,相反的,是比較日常的情況,也許他們先初步回答到一個程度,書面一、兩次之後,有一些窒礙難行或者是對不上焦的,再拿到沙龍來解決,大家會覺得來沙龍是有impact的,他們來這邊貢獻不只是回去參考而已,而是可以就一個議題,或者是最多兩、三個議題來進行很具體的集思廣益,這樣的效益會比純粹的案例分享好,因為案例分享是民間已經在辦了,像失敗經驗的分享,似乎不需要專門為了U-start來做這一件事,我們可以來看政府擋到年輕人的路——也有年輕人擋到政府的路,這個我們不談——其他的部分我覺得滿好的。

  • 接下來報告公參組的部分,第一個是Let’s talk計畫,上個禮拜有分別跟政委、行政院青諮及署青諮報告。我們今年主要加強的是開放政府與政府課責的部分,期待讓受政策影響的人都有機會影響公共事務,所以今年的計畫在這個地方聚焦比較多。

  • 另外,在議題規劃的部分,我們採由下而上進行網路議題蒐集,由青諮蒐集青年關心議題,可能是網路調查,將會召開兩次議題的討論會議,這之前有跟政委報告過。

  • 再來,今年最主要的是院青諮的參與部分,除和院青諮專案合作以外,我們也希望跟社會創新團體有一些專案的合作,希望議題討論可以更落實、往下深入探討。

  • 上個禮拜政委有提到talk可以有部分是兩輪的討論,我們之前給政委的資料日期,因此有一些會再做調整,我們期待今年政委除來幫我們主持跨部會的議題分工協調會,還有今年成果的交流會,也要請政委繼續協助主持。

  • 另外,今年部會的參與希望提早進來,這個部分也請政委的協助,可以讓我們在協調部會的時候,比較容易進入主題,也就是讓青年的討論可以比較聚焦。

  • 像昨天在院青諮的座談會時,其實委員有提到,他之前提的一個talk計畫主題是Gap Year,雖然事前做了很多議題蒐集,可是卻不如參加本署青年體驗學習推動會,我們署長做了一些分享,他反而是在那會議才抓到議題的政策核心。

  • 就是像我們去年在辦理Let’s talk的時候,有一場是韓定芳委員提到<特殊境遇青少年需要怎樣的陪伴>,那一場邀請法務部、衛福部、地方政府第一線社工、國教署、新聞媒體和特殊境遇的一些青少年創業者都有共同來討論。

  • 那一場其實很清楚的是讓與會者都可以知道各方的意見,第一步就已經抓住利害關係人,大家可以一起參與這個討論,我想說的是,今年除了讓社會創新的這一些團體,還有邀關心這些議題的青年參與以外,我們知道部會可以擔任角色,雖然不是議題的主導者,但是是非常重要的議題的背景資料提供者,所以我們希望在這一個部分,政委可以幫我們多多協助,就是讓部會可以提早參與。

  • 這個我們之前也有討論過,去年辦理方式的主要挑戰是,如果SDG 17的話,去年四個題目,包含地方創生的情況,其實裡面六、七項,意思是接近一半的SDG都被包含進來,其實這樣即使是在聯合國也沒有這樣收斂的,每一年挑其中三個主題來收斂,所以其實從我們的行政能量來看,我們會發現廣度有餘額、深度不足的情況,因為大部分地方政府的青年局大概也不太可能協調到一般的局處來做具體的回應。

  • 所以我們才跟院青諮們討論之後,如果今年聚焦在一項或者是最多兩項的SDG,不要超過兩項SDG的範圍,才有可能青年局協調不動的,專門跟研考會或者是跟副市長、市長來進行協調,那一、兩個已經相當明確的情況下,所以我們才會有前置的會議,把它弄到比較明確。

  • 現在這個版本是比較可行的,而且看得出來實質影響力會比去年要高,所以很謝謝大家的協助。

  • 不知道這邊有沒有要分享或者是詢問的?

  • 這個案子要很感謝公參組,從本辦公室提出提案到現在不過兩個禮拜,草案都提出來了,也已經跟院青諮、署青諮溝通過,這邊後續還有副座提到其他部會提早進來參與的部分,接下來規劃提第三次青諮大會,已經快要召開了,提到第三次大會,讓參與的部會知道有這一件事要參與。

  • 而且院長也會知道。可以嗎?

  • 我們就這樣子辦理。有寫到日期是最好的,因為我就可以先排,所以11月14日、15日……

  • 這個部分會再討論。

  • 還沒有百分之百確定?

