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想請教您的是整個模式,我們現在主要是盡可能幫助各個弱勢跟非營利組織來媒合企業,幫弱勢去尋找企業的資源,企業怎麼去幫弱勢呢?我們會去幫他做公益行銷,我們會利用企業的資源去幫他做公益行銷。
-
這裡的「資源」指的是CSR資源、BD資源還是採購供應鏈資源?
-
看他是什麼類型的企業跟公司。
-
都有的意思?
-
對。看這個企業擁有什麼產品或者是擁有什麼資源,我們幫他規劃創新的行銷方式。是以公益主軸為主題的,這裡的行銷是以公益為主軸的,這裡的行銷是徹底幫助到我們媒合的弱勢單位。
-
像可口可樂的資源是可以叫消費者去買一瓶可口可樂,把可口可樂瓶蓋上的條碼回傳回去的話,可口可樂會捐30元給北極熊,我們會量身訂製規劃一套有創意的公益行銷,可以幫助到北極熊,也可以幫助到企業,因為目前我們看臺灣的公益行銷平台只是單純在做媒合而已,弱勢就上他的提案到一個平台上去。
-
比較沒有設計的成分。
-
我們覺得這樣子是不會變成長久性的循環,因為企業沒有利益,企業最重要的是利益才去做,沒有人給他支持是不會做好事的。
-
所以我們一定要給雙方利益,達到雙贏,透過公益的一些元素跟主題幫他達到比原本行銷更有效的公益行銷,這樣子可以達到雙贏為主。
-
這樣我有聽懂。你們現在幫忙的是一些公益園遊會、公益尾牙、耶誕晚宴,也就是活動性質,你們有長期合作的一些公益團體嗎?
-
目前還沒有,我們剛成立一個多月而已。
-
所以還是在比較個案的狀況?
-
對。因為初期我們剛處理,很多談中小企業,像餐廳,我們做公益行銷的活動,可能先從募款開始,就是在一家小店,體驗盲人的感覺,就是這樣比較有創意,再上傳到臉書,讓大家看到在餐廳做這樣的事情體驗盲人的感覺,然後再決定要捐多少錢,盲人可能不太方便的,透過公益可以有幫助。就是只能蒙眼吃飯,類似這樣,就是看這個公司適合什麼,我們幫他想一套策略,幫助他們有形象、業績,然後又可以幫忙他進入社會。
-
你可以一面吃。你在網頁上有7-11跟麥當勞,你們是如何合作?
-
我們以前單純幫他做公益活動而已。
-
像什麼?
-
表演類的,只是沾邊而已。
-
等於活動策展幫忙策劃?
-
對。真正媒合的話,那一些企業還沒有開始。現在才準備好,之前都在研究,準備努力,最近模式大概都已經瞭解,我們才準備開始做這樣的東西。
-
所以不知道放這一些是好還是壞,沒有到我們真正幫他們有做什麼媒合動作,只是幫他們做公益活動這樣而已。
-
幫忙把公益活動的內容寫出來的話,那就沒有問題了,掛這個當然會有兩個,一個是畢竟很大的graint,畢竟是認識的廠商,另外一個是真的有進入供應鏈,像CSR或者是產品,這個地位當然不一樣,好比像你的產品在全家上架,這個意思是不一樣的,我們只是儘量避免實際沒有第二類而誤會成第二類,因此我覺得如果有公益路跑、園遊會活動,你可以掛,掛的時候把活動的名字寫出來,大家比較不會誤會。
-
你認為公益行銷算是CSR?
-
我剛剛說三種,CSR是一種,BD是一種,透過這個活動做類似商務拓展,讓他瞭解到潛在的公益商或者是客戶,這個是BD。當然還有一種是供應鏈,也就是就是他知道本來就要買這個,但是你說服他說跟這一些人買有公益,但是跟別人買沒有,你用綠電對生態好,一般的電沒有,所以媒合你去買綠電,這既不是BD、也不是CSR,這個是供應鏈的一個活動。
-
所以我們算是第三種關係?
