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內容和教科書編寫、教師都有關。

整個看下來,第一個有些符號不一致,可能要再審閱一次,例如 p15 第四行長度/質量/時間用斜線表示,但其他是用頓號,以及 p16 中間I-D-2「例如」的前面是一個黑體括號等,建議整體再去看。

語詞運用上來講,可能有些要去調整,例如以 p15 運用時間與長度,以長度描述物體的速度,是否「長度」應改成「距離」?

在 p16 五六年級的防治和氣候變遷...中間,是否可以調整斷句?

再來是語句的完整性可能要再思考,在 p15 I-C-3-5 「不同的測量結果時間可能有差異,差異愈大表示測量愈不精確」。而且那個前提跑掉,如果沒有統一事物的話,對不同東西的測量當然會產生不同的結果。應加上「對於相同事物」做測量。

在 p16 I-D-3-2 「改變前後的差異」似乎少了主詞,如「物質」。I-D-2-9 也有這個現象。

學習內容的重複,I-D-2-5 跟 p19 的 I-E-2-13 空氣流動雖然語句轉換,但內容相同,剛剛說的重複當然不只是這個,燈泡串並聯也重複出現,重複的內容是否合併?

種植物、根莖葉構造等,知識的完整性可以在教學現場,可以一次到位的,就不一定要切割得這麼細。

有些語詞的敘述可能還要調整,如 I-D-2-9 p17 施力會改變物體形狀和運動情形,但舉例都是改變形狀,要到五、六年級才談運動的情形,那這樣是否可以刪掉三四年級的運動情形部份。

以上是舉例,待會提供書面資料給陳老師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