  • 對我來講,禮拜六比禮拜天好,當然週間的上班時間是一定可以,非得用到假日的話,禮拜六會比禮拜天好,先讓大家知道。

  • 接著報告第二個計畫-青年社區參與行動計畫。去年這計畫其實已經有第一次的變革,我們已經改成Changemaker,以前是一個提案的計畫,我們希望政府看到年輕人對於某一個地方有一些想法,提了一個案子,然後我們再去做補助。

  • 但這樣常常會造成補助的經費結束了,這個案子就結束了,我們去年做了比較大的變革,也就是從提案的補助,轉移到主要以培育人為主體,因為在社區創業跟一般新創團隊其實有很大創業方式的不同,新創團隊可能是有一個服務或者是產品,市場會比較廣泛一點。但社區創業,年輕人面對是一個小小地區,甚至一開始服務市場是很小很特定的人口,所以創業的方式會採多角化經營,對年輕人比較困難,需要比較多的協助,所以在我們整個計畫有分為幾個部分,除了維持原來的行動團隊的提案以外,我們新增另外一個階段為人才的培育,叫做Dreamer培訓。

  • 原來的行動團隊提案則分兩個,一個是Actor、一個是Changemaker,Actor是比較少的經驗值的團隊,Changemaker則為在地經營較久的團隊,除了給經費補助以外,比較著重的是業師輔導,提供一些訪視及實質協助。

  • 在Dreamer培訓,去年是朝向去看在地經營比較長久的點,也就是讓年輕人現場看看這些社區團隊到底是怎麼進行的,但是這就會有出現一個gap,也就是我看了以後,我還是不知道要怎麼樣進入社區創業,創業要比較強的動力,投入實作還是困難的,因此今年我們又加了一個部分是實作的培訓,即將培訓分為一個是見學、一個是實作,我們讓他們看到如何做了以後,在最有動力的這個時候,政府資源介入,給他機會實際去實作。

  • 實務操作是指,假設有年輕人是想要在地方生活,也許是一個農村,需要知道的是該如何靠土地維生,也許要學習如何堆肥,我們就可以媒合他需要的業師,是非常個人化的培力方式。所以績效不會很多,我們希望一年培力人數大概是20至30人。

  • 如果想從事地區型的文化創業,假設有一個廢棄小學,他想活化在地的一個廢棄小學,需要相關知能,我們也是會媒合相關的業師,也就是希望年輕人可以真的進入社區實作,最後可以產生提案,我們希望整個計畫是從人才培育串到提案實作,是比較完整的計畫。

  • 除了上面的人才培育和提案之外,我們希望這計畫參與的團隊彼此間有更多的串聯,我們設計了一個叫「青據點」的活動,也就是讓參與這個計畫的,或者是所有這計畫相關的青年,都可以在這個聚會互相交流,也許在社區行動時有一些執行上的困難或者是彼此間可激發新的行動,跟意見的凝聚,我們期待透過「青據點」這個活動,可以更有可能墊高社區行動的能量。

  • 另外,這個計畫跟其他部會最大的差異是,我們經費比較小,所以比較有機會讓年輕人在一開始有最小可行方案時,他願意踏進來,並不是一次要爭取100萬或者是80萬面臨較多競爭者那麼困難,最初的提案其實很難跟其他已經在執行團隊的競爭,因此這個計畫最大特色,是屬於創業的剛開始發想階段,就是0到1的最初階段,如果以一個創業光譜來講,是比較靠左邊的光譜,慢慢協助年輕人往右發展的創業計畫。

  • 所以它呈現的會跟其他部會不一樣,我們協助的是比較小而多元和有創意特色的計畫,我們在每年年底的時候,會辦一個成果展,非常希望政委可以出席,這些將來是可能成為社區型的社會企業,很期待政委到場給予鼓勵、加值。

  • 對不起,剛剛聽到兩個不確定的意思,我先確認一下,一個是跟其他的部會相比,這是比較接近前育成?

  • 比較接近0到1剛冒出時。

  • 別的部會是青村洄游,還有別的嗎?

  • 洄游農村,農委會的。

  • 客委會也有。文化部就是青村?

  • 還沒有公告。

  • 已經公告了。

  • 所以原民跟客委是一組,現有的文化部「青村」跟農委會水保的洄游」,其他是大家都可以的。

  • 當然民間也有。所以你說這邊的特色跟這些不同的意思是?

