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就開始。
-
首先感謝唐鳳政委、李雪津顧問,現在報告這一個案子的規劃狀況。
-
我們已經開了工作溝通的協調會議,目前評議的結果,大概有6成多的民眾是支持做晶片身分證,有3成多的朋友是比較持保留的。
-
3成多裡,「非常反對」的百分比是個位數,可能只有3%或4%。
-
主要還是「有疑慮」?
-
對,最主要疑慮還是在資安的疑慮。
-
目前晶片身分證,我們的重點是只結合自然人憑證,也沒有再作其他的資料。
-
晶片裡面除了資料,也只有現在紙卡身分證裡面一些版面的資訊,也沒有把當事人的健保等等放進來,所以相對單純很多。
-
因為自然人憑證本來就有一個驗證的作業方式,所以如果未來發晶片身分證的話,整個網路身分的驗證方式,跟現在自然人憑證的身分驗證方式是一樣的。
-
就是「促進自然人憑證發卡」,就剩這一件?
-
對。透過這樣的晶片身分證之後,所有的都是附加在這一個身分認證之上,所以用身分來作認證,當事人有沒有勞保跟健保資格,應該是由各個主管機關的資料庫就可以查出來。
-
現在網路報稅,自然人憑證是這樣用的,你用健保或自然人憑證,系統調出所得資料來,戶政司不知道什麼時候調的。
-
對,所以沒有一個很大的資料庫,也就是把所有的資料都累積,並沒有的。
-
我們希望強化實體卡的防偽,所以目前等於是技術的發展,整個晶片卡的成本也降下來了,所以相對來講經費是比之前的估算還要少。
-
再來,像政委有垂詢過,如果自然人憑證未來是虛擬化的。
-
簡單來講,這邊開始發,是否表示自然人憑證可能會退場?就是綠色的那一張?
-
現在是紅色。
-
綠色是很久以前。
-
忽然發現我老了(笑)。
-
其實自然人憑證分兩塊,一塊是憑證中心的業務,eID要發的時候還是要有憑證中心,因此還是要運作。
-
當然。
-
民眾要花250元買那一張卡,那就不用再買了,因為已經免費取得、eID上面有了。
-
你的PKI還是有嘛!但是紅色的卡被eID取代了?
-
如果現有紅色的卡,還可以用個幾年的話,是多少年?三年或者是八年?
-
還可以用7年,最後買的人還可以用7年。
-
不是5加3?
-
其實是5加3,其實是8年。
-
所以8年。簡單來講,你即使停發,現有的還是可以用8年?
-
可以繼續用。所以跟政委報告,未來憑證並不是每一個人只會有一個憑證。
-
至少可以有兩個?
-
像會有多元的應用,你的是用在eID,像工作用的憑證,不可能把eID放在電腦上,可能被拔走,工作需要的話,也可以申請一個憑證卡作為一個工作使用。
-
等於附卡。
-
對,等於未來行動化要做的,我們也不排除研發安全的軟體憑證,可以結合到平板或者是手機。
-
你說的工作證是申請一張卡,或者是自己拿一個YubiKey燒進去?
-
那個信賴是來自於對於身分的確認。
-
也就是MOICA可以發好幾個卡給你?
-
好幾個憑證。卡是eID為主,如果是個人有需要,像我現在在企業內部,我做HR,我常常要幫員工報送資料,這個時候可以來申請一張工作上用的卡,主要是跟身分證綁在一起。
-
那個是什麼顏色?我的意思是跟自然人憑證是一樣的大小?
-
像公務人員,我們想說是不是可以跟我們的識別證結合,識別證以後就拿來作電子公文的簽核,不然每一天插在電腦上叫身分證,大家心理會毛毛的。
-
但是功能完全一樣?也就是簽核、驗證完全一樣?
-
對,只是在憑證上會是序號不同,也就是第幾張簽署。
-
可以用八年?
-
一樣。一樣是5+3的方式。
-
簡單來說,你們也沒有停發自然人憑證,只是改名叫做「個人憑證」?
-
對,就是叫做個人憑證。
-
政委垂詢,如果把憑證雲端化了,如果要發晶片身分證的效益是在哪裡?
-
至少讓大家有一張自然人憑證。還是會有一個憑證在裡面,也就是讓憑證的發卡量增加。還有別的嗎?
-
就是數位服務的推動,提供可能會更多。
-
跟政委補充,如果未來eID做了,如果要下載憑證到行動載具,這時是可以應用eID本身既有的信賴機制來申請所需要的軟體憑證。軟體憑證的未來等級不一樣,也就是不能作為財務支出敏感性的應用,我們會把等級做區別,也就是別的EPI不一樣。但是比較便利,像以後高鐵會實名制,因為現在訂不到票,如果用實名制的機制就不會有搶票。
-
就授權高鐵?
-
-
但不包含簽章的部分?
-
對,不用簽章。
-
所以只要高鐵來,就訂得到票;但如果不這樣,就只能坐自由座?
-
對,因為有些人要坐飛機去澎湖或者是回台東,會買不到票,類似像這樣的應用就會比較多,可能是在行動應用就可以了,也就是行動載具就可以了,上面就會有一張我們的憑證。
-
如果沒有前面eID的信賴機制,又要跑到戶政單位,就會很不方便,剛好身分證要換,大家都要有一個信賴機制。
-
但人權團體最懷疑的是,在訂票的時候,你們會不會收到任何的訊息?
-
不知道。
-
是最初授權的時候才會知道?
