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
就再跟您約嗎?
所以如果是在環保署的講座是ok的,是這樣嗎?
所以是跟自己設定什麼是無關的。
所以那個跟自提的KPI是沒有關係。
他們把計畫丟上去嗎?
身分對的人是誰?
所以這個是都更處要準備的資料嗎?
這個是他們要整理的一些資料?
我看一下。因為我們之前早期有提過類似的,是參考白宮的。
他們之前遇到一個問題,現在建了這個網頁,民眾在上面留言、說了很多東西,我們該怎麼回應,或者他們覺得沒有能力回應,所以他們會覺得這一件事是不太……
我想問類似發聲平台的概念,當初公共參與政策平台。
是環保署的。
就是官網?
大家先掃一下這個QR code。
就是讓你放簡報用的。
會想要跟民眾解釋為什麼高雄或是台中一片紅,灑水車都已經出動了,這個是沒有辦法的事情,或者正在改進了,但是給我們一點時間。
就是類似這一種。
我覺得是政治上的壓力。
對。
如果跟系統無關,像剛剛有提到公務員該怎麼面對。
我理解了。
好。
如果是白色圈圈的話,那就是維護中,只是維護中有各種理由的維護中,然後顏色就是有數據。
這個測站應該是在維護中。
政府感測器是3分鐘一筆,是即時資料,所以12點5分基本上8分就可以看得到,可是國家測站的監測其實是15點至15點50分在監測中,然後16點的時候才會發布。
如果你往前移的話,因為資料發布時間落差……
然後LASS是「民間感測器」,感測器比較小台、便宜一點,測站是比較嚴謹一點,然後比較貴一點的機器。
全台是77個測站,感測器是現在的3,200台左右的。
就是整個UX、UI的部分。
是的。
用透過感測器真的發現到一些現象,希望環保局可以來用,有幾種不同的原因。
這個是給環保局看的案例嗎?我不知道是給誰看的稽查案例。
其實是個點,是77個測站。
對,或者是「全台數值推估」之類的。
其實我不知道怎麼翻譯它,因為通常是特別的interpolation。
其實就是數值推估,然後再把它視覺化而已。
國家測站有77個,我們有模式去推臺灣每一塊地方是多少。
如果假設是可以公開給民眾的話,透過比如新聞稿,因為傳統是新聞稿,或者是在社群上做廣宣。
這其實是一個推廣的問題,在做這系統建置的時候,如果要擴散到民眾或者是比較廣大不同單位間的使用者時,不知道有沒有一些比較建議的方式,不是每個環保局人員都知道環保署有做這些服務,然後問說我們的感測器佈在哪裡,像這一種資訊的傳遞或者是普及的話,不知道有沒有一些可以參考的經驗。
就是體制外的。
不像一般經費提150,就給你砍到100?
行政程序上就是沒有辦法動?
所以在既有的計畫或者是體制外去做這一件事?
對,類似這樣。
有一些我們在嘗試中,也有嘗試要做實體活動,但是現在並沒有貼近社群的露出管道,以及懶人包會調整。
感覺是積極思維設計出來的東西。我聽起來是這樣子。
也是想說可以結合民間……其實我也不知道可不可以。