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去倡議一下,應該就差不多。
那你覺得在台灣一些新聞媒體,會需要香港英文人才?
但有說教育部說要學校有明文學位很難。
有些人在台灣建議建立國際學校。
他們會很開心你有看。
滿多像是杜汶澤黃秋生來拍戲,之前也有,會比較順利,但我感覺不是這麼多人都這麼幸運,看看哪些部門可以幫忙一下。陸委會比較是專業或香港有名學者政治人物,可能幫大陸,台灣,如果處理方法是找他到圓山大飯店吃一頓飯就算了,民進黨就派飛帆出來吃飯,但之後比方個體在台灣長遠發展,跟中央就比較割裂一點。
我們已經有海外離散族群,離開的人有責任去想像要去串一些文化就力使紀錄,放到網路滿重要,但說實在我們不熟,所以也想要一些名單去弄這些,相信對不同研究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你認識香港人嗎?
很擔心網路上的事情,其實telegram很多有用的資訊,過去可能幾十萬條的訊息都刪掉,因為怕警察查到,那些也有現場的po也是很有用的歷史紀錄,但很多人都沒有,我覺得是滿可惜,我在想怎麼保存這些自由。這很重要。
現在滿初步的,因為這半年,整體情況香港在這邊越來越多,跟學者朋友交往,也覺得要盡可能保持一些歷史馬上搬過來台灣,當然有些active的東西,感覺上台灣未來會有一群人和有興趣做香港研究,也會把這東西搬過去台灣,但我只是感覺除了封存之外,同一時間真的保護他們在網路上的紀錄,我們有個連登,或臉書,或互聯網上得到的討論結果,那些歷史紀錄,整個反送中就是網路產物,但感覺上怎麼把他有系統性的搬過來我們還是要再思考。
不知道香港未來怎麼樣或在下一代,是不是要建立一些基礎建設,網路或資訊上可以做到互通,我們在想一些辦法,當然我不太熟悉,我想跟你交流一下有些新的想法。
因為我們也擔心香港情況不是短期解決,現在已經開始,有些信息傳播是麻煩,在想的是如何跟牆內的人溝通,怎麼把我們相信的歷史跟資訊串回去,比方說我好奇一個clubhouse真的打開一扇門,是不是有用我,但這有一部分經歷資源可以做這件事,反攻回去,再利用還會看到的平台,看到另一種跟中共不一樣的東西。
請教一下,如果要反攻進去你覺得有什麼方法。
當然英語可以放到裡面,但是不是需要這平台去counter。
其實英文沒有問題,如果針對對象是香港或說台灣或海外的中國人或粵語的人,他們還是比較常用中文。
我們未來也有想去設置一個軟件或平台,但這也是初步的構想,因為比方美國總統大選滿看得出來問題是無論是youtuber或明居正這種,上華語世界滿受到民粹影響,如果有新的軟件或平台流通長叫使用者友善,可以避免像是川普那時候總統選舉時的散播的方法,不知道有沒有可能這方面。
還是希望行動者友善的平台,無論新聞或未來資訊上,至少資訊上可以知道不是假訊息或是中共一些宣傳,如果有個軟件出現或這樣的平台,才能確保流通,但好像還沒有這樣的去走通。
所以也有人討論要不要更安全版的clubhouse,增加中文世界。
現在 Signal比較多,或是很多……
現在說法是警方已經破解,經常法庭上案件很容易破解 Telegram,所以真的在想有沒有可能新的形式的平台或軟件,可以至少在數位世界無論在香港本地或海味的香更港人,或是整體使用中文的族群的人都可以通過這平台交流資訊。
另外一方面我們長遠,這雜誌是海外運動新嘗試,流亡的港人跟旻諺合作,羅冠聰等都在裡面,我們是希望在安排香港文化的東西,但同時香港文化我們也想弄一些電子版,所以過去香港海外有討論是不是要建立軟件,要讓不同的資訊在軟件可以不被中共的影響,甚至香港的人也可以通過軟件自由溝通,這對於資訊流通也是滿重要。
