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之前在院裡面的概念,像青年參與、社會創新,意思都是所謂的群體智慧,並不是我自己高高在上,並不是這樣子,而是誰在乎、誰痛苦,也就是誰離那個問題最近,誰最切身感受到目前的挑戰或者是威脅,越有可能想出一些應變的方法來,我的工作是確保在這些地方的意見,他們的痛點、想要的創新,能夠很快擴散,所以我們最近都在輪流跟部裡面各司到署座談,而且並不是只跟科長,或是每個人都講話,然後我們也透過像 sli.do,也就是我演講常用的東西,讓大家可以匿名不會被斷章取義的情況之下,提出他工作上碰到最困難的問題,或者是想要問我的問題,甚至他被點到要回答問題也可以找人代打,或者是有人說要部長幫忙他回答,並沒有傳統上非常科層式的感覺,所以我覺得我們先內部溝通,就很像我們轉子要跟外部溝通一樣,我們自己要先保持內部高頻寬、低延遲的溝通習慣,才可以做廣連結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