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謝謝政委。代表教育部及計畫辦公室邀請政委一起來參加這個活動,我簡單介紹一下現在這一個計畫是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是106年開始試辦,在106年之前有幾個前身,一個是台大陳東升老師所主持的「人文創新社會實踐計畫」、台大地理系周素卿老師所主持的「智慧生活」、政大林從一老師一起推的「大學學習生態」,裡面有一個「無邊界大學」,這幾件事其實都很關心大學怎麼樣跟地方一起合作,在大學跟地方連結的時候,回過頭來再去帶動大學內部的改革,讓它在體制上、課程上及人才培育上可以變得更好。

  • 因為這樣子,很自然會跟社會創新、社會設計接在一起,因為累積了一些初步的成果,因此我們想說可以在推動大概一年多的時間,可以在今年7月28日、29日有這樣的博覽會。定調為「博覽會」的原因不希望只是「計畫」成果發表會,還是希望有更多跟社會溝通、政策溝通的效果,把它當作是一個大家可以互相來連結更大的生態系,可以有更多的互通有無,因此兩天的活動安排是這樣子。

  • 兩天都有一些國際訪賓,有日本、英國、美國的學者會來,他們都有關注一些議題,兩天會有「夢想接力」的部分,讓這一些大學跟新創團體有一些媒合。

  • 第三個的特殊場次是主題論壇,像第一天我們希望能夠讓鄭文燦市長可以提出想像,如何去勾勒桃園發展的願景,把那個規格開出來之後,大學怎麼樣合力,不管是公校、私校,一般、技職如何進來,因此兩天的議程安排,大概有八、九十個學校會一起來,我們今年大概有兩百二十個案子,全部補助下來有兩百二十件,今年大概有經過一些篩選,大概有九十幾件左右會參展。

  • 我們有三類,而且就是A、B、C類,那時是按照現在發展規格的類型,有一些比較成熟是C類,補助稍微多一點,希望大家可以大手牽小手一起進來在這一次的博覽會,希望能夠跟社會溝通,讓大家覺得好像有大學的地方是不錯的。這一次博覽會的主題是希望所在,希望有大學在的地方,也就是希望有希望,簡單跟您分享到這裡,看政委有沒有什麼意見?

  • 我覺得很棒。

  • 我想問一下,USR之後會變成深耕的一部分,還是保持獨立品牌?

  • 106年以前是USR試辦,然後會有很多計畫的經驗、成果和過程中培養出來的人才慢慢匯流進來,這一些先導計畫同時有一個很重要的任務,要是先導的這一件事……這實驗型計畫除了導出這一件事之外,他們也……

  • 也就是儘量用這樣的planning?

  • 對,這三個計畫其實醞釀出這兩件事來,107年等於是USR繼續往前走、這個也繼續往前走,這個我們叫做「主冊」、「副冊」,我們叫「主冊」、「副冊」的關係是,因為USR畢竟也是個別型的案子,並不是整個學校,以成大為例,成大十個學院,不可能全校都在做USR,所以「主冊」的任務是要讓學校有好的體質,像在制度面、老師升等、基本績效評量、基地措施有一個好的基礎建設,如果學校要發展某一個場域的特定議題,像沙崙二仁溪的場域,未來就可以拉一隊去那邊。像國發會曾副主委也從地方創生的角度來思考大學可以扮演的角色,希望找幾個示範點,因為他剛好上週回台南說明地方創生,像他認為綠能和有些重要的議題值得發展,成大和台南地區的學校可能未來拉一條線去做一些實驗,因此「主冊」、「副冊」的關係是這樣子。

  • USR是五年期的計畫,前面先撥款兩年,後面再下一個三年,就是希望改變每一年計畫一年一年,然後累積出來的,大概是這樣子。

  • 這個我知道。所以108年會有一個新版的USR?

  • 應該會,沒有具體的時程。

  • 第一批的專案還在run?

  • 這個是試辦的。

  • 105年分別有三個?

  • 這邊有三支計畫,一個是陳老師計畫、周老師跟我的計畫,周老師的計畫是有七個學校,周老師有十一個,我們這邊是十四個。

  • 接下來106年是試辦?

  • 對,目前這邊有八十幾個學校,這邊有一百七十幾個,這邊會有幾個規模大小不一的。

  • 直到今年才是真的全臺灣到位?