  • 這一個部分沒有培訓,像一些青年一參加就組團來報名農委會等等的,一開始會有Dreamer研習,然後來設點,一年是100個人左右,去年是25個點,今年太多了,我們想要成為24個點,就要自己找這一些點來選修,至少去年是選了四個,我們今年想要選三個,然後年底要提一個idea。

  • 如果過了,也就是第二年的,也就是這一次更符合青春或者是洄游的,又或者是Changemaker就可以申請,也就是有一個程序。

  • 當然我們也很希望Changemaker的這一些人,也就是很希望可以交流的,maker或者是其他部會的,都有一個據點,也就是更多的人在當地分區當中做一些討論,因為對於他們彼此經驗的分享或者是問題解決的策略等等,事實上是幫助很大的,進一步導進跟地方創生的關係。

  • 下個禮拜會有一個跟部會交流。

  • 你們是做前育成,剛剛講到還沒有到創新創業的程度,這個比較是創意的程度,也就是最前面?

  • 創意加行動。

  • 實地有創意,並不是空想有創意,但不是培訓出來就是立刻註冊合作社或者是公司。

  • 我只是要把定位搞清楚,要跟別人論述的時候,也是要看,像有原住民族的組別,他們跟原民會的相對關係,我們這邊要論述清楚。

  • 所以我只是需要參加成果展,沒有跨部會協調的部分。你說跟社企、社創有關,我可以在那邊協調,但這邊你接到後面的轉換率並不是非常高?

  • 這個沒有問題,因為我們前面幾個跟永續發展目還有一些扣合,這個跟純地方,不太需要管永續發展目標。

  • 我接著報告第三個案子,我們有一個叫青年資源讚的網站,我們在今年會增加開發一個聊天機器人的系統,這個網站之前也有邀請PDIS協助,曾諮詢過。

  • 這個網站比較困難的是,因為必須要蒐集各中央、地方的青年政策,把這些資料放到我們的網站上,但是我們沒有辦法像維基百科一樣,資料由各部會共筆,所以我們用的是網路爬蟲,但是這個爬蟲結果,也沒有辦法在這個網站看到資訊全貌,可能對方政策沒有即時更新,而且我們也只能呈現一個政策的目錄,然後還是會導到原來各部會的網站,或者是地方政府相關政策的網站,所以其實年輕人進來用,查了以後,還是會導到原來的網站去看,所以會覺得這個網站的互動性很少,資訊也沒有這麼豐富、即時。

  • 我們今年有委託北科大開發聊天機器人,第一個是為了增加互動性、第二個是話題性,或可以透過這些運用,來蒐集更多年輕人的使用這網站的習性,了解他們是怎麼樣使用這個系統,做之後網站的回饋、更新、更版,預計在今年分兩個階段完成,第一個階段聊天機器人的版本是以封閉式的互動選單為主,而且是只架在網站上。

  • 因為那時有在評估FB,後續可能要配合FB的改版或者是一些功能調整。

  • 沒有,那個是穩定的。

  • 那時評估使用者使用網站後,就不用再回到FB的社群去使用聊天機器人。

  • 你們FB的使用者多於網站。

  • 第二個問題是這個網站並沒有成立FB,就會變成必須要加一個人力來維運FB。

  • 不能用署的FB嗎?也就是2萬6,000人。

  • FB是自己署的業務,網站是全國青年的業務,不太一樣。

  • 一時之間很難想像,不過你說不太一樣,那就不太一樣。

  • 事實上也是一步一步發展過來的,我們純粹從一個青年的角度,去設想政府到底為我們做什麼事,或者是政府有什麼資源,青年可以來運用,當初有這樣的發想,想說是不是從中央開始,把各個中央部會做的事,加以分成七大類,把所有部會當中各項跟青年有關的,進行充分蒐集及整理,也請各部會提供出來,但這一些是靜態資料,都是網站或者是計畫,對於年輕人來說,可了解事實上政府也幫他們做什麼,後來我們又把地方的資訊加進來,增加更多資訊讓年輕人使用。

  • 因為現在資料的蒐集是最困難的,我們是定期每半年蒐集一次,但還是太久了,所以我們用網路爬蟲的方式,但是爬出來,還是靜態的,還是要人工核對一下,因此思考這樣的方式是不是有辦法改進,因此就用聊天機器人,看是不是可以把這個東西做好。

  • 這些當中的困難,第一個是資訊的蒐集,我們是希望儘量少用到部會的人,他們才會很樂意來配合,如果又多了一個要填報的系統,就會比較多障礙。

  • 確實不太容易。

  • 我們是用這樣構想的方式來處理。

  • 我確認一下我的理解,因為青年發展署一天到晚轉別的專業,像Young飛全球行動計畫,到青發署的FB,所以其實並沒有橫向連結的作用,我先確認我的理解。

  • 基本上青發署跟各個青年自由讚最大的差別是,青發署只轉教育部的,這個網站會轉到別的部會?

  • 我們沒有理解錯,這個其實是踩線的問題,如果在青發署的FB按發送訊息就出現一個機器人自動推薦一些連結給他,不幸這些是勞動部或者是其他的,說不定勞動部的小編會有意見,我們講白,是不是這個問題?

