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國際上除了這三支柱之外,通常還會再加「涵容(inclusion)」或「多元(diversity)」,兩個是差不多的意思。為什麼?如你剛剛所講的,一直在講透明、參與、課責,說不定也很能運作,但是可能到最後對法律、對程序、或對某些技術最瞭解的這些人變成能夠參與政府、做決策。雖然可以有更多的菁英加入,但事實上對於一般人民的參與,還是沒有幫助到,所以為什麼到了今年大家都說「涵容(inclusion)」或「多元(diversity)」,就是要讓本來沒有參與習慣的人也沒有參與,而不是有參與習慣的人更能參與,這個是兩層不同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