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在臺灣這邊大概有兩個策略,一個是我們會確保在資訊安全、通訊安全上,我們跟好比像美國的NIST或者是日本相關的實驗室我們希望逐步建立交叉資安的認證,確保在我們這邊研發的,像剛剛所提到的,比如載具,如果我們現在要變成無人載具或者是無人機等等,裡面的每一個部分都要充分驗證在資安上沒有漏洞、風險。但要在每一個場域重複地驗證,那個成本是非常高的,所以我們現在是從最基本的裡面,像感光元件,比如IP cam開始,有一系列在國內資安的測試標準,也積極跟國外互通,如果是其他理念相近的國家,想要引進一整套技術解決方案,讓市民更有智慧的時候,確保裡面的每一層,不是在日本、臺灣、美國其他互相承認的這種資安檢測裡面,驗證是可靠的,這個是很積極在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