  • 還有網友提問可能無法回答。

  • 沒有要回答,因為其實是封閉式的,根本不能打字,本來你也沒有要回答,所以FB也是一樣的,FB也可以做成封閉式的。

  • 如果推廣其他部會的話,我們會很像行政院的角色。

  • 所以這個還是政治問題,並不是技術的問題,技術問題你可以做到,不用幫的部會回答或者是困擾,也不會造成別的部會的困擾。因為網頁看了有什麼問題的話,你會附一個聯絡方式或者是電話,就打給那個部會就好了,甚至承辦人的名字都有,很難想像在FB看到承辦人的電話、網址都有的情況下,還會打給青發署,這個是沒有辦法想像的情況,這個跟網頁是相同的,但是這個是政治判斷的問題而已。

  • 我是滿擔心如果架在網頁上,而且沒有特別做什麼宣傳的話,其實使用率會非常低,就等於讓北科大練功的專案,我們就講很白,所以是說鼓勵青年多加利用,真的很難保留做這一件事,我唯一能夠做的是如果按照國發會頒布「政府數位指引」來做,因為是以開放為優先,可以告訴大家青年自由讚集合的東西都是有開放API,如果青年自己挑一部分再拿過去,我們在著作權上及技術上不會造成其阻礙等等,就可以說這邊是策展,有一些策展過的資料可以接取,不會倒流過這一些網站,你自己的網站可以接取,對話機器人只是示範性的運用,如果要來做別的運用是更好等等,但是這個前提是,要用政府數位服務準則以開放為優先的方式,也就是要說服各個部會說要用開放的授權等等。

  • 我看青年資源讚其實上面有一個政府資料開放宣告,只是按下去、點不進去而已,但是我們知道資料開放宣告的內容一定長什麼樣子,所以如果那邊的授權比較明確,而這個機器人是有開放的API,這樣的話,我們可以想像用青年署的FB,政治上並不是很願意來做這一種對話機器人,願意做的人可以立刻做出來,這樣也很好,也就是你們的資料跟策展活化了,又不需要擔負政治上的風險,好像滿不錯的,我們再跟行政院院本部的朋友們討論一下有沒有人願意要做,但是至少不是做白功,而是做一部分接棒,然後想要做更多的人,也許青諮會有興趣,說不定委員們覺得可放青諮會的網站或者是線上的溝通群組等等,這個就沒有問題,反正是行政院級的,我覺得要善用這個,其他都沒有太大的問題,如果不是以開放為優先的方式來設計,我覺得很難設計。

  • 政委、羅署長、各位同仁大家好:有關青年資源讚的部分,我想做一些補充說明。因為幾個禮拜前,也就是去年12月下旬的時候,副秘書長辦公室曾經轉交下說當週院會要請教育部報告「青年政策」(題目自訂);看起來也就是希望教育部可以做一個跨部會整合的青年政策成果報告,其中可能涉及青年婚育、就業、居住、教育學習等不同部會的業務事項。但後來因故臨時取消。

  • 可是過沒多久,我同一週的星期五又接獲通知,院會要請教育部報告「0至6歲育兒政策成效」,而且下星期一就需要立即先交簡報初稿。

  • 我要講的是,現在院會報告案都是時效比較趕的,如果我們平常沒有事先蒐集好各部會推動青年相關業務的執行成效數據,其實很難在短時間內完成院會簡報,並提出跨部會整合後的青年政策成果。

  • 因此,這次看到教育部青年署有建置「青年資源讚」的網站,也就是目前各部會推動的相關計畫,都已經被歸類為七大主題來呈現。但比較可惜的是,這個網站目前只提供相關計畫的連結,因此,我在想的是,如果這個網站能夠進一步去調查彙整各部會的執行成效,特別是108年才剛結束,如果能事先盤整108年各部會青年政策執行成果,並置於網站上,這樣如果院內長官臨時想瞭解各部會整體青年政策執行成果,至少我們手上並不會是空的。

  • 我知道很多青年關心的事項,像婚育、居住、就(創)業等,其實業務都在其他的部會,而不在我們教育部青年署的業務職掌範圍裡。但是,因為當行政院院會要安排一個部會來報告整體青年政策成果時,通常並不會找其他部會來報,一定是找教育部(青年署)來報告,所以,其實事先蒐集好跨部會的青年政策執行成果數據,真的是有其必要性。