-
結合我們的API,是拿API檢核這一個憑證,所以不需要回到憑證中心。
-
剛剛講說這一張憑證是不是失效,也沒有到我們這邊來,可以事先下載憑證廢止清冊,所以都不會到我們這邊來作記錄。
-
我們這邊不會保留任何的使用記錄,只是可以把這一個簽過章的電子文件來跟中心請求跟驗證憑證。
-
這個道理,就跟GCA不會知道每個HTTPS網站有多少人來,是一樣的道理。
-
真的不知道。
-
大概先跟政委報告,看政委對這一個案子有沒有什麼建議?
-
這30%的人你們要怎麼辦?我們從頭到尾都是這個問題。
-
怎麼樣說服的問題?
-
這張卡經過最近這一、兩年的演變,已經把我們原來認為從我們的觀點,比較高效率的做法回歸到其實是非常單純化,所以這張IC卡的身分證可能會放著,什麼都沒有增加,就非常單純。所以基本上by law十年要換一次就換,所以民眾不在乎發出來是什麼卡。
-
如果是很疑慮,也可以不要開通自然人憑證。
-
我覺得很簡單,所以沒有特別的concern。
-
但是在實務面要推動,因為被要求要用公務預算來編列,我不曉得你們現在少了多少?30幾億?
-
30幾億到40幾億,看是要集中或者是分散,如果是集中,設備就會比較少,但是如果分散到各戶政事務所就會比較貴,是40幾億。
-
那張憑證,也就是晶片。如果不放晶片的話,每張會省多少?
-
其實跟政委報告,就算沒有憑證,以現在這一張身分證,沒有放晶片也是很low的,因為現在所有的資料都放在版面。
-
這我們都同意。
-
其實省的錢很有限,一張省20元。
-
你知道發磁卡的計畫是多少錢?
-
現在跟用的雷雕不一樣。
-
即使不放晶片進去,也是30億變成20幾億而已?
-
差不了10億這麼多,因為耗材沒有少這麼少。
-
那我覺得,花個3、4億來擴大發行自然人憑證,沒有很貴。
-
問題是那30%的、有疑慮的人,你們要怎麼辦?
-
其實他們所關心的是資安,我們都透過這一個問卷,其實也有某一個相當程度跟他們說明,也就是資安,但是有的時候其實也是基於對政府的不信任,我覺得這一個部分是很難消除的,因為推了很多的政策,總是有某一部分的人會對政府的一些推動上,有一些不信任的狀況。
-
可是有人說,好比像每一次憑證發行、發一個新的識別證、有人來問你有沒有被撤銷。
-
如果是用我自己的憑證登入,我希望可以在網站上,看到所有某一張卡跟我有關的紀錄,信心會增加。
-
這個是幾次工作坊都提到的事情。
-
之前有處理。
-
我們跟主任也討論過,也就是民眾可以知道自己的個資有哪一些機關用過、取用過。
-
至少從內政部開始。如果看一下這個log,發現昨天我明明沒有使用,但是有人怎麼樣了,至少跟信用卡盜刷一樣的概念。
-
跟政委報告,也就是兩邊的思維,一種是有人希望我的使用紀錄,你應該要幫我作管控,不要讓別人誤用我的東西。
-
如果要管控,勢必要儲存這些東西,如果有人儲存這一些東西的話,也會造成個資的侵害。
-
另外一種方式是,像現在的自然人憑證不存的,你使用的過程我們都不會作任何的紀錄,好處是這一些紀錄都是回歸到你的申請服務的對象,也就是你未來如果要去查你的資料,其實回歸到個別資料服務的擁有者。
-
我還沒有講報稅。我是說MOICA跟內政部本身的系統,調閱存取紀錄的關係。
-
很少有關係。有所謂憑證的廢止清冊,但那個東西其實放在公開的資訊,其實機制本身是可以直接下載,而下載之後直接在系統裡面檢核,所以也不是每一次要去詢問憑證有效性,都要連到MOICA這邊,這個是不需要的。
-
所以只有在發新卡、附卡跟自己跑來撤銷的時候才會知道?
-
你申請的時候才會跟我有關,你申請一張憑證,我要紀錄,你申請這個憑證,我要保存,我要驗證的時候才知道是否偽造或有效,縱然你的憑證廢止之後,我仍然繼續紀錄,因為之前簽署也是有效。
-
好。但我們拿一張憑證來訂高鐵票,高鐵會有訂票的紀錄?
-
-
內政部會不會有這一個紀錄?
-
不會。
-
那高鐵公司會不會讓使用者看紀錄?
-
這個是回到個人資料保護法裡面,有調閱權。如果不提供的話,未來需要一個強力的規範,也就是一定要提供一個讓民眾可以調閱的機制。
-
但如果每個人的調閱機制不一樣,有的人下載PDF、有人寫信、有人寄光碟到你家,這樣很困難。
-
愛沙尼亞的做法是給你一個API,也就是去他們那邊調,即使不儲存,它即時幫你調,加密到只有你能看,他們的機制是這樣。
-
現在G2G的框架有沒有這一個程度?