-
要看你們,因為你們剛剛講的都有。
-
因為CSR比較沒有注重在企業的回饋跟利益的回饋,主要是形象責任而已。
-
形象也是無形利益,現在比較流行的是CSR要算影響力,在CSR投了多少錢,可以換算成品牌好感度,不然可以換算成整個社會、上下游廠商省了多少事後處理的成本,好比像做循環經濟的,很喜歡這樣,你的廢棄物經過CSR,看起來是CSR的處理,但是最後像沼氣發電的東西,最後可以幫你省成本。
-
一開始是CSR,像捐弱勢的族群,在屋頂上放太陽能板,可以一直都有售電的收入,但是這一套技術成熟之後,你自己的企業也可以運用這個太陽能。
-
這個就變成行銷模式。
-
對,這個是放長線釣大魚,這一種我們長期的影響力評估也是一套,可以從CSR出來,慢慢到BD,然後慢慢BD變成商業的部分,也就是供應鏈。也有反過來的,你專門主打一種產品,你把我們放進這個供應鏈裡面,對你的企業有好處,但是像環保就是從這邊,就是我製造的製程,專門賣吸管,可是這個吸管是生物可分解,或者是不造成環境影響,消費者自然會認明你的產品,因為沒有海洋塑膠的問題,這個就有CSR的效益,但是一開始是要打進供應鏈。
-
瞭解。您對我們有什麼建議或者是看法?像我們的公司跟模式?
-
我覺得很棒啊!有一些固定跟合作的case,像智障家長協會或者是這一些,真的透過你們本來要一個個去談,都只能用捐款,但是因為這樣的關係,媒合之後發現跟他合作,他可以發展出一些服務或者是產品出來,這樣子等於是他的中間組織,你這樣子扶植出來的NPO,未來就可以往社會企業發展,自己也會變成社會企業,這樣子我覺得是非常有價值的。
-
社會企業在未來是一個趨勢嗎?
-
當然啊!我們現在公司法剛修改,本來公司只能賺錢,現在公司是除了賺錢之外也可以自己決定,也要解決污染問題、也要解決社會問題,你要解決別的問題,你這個只要明示在永續發展目標,也就是明示十七個解決哪一個問題,像有很多影響力投資的資本,像勞退基金是很好的例子。
-
因為勞退基金很好的特性是希望這一家公司20年以後還在,不然勞工退休這一家公司倒了,那有什麼意義?這個是叫做耐心資本,會去看除了賺快錢、短期的錢之外,是不是有很多放長線的,透過創造社會跟環境價值,讓你這個公司在20年之後是尊敬的一個品牌,就是投資一個不會倒的公司,簡單來講就是這樣。
-
像這個公司的存在就是以解決環境社會問題為目的,這個ranking就會比較高,或者是我做社會或者是環境的,跟賺錢一樣重要,這個是共益公司(共同受益的公司),像B型企業,這個臺灣也很多。
-
最後,至少要盡企業社會責任,也就是賺錢不要對社會造成傷害,不要賺黑心錢。
-
這三級往社會企業都是一個方向,大家多多少少都從這個方向,至少臺灣社會不接受我就是賺錢,但是我破壞環境、破壞社會,大家好棒棒,在傳統上2008年以前美國的那一種思維,這個在臺灣大概已經沒有了。
-
目前有這一種心態的,大都還是大企業?
-
你說小企業做社企嗎?
-
-
新創有很多是專門一開始要做循環經濟,或者是要解決社會問題,因為新創要在產業裡面做一個不可取代的位置,所以要新創出來說就是請漁夫把海洋垃圾的塑膠收進來,我用我的新技術變成油,把這個機油交易回來給你,漁夫就不用丟掉海洋垃圾,出去就可以有一些補貼,海洋垃圾問題就解決了,這個當然是社會企業,這個毫無疑問,百分之百是社會企業。
-
為何新創要做這個?因為是跟現有市場上所有的東西都區隔開來,就不是好像只是做研發,而是做這個,然後所有的漁會都免費幫我宣傳,所以在出新創公司,需要大家幫忙宣傳,有一點像行銷智庫的階段,會特別喜歡去說是社會企業,但是一般到中型企業的時候,就要創始人真的非常要有理念,才可以繼續做工作。
-
現階段說服中小企業往那個地方發展的話,怎麼樣做會比較好?
