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ello。今天是來拜會AI Labs,也看到AI Labs現在就有一個全新的空間、有一個新的樓層。

  • 對,剛好就是第一天辦公室開放。

  • 是這樣?剛裝潢完。

  • 對,還可以聞到那個味道。

  • 所以表示你們要再hire新的人了?

  • 對,我們現在第三個辦公室,然後希望在今年年底可以到100人的規模。

  • OK,因為我記得最早來的時候,那時我們談的是人機介面,醫學跟生物的部分,後來你們網站上又出現這個智慧城市作為一個pillar,就是一個標竿。之前我們在高軟園區對談的時候,因為我是預錄,沒有聽到你的論述,所以想說智慧城市的部分,能不能跟我們介紹一下?

  • 我們最主要三個主軸,第一個就是醫療,剛剛有談到;還有現在在社創,我們有雅婷AI鋼琴師,這就是跟人機介面的研究。其實我們在跟各個城市,AI Lab有一個「智慧城市」的vision。智慧城市的vision,跟大家聽到一般的智慧城市,像人臉辨識——在各個地方用人臉辨識,去看一個 policy goal——不一樣的地方,其實我們在臺灣講的智慧城市,就是我們跟臺灣其實有各個產業先進,還有各個市民他們討論到智慧城市,其實你會發現到我們在講人工智慧的智慧城市,最主要的還是humanity,你怎麼利用人工智慧給這個市民做到最好的照顧。

  • 以做到最好照顧的這個角度來講,不管是在醫療、不管是在交通、不管是在居住、不管是在安全,其實在每一個地方不同的時間、不同的狀況,我們希望有一個很好的model去設這個人,以人為本的智慧城市。

  • 其實我上一次在高軟,就是我們上一次一起去的這個活動,我們講到智慧城市,簡單來講就是這個picture,我們在臺灣最主要以人來講,一個市民要怎麼去把它做到最好的照顧?其實當我們在講一個城市的問題,我覺得過去很多人講智慧城市,智慧城市過去到現在到底有幾個不同階段的差別?其實你可以看到最早可能就是問題驅動,比如發生事情了,我們去看怎麼解決。

  • 路面坑洞怎麼樣很快修好?

  • 我要怎麼report這個issue,然後這個issue再take action,普悠瑪號出了事故之後,我們再做take action,那個是發生事情之後,我們以解決問題的角度來處理這個事情。解決問題的原則就是有時候我講的是悲情驅動,有很多讓人感動的事情發生,然後才去改變。

  • 第二個階段,其實開始大家在講大數據之後,開始大家有這一種cloud的這一種Big Data,智慧城市的角度才慢慢進入數據驅動,我們才能講Data Driven,比如過去一年交通量、十字路口要怎麼設計,從過去一年的交通量,我們來改進下一年我們的施政,我們怎麼改進交通路口的號誌,那個是數據驅動,我們透過對過去資料的統計、大數據,來改善未來一年的管理。

  • 當我們講到AI Driven,第三階段就是這幾年你可以講說智慧城市第三階段的話,其實我們講AI Driven,我們做大數據之外,我們要在大數據上去訓練這一種決策的model,用決策model來補足人不足的地方,比如過去很多交通事故,需要人去monitor,你才會知道有交通事故,你才可以去做通報、處理,其實這一種交通的資料,我們都已經可以蒐集到的,都已經在一個center大數據,我們就可以訓練model。

  • 當人去做交通通報或者做決策的部分,我們就可以用人工智慧學習起來,就是讓這一種交通事故,過去人可能會catch到10%的這一種事故,我們其實用人工智慧,我們可以catch到90%多的交通事故,可以很快地做反映,這個是我們講的,當每個人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我們需要給他妥善照顧的時候,我們用人工智慧去訓練model,去給他最好的照顧。