-
我們以前在推電子公文,當時應用的機制是存證的概念,也不是要把紀錄給我,而是在交易的過程中,是不是可以把你的紀錄作保存。
-
這個保存其實是在雙方的權限之下才可以看到這一個紀錄,並不是這一個存證就可以看東西。
-
當然不是,是要加密給我,要當事人才能看,本來就是這樣。
-
也就是說加密後的紀錄,目前沒有一致的儲存方法,而且也不能調閱。
-
但是反過來講,Google跟FB都可以做到調閱,所以這個養成大家覺得都可以,也就是可以看的習慣。
-
所以我們這邊陷入一個最壞的情況:技術上沒有做到Google跟FB的架構,但是在大家的印象裡面,內政部又比Google儲存更多活動紀錄。
-
雖然這個是不實訊息——並不是真的——但你去問那30%的人,一大半都是這樣想。這個是社會溝通的問題。
-
他們對於我們的機制還不夠瞭解,我們可能還要加強宣導。
-
因為有一個政府一體的概念(笑),大部分的人,是不會覺得你真的什麼都沒儲存。
-
其實也跟政委報告,原本我們在推eID,早期是說多卡合一,這個有很多疑慮,也就是包山包海,什麼都拉進來。
-
我後來也跟司長報告,不要用多卡合一,而是一卡多用途,也就是未來這一張eID,可不可以直接就醫?
-
因為原本比如二代健保或者是健保卡上面是有存就醫紀錄的,我也跟健保署談過,如果要這樣做的話,他們會把就醫紀錄放在自己的雲端,我們就不會擁有個資。
-
你們現在發所謂的個人憑證,不是自然人憑證,公務員就公務員卡。
-
如果今天健保署跑過來找你,說健保卡也要內附自然人憑證,這樣你們同意嗎?
-
他們有問過。他們原本是要自己去用這一個憑證。
-
對。但假設他們自己不做,來找你們做?
-
他們有驗證本人來申請的機制。比如未來二代健保,留下PKI的模組,讓我把憑證寫入他的卡裡面,如果行政院的政策這樣做,我們就會跟他配合。
-
但是我有一個問題存在,這張卡的持有人是否本意來下載這張東西?
-
概念很簡單,是拿自然人憑證去sign健保卡。
-
現在健保卡的申請,並不一定是本人為之。
-
另外一個可能性是,他用手上有的那張晶片身分證去sign。
-
用晶片卡去sign他的健保卡,也就是讀卡機放兩次,第一次是說這個是我本人,第二次是我把我的簽章寫進健保卡。
-
這個時候健保卡雖然沒有我的資料,但是可以證明我的身分。
-
我的意思是,在密碼學上有這種可能性。
-
假設他自己的二代健保卡,上面沒有私鑰的機制,而是要放一個憑證的內容,所以這張是不具有所謂的簽章的能力,因為沒有私密機鑰,要有某一程度的檢核。
-
其是寫在二代健保卡裡面,就可以用這個檢核,但是不具有PKI的機制。
-
我們整個目的是,我插入我的健保卡,讀了一堆資料到我的電腦裡,我再插入我的自然人憑證或晶片身份證,我簽這一些資料,表示是MOICA卡授權說這個是我,我再把這個簽章寫回健保卡裡。
-
如果要做這一件事,做法上應該是:未來二代健保卡,這張晶片要能夠genkey,在申請自然人憑證的時候,要genkey私密金鑰或者是保存,再把憑證給他。
-
對,我就是說這個。
-
健保卡裡面有自己的私鑰,只是一旦進入信任鏈,至少在做健保相關事務的時候,內政部可以認為是這個人,對不對?
-
當然還是不能拿健保卡訂高鐵票,但是裡面的私鑰可以簽健保相關的東西,內政部幫忙背書。
-
我只是問這一個事情,你們會不會同意而已?
-
前提是這個人有eID,或者是有自然人憑證才可以做這一件事。這個是ok的!
-
所以簡單來講,健保卡要先拿到,然後裡面有genkey,當然要求演算法要符合,假設這一些都成功了。
-
接下來插入eID,然後用key去sign key,然後總這一個時點開始,這張健保卡再去作健保相關用途時,就有MOICA卡的背書,如果revoke這個key,使用就會失效。
-
因為這個人的身分轉變,好比像外國人,也就是中國民國的國民已經變成不是中華民國的國民,其實這張卡的效度就要revoke。我們現在跟戶政綁在一起,也就是這個都要建立起來。
-
對,這個沒有問題。
-
因為從健保署的角度來看,下次刷健保卡的時候,就知道這一個key的憑證第二段,中間被revoke,所以不能用。
-
這個是現成的,這個是現在的健保卡有這個可能性。
-
還用我們的憑證,等於是附卡。
-
等於是特定用途的附卡。
-
如果你們同意的話,我不知道這邊覺得怎麼樣?
-
不知道是不是讓外界質疑花兩次的預算?一張是eID的錢。
-
會,不過那個是衛福部要傷腦筋的事。
-
也要30幾億。
-
他們發這個不會是一次發,genkey的流程是要等到拿到手上了,不然用自然人憑證簽,只有少數人才有,因此至少你們會先發,他們可能滾動式發再留一個空間。
-
他們一年換補發200萬張。
-
有這個可能性,如果已經有自然人憑證就是搶先適用,不然就等eID到你的手上才可以做這一個流程。
-
從國庫的角度來看是沒差,從健保卡的角度來看,也是沒差。
-
一張的成本是60多元,加了是100多元左右。
-
現有卡的晶片跟我們的不一樣,等級是不同的。
-
所以要加40元?
-
而且要有規模,像我們是用2,000萬張來算。
-
不過每一年過去,技術成本就會下降,所以第三年就會剩到30元。
-
我想不用爭執,因為不是一次換發全部的健保卡。
-
假設是用PETG,然後也用一般的印刷,而不是用雷雕,成本是在80元。
-
剛剛政委提到的透過自然人憑證,把key背書健保卡。
-
這張健保卡有什麼用途?
-
沒有key也可以看病。
-
但可以簽同意書,不是嗎?