  • 對,相關部裡面的配套,像政策更強力宣示性,希望讓做社會責任的老師不要那麼辛苦,因為教育部釋放出這個訊號,學校也知道老師的升等跟職涯不見得是寫SSCI,而是很多選項,因此在107年是配合這樣的政策中心,讓它可以更連結在一起。

  • 這幾個宣導計畫,其實也還會再有一段時間,因為這三個計畫是宣導為智庫的概念,因此新舊銜接看還有沒有哪一些議題,學校比較陌生的事情,也就是以政府的計畫資源來做,如果以做陌生拜訪都不知道怎麼出去。

  • 像又仁跟我講說在嘉義那邊的食安大樓,我問那邊的學生那邊是不是有食安大樓,他說他們都不知道,因為學校就很擔心他們要開發場域,而沒有地方去。

  • 他們知道的都是校區?

  • 對,都是知道學校裡面,所以政委可以來幫忙,讓學校可以稍微知道原來有這麼多的機會跟資源在旁邊,就不會那麼焦慮,好像只能拿政府的補助款。

  • 在這樣的過程中,你們這樣子run,是兩年先執行、再延續三年?

  • 總共期程是五年,主要是改變撥款的方式,以前是年年撥款、年年考評,這一次變成是兩年,兩年來看他的階段性成果,如果還ok,那就再往下,變成是三年。

  • 這一次也有一些突破性的做法,像106開始的試辦計畫,像計畫全部公開上網,未來我們也希望可以把一些適當的資訊分享出來。另外,像107年,今年就沒有期中考評了,畢竟才剛開始做沒有多久,以前教育部執行半年就會有一個期中的review,被那一些KPI綁住,就沒有辦法執行,因此教育部在管考的機制上就稍微鬆一點,讓學校有一點前置,因此兩年跟三年大概是這樣子,也配合深耕計畫的時程在走。

  • 也就是多一點實驗性?

  • 對,這個是部裡面的政策方向,像有一個輔導團,我們也希望傳達下去,過去執行計劃的慣性,那個慣性不太容易改變。

  • 別的也都還在跑,只有USR長這樣。

  • 大家會覺得「這是玩真的嗎」?所以大家還是在聞味道,即便剛剛前面做了很久,即便做了快要五年,但是現場的運作慣性其實滿牢固的,大家會很擔心考評、校跟校的競爭,因為要解決區域性的問題,要很多學校一起進來,但是大家會覺得本來是計畫,但是有你、沒有我,大家還是隱約會思考,因此要透過兩年來做跨校合作,然後大家可以一起有一些外部資源,把這個信心做出來。

  • 像我在當天,你們期望我講什麼?講什麼是絕對沒有問題,但是在這邊你期望我有什麼貢獻嗎?也就是我們能做什麼嗎?您剛剛講的這一些,我覺得在一開始,像這整個都會很清楚,任何人只要來看了一下就會知道這個方法,應該是會有一些引導式的design,也就是真的很清楚,像計畫執行把錢撒下去就不一樣,我這邊可以做什麼?

  • 我們這五場的安排比較不是議題導向,而是是學校做社會實踐、社會創新的上、中、下游,有資金、天使、人及老師、人在培育方案,甚至是好的方式去support。

  • 因為政委接觸的團體比較多,如果現在可以許願的話,希望政委可以跟我們的夥伴分享一個好的社會設計跟社會創新從上、中、下游有什麼事情?挪動什麼視角,可以知道把這個案子做出來,然後回應這個真實的問題來串,可能這個是一個,也就是視野上的拓展。

  • 第二,因為我們認識的夥伴也有限,這個是我們目前可以想得到的團體,如果政委在主持、開場及收斂時,像我跟嘉良在討論規劃的課程,他也提供我一些規劃的名單。像他提到除了資料科學、公民科技這樣的群體之外,還有哪一些人是可以一起join進來,也許政委可以舉多一點例子讓我們有一些想像。

  • 我一開始會有10分鐘?

  • 所以一開始是要定調。並不是要捧這五個團體,而是要大到國際永續目標發展連結,小到每一個地方生態系如何聚集,然後舉這一、兩個實際的例子,也就是這全部是協作的effort,並不是能單獨執行的東西。

  • 也就是把生態系的概念,不管是全球或者是在地,盡可能講清楚然後舉例?

  • 對,然後如果可以的話,就幫忙介紹一下他們。

  • 我是在哪裡?

  • 開場完之後,我們這邊就會比較彈性跟您討論,看您是要用巡迴的方式,或者是想要固定參加哪一組?