  • OK,所以這其實有點像當初個人電腦(personal computer)出來的「personal」的意思,不是好像大家都是大數據的觸角,而是每個人可以按照他實際的需求,實際地反映他的需求,甚至是即時的需求,好像是他跟他的隱私、integrity這一些,我們最在意的東西是一起長大的,而不是好像說你為了一些效率,你得要做出犧牲或做出取捨。

  • 沒錯。很多單位會講說智慧城市好像對人的監控,其實我們在這邊的思維都不是,我們一定是要在確保人的隱私、integrity 以上,我們再去增加人的便利性。其實這個東西你可以想像比如說從Data Driven大數據驅動跟AI Driven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是,Data Driven其實有一點像我們過去講的「80/20法則」,我們在賣商品,可能就是賣top 5的商品,也就是我們在提供市民服務的時候,我依照過去的經驗。

  • 因為我能量有限……

  • 對,我就是滿足80%。

  • 就是最常用的80%。

  • 當我們講AI Driven的時候,什麼叫AI Driven?其實就是後來大家講的這一種長尾(long tail)的觀念,就是你要照顧的並不是只有80%的user,其實你要儘量地依照城市大數據、個人大數據,人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照顧,這樣的話,你需要在對的時間做對的decision,這樣的話,當你每個人做到最好照顧的時候,你才能真正照顧好每一個人,不然就會有那一種少數的族群會有starvation的狀態,就是沒有辦法做到……

  • ……等於越來越會被排除,如果不去做的話。其實像空總社創中心也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可能一個活動40個人來、100個人來,但是只要有一位有輪椅上的需求,我們就專門弄一個電梯,他就可以搭到二樓,不需要用很辛苦的爬梯機這一些。當然硬體上一定有所取捨,可是我們在AI的這個思維上就不一定了,因為很多東西你可以用軟體來定義。你今天來這個空間,我需要的是這些需要,我就重新用軟體定義這個空間,到滿足剛剛好這些人的需要。

  • 沒錯。所以智慧城市的思路是依照那個原則,對市民的食、衣、住、行各個方面,我們利用城市的資料、城市的大數據,我們訓練出增加市民,不管是便利性、安全性,還是他的照護性,像這一種遠距醫療,我們對他有不同的安排。

  • OK。因為我們在高軟的時候,其實聽眾也事前有問我一些問題,那因為聽眾也有問說因為我們知道所謂Smart City在AI Labs第一個project其實在台南做的,就是台南無人機這一整套的project。當然大家的一個提問是說,為什麼是台南,大家會想說AI不是都在台北嗎?為什麼挑台南?這個有沒有比較簡單回答?

  • 我覺得那個其實也是一個很偶然的事情,就是去年齊柏林發生事故之後,那時候其實我們AI Labs對這一個事情也很有感覺,齊柏林是從一個不同的角度去看城市的問題,所以我們才講說這個是齊柏林的視角,過去大家都沒有從這個角度去看城市的美麗與哀愁,我覺得這個東西是滿innovative。

  • 第二個,當他出了事之後,大家會覺得說這麼好的一個人有這麼好的一個想法,這樣就走了,所以那時候我們就去看齊導那時候過去的採訪,為什麼這個事情不能用無人機來完成?這個為什麼要他親身去做,我們有沒有什麼辦法去把齊柏林的精神保留下來,所以那時候AI Labs有一點想法,就是說有沒有可能去學習齊柏林的精神。

  • 我們那時候在採訪的時候,其實無人機沒有辦法像專業的導演可以自動選景、運鏡、可以拍攝到好的角度、可以有好的畫質,也沒有辦法做到那一種專業的選色、調色的部分。

  • 所以我們就依照他講的這幾個題目開始去做,所謂自動選景、自動運鏡,訓練無人機可以去做自動飛行之後,去拍360度角度的影片,也就是說這個無人機其實看了……

  • 他就不用選角,因為每個都拍到。

  • 然後之後再用人工智慧的演算法,我們去學習齊柏林選景、運鏡的這一種方法,就是當無人機把這一條路拍好之後,其他360度角度拍了,然後依照你的題目,你是要山、你是要水,還是你需要道路,還是你需要追蹤一個物體,我們告訴這個AI演算法,它就會依照這個精神去做、學習專業攝影師的運鏡。

