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覺得先去看附近不管是區公所或者是市政府,有哪一些協作的可能性。有一些地方當然有制度化,像台北市有公民參與委員會,他們的會議紀錄也是這一種逐字稿上網跟直播的方法,當然很多地方政府也有實際去每一個不同的村里或者社區中心所做的這一些參與跟討論,所以即使是從大廈公寓管理委員會開始都可以做透明、參與及課責,不需要是全國性的。所以如果有興趣參加社區管委會,或者是參加社區協會的話,其實我剛剛所講的這一套「透明」、「參與」、「課責」、「涵容多元」,其實完全可以在管委會的層級就去做,因為管委會其實是有能力去跟政府要資料的,也是有能力去跟社區要資料的,因此我覺得就是從離自己家最近的地方做起,等你的關懷上升到這一件事還是需要不只里長,可能區長來協調了,這個時候你就會上升到那個區參與式預算的程度,就是從自己最近的地方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