-
我們問過他們,醫事組那邊有這樣的需求,原因是在於現在很多人到大醫院裡面去看病的時候,都要簽署很多的文件,並不是一張,而是很多張,他們覺得很浪費,醫事組有很多醫院反應,如果健保卡可以簽署這一些電子文件就不用那麼囉嗦。
-
那一拿來簽這一些同意書,或者是繳費、驗證單,也就是手簽的地方可以用這個簽……
-
會覺得這一點需求,要搞成這樣嗎?
-
應該不是那一部分,我要動手術還是會需要同意書,也就是白紙黑字,並不是我的卡出事以後就可以拿去。
-
跟顧問報告,也就是會把所謂的同意書變成電子的,然後利用憑證直接簽署在電子,變成電子直接上簽署,也就是無紙化。
-
以後會拿平板給你簽同意書。
-
手術很多不是我本人簽,而是家屬簽。
-
一樣。
-
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個資的,因為現在被要求在開藥的時候,必須看其他醫生看診開什麼藥,而不能重複開,因為這樣的事而有一個同意書。
-
可是電子簽章法加密……
-
我只是為什麼他們要做這個?
-
跟顧問報告,這個是兩個key,一個是HCA,也就是醫生用的那一把key,那個還會存在,也就是未來二代健保是兩個。
-
現在的問題並不是在二代健保,我們當然對它的期待更多,我覺得是不是可以跳離這一些。
-
因為我們現在仍然是在講衛福部跟內政部,但是對國民來講,我其實就是有一張卡應該可以做很多東西。
-
叫「數位國民卡」。
-
或者是「X卡」,我只要是中華民國國民就有這一張卡。
-
而身分證已經簡單到說這個也不要了、那個也不要了,我不要讓你有疑慮,已經簡單到其實健保卡的顯性資料跟別的顯性資料已經是不一樣的。
-
我們要認一個人只要四至五個的欄位,也就是顯性資料。
-
現在已經簡單到那張健保卡,原來為何到銀行開戶?原來拿健保卡就可以上飛機,也就是有識別的功能,就是因為它的顯性資料。
-
現在假如變成eID的時候,其實民眾會說我們要做的事,現在不能。
-
還是可以登記,沒差。
-
只要國稅局或者是民航局認可,用健保卡還是可以登記。
-
還是有識別功能?
-
對,我們現在只是在講簽章而已。
-
這張身分證就一定要。
-
再不然,也可以廢除MOICA,讓健保卡變成主要的CA,跟另外一組人談。(笑)
-
我們比較擔心的是,健保在核發裡面並沒有公務機關的體系,去作完整這個人的身分跟意思表示的確認,因為健保卡並不是這樣發的,自然人憑證都這樣親辦到戶政單位申請。
-
不是啦!我的意思是,我們的思維裡面都還是叫做健保卡,也就是健保怎麼可以這樣、怎麼可以那樣,假設不是叫「健保卡」呢?
-
就叫eID。
-
只是拿MOICA當根而已。
-
健保卡還是一個資格而已。
-
我剛剛要提的問題,假設sign給健保卡,健保卡到底有什麼特殊的用途?
-
有兩個單位都可以撤銷它(笑) 。
-
如果是這樣的話,這張健保卡當初講的,純粹只是看病,不能當作其他的用途,如果現在有MOICA已經授予這個權限了,這張健保卡是不是變成安全的漏洞?
-
不會。這個是他的sub key,它不能拿來買高鐵票。
-
這就好比像我幫你簽了一個網站的SSL憑證,它限定在單一網站。又或是我可以簽一個wildcard,可以用很多子網域。
-
是限定在醫事用途,這樣會不會有一些相關的醫療爭議?
-
像我們提到的有很多是外勞,或者是其他一些看護幫那一些老先生或者是重病患,如果是這樣的話,這張卡就會說幫他照顧的人去做任何醫療的……
-
……可是現在就可以了。
-
對啊!現在就可以了。
-
如果只是在特定醫療用途上?
-
完全沒有差別啊!只是在醫療過程中要簽署、符合電子簽章法的效力,目前健保卡是沒有的。
-
等於是這一張卡要不要花30幾塊的台幣,讓MOICA幫它背書。
-
-
也就是你的醫療院所的系統還有一些法規,像現在去辦,也說還要攝影。
-
一個是申辦流程的問題,一個是使用上的問題,我覺得這兩個可以分開來看。
-
像剛剛政委這樣的一個架構,會在使用上,的確會有一些無紙化的便利性;即使很多東西簽署是要當面,因為有一個醫事倫理,現在雖然可能便宜行事,但真正請你簽署的時候,應該要解釋這一個簽署的內容是什麼,應該有一個醫事人員要解釋給你聽,然後再請你簽。
-
即使是這樣,要面對面的過程,但如果有了這一個機制之後,他也不需要去保存那一張現在的紙本的東西,即使拿到平板,跟你做了解釋之後……
-
……那一段錄音拿去計算雜湊,然後簽章起來。
-
有健保卡的簽章機制,聽懂、也知道,然後就同意去簽。
-
對。拿這個簽署證明,就可以還原當時有講,而且你有說好。
-
有同意。
-
比現在紙本簽名更有效力。
-
我是覺得有效益,並不是沒有。
-
跟政委報告一下,其實過去身分證是在櫃台辦任何事的時候,就是用身分證來當作證明,如果未來有eID,是不需要把身分證交給你帶走,而是一個非接觸式的機制,可以讀得到,要截取裡面的資料,然後還要經過密碼的同意,要保障我的個資。
-
非接觸讀取,跟自然人憑證功能是不相干的?