-
通常說服他做一支產品線或者是服務線,他是做這一件事,本來都是商業使用,但是有一支就專門有社會價值或者是環境價值,這個是最容易的。
-
不會影響他的事業太多。
-
像蘋果這一個手錶有各種錶帶,這個大部分都是商業行為,但是他有好比像彩虹錶帶,他專門倡議LGBTQ,他的收益怎麼樣,或者同樣是iPhone,他有一個產品線是紅色的iPhone,來關懷愛滋病的病友,對蘋果來講,這可能是利益的1%,但是這1%的形象很好,所以就吸引這一些人進來,協會就因此有所收益。
-
你說蘋果是不是百分之百跟社會企業?當然不是,但是要做一個區隔。
-
先給他試一個小的東西,讓他有感覺到貢獻的威力?
-
沒有錯。
-
你有無聽過類似的公司?
-
沒錯,我們門口有一家街車,有一家公司叫做「點點善」,他們就是非常有系統地去看每一個公益團體,好比像盲人,就是視力受損到看不到,幫他們做藝術治療,也就是畫畫,幾乎都看不到,但是這樣子反而可以畫出一個想像中的世界,然後用可能嗅覺、味覺,然後讓他們畫出來,畫出來之後,他們跑去貴婦百貨拍賣,就是把一種創意行銷跟大家本來覺得很可憐,但是盲人的畫作,這個是非常稀少,因此就轉換過來,就是讓喜憨兒,也就是有唐氏症的朋友做藝術治療,但是發現畫出來的東西非常漂亮,而且藝術治療都畫不出來,因為腦袋是很一種很特殊幾何的方式,給他看足球場,畫出來是這樣子,又跟設計師合作,直接真的做成足球場,大家就非常有印象,像在世大運都用這個品牌去做行銷賣,而且賣得很好,或者跟輪椅的街賣者變成提供充電服務的街車在西門町開。
-
點點善做的跟你們很像,他們去找傳統上以為是弱勢或者是公益的,然後找供應鏈,翻轉成強勢的,或者至少是大家沒有聽過、很創新的,然後辦很大的活動,讓大家重新認識這一些朋友,這個叫做「翻轉」。
-
所以創意就是點點善去幫他們規劃?
-
就是賣創意,不賣別的。其實那個車子也有別人做,這個public art當然也有幫助做。
-
是有連結到企業的嗎?
-
當然。像剛剛的翻轉街賣車,也就是台新一號車,會去看跟企業的關係。
-
是把跟弱勢這一方面先做好,再跟企業?
-
對,沒錯。
-
那跟我們現在的做法有一點顛倒。
-
對,反過來。你們是先有企業關係,然後幫他找相關的公益。
-
你覺得哪一樣比較適合?
-
都可以,就看你先認識誰。
-
因為我們之前一直在猶豫我們在做公益行銷,因為我們營利是跟公司這邊,我們就會猶豫如果先以公司設想,是不是沒有幫到弱勢?因為很多人都會說假公益,我們會怕會不會可能沒有幫到,那個意義就沒有了。
-
後來想說如果以企業來發想,然後找到真的適合的弱勢,像腳踏車公司,剛好對到殘障類的,反正那個是適合的,我們就找適合這一家公司來發想,不知道有沒有問題。
-
沒有什麼問題,就是要給出交代,除了你有一個理念,理念你講很清楚,你有經營模式,經營模式現在在發展,更重要的是過一年之後,你回過頭來,你可能要出一個公益報告書,告訴大家說因為你的行動,所以幫助了多少人,這一些人具體生活有什麼改善之類的,這個反而可以在比以前都重要,因為這個是累積大家對你們平台的信任。
-
讓大家知道我們真的有在改善。
-
對,就是含金量會越來越高,如果不做這個的話,說真的打電話就好了,為何要經過你們?