  • 所以我的想法是,如果青年資源讚可以進一步把各項青年政策的執行成效,以摘要重點的方式在這個網站呈現,其實就可以讓青年看到政府幫大家做了很多事,這樣青年對這個網站或政府施政,其實也才會更有感覺。此外,在重點摘要式地呈現青年政策執行成效時,建議要多聚焦青年關注的議題與數據,如果不是民眾關切的事項或數據,例如召開幾場會議研商之類的,這種就不需要逐一條列了。

  • 另外,有關「青年資源讚」這個網站剛點進來的畫面中,其實比較沒辦法一目了然的同時看見七大主題,因為這七大主題的字都太小了。因此,可考量將首頁畫面中的七大主題文字再放大;或者也評估看看是否改以「心智圖」的方式並列呈現,並且提供點選後直接超連結至各該主題的內容。這樣在操作或理解上,應該會更便利一些。

  • 此外,在青年資源讚七大主題的分類與排序上,或許也可以考量再依照青年需求或重視程度的高低進行調整。例如像青年通常比較關心的青年就(創)業、婚育、居住等相關主題,也許可考慮擺比較前面。至於主題分類部分,以「幸福成家」這個主題為例,我覺得這個詞其實比較容易讓人只想到「婚育」,但現在卻是把「居住」的政策內容也一起併進去。我的想法是,也許「青年婚育」與「青年居住」是應該區分為兩個不同主題的,這樣關心青年居住議題的民眾也才更容易看見、並且更有感;因為青年居住的議題,其實幾乎是每位青年都會遭遇到的,不論你是否結婚,都一定需要面對居住問題,特別是現在都高房價,青年一定很關注政府到底有哪些協助措施。所以如果「青年居住」能夠不要併到「幸福成家」這個主題,並且讓它單獨成為一個主題,或許會是比較理想的。又,因為我們青諮會委員的組成,也是都有兼顧多元族群文化的部分,因此,青年資源讚的主題是否可考量再新增「族群文化」之主題,建議青年署也可以考慮看看。

  • 簡單來說,希望青年資源讚能夠考慮提升到以院的角度,來通盤掌握整個青年政策執行成效,以上是我的想法,謝謝。

  • 其實這個在青諮會的青年政策那一區,我們已經有初步的整理,青年政策那區有很多連結是連回資源讚,有做盤整。確實如您所說有兩個沒有做的,這邊連到的是細到補助方案要點,因此管考大概不會像GPMnet的管法,那個是中長程非常上面的東西,我們可以去連GPMnet,這樣就會有你看一個小的方案,但是看到一個很大的所有社會住宅政策執行計畫的狀況,這種小的計畫管考,以我的理解,各部會是自行管考,並沒有回到國發會、也沒有回到青發署這邊,這是有資料未銜接的問題。

  • 第二個,您剛剛所說的分類上,因為我們在青年政策上是以當時青諮會經過盤點之後來分,但是隨著時間過去,有沒有需要滾動式的檢討,我覺得這個是滿有意思的一個,因為我們自己的政策方向不斷在滾動檢討,所以青諮會的政策導覽,可以適度放回青年資源讚的頁面,甚至這兩個考慮怎麼樣介接的情況。

  • 政委有講到幾個關鍵字,也就是北科大、青諮會、開放資料,這三個關鍵字的交集就是青諮會網站,剛好正煌專委也在這邊,之前我們一起弄協作整個青年政策的盤點,那是比較上位政策的。

  • 青年資源讚當初公參組說要做的時候,那時Mark有幫忙做爬梳,這個是前階段的,我覺得資源讚跟之前的政策盤點這兩個東西可以結合,都用開放資料的形式。

  • 這是同一個。

  • 之前青諮會網站找北科大做,有一點是練兵性質的,所以目前我們正在做網站清整的工作,目前秉倫有進來幫忙,PDIS目前已經在青諮會的網站做整骨的動作。

  • 因為青諮會網站是開放資料,又是一個比較上位的青年政策,如果以一個平台的定位,像剛剛副座所講的,這個並沒有政策上的問題。我們前一陣子才在討論是不是要進行青諮會網站第二階段的加強版,其實青諮網站後續有很多的發想,如果資源讚的團隊已經確定的話,是不是整合成為一個,也就是變成整體政府青年政策及措施的平台,剛剛講目前現有那是上位的,我們再把下面的措施補上,其實會有一個比較完整的圖像,除了政策面的,還有其他一些資訊在裡面,如果有的話,其實我們就可以一起協作。

  • 你剛剛提到兩個事情,也就是這兩個網站彼此介接,從資源讚可以看到目前青年政策的系統圖,或者是從青年政策這邊也可以跟青年資源讚未來的對話機器人互相介接,這個是很容易的,這個是技術上的。另外一個是概念上的,因為現在這兩個網站都放在YDA底下,所以從外面看起來,剛剛講的那個政治狀態其實還是存在的,並沒有不存在,因為YDA一看是青發署,我看這個用詞是非常小心,也就是推介或者是什麼之類的,也就是介紹其他部會的資源,絕對不敢說是我們提供的資源等等。

