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跟你說一下,我們每一年9月通常有一個年會,上次有說如果可以的話,我們希望可以邀請你過來,今天的主軸是「個人化學習」,其實就是這五個字而已,沒有別的,我們想知道怎麼樣把它擴大一點,因為我們訂了這個主軸之後,我們會辦國內的徵選,必須有一個辦法出來,主要是針對教育界,不管是一線教師或者是社企,反正跟教育有關的都可以,不管是營利或者是非營利都可以。
-
只要開四個指標,符合個人化學習指標的人就可以來送件,最後要選出一百個,叫做「創新一百」,然後在6月的時候辦「共創會」,就是通知所有入選的人都來,然後大家圍在一起,每個人都可以提出自己最想做什麼專案,如果大家聽到喜歡的就跑到這一群來。
-
就是開放空間?
-
對。我們從去年開始試辦,但是有一點亂,我們開場主持人覺得很緊張,因為不知道該對誰講,就是那個圓圈,他站在中間(要是有一個轉盤就可以轉起來了),就有一點亂,我們就只是想說做做看新的,不要像以前那一種都是一排排,聽台上的人講。
-
他不要到中間,他到旁邊就可以了,大家就可以看著他。
-
所以應該是在圈圈裡面。
-
要在圈圈的某一個點上就好了。
-
原來是站錯地方,難怪一直覺得背後的人可能會聽不到。那一次的共創會有促成一些團隊,像台中市教育局局長來了,就會跟台中的老師,針對大家想要做些什麼,就有做出承諾,也就是畫成一個大海報,回去就會認真處理,然後就真的召集了一個會議,所以就把老師請來,大家覺得這個東西是有意義的,並不是湊熱鬧,然後領個獎就回去。
-
我們年會要請國外的大師來,國內也是找一個大師級的,就是一場對談或演講,然後大場之外,還有分小場,就是一些實作等等,讓大家自行選擇參加。
-
但是9月的參加者跟6月的是不重疊的,你們只是把6月當作一個宣傳的管道?
-
對,你怎麼那麼聰明,其實我們那時都沒有想清楚,為什麼有些人6月參加了,之後9月沒有邀請來,可是我們一直想要辦收費場,所以照理說9月這一個場子就是收費的,6月沒有收費,是入選者自己來。
-
都是親子天下主辦?
-
-
很棒啊!
-
可是現在變成有一個問題在於,我們不曉得「個人化學習」如何定義?你覺得在臺灣,如果你聽到「個人化學習」的話,你會想到什麼?
-
「個人化學習」的意思當然就是我們在新課綱裡面所說的學生「自發」素養,或者是學生自己製作他的學習地圖。
-
當然也會想到最基礎的,像問題解決導向式的教學,再多一點是你剛剛講的共創,再多一點是一生一課表,或者是我之前有提出過一生一學門。
-
整個概念是,教跟學中間的關係是有所翻轉,先有學才有教,而不是先有教才有學,大概就這樣。
-
線上學習是其中的一部分?
-
我想線上、線下已經沒有任何分別的必要,現在任何兩個人拿起FB就直播,拿起Skype就對話,現在說的線下,其實跟線上能夠做的事情,在教學上已經越來越沒有差別了,最大的差別是能不能一起吃飯,這個差很多。
-
但是除此之外,不管是技職的教學,不管是其他部分的教學,越來越多還是可以透過線上或者是混合實境的方式來達成。
-
所以線上有兩個作用:一個是跟陌生人可以很快接觸、跟不認識的人可以很快接觸;第二個是你透過這一種跟陌生人接觸,看到他們的作品之後,又按照他們的作品去認識更多別的領域的人,所以你認識人,透過人認識作品,透過作品又認識人,這個是線上比線下快,因為線下認識一個人,一對一要花很多時間,他的作品又不可能他講到馬上就變出來給你看,所以這個時候就比較慢。
-
但是在線上這一種社群就傳播比較快,但是等到你認識到正確的人或正確的作品或正確的專案時,接下來很深度的這種彼此共創就沒有分線上或線下。
-
這個概念沒有錯,但我們還是需要一些具體的,就是讓這一些組織覺得……因為用你剛剛所講的是以學生為主,我們有一個困難,也就是是大人,我之前有問一個電腦老師「個人化學習」,他說「學生還是按照我每個禮拜訂的進度在學,這個我如何能夠符合『個人化學習』?」所以在國內的老師比較看不到這個東西,如果只限於均一或PaGamO,就只有這兩個,然後就沒了。
-
可是為什麼不是問家長?家長也是大人。
-
因為家長很散。
-
家長圍成一圈也不會有什麼跑出來,是這個意思嗎?
-
家長是一個個個人,是組織,不管是什麼LIS,或者是技職3.0,就是會以組織為單位來報名,就是對於我們現在操作的困難是在這裡,我們想要符合這一個時代的概念。
-
但如果以教師為主的話,就不是以學生為中心了,就是反過來。
-
對啊!