-
卡片的晶片有天線。
-
可以關掉自然人憑證,然後開接觸。可以反過來嗎?又或者是都不能關,只是確定能不能啟用?
-
像現在都要有reader,要把卡片拿走跟插在那邊,現在就是把健保卡收進去,未來只要在那個窗口裡面就可以了。
-
填寫的這張是健保卡、或者是eID,或者是都支援?
-
看晶片是什麼規格。
-
你們現在的自然人憑證有天線嗎?
-
從今年8月1日開始就是已經用這張卡(Combi Card)。
-
可以把天線關掉嗎?還是不行?
-
如果身分證不啟用自然人憑證功能,天線是不是自然就關掉?或者是天線還在那裡?
-
就天線來講,主要不完全為了讀卡面憑證,還要讀取隱性資料。
-
所以憑證功能就算關了,天線還是在那裡,可以讀到身分證的隱性資料。
-
這個部分是必須要經過密碼輸入,就像我們到銀行的時候,都要你輸入密碼。
-
是不是出生年月日或者是身分證?
-
不行這樣,要強迫他改,不能一直是「生日」當密碼。
-
我很高興聽到這一件事(笑)。
-
所以天線加密碼這一件事,不管是否開自然人憑證,都在那裡。
-
因為資料都在那裡。另外,我們在啟用的時候,會要求他自己建一套密碼,也不要用出生年月日,因為出生年月日太容易猜了。
-
我們也跟潘處長講說107年配合智慧型政府,我們來作一個調整,希望品質可以提升。
-
這個還在規劃嗎?
-
這個明年才會有。
-
因為電子小偷會偷資料,卡片上會印6位數的存取控制碼,放在基本區的,事實上不用輸入密碼,而是輸入卡片的CAN。
-
我們規劃是不是部分的資料是要放在卡片的保護區內,而是要輸入密碼,這個部分是要經由規劃,到底是一部分的資料放在保護區,或者是全部放在公開區。
-
保護區有沒有至少要放什麼?
-
目前的想法是因為卡片上的資料都看得到,除了卡片上的資料放在公開區之外,其他都可以放在其他的地方。
-
如果背面選擇不放配偶欄,就在保護區?如果背面放配偶欄的話,就在公開區?是這樣嗎?
-
政委只是舉例。
-
卡面上有可選欄位。你背面不是有可選欄位嗎?
-
那些都要放在保護區。
-
所以背面欄位都放在保護區。這一段逐字稿滿重要的,可能疑慮的30幾%可以再減掉2%。
-
這樣聽起來很完整,我自己覺得沒有什麼問題。
-
當然有很多人提到法律面,一大堆配合的法規都要去改變一、兩條。
-
下一步是說資安的疑慮。我們剛剛講的那一大套,是因為坐在這個位置上的人聽得懂,但現在要路上隨便找一個人看這張圖是沒有用的。
-
這個部分我們想說要製作動畫。
-
可是那個是一開始對你態度中立的人才會願意去看。現在如果不相信你的人是1%,這樣的動畫、懶人包有用,但是30%的話,我不覺得有用,我說真的。
-
我們要想某種溝通的方法,讓各界知道這不是比自然人憑證更多的東西。
-
包含非接觸的部分,即使是變背面的東西都要輸入密碼。
-
包含訂高鐵票的時候,內政部不知道這一件事。
-
包含未來會加強,別的功能在使用的時候,留下你的紀錄,而這個是可以加密給你,是可以看得到。
-
加密的方式是未來再談,但並不是集中式的,如果沒有eID的話,這個都不可能,等等的這一些點。
-
要想某個公眾溝通的方法,不太可能只靠懶人包解決這一個問題。
-
如果政委提到要做數位封存,信賴機制可能要經過本人同意,就要經過剛剛所講的保存的機制,因為是用私密金鑰加密。
-
嗯。MOICA對使用者做的事看不到,但可以撤回金鑰。
-
對,我看不到。
-
像「區塊鏈」這種技術,還是可以想辦法用信封、鑰匙想辦法讓人家瞭解。
-
這次是行之有年的PKI,一定可以講出一個故事讓人聽得懂。
-
第二,沒有辦法用懶人包的方法就做完,還是一定要多開幾次像上次的共識的工作坊。
-
從一開始我們說講的部分,我覺得就不要再去說什麼節省成本防偽什麼東西,我們都可以說上次的工作坊已經講過了,我們這次是在講資安疑慮跟個資疑慮。
-
而資安疑慮跟個資疑慮的這一件事,大家還以為生物識別會放在裡面,還以為要按指紋才會拿到——這個是年紀比較大的朋友——所有這一些程度的誤解,就是要點對點說明,也就是以前有這一個想法,而現在沒有。
-
現在的狀況用一個很簡單的故事來講是這樣,但是聽完之後有沒有聽不懂或者是還要討論的?同樣用這樣的工作坊來做。
-
上次的工作坊題目太多了、很分散,如果專門只是聚焦在資安隱私的使用方法,去做工作坊,我覺得願意來參加的人比較多。
-
我們也當然希望30%多的人來參加之後,稍微覺得比較可以了之後,自己願意幫你說服他的親朋好友,沒有比自然人憑證危險。
-
如果這30%多的人,我們繼續做民調,疑慮慢慢往下掉一個程度,那就來發。
-
如果不辦這一些溝通,現在會發生的事,因為資通法也發生這樣的情況,有人說是「誰都可以來我家查東西」,雖然資安處的說明都做了,我們可以看到30%多的疑慮會成長到4、50%,不是你放著不管就沒事,而是數字會往上。
-
這是要一連串的溝通,最後葉部長出來說「已經有90%的朋友理解這一件事,所以從下個月開始推動」。
-
順序是這樣,並不是下個月發包,然後說這邊才30%,不然資通安全法的故事是一出來之後,就會變成60%的人不相信,我覺得是這樣子。
-
可能要有一個有效的溝通for一般的民眾。
-
我們的民調是對一般的民眾,並不是對菁英,我們想一想是用什麼樣有效的方式來溝通。
-
民調的樣本數是多少?