  • 我們是要青諮會重新包裝的話,我覺得這個網域可能都要改,這個就跟向山致敬都一樣,我們如果一直放在營建署的網域底下,就有負最終至少接電話的問題,另外一個是變了網域給他,就是「hike.taiwan」,他的內容其實跟我們本來營建署第二期要他們做的其實是一樣的,只是因為現在網域變成是「.taiwan」,所以好像最終接電話的責任就不會在營建署上,雖然還是在,但其實他們就可以有比較高的視野來規劃這一件事。

  • 所以我會覺得如果我們真的要把青年政策做成一個類似像「si.taiwan」或者是「ci.taiwan」或者是「hike.taiwan」等等狀態的話,也許也不一定是叫「行政院青年諮詢委員會」,因為那個是院的編組,好比是「青年資源」,也就是「青年相關資源」的網站。

  • 所以也許這是可以規劃的方向,但這必須要大家都同意,而不是我們坐在這邊的人同意,青諮會網站跟資源讚互換,其實我同意,而且立刻可以做,但要提到所有的各部會,特別是管考也要回到這邊來的時候,所有相關的,大概都要先看過一輪,其實會加重管考負擔,內部管考沒有特定的事,一旦管考要回來這裡的時候,就會開始有格式了。

  • 要先界定這個是資訊的提供或者是計畫的管考。如果只是資訊提供的話,基本上這個是平台跟介面的問題,其實我很贊成這個東西要拉出來YDA的網站,因為光現在青諮會的網站在維護時,考量資安的問題,每一次要維護的時候,就要約開放的時間,再從外端連進去,從維護上也很困擾。

  • 好比像「ya.taiwan.gov.tw」?

  • 大家不會僅因為網域而不認為這個資訊不是教育部青年署或政府提供的,如果可以在技術面解決我們現在碰到的問題,讓整個整合的速度變快,這是有可能做到的事。

  • 「ya」是一個現在三級的網站,youth resource是「y」開頭,advisory是「a」開頭,所以兩個併起來是ya,這樣比較好聽,ay比較難聽(笑)。

  • 我覺得這個可以,因為taiwan.gov.tw是臺灣外交部國傳司的,我們有許多合作經驗,外交部也在我們辦公室有人,通常48小時之內就可以拿到,所以這並不是問題,只是這樣子的重新更名之後,如果技術上要怎麼介接,可能工作會議上要有一次討論,我想對話機器人,如果定位在你之前用爬蟲,還有現在有一點像導覽的一種概念,不要脫離我們之前在青諮會做的青年政策的地圖,這兩個應該要互相銜接,如果這一步確定,而且內容是開放授權,資料格式是開放的格式,只要這邊都確定,你們就可以繼續走,不需要等我們,但是如果你們這邊是封閉的,我們這邊就要重新打造一次,這樣很麻煩。

  • 政委、署長及各位先進、前輩,大家好,主要全球青年趨勢論壇,這個活動署裡面是把世界帶進臺灣,把臺灣介紹給時間很重要的活動。我們在去年11月9日、10日的時候,我們已經有辦理完這個論壇,非常感謝政委這邊來參與、指導。

  • 這個活動從2013年到去年,整個辦理的狀況不管是人數或者是什麼都成長了好幾倍,我們今年會再更精進。而且去年承蒙政委跟政委辦公室的協助,去年參與的部會相當多,至少有六個部會署來參與論壇的籌備,也有九個駐處來參與我們的活動。

  • 今年相關的規劃,我們目前正在進行當中,預計今年規劃的部分至少會也30國、350人的規模,在國家的部分,除了之前邀請的國家之外,我們今年也會加強,范次長也有指示我們在邦交國的部分也會積極邀請,這個部分會跟外交部後續作一些密切地聯繫。

  • 這個活動除了論壇之外,還有參訪、交流的一些相關活動,還有Farwell Show的活動。今年規劃的部分,主軸議題跟活動規劃的部分,因為議題的部分,像去年是地方創生及智慧生活的部分,還有跟其他的部會有比較多的相涉,所以在一些相關的資料上,需要一些部會來提供,如果今年在主題的議題定調之後,如果有需要各部會來提供,也麻煩政委來協助我們做一些相關的協調。

  • 另外,也特別邀請政委來參加相關的活動,像開閉幕式及Farwell Show,像去年政委主持的專題座談會,其實滿意度相當高,有達到85%以上,我們希望未來可以擴大這個論壇的能量,結合更多部會的資源、力量一起進來,希望今年可以辦得更好。