-
-
應該是說經過你們,然後你們對整個社會給出交代,而且公開的說你本來1元捐給弱勢,只有1元的效益,但是1元經過我們的行銷之後,產生了5元的效益,只要能夠舉得出這一些數字來,是生意來找你們,你們就不用找生意。
-
後期我們想到如果是這一種方式的話,其他比較厲害的行銷公司,就馬上可以copy過來?
-
這個很好,因為市場是越做越大,不像拿政府補助,公益彩券就這麼多錢,你行銷只要一碰到更多人,你的錢馬上變多了,我的意思是,這個市場是越做越大的,很像不是分配的市場,人一來就搶走的,這個並沒有的,你搶的是人的注意力,大家注意到世界上還有這一些需要幫助的人,這個是用不完的。
-
就算其他的行銷公司跟我們做一模一樣的事情,我們也不用擔心。
-
-
這樣更好,因為更多人被幫助了,而且也做不完。
-
就好比宗教勸人為善,你自己創立一個什麼派,那就是更多人勸人為善。
-
像公益專案是後來才放出來的,因為我們想要先以弱勢跟非營利組織為主,他們有什麼需求,歡迎提案上來,我們的網站上有各個非營利組織的資訊,我們這樣子可以從非營利組織去發想、為他們去找企業,就是有點偏向點點善的方向,就是他們開始,一個個幫。
-
好比找到這一群人最適合做什麼,然後再幫他找企業那邊的資源。
-
對。所以這兩個方向,我們想了很久,到底要哪樣子會比較好。
-
可是我覺得你的credit都是逐漸累積的,所以你的一個媒合成功了,你對兩邊的credit都有累積,所以我倒不覺得現在只接那一種,反而是在媒合的過程中,不要一邊有剝削另外一邊的想法,NPO也可以反過來剝削企業,如果讓一邊吃虧了,以後就比較接不到那邊的案子。
-
我剛剛跟你們說,你們在網頁上應該是把活動的案例寫比較多一點,而不是品牌,因為大家真的都看過,但是你幫7-11那一次的活動是什麼,這個才是你們的核心價值,不然誰都可以掛7-11。
-
所以都可以,但是都要兼顧到。
-
你的主角是案例,要給出一個交代是為何7-11跟公益團體都有獲利,有些可以量化,太好了就量化,有些不能量化就請他講一句話,也就是推薦,不管量化或者是質化,就是要營造一個形象,只要找你們,比起他們自己去捐錢,雙方獲益變多。
-
-
直接做得比你們好,也沒有存在的價值,所以要說經過這個專案,兩邊都比你捐錢要來得有好處。
-
公益專案是有好處的嗎?就是在我們的網站放那個東西?
-
他們要做一點事情,你還是要你的讀者看到這個之後,有一點事情可以做,即使只是捐錢也是一個方式,可是我沒有看到募款帳號,不是出錢就是出力,我覺得掛上去,你還是要你的讀者,要能夠處理,不然就變成是維基百科。
-
我原本想說弱勢那邊是想企劃,然後再把這個企劃放上去,大家買一瓶可樂就會幫到他們。
-
對。要是沒有的話,我覺得意義就沒有真的非常大,你放到也不會有壞處,我建議不是花很多時間在上面。
-
不是出錢、不然就是出力。
-
真的是。
-
有一點是募資?
-
對,群募的味道。
-
如果要做的話,那樣就比較有意義。
-
你也不用自己架,你也可以輔導他們去上度度客、flyingV跟嘖嘖。
-
如果以企業那邊的話,一次性的公益行銷跟持續性的公益行銷,持續性的會比較好,對不對?
-
一次性的成果好,才可以談持續性。
-
所以我們可以以持續性的開始?
-
當然,你可以有一次性的,然後把那個package訂得比較高檔,然後說持續性有discount,這當然是一個策略,因為你如果一次性就已經很便宜了,持續性就沒有discount的空間了,那真的要物有所值,package一次性收比較多錢,但是要創造出這麼多的價值,人家才會願意繼續。
-
我們可以跟你講一下現在開發的方式?
-
可以啊!