-
所以覺得困難在這裡。
-
是不是更抽離一步呢?你不是去做這一種「個人化學習」老師的徵件,而是問有沒有什麼東西,可以是「幫助老師從傳統的填鴨式、上對下式、硬式的這種教學,轉型到個人化教學」的服務或者技術提供者,所以就是再抽一步?
-
對,你講的沒有錯,要從這個地方去,就是有什麼工具。
-
你就可以把它想成提出一種新的學說或思想,或者是提出一種新的教材。基本上就是教材跟教法這兩種,但不是直接徵老師的團隊,而是說教材的提供者、教法的提供者,來分享這一種翻轉式的教材、翻轉式的教法,或者是別的工具。
-
你覺得大陸那邊呢?或者是民間單位在做這一種,比較像補教業就對了?
-
-
我們3月可能就要去大陸了,你對這個有沒有什麼重點?去那邊可以看什麼?或者是有什麼是非見不可的?
-
我自己對這方面接觸不是非常多,我們在課發會也會討論一些案例,但都是二手的,好比像簡菲莉校長或者是誰有接觸到的時候會提到,但是我覺得你跟他們都有直接接觸了,我這樣講意義也沒有很大(笑)。
-
但是重點是如果教法能帶來衝擊的話,那適用度就是很快會變成國際性的,但很多時候教材是特定於那一個語言、那個地區、那個學門的,這個時候我們聽到了馬上抄過來就比較沒有那麼容易,像均一本來用可汗學院,但是那個教材就沒有辦法立刻用,相信你也知道還有一個在地化的過程。
-
但是教法,也就是這一種想法,我覺得這個就比較容易在這邊適用,所以如果你是要去取經的話,我覺得教法會比教材更重要。
-
因為我們有邀請「洋蔥數學」來我們這邊參訪,他們也很滿意自己做的視頻,然後播放給我們看,但是如果我們要引進台灣,所有的字幕跟配音都要重配,就是你講教材的事情,像發音的部分,臺灣的學生是聽不習慣,即使同樣是國語,但也不習慣。
-
但是像那一群人,就是資料科學的自學社群,他們有一個線上共創的平台,叫做Kego(音譯),那個就是企業界提一些題目,讓這些對於資料科學有興趣的人試著解,那一些題目很困難,所以一定會馬上形成師徒的關係,但是這個關係就是個人化的學習,因為是我想要解這個問題,我再去找比我資深的學姐一起解這個問題,大家跟全世界一起共創、比賽,所以有一點像PaGamO,可是不是一個人設計的遊戲,而是每個公司都可以在上面丟題目。
-
像這種學習社群也是一種教法,但是教材有點像維基百科,大家各自提出來的,像這種社群就是我剛剛所說的,就是在特定教學者後面給支持的,所以我覺得這樣子會比較容易聚焦。
-
-
要嘛說是「共學社群」,不然就說「共同備課社群」,反正都是要是社群,這社群裡面有一些新的教法,但不要down到教師的那個level。
-
如果到時請你跟大師對談,有可能性嗎?
-
有可能性。
-
他們跟我說在美國找到一個Scratch的大師,有出一本書,但是小小薄薄的,我們操作的方法是先把版權拿下來,如果可以補就想辦法補一些東西,補一些國內的老師,就把它變成一本書,目前來說好像談得差不多,因為我們給他們的條件都非常好,所以我覺得倒是可以就他如果說是美國個人學習的大師,你是臺灣自學代表,其實是有可能的?
-
我的條件多一樣,只要是開放、直播或錄影,就都ok。
-
是實體,不是線上對談喔?
-
sure。
-
好,至少這個地方是可以做的。
-
-
所以今年9月的行程,需要先告訴你時間嗎?
-
先告訴我會比較好,反正你有我的email,你就email幾個可能的時間。
-
反正你沒有換,還是原本的那一個?
-
還是原本的email。
-
你現在只用公用的臉書,你會不會覺得生活很空虛?
-
不會。
-
可是你本來的朋友都不見了?
-
是,但是在這邊有新朋友。
-
有新朋友當然沒有錯,但人同時需要新朋友跟舊朋友。
-
也是。
-
你打算閉關多久?
-
舊的臉書帳號有一個困難是,我不知道他傳訊息是因為我本來的社會活動給我,或者是因為我以公職身分所從事的活動,這兩個會混起來。
-
沒有辦法分?
-
沒有辦法分。
-
所以現在覺得管理上會輕鬆很多嗎?
-
現在基本上公用的那一個不加朋友,我把它當作部落格平台在用。
-
而且很像是名人粉絲頁,不能再加追蹤?