我補充一下,現在滿多香港移民是不同專業,醫生律師,律師比較少,但大學教授,台灣投資移民框架底下,大概一萬台幣,通常都是會投資酒吧跟小吃店,這方面當然是特色,但同一時間來這裡的人大概四十多五十,其實還沒到退休年齡,但這邊除了小吃店,本來在香港專業才能不一定可以被利用或怎麼去統合起來,如果未來,我知道跟陸委會溝通時,會計師可能會比較需要,他們需要查中國資本,金融方面需要香港人才,但宏觀上政策好像沒有特別要吸引金融人才,如果真的需要,所以感覺是看台灣政府會有什麼措施未來。
過去也有朋友比較關注資訊戰,過去我美國智庫開會,談起台灣,我不敢說很了解台灣,但我個人倡議是因為美國國會每年有很多年,我知道他也有贊助台灣一些數位的東西,在這情況下我覺得會不會在台灣真的看有用不同人結合起來建立counter中國假訊息的中心,包括軟實力的媒體或資訊或是更加宏觀去看在中國在網路上講的資訊跟中共propaganda,這是台灣可以擔當的角色,但這要找有知識的人去幫忙,先到這裡。
失業已經是比較好的結果,要不然可能跟著蘋果日報那種都被捕,但如果失業之後,這邊也有一些香港人有些想法,當然因為香港來到這邊帶了紙本,是不是可能和一些科技上或網路上的新媒體,看怎麼樣去配合起來,把他們請到台灣工作,也是台灣未來有些香港人可以貢獻的地方,同一時間也可以保護網路自由安全。
這是一方面看能不能統合,另一方面比較說,我自己感覺是滿,因為香港未來無論是網路自由會被限制,因為有些台灣的網站都封了,但第一個封的是促轉會的網站,所以說他已經開始會封網,我們自己香港內部的評估就是覺得蘋果日報也好,未來一段日子有可能會做整個被政府關閉,如果在這樣情況底下滿多的傳媒人,滿多香港過去可能在弄網絡的、媒體或短片的傳媒,他們都可能會失業。
我自己在這邊有幾個觀察,大概有些東西可能可以跟你合作,了解新移民知識,怎麼為台灣政府貢獻,Freddy有提是不是要一個政委,例如幫不只香港,因為未來台灣在東亞地位越來越重要,不同人選擇台灣移民,他們專業怎麼去幫台灣政府,感覺上需要專業的位置。
我請教一下,因為我們在ICU一般見到很多是沒有辦法進食的,也有些是能夠進食一點點的,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在醫師的處方,是不是營養師的權限超越醫師處方的權限?這是不是違反醫師法的疑慮?我們要考量一下,所以這整體的這一案,應該要營養師他們和醫師再來好好的研究,這樣才對,不是這樣來處理,這樣好像很籠統,看沒頭沒尾,不知道怎麼處理比較好,要怎麼說才對,沒辦法說了。
再來申報次數,每案最多申報六次,同時申報一次,七天內初次照護費、追蹤照護費一次到兩次,這樣算起來從頭到尾前後要加起來,覺得會超過、不會超過,很囉唆。再來剛剛那個委員也講到,你寫三百六十點的基礎是怎麼算出來的?兩百四十點的基礎是怎麼算出來?也沒人知道啊,這樣的話是對我們這些所有的委員代表是一個公平的處理方式嗎?公開的對待方式嗎?沒有非常公平吧,既然我們蔡政府就是要走公平正義,我們就是走公平正義的方式來處理才對。
剛才兩位委員都表明非常得清楚,錢從那裡來、該怎麼做,要說清楚。但是我是覺得說加護病房營養照護費,接下來我們適應症裡面,一歲以上入住ICU超過兩天的個案,還有未滿一歲入住ICU超過兩天的個案,需由醫師會診,我覺得你的適應症的處理方式我感到非常懷疑,難道這些1歲以上,超過兩天的不必要醫師嗎?你們這是營養師嚴重來藐視醫師的存在,ICU是全部都是營養師來照護嗎?這不對的嗎,應該要共同合作,不是寫在裡面,適應症的範圍,我覺得這寫的非常潦草。
這樣是對我們所有代表委員有一種嚴重的壓力,這種壓力是比某一個單位還更嚴重的單位,這是不對的方向,所以說我是感覺上我們既然跟國發會這個公民平台,有這個平台是很好,但是你要照正常的路來走,那以後如果國發會像這種狀況的時候,是不是也一樣在這裡直接在這裡提案就討論。
國發會對我們是很關心,對老百姓很關心,也是感覺上是很感動的,所以我是覺得說國發會今天又派人到這裡來,又全程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