  • 最後小組會各自出一個報告嗎?

  • 目前的設計沒有,但是現場有紀錄,整個設計還有一點彈性。

  • 沒有就沒有。

  • 他們目前的想法,因為時間有一點緊湊,差不多時間,因為通常他們會意猶未盡,因此不允許他們再上來,是把最後的想像是由您來做最後的總結。

  • 不過這個有困難,因為人在轉兩桌,我要跑五個地方,幾乎是不太可能,你們工作人員不能在每一桌扮演類似桌長的角色嗎?就是蒐集到一些insight,最後這五個工作人員來快速分享或者是說這五個團體各出一個人來扮演桌長,也就是紀錄的角色,最後可以給你們3分鐘去做嗎?或者是你認為這樣比較容易散掉?

  • 現在目前的設計是彈性的,因為最主要是要看主持人這一天希望怎麼hold,我們目前規劃兩輪,另外一種設計是討論一輪就好了,也就是一開始讓夥伴們下去看在哪裡組,一組結束之後……

  • 一組多少人?

  • 一組大概差不多10個人左右,也就是10至15個人。

  • 是可以run兩輪沒有沒有問題,是隨自己的意願,所以到第二輪的時候,就碰到一群工程人員嗎?

  • 對,假設原來是在資金這一組,下一個有興趣的比如是課程這一組。

  • 我會覺得這樣子不順,因為本來破冰就要花個5分鐘,所以這樣子等於要花10幾分鐘在破冰,這樣真的可以聽到什麼嗎?這個是可以的,只是變成實質討論面。

  • 另外一個想法是,你把動線就已經先安排好,好比像AB、BC、CD、DE、EA是五組,所以還是換桌,但不一定是換桌,而是桌長跑就好了,然後人在同樣的地方,也就是先討論一個題目,然後再討論下一個題目。

  • 這樣子的好處是,如果在生態鏈裡面,上游是最上游,下游是最下游,也就是這五個裡面的某兩個階段,也就是上面討論的東西比較連得到下面的東西,我不確定這樣會不會滿足感比較高一點,至少不用破冰跟實體移動。

  • 應該是沒有問題,每一桌的桌長配置,如果是跑兩個之後,您會比較傾向是由桌長出來或者是由工作人員?

  • 就看你們工作人員是不是有受過小組訓練,如果有的話,他們收就可以了,不然就是由這一些合作的夥伴出一個人,然後講說我們這一組大概討論了什麼。

  • 這樣的好處是他們出來3分鐘的時候,像A、B這一組,就可以講說A轉到B的時候,他們討論什麼,B可以講B跟C的連結,而是講一個transaction,我也不用做大場收斂,而是做一些筆記,他們是15分鐘,15分鐘之後可能1、2分鐘之後是最多的,也就是感謝大家,也就是把它扣回來。你覺得呢?

  • 我前面用5分鐘,後面用15分鐘,也就是有40分鐘可以來討論,兩個主題可以討論20分鐘,但是換場的時間,前面可以換掉;如果他們還意猶未盡,大家一定會覺得可以繼續聊。

  • 如果到結束的時候,差不多應該會需要停下來,因為接下來需要一個頒獎的活動。

  • 瞭解。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就會建議,麥克風我就請五組講,最後也不用再給我時間,我們就直接引用。

  • 對,就移動。

  • 這一個頒獎典禮,我要做什麼?我是要跟郭耀煌老師一起頒獎?

  • 現場有九十幾件的展出去投票最後社會影響力的人,最後選三個,要請政委來幫這三個講話,怎麼走位、細節要再確認一下,但是原則上是由您跟郭老師、教育部長一起上來。

  • 簡單來講,這個是人氣獎。大家最多票的就得獎?

  • 很好啊!這樣所有的人都省力,比較不容易出現競爭的感覺,這樣是滿好的。

  • 那不然這樣子的話,我大概什麼時候會需要跟這五組的朋友,他們每一個人各出一、兩個人?

  • 至少會出一個,像高嘉良那一天會有兩個人來,但是像國威那邊確定的,黃國珍也確定了。

  • 我會需要先出現一下嗎?

  • 需要。所以中午時間方便的話,請一起用餐。

  • 當然。所以我時間從12點開始排,就看你要怎麼用,我們到哪裡,這個都ok。

  • 所以從12點開始就可以了?