-
不過,我是個人,我不是粉絲頁,因為公眾人物粉絲頁不能到新聞底下留言,也不能去社群留言,它很困難,很難操作。另外一個是粉絲頁的觸及率降低了,就是逼你一定要買廣告,但是個人的觸及率無所謂,所以用個人的話,比較賺。
-
我們聽不懂。
-
臉書有專頁跟個人,同樣是專頁做一個直播跟個人做一個直播,個人做一個直播的觸及率,臉書給他的群眾比較高,專頁的話就會要你買廣告。
-
不然會顯示很低?
-
不然就很少人會看到。
-
等於沒有在推播?
-
對,因為個人不能買廣告,所以他個人預設就會給很高的位置。
-
高興播就播?
-
對,但如果是專頁的話,除非設成特別關注,不然除非有人連續按好幾個讚,否則下一則就收不到了。
-
我們家辦直播會有這個問題。
-
個人直播就沒有這個問題。
-
對你來說,要散播出去?
-
對,因為那是……
-
那個是散播的管道,所以你必須要用?
-
我是自媒體。
-
所以現在就是用那個官方的,然後私人的先關掉,大家如果有事的話就email你?
-
-
反正你私人的也很少在po自己家的小貓、小狗,也很少po那種,所以也算是公共政策?
-
對,沒有差別。我可能等這一個工作結束之後,我再回去用個人的,我官方的那個就會交給下一任的數位政委。
-
可是下一個人這樣換的話,就換頭像就好了?
-
對,換名字就好了,那幾萬個粉絲就還是保持。
-
過去的紀錄也還在。
-
對,就有交接。
-
上任之後一年又過幾個月了。
-
一年三個月。
-
好像每一天都在倒數?
-
-
你自己的生活對你產生最大的影響是什麼?
-
就是多好幾群新朋友。
-
有沒有負面的?
-
負面的還是要……而且要早睡早起,作息要非常正常。
-
所以作息真的改過來了?
-
對,每天8點就起來了。
-
到這裡或者是到哪裡?
-
還好是到這邊可以走路,而且走路只經過建國花市,所以心情會滿好的。
-
不管天氣怎麼樣。
-
像這個就是花市買的,覺得還不錯。
-
這個又不能種出來,為什麼在花市買的?
-
這個是跟那邊的那幾朵花一樣,但是經過的時候心情會比較好。
-
我同事有一次說假日在花市看到你。
-
是啊!
-
不錯,你現在可以自己出現在公眾場合了,不會怕別人一直拍你,剛開始我覺得會。
-
已經習慣了。
-
反正慢慢回到你原本應該有的私生活軌道?
-
對,但是就是很弔詭的是,我自己在這邊駐點,所以其實也有一點像我以前在帶新創團隊或者是我在當顧問,大家也是來這邊,也是像mantor諮詢之類的,所以又有一種回到業界工作的感覺。
-
但是現在帶的是社會創新的團隊,並不是完全只是想賺錢。
-
對你來說,這樣的型態又更自在一點,跟在官署裡面辦公有差?
-
確實,確實。
-
你需要去備詢嗎?
-
我在立法院要備詢,但不用上臺。
-
可是有人萬一指名要叫你?
-
不行。
-
有這種事?
-
因為我沒有督導部會,我又不是哪一個省的省長。
-
也沒有管預算?
-
也沒有管預算。
-
最主要是沒有管預算?
-
最主要是政務委員不能以政委的身分上台,因為政委是院長的幕僚,上台的是院長。
-
所以沒道理叫幕僚上台?
-
對,如果有政委碰巧剛好是國發會主委,她是以國發會主委的身分上台。
-
有人是政委又是主委的這一種事?
-
對。或者他是以好比像福建省主席的身分上台。
-
有沒有人特別想要問你也不可以?
-
不行。
-
這樣的工作其實很適合,不然每一天光應付那一堆就夠。
-
對,但我在立法院還是會開國會無雙的直播,網友還是會問我,還是線上備詢。
-
今天cheers寫信給我說想要訪問宗浩,所以我禮拜一還要寫信問他一下,是不是方便把他的email直接轉給cheers。
-
應該ok吧?
-
我不知道,你就問他。
-
他比你更低調?
-
是,他現在主要還是在小孩上。
-
不過你們家沒有那麼早上幼稚園的。
-
他們應該從頭到尾都會自己帶(笑)。
-
這需要很大的勇氣。
-
-
那一天也是聽到講比較保守,可能會自己教到大學,後來更正說,也不是大學就不用教。
-
保持一直共同學習的關係,這個就是個人化學習的典範(笑)。
-
其實你爸也是個人化學習?
-
-
就是用那個什麼青少年哲學……
-
-
類似這一種方式。
-
我覺得那個都是共學社群,並不是focus在他一個人身上,而是這個社群怎麼形成的模式上。因為現在全臺灣都有,不一定是他自己帶,有的是他的助教之後就變成老師了。
-
有的是交班給家長?
-
-
變成是社群?
-
對,我覺得推廣的是模式,並不是一個教育者、兩個教育者。這樣差不多。
-
那就這樣。
-
那就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