  • 在議題的部分,也想說跟政委就教一下,其實從2015年9月開始,SDGs開始,其實論壇的主軸一直都是扣緊SDGs,其實105年、106年都是以氣候變遷為主題,107年是有回到自己署的業務,像全國都是我的辦公室,全球壯遊這三個主軸,這個是107年的部分,108年的部分,我們扣緊自己可能教育部比較主軸的業務,所以是教育創新、地方創新跟智慧生活的部分,也扣緊SDGs 11跟9的部分,我們每一年都會舉辦這樣的論壇,在議題的部分,以SDGs的17個目標來看的話,其實從3至5的順序,我們來做這樣的規劃,在良好健康、社會福利、優質教育及性別平等的議題來作為今年討論的主軸,之後可以依序像6至8、7至11的方式來規劃,不知道是否妥適,之後也會跟院青諮、署青諮來請教相關的問題。

  • 定調之後我們也會作Youth Pilot,也就是院青諮、署青諮及過去接待大使經驗的青年來接待我們論壇的規劃執行小組,所以我們今年也會嘗試用這個方式來進行,很多事情都會就教一些相關的意見,像希慈去年也幫忙滿大的,我們過去都只有四大州,沒有五大州,去年她有特別介紹肯亞的部分,也就是去年有破了國家參與的紀錄,因此我們是說青年的幫忙真的對我們受益非常大,以上簡單報告,謝謝。

  • 謝謝。你們最晚什麼時候要決定第幾項SDG當主題?

  • 這邊會牽涉到Let’s talk那邊的時程,因為我們Let’s talk本來就要動員一堆部會,像地方政府,尤其這一次只挑一、兩個,所以動員的能量會很高,如果你這邊又另外挑兩、三個,我們的行政能量就爆炸了。

  • 我們的想法是,儘量當我們要動員地方政府或者是其他部會,尤其都是從青發署出來的時候,如果繞著同樣的主題,他們比較不會有一種被重複管考的感覺,尤其青發署並不是管考單位,所以這樣的話,我覺得也會比較平心靜氣願意陪伴一直到年底。

  • 如果三個計畫跟他們要三個不同的地方,尤其是我想像地方的青年局會很困擾,所以我會覺得這兩個看能不能儘量扣合,也就是我們這邊Let’s talk挑兩個題目的話,也就是這邊挑兩個,最多再附加一個,也就是不要偏離太多,就是盡可能大於一半重合我們的協調能量,就可以說來做青年趨勢論壇等等來做這樣比較好協調,這個是一件事。

  • 第二個是,剛剛說提到要增加擴散的能力,我很高興在場的朋友很喜歡我們上次的主持,不過這個是我參與過所有國際活動當中線上參與者最少的,當然也可能整合行銷第一次接直播案,到現在也累積339人,所以其實真的比較少,我們一般跟外交部合作,不是這樣子,所以我還會覺得如果你們已經確定幾月幾日會有什麼樣的這一些節目或者是活動的話,也許早一點,我們在國際上不一定是用FB,FB可以觸及友人的並沒有這麼高,一般臺灣這邊,尤其中央部會有經營Twitter的是教育部、觀光局、外交部、文化部,你們應該沒有Twitter吧?也要看現有的這幾個帳號出去,也要看SDG幾,想必跟外交部都有關係,至少外交部可能要先談。

  • 我們自己的Twitter可以用,多少有一些人在看,也許這一次的整合行銷那邊要早一點來談社群媒體的策略,甚至這個直播,我的想法是在Twitter直播這樣比較好的,比起要先導流到FB,然後有一個連結,再點到Yotuber去,這個也許要早一點,我們也是工作會議再來商量。

  • 當然你們找的那個整合行銷在實體是很強的,這個並沒有否定的意思,只是網路行銷是他們的專業。

  • 這個活動我們去年比較可惜的,三大主題其實都是臺灣的強項,又有25個國家的青年團隊過來,這個是讓臺灣表現好的地方,可以讓全世界青年朋友看了之後帶回去的平台,我們辦公室提案的時間比較晚,所以很多東西來不及做的,去年的主題其實可以結合科技部、經濟部、外交部、國發會,其實我們都可以幫忙找到資源,一個活動要做好,其實各單位都有資源可以整合進來,但是時間上可能來不及,所以沒有做到。

  • 裡面有一個部分是國際新聞傳播,那時有顧及到,所以有臨時找了國傳司來幫忙,也透過政委的twitter,其實都很臨時,像我們有通知國外媒體來,那個時候其實大家對於這個活動的認知也都還不太夠,沒有足夠的時間來宣傳跟累積,這個是我覺得比較可惜的。