  • 當然人工智慧學習的不一定是比較好,但是事實上它已經可以做到我們可以依照不同的主題,一個360度的影像就可以把它做出不同的運鏡。

  • 這樣的話,再往下發展其實就很有趣了,當我們做了一個360度的運鏡之後,我們發現其實一個影片有不同的呈現方法,我們是不是可以把整個台南市都拍完?

  • 也就是說依照各個不同的部門、你有不同的需要,你需要看路上停車格的問題,你需要看到交通號誌的問題,你想算看看這一段路、traffic lights是不是夠。

  • 甚至你要做國土規劃,你要抓地形、地貌的變化等等。

  • 對,你都可以用同樣的大數據,你不需要每個不同的部門有自己的無人機團隊,買自己的無人機,你聽我們都已經拍完了,你只要在我們這個大數據平台上去做,就可以做運算。

  • 所謂其實那時候我們是一個很簡單的想法,開始發想之後,那時候為什麼是(選擇)台南?我其實本來只是發表一篇文章在FB。

  • 對,我記得有看到那篇文章。

  • 那時候其實也是一個簡單的想法,很快的是南科、成大航太系。

  • 他們直接來找你?

  • 就來找我們,就問我們可不可以籌組一個無人機的團隊,很快的其實那時台南市長也就是現在的賴院長,他說:「我們要支持這個行為。」所以可以想說不管是技術方面或者是不管是無人機的硬體上,不管是市政府法規方面,都要有很好的……

  • 立刻就可以疏通排解。

  • 所以我們在一個月內,就開始做無人機學習齊柏林的活動。

  • 所以很多是首長的意志。我在院裡觀察到賴院長,也就是當時的賴市長,他如果覺得一個東西是一件好事,而且各部門覺得這個是共同價值的話,這不是以月,而是以週為計算,一、兩週之內就會協調到一個程度,所以這真的滿重要。

  • 我覺得這個產業在一個地方可以發展起來,我其實常常在很多地方是需要陽光、空氣、水,因為新的產業一定會遇到很多新的法規問題,過去可能是完全沒有定義,你一定需要相關的部門,一方面或者是監理沙盒或怎麼樣。

  • 總之要吸收風險。

  • 所謂「空氣」就是說,我們一定要以problem solving,軟體的思維去解決你不能說這個是無聊的問題、這個訂單在哪裡,當你看到問題、你看到可以用新科技去解決的時候,這樣的軟體思維是我們來試看看,然後把這個鄉民聚集起來。

  • 而且說不定你又解決了別的不相干的問題,就是鄉民的力量。

  • 沒錯。所謂的「水」,大家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把這一些東西放在一起,然後開始有一些計畫去運行。當然有資金方面的幫助,那當然就是可以讓火可以燒得更快、更旺。

  • 所以這樣聽起來,這一些成功的這三個要素,並不是說一定要是金融中心、大都會或者什麼,人口非常密集的這個區域?

  • 我覺得其實尤其是像軟體這個產業,大家常常講說政府五缺或什麼,但軟體產業相當於來講是比較……

  • 對,完全沒有這些問題。

  • 比較沒有這些問題。尤其是像軟體人才都是比較liberal,然後喜歡自由度高的地方。

  • 對,頻寬要快,其他都不講究。

  • 比如以美國來講的話,其實之前大家講說矽谷是一個非常有創新、創業的地方,但是你知道矽谷已經沒有在講,反而是西雅圖,因為風景優美,而不用付所得稅、房價又比較低,其實很多軟體人才就往那邊聚集去。