-
還是電話是1,500個。1,200個是室內電話,300個是手機。
-
有效的。
-
很好。你們花多久做這一個民調?
-
差不多一、兩週,是政大的黃老師。
-
請先規劃某個溝通的方法,我們來討論一下。
-
接下來可以實行時,花個兩、三個月,再來看這兩個月有沒有幫助,如果有幫助的話,好比剩25%或者是30%反對,我們就再做一次,然後再過兩、三個月再量一次,如果已經到5%,太好了,我就跟院長講。
-
這個還滿重要的,因為如果你這邊量完發現反而疑慮還在升高,表示這個溝通是有出問題的,我們就要調整溝通的模式。
-
我之前也講過,這次工作坊是開始,並不是結束,每一次的溝通都是下一次溝通的開始。
-
要一直溝通到,一般在街上找一個人,都會跟你說「eID只是自然人憑證擴大發卡」,就成功了。
-
(笑)。
-
我覺得啦!
-
因為工作坊的部分,因為參加的人還是相當有限,怎麼樣能夠擴散到一般的民眾?
-
如果第一批邀的人本身就是意見領袖?
-
就不是隨機來抽?
-
對,我是說辦工作坊,並不一定是隨機抽人。所有曾經發過專欄或講過這一件事的人,也許專門幫他們辦理一批。
-
同樣的道理,這個是媒體的部份,而所有曾經質詢過或者是關心過的立委,如果他們不能來,就助理來,有逐字稿、簡報都公開。
-
這個目的並不是只是留紀錄,而是他們回家之後可以拿這個跟家裡的人講,議員助理可以跟立法委員講。
-
而且說不定真的找出一些漏洞,那就改啊!表示我們面對問題、解決問題。
-
我覺得重點還是這一些focus group,你們找到有四、五個人,然後回去會跟人家講,而且會聽。
-
這一輪之後,再做一個擴大參與的系統,也就是運用這邊累積出來的資料。
-
也許這邊做完之後,再來弄民調,看懷疑的程度有沒有掉2%下來,那就表示有用。先這樣run幾次。
-
但是如果大家真的找出什麼破綻,例如:發現我們用的演算法跟愛沙尼亞的一樣,我亂講的(笑)。
-
主要是晶片用的演算法,其實有一點漏洞,我們都沒有用那個。
-
是,他們用的密碼學的程式庫有問題。
-
你邀的人,向他們第一個說明這個。如果他們提出許多疑慮,就會有一系列的問答集出來、翻譯成一般聽得懂的語言、畫漫畫。
-
政府比較有誠意的方式,是對他們挑戰的問題有回答,而且挑戰的問題是他用的字來撰寫。
-
如果問得很不客氣,你也不要修改它,就用很不客氣的問題當問題,然後就寫答案。
-
我想這樣幾次focus group完了之後,再就去做全民溝通,至少北、中、南、東辦工作坊。
-
之後再來做民調。如果是降下來了,就有能力去說服同樣的程序再做一次。
-
如果民調出來反而更多疑慮,那就要調整程序,甚至要調整這一個計畫本身。
-
但是我們如果不這樣做,我們永遠都不知道,不對……我們已經知道,疑慮只會增加。
-
不是放棄,就是繼續溝通。
-
就我的認知想要釐清一下。
-
剛剛政委講的是溝通方式,政委是這方面的專家。
-
前面講的架構性問題,我再重複一下,不知道對不對,將來MOICA發的憑證是放在eID,也就是eID會有一個MOICA上,也許啦!也可以不用,如果要的話就可以放。
-
跟健保卡的關係,eID的那張卡跟健保卡的關係是,健保卡中間會有一個空間,將來可以放MOICA所簽的憑證,也就是可以放在健保卡?
-
健保卡自己也可以產生私鑰,但是必須要由MOICA簽的另外一個私鑰簽署才生效。
-
健保卡會依然存在,也就是實體那張卡?
-
說不定以後也行動裝置化,但不重要;總之,這一個副鑰還是會存在。
-
-
所以架構是這樣的沒有錯?
-
上次跟您說明,未來MOICA是一個變成多元憑證的發展,並不是只發自然人憑證的概念,假設二代健保也要有實體卡可以用手機,我們也可以提供憑證的信賴機制,也就是直接變成行動載具,可以直接就醫,我想政委也是朝這一個方向來看。
-
這個部分,那一天我有跟您報告過了。
-
OK,我的理解就是這樣。
-
等於是背後PKI的信賴機制還是由內政部來主政,內政部有這麼多的戶政單位可以跟民眾來作洽公。
-
你們的核心價值,是在做人別確認?
-
對,是這樣沒有錯。
-
因為身分證本來就要換了,而且現在紙本身分證也有很多一些需要改善的地方,趁這一次要換,我們比較可以容易快速普及這一個機制。
-
我同意。但每多溝通半年、雖然是拖了半年,但未來的抗爭會比較小。
-
而且每拖半年,你的總成本又會再減幾千萬(笑)。
-
就我個人的立場,我個人比較贊成集中製卡。
-
有人說集中卡比較不方便,但以後很多身分證的資料放在晶片裡面,那就不用每一次都換晶片卡,所以以後身分證換證的量會大量減少。
-
會比現在換自然人憑證少?
