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一方面我們找一些新創,還成立不滿五年,常常不滿三年,還在找自己方向,大家他們很有創業、熱情,像剛剛講到辦公室是一半的常任文官,一半是外面的專業人員,一樣,在我們這邊團隊也是一般是創造社會影響力為主的,這樣比較資深,另外一半是新創,他們不知道是要接什麼問題,但是可能有一個很有趣的技術或者是構想,所以把這群人聚在一起,一起吃吃喝喝聽演講之類的,從早上7點開到晚上11點,而且還有廚房的空間裡面,來激蕩出一些解決方案,這些解決方案如果需要法令的鬆綁,當然我們辦公室會去協調,如果這個地方需要更大的實驗場域,請林口或者是沙崙,就是讓他們可以去做實驗,如果這個地方需要新創的一些資源,好比像投資或者是什麼,我們剛好新創基地也有相關的資源讓他們做,讓他們在這邊可以最大限度的失敗儘量多次,只要確定每次的失敗有分享出去,社創那邊的就會去告訴所有關心環境、社會、永續經濟的人說他們失敗這些次,但是沒有問題,他們學到這些東西都是養分,而且也可以化成NPO經營上的新做法,刺激新做法,這些新創因此進來必須要填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169個目標的17項完成哪幾項,所以慢慢也會學到以前只有上市櫃公司做CSR的時候,才會做永續責任報告,但是從公司的DNA剛形成、新創的時候就開始學會跟整個社會交代,並不會只跟股東交代,所以雙方都有教彼此的地方,所以這個是社創中心營運中心的方法,當然並不是每個地方都可以這樣營運,只是這個是我最熟悉的營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