  • 對,然後到4點。

  • 我後面沒什麼事,所以超過時間沒有關係。

  • 怕會耽誤您的時間。

  • 沒有問題。一定會有人要拍照。

  • 謝謝。這一天結束的時候,原則上我們今天這兩天的官網都會陸續處理,然後會後寄給您。

  • OK。所以明年你們也打算辦嗎?

  • 是,我跟郭老師跟教育部講說您有帶隊參加「世界社企論壇」,也許未來臺灣辦這個活動的時候可以有這個想像,我們每一年都有這樣國際性的活動。

  • 這個滿好的。

  • 有沒有什麼建議?

  • 我們禮拜五要審查社會創新行動方案,也就是生態系裡面,從一開始的價值培育,接下來是要做SDGs的價值培育,他們會花很多時間結合國際的連結。

  • 你們這邊當然已經有一些,但是可能才剛開始,還不到大家覺得會專程為這個飛來臺灣參加的程度。有準備口譯嗎?

  • 有準備日文跟英文的口譯。

  • 你們打算有多少來自日文跟英文國家的朋友參加?

  • 應該是沒有,比較是他們來分享。

  • 所以是翻譯給櫻井教授聽?

  • 對,還有給我們當地人,有沒有辦法做到像世界論壇,大概有一點難,我們每一年是希望有一次這樣的活動。

  • 我會建議既然邀了這一些人,大家就一起討論策展的工作,因為他們各自的國際人脈都會比單一的大學來得多元,像這一次我們在台中辦「明日亞洲」也是一樣的,像三個主辦單位,像以立國際、社企流及喜憨兒,他們各自都是有一些國際連結,我們不需要花那麼多的時間瞭解他們的人是從哪裡來的,他們本來是在台北、高雄辦,然後湊在台中辦,而不是開發客源,而是把一些研討會集中成比較大的,我覺得這個也是一個可能的方向。我覺得規劃得很完整。

  • 本來希望晚一點再發生,但是教育部希望今年7月,也就是本來是希望9月,如火如荼把大部分的力氣都集中在這邊。

  • 我們昨天有確認余宛如會一起來主持。

  • 主持哪一個?

  • 我們總共有兩天都有媒合的部分。

  • 28日是Karen主持?

  • 對。因為她剛好也在弄社會創新國會的部分。

  • 我們兩個的流程還是要確認一下。因為事實上是一樣的東西,所以是看主持人的風格?

  • 團體不一樣。

  • 我知道。我是說分組、跑場。

  • 跑場是主持人的個人風格。

  • 當然是大場主持人決定,這個是一定的。

  • 會跟余宛如確認一下。

  • 好啊!也可以跟她講一下我這邊的參考,也可以完全是她自己的風格,大場主持是沒有固定的。

  • 好的,謝謝。

  • 太感謝你了,那我就先離開,看有什麼我可以再協力的地方,你再跟我說。

  • 好的。剛才提到的「社會創新推動方案」,我們禮拜五會提到跨部會的討論。

  • USR的角色是什麼?

  • 因為這中間有四個,像跟以前的社會企業方案比較像,但是最左、最右是新的。

  • 右邊一個是透過永續發展目標,把外交部找進來,讓外交部可以運用國內這一些案例去做實質——解決共同社會問題——的外交。左邊這個部分是把社會創新的領域融入校園,讓大家知道在做題目的時候,不只是跟他們理解,而是跟所有永續發展目標的朋友們連結,這一個部分做出來之後,像現在總統盃社會創新黑客松也是有政大的學生參加,不只是解決臺灣公司的漏水問題,而是解決了之後,整組人又可以去紐西蘭解決他們那邊的問題,所以是從這整個一開始,就讓學生有一種我不是出了社會之後再來做社會創新,而是在學的時候,我就先透過不需要擔心失敗的學習環境去理解到對社會造成正向的衝擊,對這一個事情是怎麼回事。

  • U-start之前做得滿好的,但是比較像在生態系裡面馬上找到一個位置,也就是創業了,比較不是跟既有的,好比像跟公民團體或者社區的工作者加強他們,而是要創一個新的東西,不管是創新或者是創業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這邊還是社創裡面,我覺得並不是一定要學生跑去創業,而是能不能想出一些新的方法,把既有的,像社區這邊的空間、人文的結合起來,新的方法也是創新,不一定要創業,所以這個是大概價值培育想要做的事,包含合作經濟、社區經濟、平台合作主義的認識,大概都是在這邊。

  • 所以在原來的USR跟U-start操作?