-
目前大多數先以餐廳為主,因為規模比較小,比較適合我們,我們的方式是,因為我們新創公司,他們也不知道我們的效果到底怎麼樣,所以我們跟他講說我們幫你做到一定的業績或者是成績之後才會收取費用,如果沒有達到的話,就不收取。
-
這個是幫你安排公益活動,你的餐廳因為這個活動而增加了100個客人,像有100個報名,這100個人因為活動而上傳打卡,我們才會收取,這個方法你覺得ok嗎?
-
Pay for Success當然ok,只是Pay for Success有一個問題是,你一開始KPI是你訂還是他訂?
-
我們會雙方溝通,就可能他提出200個,我們覺得好像太多,不然150,好不好?
-
好啊!我覺得這個溝通過程才是真的,讓他們認識你的,不管最後有沒有達到,只要讓對方覺得雖然你沒有他開餐廳,但是你很懂行銷,所以雙方都有貢獻,然後一起拿到那個KPI,不要給人一種很像你什麼都懂,因為事實上不可能什麼都懂,但是也不要好像就配合他,因為以後就沒有議價權了,所以雙方都是夥伴,加在一起可以訂出很合理的數字,而且雙方都瞭解到這個怎麼算出來的,這個過程比你有沒有達到都還要重要,就算最後沒有達到,人家也會覺得新創公司很誠實,下一次還是會找你們。
-
因為我們一開始也是在試非常低價,然後試試看那一些企業,不管是大的或者是中的,我們都試過,很像跟很多人的行銷部講他們沒有公益行銷,所以更不要說更進階見面,這一些幾乎都沒有。
-
我後來想說是不是以小的開始,小的也沒聽過,也不知道我們要幹麻,他們也沒有辦法做到一些比較大的公益行銷,所以我們想說以這樣的方式,靠我們自己幫他努力發想,有達到目標再來,想說這樣是比較適合的。
-
我同意,你等於先設身處地幫他,等於你自願當他的行銷部,非官方行銷部,也就是野生行銷部,重點是他的行銷部,他很可能只是沒有過這個經驗,你一次覺得成功了,從他的角度來看,他自己也一分為二,可以操作,所以不要讓決策者覺得好像取代他的行銷部,而是培力,你讓他的行銷部瞭解到這個國際上重要的趨勢,你如果切合這個重要的趨勢,這樣就可以碰到很多人。
-
當然在臺灣,循環經濟是最近才開始紅,因為5+2,在臺灣也有很多,大家已經well established,就是好比像素食,對不對?各種永續發展的部分,都有客群,我的意思是這樣,幫他找到最合適的客群,去倡導核心理念,像永續發展是無所不包的理念,從企業主的角度來看,就是教他的行銷部,並不是取代他的行銷部,這樣就可以了。
-
後期是不是變成自己可以來操作了?
-
當然,可是這個對你們是好事,因為你們初創的時候,你卡在operation裡面,因為你們人沒有那麼多,你們不是500人,也不是KPMG,又不是PWC,所以做的事情是讓你們認識兩邊的人越來越多,所以這個媒合就會產生價值,因為你知道誰最有價值,但是並不是卡進其中一個幫他做operation,因為你的時間是有機會成本的,你幫他做operation就喪失認識新的人的機會,就只能認識他的產業鏈上下游的人,我覺得最好的情況是幫他設計一個package,他可以執行到一個程度,之後因為一定會調整,調整的時候,你是pay by hour。
-
就是顧問的概念?
-
就是管顧,都是這樣子。以後要調的時候,回來可以問你,因為說不定有更好感覺。
-
律師就是這樣子。
-
一開始不妨all in,全力投入有一個好的pilot,幫他腦袋改變一下,我想可能就退到管顧身分的階段,這個時候就可以recurring,像企業法務顧問。
-
這一種模式到了後面,行銷公司做了公益行銷,我們跟他們的區別是怎麼區隔?
-
你可以說是臺灣第一個做公益行銷,度小月本店,是真的,並不是開玩笑,因為你現在是一個新的banner,你們自己打出這個旗號來,別人拿香跟敗,那個是促進你們的曝光度,我覺得不用怕被抄,而是實際上怕被挑戰,你沒有做到公益,或者是沒有做到行銷,這個時候才會有倒掉的問題。
-
當然,如果你同時有做到公益跟行銷,不管是公益圈或者是行銷圈有人加入,就是把餅做大而已,因為有deliver。
-
而且這兩個好像也做不完,不管再多人來,還是永遠有人要做公益、有人要做行銷。
-
一直會有新的公司、一直會有新的問題,就像你做媒人一樣,會一直有新的人要結婚,事實上你不用怕。
-
所以到了後期就變成標準的媒合公司?
