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報告,我覺得這一件事的推動,就實務上來講,我們要去尋求合作的是客家區的公民型的次級團體,而不是客家社團,客家社團長期就是念茲在茲客家話,開會的時候總是「要說客家話」,壓力就很大了,永遠在客語上打轉,對大多數的青年來講,參與這些社團或者是相關的會議都會覺得跟我無關,所以要傳承客家話、客家文化,是要讓生活回到現場,我認為要回到這些事,要找在地客家區的公民次級團體去合作、推廣,而不是直接由政策對個別的公民,需要一個團體的內聚力跟連帶關係,才有機會讓生活推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