-
現在都要換一張。
-
我也贊成施主任的意見。
-
相對安全度都會更強,因為我們是會集中來做監管,也就是在發生的過程中,都可以做到不會有失誤。因為我也很擔心未來哪一天戶所被破窗而入。
-
你這一段,也可以拍成一段動畫短片。
-
而且比較便宜,對基層衝擊小,基層不用操作這一些設備等等。
-
我想那個focus group可以放給他們,他們可以帶回去給長輩及立委看,這個是有幫助;一般民眾溝通的部分,我覺得備而不用,至少他有興趣點得到,就不用每一次再來問你。
-
所以我覺得凡是這一種單獨判斷,也就是集中分散這一類的,跟大的故事線沒有關係,你就做成短劇。這個成本非常低,你就2分鐘講一件事,至少我們在第一批focus group就可以放。
-
我們為什麼要拍「沙威瑪」、「大火鍋」?也就是不用一直解釋。
-
要讓社會大眾知道,放在Youtube是讓大家看到,以前媒體來找我,我都說不要找我,如何讓媒體引進來,讓他們瞭解我們的安全沒有疑義,他們就幫我們報導。
-
如果你的短片是CC授權,在Youtube上他們就會拿去用,根本不用問過你。
-
如果你的東西的製作本來就是跟某個團隊一起做,這樣他在做的過程就會幫你宣導,當然我覺得這個就看你們平常合作的是誰。
-
有啦!這個還好。我們儘量運用各種事件行銷,能夠擴大民眾對於eID的認知。
-
因為現在30%多的反對是對於eID能夠做什麼是有疑義的,會認為沒有用的,因此會覺得為什麼要花這個錢。
-
就是要有故事。
-
故事做完之後,你的第一波的這一些專業參與者,要很明確讓他們知道,我們並不是要來洗腦的,而是看了這一些故事跟說明之後,有疑慮你們會回答,這個會變成問答集。
-
第二個是,如果他們覺得你的短片哪裡拍錯、並沒有正確的反應出技術,這樣會修改,再給一般的大眾或者是給另外一波工作坊,等於他們是來試映會。
-
-
剛剛講到健保卡裡面所放的簽章或者是subkey,是由MOICA再授權給他的。
-
我們這邊有一個問題跟法規有關,是否符合電子簽章法可以再授權給下一層做subkey的功能,可能不是現在就可以回答的?
-
我再補充一下,我是民眾,如果有eID或者是自然人憑證,也就是在網路上有這一些意思表示工具的時候,如果未來健保卡希望能夠下載憑證,當然本身的晶片要換成可以genkey。
-
另外一個是自然人憑證跟eID跟MOICA申請附卡,好比是第三號憑證卡,下載到他的晶片裡面,其實本身是利用我們既有的信賴機制去完成這一個申請。
-
也就是「有限制用途的附卡」,對不對?
-
-
像是信用卡有一個附卡,但是只能刷3萬元之類的?
-
對,就是利用原來的信賴機制,也就是有eID,然後再申請附卡,這樣的意思。
-
這一塊就變成我們還是想要瞭解一下就電子簽章法的概念,那一張健保卡等於是也可以去簽章了,對不對?
-
-
能不能限制這一張卡的效力,這個到時候要請教一下。
-
這個可能是經濟部主管的,我們要再跟經濟部確認一下。
-
有這個可能性,就是衛福部建一個key,內政部只是授權這一個key,等於是簽一個signature來簽一個背書。
-
這兩個應用上是一樣的,但哪一個合法要再問。
-
其實私鑰本身是不能離卡的,也就是在卡片上產生,未來健保卡要有這一個機制,這一個私鑰跟申請要到中心這邊來才會有一個憑證,才會有一個合法的登記再回存,因此這一個機制上來講是可以做到的。
-
國發會關心的,是MOICA還沒有給憑證,但是衛福部如果給了自己的憑證,如果它也是CA的話,會不會產生這邊已經適用電子簽章法,根本不用內政部發憑證的問題,我聽起來是這樣。
-
現在還沒有。
-
但如果衛福部沒有CA的話……
-
……這個是另外一個問題,他其實也有CA,只是CA的範圍是醫事人員,他也想要把那個CA擴大,講白一點,等於是要來搶2,300萬人的生意的話——如果我講成生意的話——他也有這樣的想法。
-
我們上次開二代健保的會,也就是申請憑證這一個機制是有問題的,也就是沒有辦法符合簽章法。
-
電子簽章法第11條,如果衛福部不升級到第11條的要件,我們想要說服他們說,MOICA已經適用第11條的要件了,我們還是用你卡的載體,也允許你genkey,但chain一打開,並不會看到MOICA和衛福部CA兩個合簽。
-
就法規面,也就是電子簽章法的適合性。
-
如果是衛福部來寫系統,可以連到MOICA的網站,就可以簽我的文件,也就是包含我的另外一個subkey。
-
現在是要寫到健保卡裡,未來是要到健保卡來簽章。
-
對,等於用我的eID來簽健保卡,這個動作可以在我家發生。
-
健保卡key的管理機制會是?
-
如果內政部撤銷,健保卡的簽章功能就沒了。
-
國發會有一個GPKI,要確保下面的幾個CA的安全機制是比較不容被攻破等等之類的,現在MOICA又可以授權下一個的話,我講實務上的問題,是要稽核這邊還是要稽核衛福部?