  • 而且下雨,大家在室內會專心工作。

  • 即使在中國大陸,像北京中關村開始做軟體相關的優化,但是現在以微軟來講,我們其實講不見得要在first tier city,我們要在second tier,所以在蘇州我們也成立了second tier的研發中心。

  • 有時反而軟體最缺的是,你怎麼把人才聚集在一起做對的事情,把人才聚集在一起做對的事情,你反而可以利用比如人工智慧時代時,你可以創造一個新產業的聚落,把這些人聚集起來,這一些人聚集起來,care不見得是水跟電,而是每天生活的環境怎麼樣,冬天可不可以滑雪、可不可以玩帆船,有沒有山、有沒有水。

  • 有沒有水上活動。

  • 對。我老婆會不會願意跟我一起來。

  • 風景優不優美之類的。

  • 醫療、學校、小孩念書,其實軟體公司很重視的就是我們怎麼提供一個環境,讓這一些人才在這邊,可以安身立命,同時我們也有夠好的場域,這個場域就是像我們在講無人機的這個話題,市政府要開放這一種沙盒、platform去使用。

  • 我想無人載具,也應該再一、兩個月三讀,有那個沙盒大家會很有幫助。其實我很多在公務員實際的使用上,大家也都是說以前有一些事情是交給像公共行政替代役去做,那是比較冗的事情,我們資訊科學叫「比較trivial」的事情,現在沒有公共行政替代役了,AI突然之間很好推,有一些大家太習慣讓人來做的事情,但其實就像剛才你說的,他本來就應該是機器來做是比較快的,而且也比較有意義的,因為它不牽涉到主觀的生命經驗跟判斷,不牽涉到care的部分,所以讓公務員更能夠來care市民,這個也是所謂humanity base非常簡單的一個想法,只是在臺灣我們不會犧牲大家的privacy或者犧牲掉公部門的integrity,就可以同時達到這個humanity,這個是滿重要的。

  • 最後想問的是,這樣子聽起來每一個城市只要願意擁抱這樣子一個vision,他大概都可以去發展所謂的AI驅動這樣的一些工作,所以你有沒有覺得好比像如果有人說:「AI Labs來我們城市設立。」你會跟市長講什麼?有什麼重要的事情?

  • 我們臺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對一個智慧城市的vision,我當然也希望未來在臺灣各個城市,我們需要投資未來、投資問題驅動、數據驅動,是真的可以做到AI驅動,臺灣其實有非常好的資源,讓大家都知道臺灣是有最好的ICT產業,有這一些硬體廠,同樣臺灣其實也有非常多的軟體人才,過去大家只是沒有好好有一個平台把它聚集起來。

  • 所以,其實如果在各個縣市政府,比如真正有心想要把智慧城市推展的話,把這一些人才聚集起來的地方,這個是一定要的,這不見得一定要AI Labs來推行,但至少就是如果對人工智慧在智慧城市上要如何去運用,那是有心想要推行,我們AI Labs歡迎大家一起來討論。

  • 等於不要說一個標竿,而是一個模式。

  • 其實很多人問我說:「空總社創中心要不要開分部?」其實重點是大家一起來創造這個空間、這個空間反映大家的需求,任何願意按照這個SOP來規劃的人都可以叫「社創中心」,不一定要我去幫他蓋社創中心。

  • 不過,你台南做出來之後,像台中有來找你詢問過嗎?

  • 台中就是之前的蕭顧問(景燈),有邀請我到台中去做一次演講。

  • 我也是他們智慧城市委員會的委員,所以我們也一直在看台南的案例,想說怎麼樣去使用。高雄有人來問過嗎?

  • 今年3月的時候,陳其邁委員有來參觀我們Lab,也有一些討論。

  • 我想臺灣各地對這個可能,都開始比較能夠buy-in這樣的vision。希望大家慢慢能夠從本來只是「路上有坑洞要修掉」的感覺,慢慢變成「從市民的需要來出發」。

  • 好,今天非常謝謝Et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