  • 今年Let’s talk的題目,署長有裁示,希望是由下而上,由青年產生,是我們年輕人自己關注的議題,如果也用在這個活動,我覺得在政治上、論述上是足夠的。

  • 我們的建議是,這一個活動是很不容易的機會,把這麼多國外的團隊請到臺灣,如果可以讓他們將在台灣已經看到的,藉由他們的自媒體跟他們駐在我們國內的媒體,把這個訊息帶出去,我覺得效果不純然在國內。所以我覺得這是青年署很特殊的活動,因此我們當時一直想說是不是可以做得更大、更好,以政委的高度整合其他的部會,也能幫忙部會來做業務的推展跟宣傳,這個是很好的平台給青發署在辦的時候,看能不能做一些調整的方向。

  • 簡單來講,就是跟旁邊的這幾位盡早開始結合,尤其是主題的部分、行銷宣傳的部分,建議跟實體的,不要完全脫鉤,但是要不同專業的人來做,甚至要導入很多我們叫做「互動設計」的元素,這個又跟政策公共服務的服務設計不一樣,互動設計是說讓網路上的人覺得可以做一點事情,這樣參與過之後才可以來看直播,不然看直播最後一秒鐘可以提問題,這個沒有什麼意義,所以我想這個部分可能也是工作會議要稍微想一下。

  • 後面這兩個,我們回去再來規劃、討論,然後再另外找時間報告。

  • 另外,趨勢論壇的部分,我想今年度可以從一開始規劃到最後,未來也可以做更多的推動,到時再拜託政委指導及協助。

  • 謝謝署長。

  • 最後我想利用這個機會表達一下對青年署的感謝,因為我們常常提了很多發想,還好署裡面有很多changer,我們提出來很多的ideas,對署裡面來講有時是一種挑戰,但是我很感謝署裡面的同仁,都盡全力來幫忙。當然我們在接案的時候,大概都有兩個原則,政委當然不要只當吉祥物,我們希望可以把這一件事,在政委參加之後可以做大、做好,有國家層級的高度,也希望同仁平常很多的辛苦跟努力,可以讓大家知道。

  • 另外我們在參與規劃的時候,還希望是延續性的思考,因此Let’s talk去年除了創新作法外,今年有一個影片署長還沒有看到,我們辦公室免費幫青年署做了一個影片,希望讓Let’s talk 2.0今年進行宣傳時,能對青年人更有吸引力,讓更多人來參與跟加入審議式民主討論的行列。

  • 我們在過程中,或許很多我們提出來的ideas有挑戰,對同仁來講需要有時間消化跟溝通,我們希望盡早通知、著手規劃,像去年底的時候,很多計畫是年度型的,成果都是在12月或者是11月,因為9月其實都是國際間很多大活動的展開,政委有很多國外的行程,署早一點讓我們知道,然後將需要我們參與的活動錯開,會對整體效果比較好。另外有一些活動比較細瑣的,像希望政委協助開場簡報,不要說要我們辦公室做,然後在前一天下班才把其他三個部會提供的資料,臨時送到我們辦公室要我們自己做,這些都希望在未來彼此合作的活動,可以增加溝通,讓活動更好。

  • 其實最後做得還不錯。

  • 這個如果是我們辦公室做的,要及早的讓我們作業,因為是行政院的層級跟高度,內容是整個政策藍圖的,讓政委把這個展現出來,因此希望青年署同仁幫忙,不然會措手不及。

  • 大家都知道我是政委自帶小編、自帶廠商,所以資訊或者是編輯問題我是可以解決。

  • 不過,如果真的是跟小編或者是整合行銷、廠商溝通,因為是開口合約,你們大部分的合作案是隨時有想到什麼就丟過去。但是我的身分又是政委,會覺得不到95%就不要讓我知道比較好。所以這裡會產生一個矛盾:如果完成度95%才讓我知道,離活動只有3天了,這個時候給政委看是沒有錯,但是給廠商或者是小編的作業時間是不夠的。

  • 所以我的意思是,其實把我當作廠商跟小編會比較好,因為實務上我從來不會下什麼亂七八糟的裁示,像今天的完成度是40%,我也不會找大家的麻煩,所以在盡可能完成度40%的時候就來找我,我們這邊的同仁就比較不會爆肝,貢丸的意思是這樣。

  • 如果是對部長,我理解你們通常不會完成度40%的東西給他,讓他花額外的力氣給你想。但對我來說,不管是宣傳上跟技術上都是夥伴關係,並不是我要下一個命令給你們,而且我不會下我自己做不到的命令給你。

  • 越早溝通的話,我們夥伴關係就會比較堅實。今天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