-
跟處長報告,我剛剛的意思是,剛剛政委講的這一種情境跟機制的話,其實衛福部是不要再去核發憑證的CA,其實只是用內政部憑證的附卡概念,都存在在我們這邊。
-
衛福部只是產生一對質數而已,自己並沒有CA。有公鑰、私鑰,但沒有CA。
-
這張卡自己產生一個key,讓這個卡自己去做簽署,真正的憑證管理是在內政部,並不會有憑證。
-
這一塊我們再確認。
-
我覺得法遵上還是要確保。
-
但是我看起來以電子簽章法第11條而言,不需要兩個都符合第11條的單位,並不是國發會底下有兩個,然後這兩個又有從屬關係。
-
只要有一個符合第11條的單位,但實際製發、使用,拿健保卡的時候,是不是可以直接授權簽署,或者是拿到內政部來及可以在家做完?這個是技術問題。
-
但是法規上符合第11條的,只有MOICA。
-
可是健保單位看,會覺得這不只是技術問題。
-
當然。
-
面子問題。
-
這個是使用者經驗的問題。
-
也必須對你們有相當的信任,因為覺得他們的東西很……
-
……顧問,我覺得這個關聯還是要想辦法打破。
-
當然。
-
不然每一個都只信任我自己家裡的。
-
我們做公務員也不是第一天,哪一個不本位?
-
我就不本位(笑)。
-
政委不能本位。
-
我也是公務員啊(笑)!
-
剛剛聽起來還有30%要去溝通,還有一段時間,30%不會是一夜之間就……
-
……你們也可以檢討一下MOICA將來的定位。
-
有,現在就在檢討了。
-
並不是內政部的資訊中心,我隨便講,是變成行政法人的組織,將來所有政府的都可以。
-
這樣很棒,但這段暫時還不用放到短片裡面(笑)。
-
他們也真的要有一個Q&A。
-
針對eID的這一件事?
-
-
現在還在做民調跟政策性的溝通。
-
要有一個計劃性的做法。
-
他們目前的Q&A就是這兩頁。
-
現在這個只有高手才看得懂。
-
不管是用短片或者是拍一個微電影,我的意思是還要針對不同的受眾喔!
-
我知道,其實那30%之所以這麼高,是因為我們沒有針對這30%認為有需要去作溝通,因為這些民眾認為這個沒有用,會覺得多浪費錢的。
-
我也跟司長講說如何讓民眾知道,就算已經65歲,要拿老人卡了,用eID可以取代,並可以做什麼服務,也就是可以申請什麼。
-
就是各種用途。
-
將來買票,是不是要變成實名制也要討論。不能因為花東的票很難買,然後就變成要實名制,這個要觀光部要討論。
-
那個不要放在那麼前面。
-
對,不要再有一個新的議題出來。
-
好比高鐵或者是台鐵都有一些票,不要給實名制,像他家真的就是在台東,可以優先買得到票。
-
我個人認為這一個部分的短片,應該由台東縣政府或者是台鐵來拍,並不是內政部來拍,因為他們才知道受眾在意什麼。
-
而你們內政部在意的,是剛剛所講的防偽跟線上更容易使用資訊,發卡更多的時候,可以有附卡跟各種行政流程簡化。
-
這個雖然沒有那麼清楚,但你可以保障。如果你幫台鐵保證的話,如果後來沒有兌現,這樣短片就白拍了。
-
這個是未來知道哪裡可以做得到。
-
像這個很需要短片,而且只有你們才懂。
-
像護照裡面有晶片,晶片也有,我們叫做BAC,必須要讀到紙片資料,才可以讀晶片。
-
像這個,就只有你們可以解釋。
-
一般的駭客跟扒手並不會幫你拍這個,雖然他們也很懂。(笑)
-
-
請提出一個完整的溝通企劃,這邊提到的疑慮都要切更細、故事化。
-
在發布給全民之前,明年也要選適當的時機,先辦幾次工作坊,邀請專門做人權、資安,就是所有當年提這一些問題的人,去說這個是我們的試映會,給大家看一下。
-
看大家覺得有什麼問題、是不是有過分簡化之嫌、是不是有沒有講到的部分,可以多講一些?
-
用工作坊、焦點討論的方法去收出新一波的問題,這一些再拍短片。
-
全部做完之後,再給一般人看,我覺得這樣才會work。
-
反正明年一整年還要規劃。
-
現在107年來不及了。
-
沒有關係。每一年成本都更便宜,要這樣想。
-
金管會一直催我們趕快補齊。
-
也可以請他們推薦團隊來做短片,就FinTech的應用來提供。未來討論的執委會,也可以邀請他們推薦。
-
我們也說,未來銀行是不是可以幫我們掛布條之類的。
-
銀行是銀行拍,高鐵的部分高鐵拍。你們把最核心的部分規劃好。
-
不管是動畫或者是漫畫,像柯P在世大運找的網紅也可以,形式我不介意。
-
熊讚?
-
也不錯。
-
她(張琬宜)說要叫我拍。
-
可以找一個搭檔,你只要負責跑步跌倒、做一些動作,這個程度應該是可以(笑)。加油。
-
衛福部的部分,請國發會幫忙確認適法的可能性。使用者體驗的部分,還是要約衛福部來。
-
如果內政部這邊有CA、衛福部沒有CA,還是有一定的體驗,大概是這樣。這樣可以嗎?
-
(點頭)
-
有一點超時,但是至少大家可以吃午飯了。
-
謝謝政委,政委都是問滿焦點的問題,我們可以很清楚。
-
這個報告很詳細,我每個字都看了。
-
謝謝。
-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