-
就是這樣。我覺得最後才是誰來找你們,就可以說那一家的人是這樣。
-
這個是有需求跟趨勢嗎?
-
需求一定有,從企業端一定有,從公益端一定有,公益段曝光缺錢是舉世皆然,巴不得你透過這樣的行銷,讓他認識企業的一些,不管是做管理或者是經營的一些人,最好可以挖進NPO裡面,NPO很缺專業經理人,兩邊的需求都是真的,而且只有越來越多。
-
瞭解。
-
我們要扭轉工藝就是行善、佈施、專門花錢的概念,你要把它變成,這個是翻轉大家對某一群人的想法,翻轉之後反而對社會有所貢獻,而且很可能是我們都不能有的貢獻。
-
我講一個簡單的故事,有一個越南新移民的二代,加入行政院青年諮詢委員會,第一次青諮會開會的時候,當時賴前院長就來,院長跟新二代打招呼,問他會不會講母語,他們講了幾句我聽不懂的越南話,講了之後,賴前院長就說:「新南向文化、經濟、外交的交流真的要靠你們,沒有你們的話,我們國家不行。」所以我們一般聽到新住民的二代等等,我們想的是沒有你們的話,那就完了。
-
所以你們的行銷有翻轉,也就是手心向上變成手心向下的話,從NPO的角度來看,不斷在幫他創造新的產品線或者是服務線,我覺得這樣子就是非常大的價值,這個市場很大,而且在臺灣做這個並沒有很多。
-
「點點善」的收費模式怎麼樣?他們的獲利怎麼來的?
-
他們會跟視障者取得IP,取得他的授權,找加值程度最大的大飯店或者是什麼東西,類似文創加值的方式去賣IP的使用授權,要用這樣子來賺錢。或者是像街車,比如掛液晶螢幕廣告,有人站在那邊看就會收廣告費,是廣告分潤。
-
抽成的意思?
-
不一定抽成。像跟視障者或者是喜憨兒好像就是買斷,買斷這個版權就轉賣,有一點像藝術經紀人。
-
是跟這個非營利組織買斷?
-
對,也許互相分潤的模式,每一個模式都不一樣。
-
就在這裡?
-
就在這裡,點點善就在這裡,你有事、沒事就會碰到他。
-
他們也是新創?
-
對,他們也是新創,大概3、4年。我覺得這個領域裡面,你就是要找那一種可能比你早3、4年做類似的事情,因為他的方向跟你完全不一樣,但是領域有一點像,然後盡可能去交換意見,因為他比你早創業10年,那時的環境跟現在差不多,如果給你忠告,說不定走入歧途,但是如果早3、4年的話,環境還比較小。
-
「點點善」是不是前幾天有去臺灣大學?你知道嗎?
-
做什麼?
-
去宣傳CSR的演講。
-
Mark是非常活躍的,但是前幾天那個我不知道。
-
我有印象,有遇到他們。瞭解。
-
差不多了,隨時歡迎email,保持聯絡。
-
學到滿多的。未來要注意的是什麼?
-
我覺得不要讓人家有一種為了公益而犧牲掉行銷,或者為了行銷企業而犧牲公益。
-
要55嗎?
-
不是55,而是加乘,力量要互相的,5、5是假設餅是一樣大的,你要兩邊切到公平,但是這樣就不用來找你,他們兩個直接談就好,找你們是本來看50、50的,找了你們之後會變成150、150的想法。
-
我們也不一定要在意這邊幫比較多、或者是那邊幫比較少。
-
沒有這個問題。A來找你比A自己去找B要多,B來找你比找A要多,也就是兩邊都有價值。
-
就是找我們會比你自己做更好的意思?
-
就是這樣。
-
謝謝你。
-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