  • 我們做的事情是透過兩個月一次的聯繫會議,然後跟當地去實際瞭解的做法,也就是確保這一站跟下一站,就像剛剛提到的是一樣,也就是互相銜接,並不是各做各的,這邊出來的資源跟下一站生態系的位置對接,並不是只做某一個部會。

  • 如果是某一個部會,就又很容易變成學校找教育部、協會、基金會就會去找衛福部、文化部,公司就去找經濟部,然後需要弱勢就業或者是扶助就找勞動部。

  • 這樣的問題是:很多是交叉可以使用的,他來這邊,即使不是大學,在USR或者是深耕裡面,還是有角色,並不是學校就沒有角色,反過來也是說,即使是一個很成熟的一家公司,也不是CSR捐錢,也就是當他的上游或者是下游,所以我想讓每一個參加的人都不會被框死在那一個部會的特別計畫裡面,而是有一個橫向連結的方法。

  • 未來這一些對接的窗口,就是空總那邊?

  • 之後各個縣市都會有,我們會把經營社創中心的方式做成像類似SOP,也就是一套東西,加水就可以煮一碗泡麵的做法。

  • 這樣的想法擴散出處,各地都可以有社會創新實驗的中心。未來會繼續具體結合利用政府的場地,但是所有相關的部會,都會在那邊有單一的窗口,這個是我目前的處理方法。

  • 很多時候並不會只靠政府做影響力評佑。像活水當然有自己的案子,像中國信託基金會自己的一些社會關懷的專案,他們自己也做了SROI,不敢說最佳實踐,也就是較佳實踐,確保大家知道現在是做好比像書屋的時候,跟我之前比較像有做影響力評估怎麼做的,也就是方法論是怎麼樣。

  • 即使是一家公司,像B型企業,那也可以知道如果要更進一步達到B型企業裡面排名比較高的level,還是需要更多影響力評估的資源。

  • 因此這邊做的事比較是,一個概念如果沒有記錯的話,先把每一個地方正在做的事,也就是做實驗然後再幫找市場,這個過程當中會回來這邊,這邊會持續更新,這邊已經有一個雛形了,每一個部會投入社創相關的資源及這一些資源在盤點之後有哪一些效益,還有每一場的分場,我們run了一整年的巡迴,大家問到這一些相關問題時,還要在哪裡去回應,回應的時候這個東西等於是一個基礎base,都會累積在這邊來,就會看到之前每一場、每個人問了什麼,還有具體獲得每一個部會的回答,也包含我們這邊提到每個相關部會所有跟社創有關的方案。

  • 等於全部都一起進來?

  • 對,全部都一起進來,也就是承辦是誰、要打電話瞭解進一步的概念,這些合作的夥伴是社團還是基金會,又或者是合作社或者是個人,都可以來申請,而這個申請的年度想要看到的東西是什麼,我們把每一個加盟的部會,也就是有年度使命,因為中央各部會除了國發基金跟中央銀行是要賺錢,其他都是NPO。

  • 就跟大型的NPO一樣,各部會不可能什麼事都自己做,如果你的社會使命有一些別的,像比較小型的團隊更適合去發展,1元本來部會可以做的事,透過社會企業運作可以達到更多的效益,這兩個是策略合作的關係,並不是轉包的關係,甚至可以跨部會去做一些案子。

  • 其實我們run了一年下來,像「明日亞洲」有看到,各部會都進來做、都有貢獻。

  • 其實我們就是在這樣的開放資訊平台上,讓大家看到現在還有哪一些社會議題,而去做每一個社會建議議題,(看)全臺灣有哪一些人在想辦法解決,還有哪一些是效益評估的方法,這都是建議他們的方法,也就是知道旁邊的資源在哪裡,像他自己投入資源的時候並不會像很盲目地進去,而是很清楚知道這個是相對的位置,這一些釋出的東西,我們就讓各界知道。

  • 很完整。未來教育部在這一個部分參與的是USR跟U-start?

  • 目前是這兩個,教育部的朋友們跟我們說有時並不是已知計畫,像課綱每一年要上路的,裡面其實有很多,也就是讓學校的課發會,透過校訂必修跟選修,然後跟社區相結合,可能以前是第八節、社團,現在就是課綱裡的一部份

  • 像偏鄉教育條例是有這樣的效果。像USR在社會創新的議題上,看起來就是你剛剛所講的六個上、中下游,還有一個是科技部陳老師,人文科技的部分。

  • 謝謝。應該在這一、兩個禮拜,會有一些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